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斜岩

麥斜岩

麥斜岩,又稱“滅邪岩”(含有驅邪之意),主峰海撥1006.5米,常有雲霧繚繞峰頂,因而麥斜岩也稱“雲居山”。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九鯉湖以北約8公里的石所山上,距仙遊縣城40公里,海拔1006米,以石奇洞多聞名,有“小武夷”之稱。麥斜岩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是中國工農紅軍108團的革命誕生地。麥斜岩景區面積為6平方公里,現屬省級旅遊區九鯉湖的重要組成景區,境內遍布紫紅色的石崖、石峰、石球,是一座花崗岩構成的山峰。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麥斜岩麥斜岩
麥斜岩位於仙遊縣城北約35公里的鐘山鎮麥斜村,海拔1006米。麥斜岩景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這裡地勢險峻、懸崖陡峭,石奇洞幽,被宋代理學家林光朝譽之為“小武夷”。

麥斜岩景區面積為6平方公里,現屬省級旅遊區九鯉湖的重要組成景區,境內遍布紫紅色的石崖、石峰、石球,是一座花崗岩構成的山峰。主峰海撥1006.5米,常有雲霧繚繞峰頂,因而麥斜岩也稱“雲居山”。從停車場往上望去,整個山體猶如一隻橫臥的巨獅,中段呈北南走向,巨崖如壁,宛如獅背高隆;南端呈東西走向,略現高昂,猶如吼獅昂首撲爪;北端呈東北走向,似猛獅蹬腳伸爪。故當地民眾稱麥斜岩的山勢為“獅穴”。

麥斜岩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是中國工農紅軍一0八團的革命誕生地,一九三0年十月,鄧子恢同志就來到這裡,組建工農紅軍一0八團,點燃了仙遊武裝鬥爭的烈火,從此,革命紅旗就高高地飄揚在麥斜岩上。麥斜岩先後被共青團福建省委授於“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莆田市委、市政府授於“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在縣委、縣政府在麥斜岩建設紅軍一0八團革命紀念館,讓一0八團革命史跡永遠載入史冊。

地理形成

麥斜岩麥斜岩
麥斜岩的岩體由燕山晚期晶洞鉀長花崗岩組成,周圍大面積分布有侏羅紀南園組中上部山岩系地層。說明在距今約9000萬年前中生代侏羅紀,中國東部地區的那次為燕山運動的造山運動,在這裡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次造山運動使深深埋在地下的岩漿衝出地面,形成火山,未噴出而先在地殼中凝結成為“侵入岩”。麥斜岩就是屬於這一類。

由於岩漿收縮,地殼抬升作用,形成三組垂直的節理,將花崗岩切成菱形塊狀、格子塊狀等,又經長期流水沖蝕、溶蝕、溫差變化及重力作用等外力因素的影響,便逐漸形成氣勢磅礴,層巒迭嶂,千姿百態的花崗岩地貌景觀,景區內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如“大象飲水”、“神龜保口”、“悟空石”、“鯉魚朝天”、“神鳥護芝”、“鍾石”、“蘑菇石”、“蓮花石”等,同時也因此形成較大的岩洞,如:“梅花洞”、“仙人洞”、“蛇舌洞”、“玉泉洞”等,其形象逼真、生動,讓人嘆為觀止。

主要景觀

麥斜岩以奇石怪洞著稱,其自然景觀十分豐富從迎賓亭至山頂的占星石,共有一百零八景。

1、祝聖道場石

麥斜岩祝聖道場石麥斜岩祝聖道場石
在山腳迎賓亭南側有一塊巨石,上刻“祝聖道場、朝真福地”八個字,字跡古樸雄健,乃宋代石刻。據了解宋代當地僧侶在其前築台,在佛的生日誦經念佛,有時也做一些道場,故有此名。

