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

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

惠譽國際業務範圍包括金融機構、企業、國家、地方政府和結構融資評級。迄今惠譽國際已完成1600多家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評級,1000多家企業評級及1400個地方政府評級,以及全球78%的結構融資和70個國家的主權評級。其評級結果得到各國監管機構和債券投資者的認可。惠譽的業務範圍包括金融機構、企業、國家、地方政府等融資評級,總部分設於紐約和倫敦兩地,在全球擁有50多家分支機構和合資公司,擁有2000多名專業評級人員,為超過8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

基本信息

簡介

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

惠譽評級(FitchRatings)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信用評級公司, 總部分設於紐約倫敦兩地,在全球擁有50家分支機構和合資公司,為超過100個國家的實體提供服務。

惠譽評級是國際商務支持與服務集團Fimalac,S.A.公司的子公司。FimalacS.A.公司總部設於法國巴黎。2006年10月,惠譽設立了惠譽信用衍生品評級公司(DerivativeFitch),專門為抵押債務權益產品(CDO)和信用衍生品市場提供評級和全套綜合服務。惠譽培訓是惠譽旗下的另一家全資子公司,為金融專業人士提供分析技術培訓

惠譽國際於1997年底由美國的Fitch投資者服務公司和英國的ICBA公司合併而成,是全球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之一,它是惟一的歐資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迄今已完成1600多家銀行及金融機構評級,1000多家企業評級及1400個地方政府評級,以及全球78%的結構融資和70個國家的主權評級,連續兩年在國際著名調查機構Cantwell&Co的調查報告中被評為全球最佳評級機構。我們的評級結果得到各國監管機構和債券投資者的認可,在金融評級和資產證券化評級方面十分見長。

1998年,惠譽國際信用評級公司(Fitch)與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信用評級機構,為中國信用評級走向世界進行了有益的實踐。

發展歷程

惠譽評級的前身——惠譽出版公司最初是一家金融統計數據出版商,於1913年12月24日由JohnKnowlesFitch成立。它所服務的對象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擁有的主要出版物是《惠譽債券手冊》(FitchBondBook)和《惠譽股票和債券指南》(FitchStockandBondManual)。

1924年惠譽發明了“AAA”到“D”評級體系。1975年,惠譽成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首批授予“國家認定的統計評級組織(NRSRO)”資格的三大評級機構之一(另兩家為穆迪和標準普爾)。
1997年,惠譽與總部設於倫敦的IBCA信用評級公司合併,擴大了惠譽在全球範圍的市場份額,尤其是銀行、金融機構和主權的評級業務。合併之後,惠譽成為法國FIMALAC,S.A.的全資子公司。
2000年4月,惠譽收購了總部設在芝加哥的Duff&Phelps信用評級公司,又於同年收購Thomson集團下的BankWatch評級公司。

2005年收購了Algorithmics公司;美國赫斯特出版集團(HearstCorporation)於2006年收購了惠譽集團20%的股份。

基本原則

1、注重深入實地調研,獲得第一手分析資料:為採集第一手資料,惠譽國際信用評級分析師要現場訪談發債企業的管理層,訪談對象包括行政財務投資項目、銷售、計畫發展等部門的負責人,了解企業經營、管理和財務方面的情況,決策者對外部環境的分析及內部實力的把握,企業未來發展構想,決策程式、決策層的穩定性及主要決策者的詳盡情況等,以及對受評企業經營情況建立感性認識。此外,分析師還要對與發債企業有債權債務關係的其他部門或企業進行調查與訪淡,目的是了解發債企業歷史資信情況、目前債務的真實壓力以及資金回籠情況等。

2、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強調定性分析和行業差異:惠譽評級指標體系包括定量和定性兩方面,在財務分析和部分指標預測中採用定量分析外,還大量採用定性分析,綜合各種因素分析和專家意見得到評級結果,從而全面反映受評對象的風險構成。同時注重不同行業或同行業內評級對象信用風險的相互比較,評級指標根據被評對象及經濟主體所處行業不同而不同,並考慮全球的一致性。

3、側重對未來償債能力和現金流量的分析評估:惠譽評級以對受評對象現有償債能力的靜態分析作為線索,側重分析評級對象的未來償債能力,如經濟周期、行業中競爭地位、市場狀況、經營管理者素質、可能影響受評對象信用的兼併、法律訴訟等突發事件等。在財務分析中注重分析現金流量,惠譽信用評級認為清償到期債務的能力大部分取決於企業的現金流量是否充足,分析師尤其要關心的是企業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淨現金流。

