打糕廚房博物館

打糕廚房博物館

打糕廚房博物館以主題和用途為基準,將2千多件與韓國廚房生活及傳統打糕相關聯的物品分門別類加以展示,使遊客能通過橫向比較更為了解韓國飲食文化的昨天和今天。博物館內展示的物品大多為生活必需品,做工雖不精緻卻飽含著平民的喜怒哀樂,是庶民生活風貌真實的體現。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對於城市裡的人來說,打糕廚房博物館就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展現前人智慧與技能的空間。

基本信息

簡介

韓國打糕廚房博物館韓國打糕廚房博物館

打糕廚房博物館以主題和用途為基準,將2千多件與韓國廚房生活及傳統打糕相關聯的物品分門別類加以展示,使遊客能通過橫向比較更為了解韓國飲食文化的昨天和今天。博物館內展示的物品大多為生活必需品,做工雖不精緻卻飽含著平民的喜怒哀樂,是庶民生活風貌真實的體現。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對於城市裡的人來說,打糕廚房博物館就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展現前人智慧與技能的空間。

地 址

首爾市鍾路區臥龍洞164-2

網 址

www.tkmuseum.or.kr

相關知識

打糕又分糯米打糕、小黃米打糕、大黃米打糕,是朝鮮族50多種糕類食品中最負盛名的。其做法是:先將粘米蒸熟,然後放在木槽或石板上,用打糕椎把米粒碾成團,反覆捶打,直到米粒全部破碎,呈麵團狀即成。食用時切成小塊,蘸著糕面(一般用大豆、綠豆、小豆或芝麻、蘇子等材料製成)或白糖、蜂蜜吃,香甜、滑潤、可口。
糯米糕,在韓國傳統飲食中可稱得上是節日食品的台柱子,吃米糕在韓國幾乎是和吃穀物的歷史一樣長。韓國人在生日、回家、孩子的百天和周歲、結婚、祭祀,製造糕餅祈求平安。春節或中秋節等節日也製作節日糕餅,農曆三月三要做杜鵑花餅糕,中秋的時候做鬆餅。韓國很多飲食文化和中國十分相似,比如正月十五吃五穀飯,端午節喝菊花酒等。

糯米和粳米都是做韓國米糕的原料,米糕的做法和中國大同小異,有“蒸糕”和“打糕”之分。韓國米糕多做成甜餅和各色花式的點心,甜餅和點心多數有鮮、鹹、甜等味道的餡,甜餅還要在外面粘上花瓣並放在平鍋上用油煎。在過去,韓國的貴族非常重視節日吃米糕,在韓國博物館和韓國傳統飲食研究所里,就展出著考古挖掘出的數百年前貴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間遺留下來的製作米糕的專用器具。記者在韓國的市場上、在漢城的韓國傳統飲食研究所里、在全羅南道順天樂安邑城裡,都看到和品嘗了多種精美的米糕,甚至在面對那些製作得五彩斑斕、精美異常的梅花、柚子花、桃心、桑葉、桃子、梨、蘋果、柿子、小西瓜等米糕餅而不忍下嘴。
韓國的年糕(糯米糕)製作,用類似中國的花色糕點木模(米糕的木模非常小,製成的米糕點心一般只有核桃大小,木模有陶製和木製兩種),扣出五花八門和各種形狀的小點心。節日送禮不能缺了米糕,尤其送娘家禮中不能缺,據說米糕里還含有誠心、愛心和孝心的含義。搬家的時候,還有做米糕分給鄰居的習俗。在韓國的出土壁畫裡,韓國的新羅時代(公元676年935年)就有了打糕的場面,在朝鮮時代(公元1392年至1910年)韓國的米糕文化達到鼎盛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