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馱岩

感馱岩

感馱岩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廣西那坡縣城北約500米處的後龍山下,呈天然洞穴,故稱“洞穴遺址”,現存遺址約1200平方米,保存較好的文化堆積約400平方米,200年7月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感馱岩感馱岩
感馱岩位於那坡縣城北龍山下,是該縣古蹟遺址,1963年出土新石器時代文物,廣西壯族自治區列為洞穴遺址。
感馱岩又是古鎮安官署重地,史書有載:“鎮安以洞為城”之城,世俗尊為聖地。依山臨水,幽雅開闊,自然的鐘乳石造型、盤托連坐,構成自然浮雕,洞口石壁、風雨渲染而成的彩畫,如花似錦,甚為壯觀,岩洞分前後廳兩層,中間隔石景蓮台,洞口建有正殿大門、側牆走廊龍門、月台等古建築設施,沿左側一泓清水流出,至洞口與孟河、勞水、龍泉三水匯合。1980年於沿前築堤積水為湖,更添岩景秀色。
感馱岩歷為邊陲風景遊覽勝地,歷史上不少賢達募捐集資修飾保護,文人墨客亦於石壁上詠詩題詞鐫刻,以舒感懷,如“馱岩滴翠”、“福蔭邊陲”、“群蛙泰和”、“吸盡雲天”、“別有洞天”、“一線天”等大量石刻及記載史料,古鎮安世襲岑氏土司譽為鎮陽八景之一。1987年劃為人民公園,為邊區文化旅遊名勝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