此外,還注重分析關聯交易、擔保和其他還款保障。

其評級範疇

一、國際長期評級(InternationalLong-TermCreditRatings----LTCR)
對發行人的長期評級也就是發行人違約評級(IDR),是衡量發行人違約可能性的基準。對發行證券的長期評級可能高於或低於發行人的評級(IDR),反映了證券回收可能性的不同。長期評級包括長期外幣評級和長期本幣評級。該評級衡量一個主體償付外幣或本幣債務的能力。長期外幣評級和長期本幣評級都是具有國際可比性的。本幣評級僅衡量用該國貨幣償付債務的可能性。

1、投資級
AAA:最高的信貸質量。表示最低的信貸風險。只有在有相當強的能力定期償付債務的情況下給予這一評級。這一償付能力不會受到即將發生事件的負面影響。

AA:很高的信貸質量。表示很低的信貸風險。表示有很強的能力定期償付債務。這一償付能力不會受到即將發生事件的很大影響。

A:較高的信貸質量。表示較低的信貸風險。表示有較強的能力定期償付債務。與更高的評級級別相比,這一級別會受到環境或經濟條件變化的一定影響。

BBB:較好的信貸質量。表示現在的信貸風險較低。表示定期償付債務的能力是足夠的,但是環境和經濟條件的負面變化會影響這種能力。這是投資級的最低級別。

2、投機級
BB:投機性。有出現信貸風險的可能,尤其會以經濟負面變化的結果的形式出現;但是,可能會有商業或財務措施使得債務能夠得到償還。

B:較高的投機性。對於發行人來說,‘B’的評級表明現在存在很大的信貸風險,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安全性。現在債務能夠得到償還,但是繼續的償付依賴於一個持續向好的商業和經濟環境。對於單個的證券來說,‘B’的評級表示該證券可能出現違約但回收的可能性很高。這樣的證券其回收率可能為‘R1’(很高)。

CCC:對於發行人來說,‘CCC’的評級表明違約的可能性確實存在。債務的償付能力完全取決於持續向好的商業和經濟發展。對於單個的證券來說,‘CCC’的評級表示該證券可能出現違約而且回收的可能性為中等或較高。信用質量的不同可以通過+/-號來表示。這類證券的回收率評級通常為‘R2’(較高),‘R3’(高),和‘R4’(平均)。

CC:對於發行人來說,‘CC’的評級表明某種程度的違約是可能的。對於單個證券來說,‘CC’的評級表明證券可能出現違約而且回收率評級為‘R4’(平均)或‘R5’(低於平均水平)。

C:對於發行人來說,‘C’的評級表明會很快出現違約現象。對於單個證券來說,‘C’的評級表明證券可能出現違約而且回收的可能性為低於平均水平到較低水平。這類證券的回收率評級為‘R6’(較低)。

RD:表明一個實體沒有能夠(在寬限期內)按期償付部分而不是所有的重要金融債務,同時仍然能夠償付其他級別的債務。

D:表明一個實體或國家主權已經對其所有的金融債務違約。違約一般是這樣定義的:債務人沒有能夠按照契約規定定期償付本金和(或)利息;債務人提交破產檔案,進行清算,或業務終止等;強制性的交換債務,債權人獲得的證券與原有證券相比其結構和經濟條款都有所降低。如果出現違約,發行人將被評為‘D’。
違約的證券通常被評為‘C’到‘B’的區間,具體評級水平取決於回收的期望和其他相關特點。
二、國際短期評級(InternationalShort-TermCreditRatings)
下面的評級級別適用於外幣和本幣評級。短期評級大多是針對到期日在13個月以內的證券,對美國財政證券來說期限最長為3年。該評級更強調的是定期償付債務所需的流動性。
F1:最高的信貸質量。表示能夠定期償付債務的最高能力。可以在後面添加“+”表示更高的信貸質量。
F2:較好的信貸質量。表示定期償付債務的能力令人滿意,但是其安全性不如更高級別的債務。
F3:一般的信貸質量。表示定期償付債務的能力足夠,但是近期負面的變化可能會使其降至非投資級。
B:投機性。表示定期償付債務的能力有限,而且容易受近期經濟金融條件的負面影響。
C:較高的違約風險。違約的可能性確實存在。償付債務的能力完全依賴於一個持續有利的商業經濟環境。
D:違約。表示該實體或國家主權已經對其所有的金融債務違約。

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

1、對投資者而言,信用評級的作用首先表現為它可以揭示債務發行人的信用風險,起到防範並降低投資者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協助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和提高證券發行效率的作用。其次,信用評級可以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和投資風險。由於投資者不可能獲得發行人的全部信息,因此難以進行精確分析和選擇,而信用評級機構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對擬發行的債券還本付息的可靠程度進行客觀、公正和權威的評定,改變了發債者與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同時降低了投資者的信息搜尋成本。最後,信用評級結果既是債券定價、風險與報酬的評估參考,又是債券投資組合風險控制與管理的參考,為債券交易決策及內部信用評價作參考。

