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農

惠農

惠農,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北端石嘴山市,有“塞北明珠”之稱。它東臨滔滔黃河,西依巍巍賀蘭山,北與內蒙烏海接壤,總面積1088平方公里,人口20.9萬。惠農區是200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原惠農縣和石嘴山區而成立的石嘴山市市轄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塞北明珠——惠農區,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北端,東臨滔滔,西依巍巍賀蘭山,北與內蒙烏海接壤,總面積1088平方公里,人口20.9萬。惠農區是200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原惠農縣和石嘴山區而成立的石嘴山市市轄區。

惠農區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春暖升溫快,夏熱無酷暑,秋涼天氣爽,冬冷不嚴寒,宜於各類作物生長。境內賀蘭山不僅是一道天然屏障,還是一個礦藏寶庫,探明的原煤儲量在17.7億噸以上。煤炭等20多種礦產資源品質好、儲量大。賀蘭山290處山泉,年均水量620-1560 萬立方米,水質甘甜,泉水礦化度小於1克/升,有極大的開發價值。

惠農惠農

惠農區具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有“寧夏工業重鎮”的美譽,是寧夏工業的發源地。區內現有工業園區3個,河濱工業園區紅果子工業園區和惠農農副產品加工園區。2004年區政府確定了新的工業發展布局。未來幾年,將以201省道、賀蘭山東麓一線為主幹,把河濱工業園區與紅果子工業園區連成一體,布局以能源重化工、氯鹼化工、電力、冶金、煤基炭材等為主的高載能工業經濟區,實行統一規劃,一區多園布局;以寧夏惠農農副產品加工園區為重點,重點發展以脫水菜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
農業產業化雛形已基本形成。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資源為依託,大興農業基礎建設,最佳化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發展一年一大步,年年上台階,初步形成了脫水蔬菜、畜牧養殖業、枸杞種植等三大支柱產業,成為全國最大的脫水菜生產銷售基地之一和寧夏新興的枸杞之鄉,盛產小麥、玉米、油料、瓜果、枸杞、紅黑瓜籽、蔬菜等農作物,是國家商品糧基地之一。糧食加工、油品加工、脫水蔬菜加工、枸杞加工、清真牛羊肉食品加工、乳品加工等企業逐步興起。農機化程度大大提高,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5.48萬千瓦,基本實現了耕作、播種、收割的機械化作業。村鎮規劃建設力度加大,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境內有眾多古老文化遺址和風景優美的獨特自然景觀,有待於開發建設利用。有西夏時期建造、後毀於地震的省嵬城遺址;有2000餘幅千姿百態,形象逼真的秦漢以前的賀蘭山岩畫;有逶迤壯觀的明長城遺址和珍貴的長城“錯位”地質資料;有明初永樂年間的古城堡遺址;更有距今3萬年至15萬年的犀牛、大象、野豬、大角鹿、盤羊、獵狗及虎、狼等20多個種屬的古生動物化石資料;白虎洞、羅家園居高臨下,盡覽全區風貌,留下了許多古老而神秘的傳說;境內封育的四合木更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殘遺瀕危珍惜植物,被譽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貓。寧夏境內集中連片的生長區僅存於石嘴山區最北端的麻黃溝。濃郁的回鄉風情和賀蘭山自然景觀構成了旅遊資源的主要特點,位於石嘴山區河濱工業園區的恆力生態鹿業科技園,以開發西部生態環境為根本,已圈養鹿460餘頭,年接待遊客5萬人次。黃河中的三角洲——萬畝紅柳園,依山傍水,景色怡人,更是休閒、渡假的好去處。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