2、樵谷山

迎賓亭北側,有一巨石突兀,上面鐫刻著“樵谷山”三個雄渾有力的隸體書。據清代乾隆《仙遊縣誌》記載,當年元世祖忽必烈請隱士林璧卿(字樵谷)出山為官,而林璧卿堅辭不仕,忽必烈欽佩其高風亮節,御書“樵谷山”三字賜給他,並叫人將其刻在崖石上。為什麼一位開國皇帝,會在麥斜岩留下筆跡呢?據說,宋末年,江右有一進士林璧卿,博學多才,對《易經》有較深的研究,且通曉天文地理,他原在宋廷當祭酒,由於宋被元所滅,林璧卿遊歷至閩中,後隱居在麥斜岩。當時元世祖剛剛入主中原,想起用一些漢族士大夫,以鞏固新的政權,他想到了年輕好友林璧卿,於是微服私訪,終於在麥斜岩找到他。於是邀林璧卿出山為官,而林璧卿答道:“我家四代在宋為官,宋朝對我家的恩遇可以說是十分深厚,現宋已滅,我卻苟且偷生於人世,已經感到十分慚愧了,怎會去當元朝的官?”林璧卿邊說邊流淚,十分動感情,忽必烈感其懷念舊主情感難於解脫,就封其為“元明妙應道濟真人”。並用林璧卿的字--樵谷,寫“樵谷山”三個字賜於他,麥斜岩故此也稱為“樵谷山”。

3、烏龜孵蛋

拾級而上,在左邊的山谷邊,有一隻形如烏龜的巨石,靜靜地伏在那裡,看那眼神,猶如孵蛋一樣,故有“烏龜孵蛋”之稱。

4、仙猴抱桃

在山腳迎賓亭之後的山谷邊,有一石形如猴,蹲坐在谷畔,仿佛縮頸曲臂,凝視山谷,谷邊有一堆形狀各異的石頭,其中有塊大石猶如蟠桃,人稱之曰“仙猴抱桃”。

5、仙桃

在五里洞洞口前上方,有二個巨石錯落有致地擺放在那裡,上面又長有一撮青草,猶如桃蒂,二個在一起,如仙桃。

6、馬鞍石

馬鞍石,也稱駝峰石,在牛鼻石的左側下面,長的2.5米,猶如馬鞍一樣,故曰。

7、牛鼻石

在馬鞍石左邊,有一石,如牛鼻,一端高高昂起,在其中間,有一個圓孔,用小指可穿透,狀如牛鼻,曰“牛鼻石”。聽說,宋代有大土匪郭世龍來到麥斜岩,搶了不少金銀財寶埋藏在麥斜岩的角落,此處埋有黃金六十斤,後撤走而忘記,一日麥斜一姓雷村民作一夢:麥斜岩仙公指引其到牛鼻石,記住“手牽牛鼻,腳踏八步,下面藏金六十斤,叫其挖走。”第二日,該村民拿著鋤頭,到牛鼻石要挖金子,而其沒有文化,領悟不了其中奧妙,一直挖到太陽快要落山而一無所獲,於是坐在旁邊石上飲水,這時靈感來了,原來,手要抓住石鼻子,腳分開成八字形,在腳底下就是埋寶的地方,真的挖到了金子。

8、大象飲水

麥斜岩大象飲水麥斜岩大象飲水
從“牛鼻石”向上行15米,路旁左下方,有座石崖形如大象,長長的鼻子伸入石縫間,猶在飲水,故稱“大象”飲水。這中大象何方來呢?聽說來自印度,原來麥斜岩開山鼻祖自永祖師佛法高超,但又沒念過經書,其同朝代唐三藏受唐王李世民重託,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經,取得真經回來,於是自永祖師也往西天一趟,在印度半年多,也取得真經回來,在他要回來時,想到麥斜岩寺腳下村民的生產艱苦,種田用人來拉犁的,於是把力大無窮的印度大象帶一隻回來放在山腳下讓村民耕作,回來時村民的歡樂雀躍,但大象不適用,優點只有一個,就是力大無窮,缺點大概有三,一是食量驚人,養不起;二是田小塊,大象把田埂都搞塌了;三是高大無比,不好操作。對於自永祖師好意村民的心領了,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於是用牛耕作,方便多了。大象空閒著,放在山谷中遊玩,最後化為石頭,供人欣賞。