2、對發債人而言,信用評級首先可為其降低融資成本。高等級的信用可以幫助企業較方便地取得金融機構的支持,得到投資者的信任,能夠擴大融資規模,降低融資成本。信用評級是利率市場化條件下企業確定融資成本的依據,成為債券的定價基礎。資信等級越高的證券,越容易得到投資者的信任,能夠以較低的利率出售;而資信等級低的證券,風險較大,只能以較高的利率發行。其次,信用評級是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的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可以增強企業的信用意識,促使其為獲得優良等級而改善自身的經營管理。企業還可以通過同行業信用狀況的橫向比較促進自身健康發展。最後,信用評級為發債人提供了一個客觀公正的信用等級證明,有助於其拓展融資渠道,穩定融資來源,並擴大其投資者基礎,為企業樹立一個良好的信用形象。

3、信用評級是監管部門監管的重要參考依據。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信用評級在監管中的作用將得到進一步發揮,如監管機構在對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及擔保機構的監管中參考信用評級結果等。對監管部門而言,信用評級一方面可協助監管部門加強市場監管,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政府監管部門採用評級結果的做法,有助於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防範金融風險,也是其衡量資產素質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大量運用信用評級結果還可以減少政府對資本市場中的直接干預,提高證券市場、 金融市場及保險市場的效率、透明度和規範性。

所提供的服務

(一)企業評級
惠譽已向全球多種行業的2000家企業提供企業評級服務。惠譽全球的企業評級分析師人數超過225名。企業評級團隊針對眾多議題進行評論,如現金流指標對評級分析的重要性、混合證券的評級方法、財務和財務匯報風險、年金義務及監管的發展變化等。

(二)金融機構評級
惠譽已為3500家實體及其發行的證券提供評級,並為全球2500家保險公司提供財務實力和債項評級
惠譽的金融機構評級對象不僅包括銀行,還包括金融公司、租賃公司、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另外,惠譽的金融機構評級部還有為專業證券(如抵押債券)提供評級的專職團隊。

(三)結構融資
惠譽全球結構融資評級涵蓋早期的結構融資產品和當代複雜的CDO產品。
惠譽還使用其專利產品SMART(跟蹤、度量、分析、研究和工具)系統為每項進行評級過的產品提供跟蹤評級和產品在整個期限內的綜合分析。

(四)惠譽研究
惠譽研究是惠譽的網上訂閱服務機構,提供惠譽的評級結果、研究報告、前沿性評級跟蹤、模型和同行業對比分析工具。顧客可根據自己的組合定製時效性強的深入分析、信用分析和評級預警,並且惠譽研究可以提供便捷的版式,以支持其投資和業務決策。

(五)惠譽培訓
惠譽培訓是惠譽評級的全資子公司,面向國際金融機構提供有關信用分析、企業融資和結構融資方面的再繼續教育。惠譽培訓成立於1987年,已在歐洲、美國和亞洲培訓了18000名以上的金融專業人士,包括投資者、發行人、公關經理、銷售和交易等專業人員。惠譽培訓提供的課程涵蓋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企業信用和槓桿融資等大量課題,並舉辦關於商業抵押擔保證券cmbs)、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RMBS)和債務抵押債券(CDO)等結構融資產品的系列研討會。

