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下鄉

手機下鄉

家電下鄉的組成部分.多有運營商參與.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為農村市場專門定製數十款適合農民使用習慣的品牌手機,不僅可以享受政府13%的購機補貼,還有贈送的手機話費及為農村用戶定製的手機上網、致富信息等增值業務。手機品牌有,海爾、海信、長虹、夏新、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其他增加的國產品牌還有金立、天語、中興、康佳、波導、TCL等,總共有17個品牌。

介紹

手機下鄉 手機下鄉

與冰櫃等一般家電下鄉不同,手機下鄉的重點不應該是終端設備本身,作為運營商,更應該強調基於手機下鄉的信息下鄉。信息下鄉比手機下鄉更重要,而且最能達成手機下鄉改善農民生活、幫助農民致富的目的。多位專家在談及運營商以手機下鄉拓展農村市場時均作出上述表示。

農村信息化項目解決的是農村信息化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農村市場,基本的電信消費力有限,增值業務可能對運營商有更重要的意義。“目前需要注意的,一是必須做好細分。比如,小麥種植區的農民就不需要水稻種植的信息。二是收費上應該更為靈活。”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潘天梅認為,目前針對農村市場的業務仍然不能很好契合農村用戶的需求。由於農村用戶特殊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農村用戶對業務的需求也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對與生產、生活相關的業務。而這種業務必須要與農業、農村相關的部門,通過雙贏的合作來實現。但目前由於缺乏雙贏的合作模式,導致針對農村的信息化產品使用效果不理想,用戶忠誠度低,發展緩慢。

事實上,在信息下鄉的過程中運營商還需要加強針對農村市場的研究,開發適銷對路的農村信息化產品,建立符合農村地域特色的農村渠道體系,定製功能齊全、外觀新穎、使用簡便的手機終端,構建雙贏的合作模式來尋求一個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農村信息化發展模式。

簡介

目前,三大運營商均涉足“家電下鄉”,優勢各不相同,誰能夠成為農村用戶的最佳選擇,邁開步子走過信息下鄉的“最後一公里”,走進用戶的心中,這還是個未知數。但是,這個未知數的答案,其實也掌握在運營商自己的手中:誰能在“家電下鄉”時先“入鄉隨俗”、與用戶“零距離”,誰能最快、最準確地滿足用戶需求,用戶就會讓誰跨過這“最後一公里”。

運營商作為“手機下鄉”工程的執行者更需從不同地區、不同農民的需求入手,開發適合農民的終端、業務、服務,建立好“手機下鄉”的銷售和服務渠道,轉變傳統經營理念,真正以“農村”為中心,讓中央的財政補貼真正服務於農村的信息化建設上。

畢竟,“手機下鄉”的意義並不只是刺激農民消費和拉動農村內需,更重要的是在於通過“手機下鄉”讓電信業務在農村落地,並以此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讓農民真正通過信息化來增產增收。

各種各樣的新下鄉運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