9、神龜保口

在牛鼻石分道,有一條通往側坡石階路,約100米,有一巨石如大龜,傳說祖師要往扶桑說經,回來時,遇到大風大浪,船被打翻,這時海底巨龜知道祖師是神仙,於是浮出水面馱回東土,隨祖師隱居麥斜岩寺後石洞中,但這隻大龜懶惰好睡,老是呆在洞中,祖師命它到山門外保口,後化為石龜,永遠守在那裡,故曰:神龜保口。

10、雷劈石

往雪吟亭拾級而上,迎面有一塊大石裂為二,曰:雷劈石,又稱:一線天。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曾有一條巨蟒盤在石上成精。一天遊人接踵而至,其中有一女穿紅色繡花裙,長得如花似玉,蛇精遂生邪念,於是呼風喚雨,驅散遊人,將那女子攝進巨石下,這時自永祖師在寺里念經,洞察其情,遂發五雷正法,將蛇妖劈死,因用力過猛,把巨石劈成二片,故稱:雷劈石。

11、應真境

從“雷劈石”左側往上走數米,有一塊平坦的巨石覆蓋在一條通道上,這是登山攬勝的必經之道,即使是酷暑炎夏,人們到此也覺得清涼無比,暑熱盡驅,宋代人把此處稱為:應真境。

12、邪門石

穿過應真境,拾級而上,左側有一塊巨石矗立在那裡,上寫“滅邪石”,據說,自永祖師要升天,擔心麥斜岩妖魔鬼怪會害人,於是把這些妖魔鬼怪收起來,用一個石塔裝著,再用符鎮住,因此此塔也叫鎮邪塔。該石也稱滅邪石。現在麥斜寺和麥斜村的名字由此而來。

13、梅花洞

麥斜岩梅花洞麥斜岩梅花洞
在滅邪石上方,有一洞可容納20多人,洞口寬敞,名:梅花洞。梅花洞的由來,有二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宋代進士謝洪,苦讀於麥斜岩一座二竹樓里,琴書之餘,在洞外載植數株梅花,故曰:梅花洞。而據記載,乃梅花救父,謝洪為了紀念面取名,梅花洞,為何引出梅花救父這個故事,傳說:謝洪七歲時,在外玩耍,這天謝洪家的大公雞啄了縣令親戚家的母雞,縣令親戚不服就告知縣令,把謝洪父親抓到衙門去。謝洪知道後,第二天與其叔公到縣衙里擂鼓叫冤,縣令升堂,問其緣由,謝洪據理力爭,最後縣令嘆其人小膽大,衙門中正好有一株待放的梅花,縣令叫其賦詩,能否賦出,決定其父出留,於是謝洪語含雙關,隨口以梅花為題吟了四句詩:“寒風颼颼著古梅,寒枝冷落候春回,可憐雪萼無人問,乞盼陽和早放開”。縣令驚嘆此小孩有驚世奇才,以後必成大器,於是謝洪父親就此解救,後謝洪奮發讀書,中了進士,在廣東陸豐當縣丞,最後升至江西巡按,後看到朝庭腐敗,民不聊生,於是回家在麥斜岩寺洞中隱居,因梅救父,把洞命名為梅花洞。另一說法是自永祖師在洞中馴養梅花鹿,故洞名:稱梅花洞。

14、“壽”跡石

在梅花洞右側有一巨石,上書“壽”字,九三年有幾位老人來麥斜岩遊覽,見大石一側青草自然伸長在大石上形成“壽”字跡,老人在感嘆之餘,怕青草枯死,於是出資叫人照青草走向,把“壽”字刻下來,故有“靈石顯壽跡”。