對華評價

惠譽評級是與標普、穆迪齊名的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之一。在三大評級公司里,惠譽是最早進入中國的。這三家評級機構各有側重,標普側重於企業評級方面,穆迪側重於機構融資方面,而惠譽則更側重於金融機構的評級。目前,惠譽的評級類型主要包括企業、金融機構、結構融資和地方政府、國家主權等方面。惠譽在美國市場上的規模要比其他兩家評級公司小,但在全球市場上,尤其在對新興市場上惠譽的敏感度較高,視野比較國際化。2000年惠譽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在2003年6月份,在北京成立了代表處,現在主要從事資料的蒐集、研究、報告、宣傳等工作。
其實,資本市場越發達的地方,評級機構生存的就越好。而中國新生的資本市場自創立之初就受制於多種客觀因素,信息失真、利益失衡、功能失效等諸多弊端讓投資者望而卻步。而且中國的資本市場大部分是以銀行為主導,發債量很小。而企業債券評級歷來是評級機構的主營業務,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的企業債券市場規模與整個債券市場或股票市場相比都顯得無足輕重。1987年-2001年,中國累計發行的企業債券才2000多億人民幣,平均每年發債額僅300多億。這對於國際評級三巨頭之一的惠譽來說,還是一個仍需挖掘的市場。
目前,惠譽國際連續兩年在國際著名調查機構Cantwell&Co的調查報告中被評為全球最佳評級機構,其金融機構評級業務量在全球首屈一指。在結構融資方面,惠譽國際連續兩年在亞太地區占有第二大市場份額,年市場占有率為70%。在2000年度,成為國際結構融資組織年度最佳評級機構,並被國際證券化報告組織ISR評為亞太及歐洲地區年度最佳評級機構,以及美國年度最佳評級機構。
1975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可惠譽國際、標準普爾、穆迪為全國認定的評級組織或稱NRSRO(NationallyRecognizedStatisticalRatingOrganization)。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FitchRatings)認為,由於創紀錄的信貸擴張和資產價格飆升,中國在2013年年中以前爆發銀行業危機的機率高達60%。
2011年4月13日,惠譽將中國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ssuerDefaultRating)展望從穩定降至負面,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被確認為‘AA-’級。惠譽認為,2010年中國的住宅建設占GDP之比高達10%,且呈現上升趨勢,是房地產行業出現一些過剩的信號,銀行系統面臨的風險敞口有可能比行業分類數字顯示的還要大。而新增“表外”信貸渠道的快速增長愈發加深了對這些貸款中大部分的質量的擔憂,而且這些表外信貸的信息公布嚴重匱乏。

相關新聞

台北時間12月10日凌晨訊息,評級機構惠譽國際周一發布報告,重申了中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A級長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價以及這些評價的穩定展望;報告同時確認了這五大商業銀行的F1短期債務發行人違約評級,以及其他信用評級。
惠譽國際的報告指出,所有這些長期發債人違約評級都是基於它們的國家擔保,也就是這些銀行的支持評級底線,顯示了極高的,在壓力事件下,來自中央政府外部支持的可能性。
報告指出,中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都具有1級的支持評級,也是惠譽國際體系下1到5級分級中的最高級別,比中國的主權評價要低一級。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占據行業資產總量的45%,中央政府是這些銀行的最大股東,而且有為這些銀行提供償付能力和資產質量支持的長期過往記錄。也因此,這些機構的支持評級底線也繼續與中國的主權評級密切關聯。
報告指出,任何發債人違約評級和支持評級底線的改變都將與中國中央政府對這些銀行提供支持的意願以及能力的變化相捆綁。銀行系統持續中的高速增長,加上非銀行信貸擴張的總規模增長,意味著可能的國家負擔也在增加中。隨著時間推移,這可能會惡化中國政府對銀行實施支持的能力,導致受到這種支持驅動的發債人違約評價受到壓力。
惠譽國際認為,中國政府有顯著的資源來解決銀行業狀況的惡化。中央政府債務的國內生產總值占比在2012年的時候是19%,與此同時,政府在過去也展示了使用部分外匯儲備(在2013年第三季度時是3.7萬億美元)來為國有銀行提供資本的意願。中央銀行所要求的,人民幣存款18%到20%的儲備金也可以在銀行業流動性枯竭時被釋放。
報告也指出,中國國有銀行的生存力評級從bb到bb-不等,也屬於行業內最高的,顯示了它們在全國範圍強大的連鎖狀態,融資和流動性強度,較小的信貸風險敞口和資產負債表外活動,相比其他本地同業更高的虧損吸收能力。這些特性也意味著,國有銀行有可能受益於避險資金流,因此在可能的壓力場景下對它們的生存力評價將是進一步的支持。
惠譽國際對中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具體評級如下:
中國農業銀行:長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級A,展望穩定;短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級F1;支持評級1;支持評級底線A;生存力評級bb-;
中國銀行:長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級A,展望穩定;短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級F1;長期本幣發債人違約評級A,展望穩定;支持評級1;支持評級底線A;生存力評級bb;高級無擔保存款憑證項目評級A/F1;高級無擔保歐元商業票據和存款憑證評級A/F1;高級無擔保中期票據評級A/F1;其中中銀投資的高級擔保中期票據評級為A,將在2016年到期的6億美元2%定息擔保票據評級為A;
中國交通銀行:長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級A,展望穩定;短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級F1;支持評級1;支持評級底線A;生存力評級bb-;
中國建設銀行:長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級A,展望穩定;短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級F1;長期本幣發債人違約評級A展望穩定;短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級F1;支持評級1;支持評級底線A;生存力評級bb;其中其倫敦子公司CCBLFunding的高級擔保中期人民幣債券的評級為A;
中國工商銀行:長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級A,展望穩定;短期外幣發債人違約評級F1;支持評級1;支持評級底線A;生存力評級bb。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