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爾九戒

想爾九戒:即“老君想爾戒”,又稱“道德尊經想爾戒”。 “想爾九戒”亦被視為道教最早的戒律。

簡介

想爾九戒:即“老君想爾戒”,又稱“道德尊經想爾戒”。戒文源出於《老子道德經想爾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條。上品戒文是: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中品戒文是:行無名;行清靜;行諸善。下品戒文是:行無欲;行知止師認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壽;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傷。想爾九戒成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詳細思想

天師道的“想爾九戒”是道教創立及發展初期對行持之事始有明確規定的條列,重點強調人的言行需合乎道意,亦即道的內在價值。 “想爾九戒”亦被視為道教最早的戒律。依據陸修靜《道門科略》所載,當時天師以神的名義設立命籍,教徒定時集會以核戶籍之實,並於同時檢查教徒有否違反戒律、禁忌的行為。教徒在散會返家後,亦須向家人傳達“科禁威儀”,共同遵守。因此,從“想爾九戒”中可以看出此時伴隨道教創建及發展而出現的道戒,雖尚未成為系統理論,但在教團之中對於教徒禁戒律科等的持守,已有一套嚴謹的推行方式與審核制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