15、和尚帽(濟公帽)與木魚

在謝洪竹樓左側,古梅右側有二塊石,其中一塊形如濟公帽,一塊形如木魚。

16、鯉魚朝天

在寺院大埕正前方下,有一巨石,猶如一個昂首張口的鯉魚頭。傳說,當年何氏九兄弟在九鯉湖煉製丹藥,湖中10條鯉魚吃了撒入湖中的丹藥成精,何氏九仙在升天時騎著九鯉上天,還有一條留在湖中。這條被留下的鯉魚孑然一身,後聽說麥斜岩自永祖師在麥斜岩修煉成仙可以帶她上天庭,於是連夜從九鯉湖趕來,可為時已晚,自永祖已圓寂成仙升天,這條鯉魚只好痴立於寺前崖下,俯首張口企望有朝一日能跟隨祖師上天,以成正果。

17、陳公池

在玉泉洞左下方,有一塊石上書:陳公池。據說是宋代隱士陳聖可在此處隱居,與麥斜岩住持和尚藥地,在此前空地挖掘石池,引玉泉洞的水,注入池中,種荷養鯉,每當荷花盛開的季節,香飄山谷,鯉游石池,同時二人在池邊琴棋書畫,別有一番情趣。

18、玉泉洞

在陳公池上方,有一洞曰:玉泉洞,洞中清泉涓涓,色澄如玉,故曰:玉泉洞。

19、仙人洞

仙人洞,位於麥斜岩寺下,整座麥斜寺建在仙人洞上,洞之入口在寺大埕正前方崖下,出口處是佛化洞,即在寺的東南角,全長100多米,曲折盤鏇,入口處低緩,出口處高昂,洞中寬窄不一,大可容二十多人,小處只容一人爬過去。據說,何氏九兄弟剛來麥斜岩時,經常在洞中聚會,歡賞美景,故曰:仙人洞。洞中有成串蝙蝠聚集一起,成為洞中一大奇觀。同時此洞也稱:“紅軍洞,1930年中國工農紅軍108團在此成立,此洞曾作過團部會議室。

20、妙法蓮花

在玉泉洞下,陳公池左側,有座高聳的石崖,崖頂石裂數瓣,狀如蓮花。前人在崖上刻有:妙法蓮花,供養三寶”八個大字。此石在文革中被毀。

21、金魚石

在麥斜岩寺後側,有一石如金魚昂首依崖朝天。古傳這條金魚原來養在山門前放生池中,年長日久,漸漸悟人性,有時浮出水面躲在寺後竊聽自永祖師說經,希望有朝一日能成正果。可惜因凡心未淨,當祖師圓寂升天時,未能與祖師一同上天界,因此化為頑石,翹首望天。

22、彌勒洞

彌勒洞又名佛化洞,在寺後南側,是一個與仙人洞相通的洞。據說,彌勒佛曾在此洞打座,故名“彌勒洞”。又說彌勒佛見世間很多人陷於財色名利而不能自拔,把這些人勸到洞中去點化,故也稱“佛化洞”。

23、祖師脫凡寶座

在寺院正殿之後的危崖石壁間,離地數米凹成一道垂直的槽型石溝,寬約1.5米,高約4至5米,四周極險。據說,當年自永祖師圓寂時,遺體從正殿自行稱動至此,隨後逐漸犁開崖壁,升入天際,上天成仙,故稱為祖師脫凡處,也稱道化龕。

24、麥斜岩寺

系唐代自永祖師所創建,背靠懸崖,門臨絕壁,四周古木參天,奇岩怪石,點輟成趣,蒼松掩映寺廟,置身其間,大有超凡出世之感。寺內文物繁多,特別有宋時蓮化石、石獅、聖旨牌、當代李耕國畫等(李耕國畫在文革被毀)。

25、聖旨牌

聖旨牌匾額,金字輝煌,掛於岩寺正廳中堂。謝洪進士曾隱居於此,宋林璧卿亦曾隱居於此。元世祖忽必烈欲聘其為官,林持節不屈,世祖遂親書“樵谷山”三字勒石賜之,後世林家子孫藉此口實與當地謝族爭此山權,幾經糾葛,才由官府判歸謝族,但林家不服,揚言要焚燒寺宇,事上聞,帝下聖旨置於寺中,一場風波,始告平息。

26、魁星樓

魁星樓建於寺之右側,仍謝洪讀書處,也稱帝君樓,內供文昌帝君與魁星神像。自宋至清,設學教人,凡有到此求學之仕子,雖才質愚鈍,一經星君點竅,無不變化飛騰,功成名就。民國初期,廢科舉興學校,此地之學堂遂停。

紅軍一0八團紀念亭紅軍一0八團紀念亭
27、紅軍一0八團紀念亭

1930年,中國工農紅軍108團在鄧子恢領導下創建成立,點燃了仙遊革命武裝鬥爭的烈火,為了紀念108團,縣委在此建設了紀念亭,總體結構稱:頂天立地。用白色大理石和紅色璃瓦配套,代表在白色恐怖下建立了紅色的政權,並由蔡園將軍題“麥斜之光”。

28、羅迎祥烈士亭

羅迎祥,化名鄭傑、鄭秋江等,1911年10月出生在麥斜岩下鄭洋自然村。1925年就讀於廈門大學。解放戰爭時期,任過新四軍軍部作戰科科長,是108團幹部,後任戴雲縱隊參謀長,在南安詩山戰鬥中為掩護戰友撤退而壯烈犧牲。歲月悠悠,英名難忘,老區人民在此修建烈士紀念亭。108團老戰士蔡園吊念英魂,寫了一首詩:烈士黃泉下,深山絕音塵。曠野寬瑩地,空對青松吟。以此紀念之。

29、蛇舌

蛇舌在海會塔之上,有一石洞如蛇口,內有一石延伸出形如蛇舌。相傳此蛇成精,欲下山作崇,被自永祖師發覺,舉起石槌,擊其七寸,蛇張口留舌,立斃槌下,至今石槌尚留在山中。

30、仙棋盤

麥斜岩寺後山崖壁最險處,有一塊近似方型的巨石,極象一個棋盤,兩旁尚有兩座直立的崖石,如人形,從遠處仰望,猶如二人正聚精會神對奕於崖際。

31、悟空石

在寺正上方山頭最高處有一巨石,在麥斜岩山門及停車場處可看到該石猶如孫悟空面部,形象逼真,故人稱之為:悟空石。

32、老鷹岩

從麥斜岩寺東南角之山路上行約300米,可以看到路之左上方有一狀如老鷹的巨石蹲坐在另一塊石頭上,凝視遠方。

33、燕子寨

在麥斜岩之山腰,一有座小山峰如展趐欲飛的燕子,人們將其稱為“燕子岩”。昔時有人在此據險築寨,對抗官軍,因而又稱為燕子寨。

34、仙臉盆

在燕子寨中,有一塊巨石,石的四周平展如砥,正中凹陷狀如臉盆。據傳,何氏九仙當年在仙人洞中聚會時,常常在此處洗臉,因而石穴稱為“仙臉盆”。

35、一線天

在燕子寨之下,有一頑石,形甚巨大,高立山腰,年代悠遠,遂能通靈,一日傍晚,陰雲密布,頑石乘機蠢動,欲飛騰上天,忽見電光一閃,巨雷轟鳴,山谷震盪,巨石已被天雷劈成兩半,中間裂縫數尺,在縫內仰望天空,僅見一線,故之曰:一線天。

36、獅頭(又稱鐵衣峰)

鐵衣峰又稱獅頭,麥斜寺南向,整座山峰均為疊石危崖,高約150米。崖體高危黝黑,間有禇褐色或淺白色的石苔覆蓋著崖壁,從遠處瞻望,宛似古代戰士戰袍綴著的鎧甲。據《福建興化縣誌》記載,當年元世祖忽必列來尋訪隱士林璧卿時,曾將它比作“鐵衣壯士”。自此之後,人們將它稱為“鐵衣峰”。

37、曲徑尋幽

在鐵衣峰之上,道路彎彎曲曲,延伸於密林茂草之中,自下而上觀之,如雲際蛇龍,若隱若現,景色宜人,清幽無比,遊人至此,為之心曠神怡。

38、雷公石

又稱雷公錘,舊時稱棗石。在鐵衣峰之北的山腰上,有一巨石形狀如錘,側看又象磨菇。相傳山上的蛇精欲下山作崇,被自永祖師發覺,一時憤怒,藉助雷公錘,將蛇妖一擊,蛇妖斃命錘下,事後祖師棄錘於鐵衣峰之上,故稱“雷公錘”。

39、熊貓石

熊貓石位於雲居寨下,一團盤石,矗空而立,形象如熊貓,居高臨下,非人力之所及,亦稱:熊貓鎮山。

40、普淨度關公

赤膽忠心蓋世雄,荊州一失霸圖空。

故交普淨情何在,討得頭顱送與公。

此景在鐵衣峰寨門南面峭壁上,有一巨石,酷似關公頭像,其東不遠處有巨石,狀如臥佛,相傳關公遇難後,為普淨祖師所度,化為石像,永留人間。那一臥佛石像則是普淨之化身。

41、童子拜觀音

在雲居寨西南向巨崖下,有一懸崖凸出,狀似人形,其下一堆岩石,排列如千瓣蓮花,人間將這一人形石崖說成是觀音大力士的化身,並稱之為:觀音石。在觀音石對面,又有一石凌空而立,如一童子合掌彎腰,呈朝拜之狀,人們把其二石相對,稱為“童子拜觀音”。

42、神鷹遠眺

在觀音石對面童子石,在上山路上遠遠看去,又形如一隻雄鷹站立在石崖上,頭部朝東方,又稱“神鷹遠眺”。

42、軍帽石

在童子拜觀音之上的山坳中,一石突起,頂部有一石崖延伸而出,形似軍帽,故稱:軍帽石。

43、蝙蝠石

蝙蝠石在軍帽石之上,怪石嵯峨,形如蝙蝠,立於石上,大有凌風欲去之勢。

44、海獅石

在石所岩上方有一巨石斜立,上端朝南仰起,呈橢圓形,未尖如錐,下至地面部份呈圓柱狀,略彎。遠遠看去,狀如海獅仰首朝天,蹣跚而行,故為海獅石。

45、虎口

虎口在蝙蝠石附近,山勢如虎,虎口之處,崖石高昂,極象虎頭,中有裂口,從遠處眺望,猶如猛虎昂首張口。

46、龍口

距虎口不遠處,有一長形的巨石高高矗立,如巨龍翹首,張口朝天,狀甚兇猛。“龍口”與“虎口”兩石對峙,人稱之為:龍虎鬥。

47、鍾石

在尾寨門上方的山坡上,有一巨石,形如巨鍾。其南面有鐫刻於元至正甲午年(1354年)的“開創岩牌”題刻。據傳,往昔風清月圓之夜,常有仙人在此撞擊石鐘,遠在莆田市的南北洋也能聽到宏亮悠揚的鐘聲。“鐘山”由此得名。

48、漁仲書院

又稱夾漈書院,在雲居寨之中,元代所建,開創牌刻石猶完整,為宋史學家鄭樵著書之處,今書院雖廢,而遺址尚存。

49、石船

石船在占星石北側,一巨石上疊有一石,形狀如船,一端伸出石岸,遊人坐其中,用力搖擺,微微晃動,仿佛遊船出山,實屬奇蹟。

50、龜蛇相會

在雲居寨東南下方石崖上,一石為蛇盤曲,一石似龜爬行,兩石相距數米,如像要相互靠攏似的,故名龜蛇相會。相傳,往昔有一龜一蛇在此保口,原先相處還算融洽,後不知因何故,關係惡化,動起干戈,木石齊飛,山下民舍田疇均遭破壞。自永祖師施展五雷正法,將龜蛇擊斃,血跡染紅了石崖。從此,龜蛇化為頑石,永留崖頭。

51、占星石

占星石,在雲居山頂峰。有一巨石,石面平坦。據縣誌記載,宋代郡人史學家、星相學家鄭樵在石旁築書院,隱居此處著書,他在寫作《天文略》之前,常在秋夜登上此石觀察星象,後人遂把此石稱為:占星石。

52、青蛙石

距占星石不遠處,有一形狀極象青蛙,蹲在山頂,頭部朝西,仿佛這一石蛙要向西跳躍而去,神態栩栩如生,逗人喜愛。

53、豬母石

在石所山南端,有一座高聳的危崖,其中一座較大的崖石狀似張口的豬母頭,其後有數塊小些崖石,排列有序,猶如一群小豬,人稱此景為“豬母帶仔”。據傳,往昔這一群石豬常常變為活生生的豬玀,下山糟塌附近村民的作物。後被仙人點化成為石豬,永遠蹲在山頭。

54、蝙蝠洞

在麥斜岩東南,近朗橋村東坑自然村有數洞,洞內蝙蝠成群,洞因此得名。

園林景觀

1、千年古楠

位於應真境上方,一古楠木紮根在洞穴之中,據說已有900多年歷史,枝繁葉茂,生命力旺盛,覆蓋範圍占地半畝多。據說已成為麥斜岩鎮寺寶樹。

2、九骨

位於牛鼻石前方15m處,年齡大約五百多年,每當開花季節,滿樹結滿紅白相間的九骨花,遊人遇見要在其前合影留念。

3、竹林

竹林為麥斜岩一景,麥斜岩竹林長勢好,因為該山谷處地肥,水源充足,日照時間長,竹桿大,面積大約六十多畝,位於山澗、谷底、山岺、岩石中,六月在其乘涼,其樂融融。

4、紅豆杉群

麥斜岩紅豆杉數量多,年齡大八百多年、二百多年,幼苗多,每當結果時候,滿樹紅色,景色迷人,紅豆杉同時也是提煉治癌的良藥,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5、黑尚書

位於仙人洞口前30米外,約百年歷史,枝繁葉茂,是一種名木,據說黑尚書做的床能治腰傷。

梅花梅花

6、桂花

位於麥斜岩寺右側,二株桂花合成一株,每當八月桂花盛開的季節,整個麥斜岩寺附近都是香氣襲人,因地肥、水源足,長得快,每株直徑約40cm。

7、梅花

位於梅花洞上方有梅七、八株,其中最有名氣當屬雙層十瓣的梅花。據說宋進士謝洪在此植梅,故有:梅花洞、梅花救父等遺留後人。

8、陳燮柿

金秋季節上麥斜岩賞景,在寺下的山坳里,可以看到幾棵柿樹上掛滿黃燦燦的金果,使你頓感秋天的收穫。這種柿是鐘山一大特產,成熟時呈橙黃色,象小皮球大小,它甜密多汁,香脆而不澀,含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摘下後藏熟,呈鮮紅色,刮皮後曬成柿餅,是上等的乾果品,對小孩腸胃有特殊的滋補功效。

相傳,明代興化縣(今鐘山、游洋)有位少年叫陳燮在他的家鄉興泰里宅前嫁接、培植了這種良種柿樹,由於它品質優良,很快推廣到整個興泰山區。後來,陳燮官至南京監察御史,為官清正廉明,執法如山,深得人們的表揚。為紀念他的情操和改良柿種的貢獻,人們便將他所培植的柿樹稱為“陳燮柿”。

8、雲霧茶

在麥斜岩前往石所路邊可以看到一叢叢墨綠鮮嫩的茶樹。由於茶樹生長在海撥700米以上的山坳中,受太陽直射的時間不長,同時雲居山常年雲霧繚繞,此處茶葉便稱為“雲霧茶”。這種茶除增加茶葉的葉綠素之外,還有利於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從而增加茶葉中的胺基酸、蛋白質、咖啡鹼、茶素、維生素C等物質的含量,促進物質的形成,同時由於雲霧多,阻擋了陽光紅外線的長時間直射,而接受紫外線的時間較長,這樣,既有利於含氮物的形成,又使糖份縮合困難,不易形成纖維素,使葉細胞中的原生質較好地保持親水狀態,故茶葉柔軟、枝嫩度強。同時,鐘山境內溫差大,這些都給茶葉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良好條件,給鐘山茶葉品質以重要的影響。

9、石菇

石菇,這是麥斜岩最為名貴的野生藥用植物。這裡的石菇,長在雲居山頂“龜蛇相會”處的百仞崖壁上,吸日月之精華,受雨霧之滋潤,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才能長到如杯似碗般大小,少數大朵的也只能長到像雨笠般大,這裡的石菇腳短而細,葉薄而韌,色黝黑而有光澤。由於生長期長,品質優良,藥效顯著。它具有清涼補血之功效。若以冰糖或精肉燉服之,氣血兩虧者,療效更佳。

10、坑凍

麥斜岩山泉淙淙,常年流淌,溪床上布滿岩石,石罅中棲息著一種蛙類,因它生長在山高水冷的山坑深澗中,故稱:坑冷。它狀如青蛙,皮色黝黑,兩眼凸出如珠,鳴聲狺狺,猶如小犬吠叫,白天深藏在石罅中,夜間跳上溪岸覓食,或蹲在溪床的石頭上假寐。這裡的山高水清,洞深澗幽,故這裡的坑冷長的特別肥碩,最大可達斤余,是筵晏上的珍品,又是治療惡瘡腫毒和瘌痢症的良藥。

麥斜岩崖險谷深,雲霧常繞,小氣候具有垂直變化特點,天地鍾靈毓秀,在麥斜岩的峰峰壑壑,不僅生長著珍樹奇花,而且還生長著許多野生名貴藥用植物。據不完全統計,麥斜岩有野生植物近5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185種。每當大地回春之時,珍樹吐綠,奇草飛花,把麥斜岩裝扮的分外妖嬈。

人文景觀

麥斜岩麥斜岩
據志書記載,南宋末年,有個叫林璧卿的高士,精通星象學,名重朝野,隱居於此。忽必烈當上皇帝後,想請他出山,封之以官,遭林璧卿拒絕,元世祖嘉其氣節,封他為“妙應道濟真人”,並親筆書寫“樵谷山”三字賜之。
“樵谷山”巨石的對面,有一塊聳立的奇石,“祝聖道場,朝天福地”
八個遒勁大字。奇石旁有一條伏溪,盤鏇曲折。小溪上巨石縱橫交錯,構成一幅極為瑰麗的石景圖。傳說宋代詩人劉克莊曾在這裡吟詩作賦,留連忘返。
不遠處,在一片原始楠木、柯木、青桐、翠竹的掩映下,有一塊渾身黝黑的大石,“陳公池”三個大字。據說這石頭下面有個天然水池,臨池建有元帝閣,後來閣壞,將池填了。
“陳公池”西邊是玉泉洞,洞口書“玉泉岩”三字;此洞約百米長,直通麥斜岩寺的東側,東邊是印真洞,尚留“應真境”三個大字;洞的四周大樹如華蓋;穿洞而過,迎面而來的是梅花洞、環竹洞等天然石穴石洞。
過諸洞,迎面就是背倚巨大石崖而建的麥斜寺。據說這座寺是一個叫自永的僧人於宋代創建的。世事滄桑,經過歷代修復,成今模樣。
麥斜寺三面環山,飛檐翼然,氣勢雄偉。寺東北有條秘密小徑,直通山頂,沿途怪石嶙峋,犬牙交錯。麥斜岩頂峰,一塊巨石凌空矗立,相傳每當氣候驟變,巨石會發出恍,若低沉的鐘聲,數里之外便可聽見,人稱“鍾石”。因此這一帶山區就叫鐘山(現在叫鐘山鎮)。
鍾石附近有塊巨石名叫“占星石”,相傳宋代史學家鄭樵當年曾在此留居,夜間在“占星石”上觀察天象。此石上尚刻有“開創岩牌”四個大字和百來個小字,龍飛鳳舞,年代久遠,石受風化,難以辨認。

福建莆田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