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警察博物館

惠州警察博物館

惠州警察博物館的建設是本著尊重歷史、全景展示的原則,在以往相關警察史料基礎上結合實際,將惠州警察歷史發展中最具代表性的珍貴文物展示出來。2008年4月份,博物館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第三層的面積。記者在博物館看到,博物館藏品已逾1.3萬件,展品為6000多件。

博物館歷史

惠州警察博物館惠州警察博物館
2005年,在惠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長李達文帶領下的惠州市公安局,產生了一股濃厚的建立警營文化、樹立警察新形象的氛圍。惠州市局黨委當時考慮到惠州警察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以及令人矚目的成就,所以決定籌建警察博物館。為了建立起一個像模像樣的警察博物館,籌建人員花費了不少心思。博物館2005年9月份開始籌建,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博物館在2007年3月就正式建成開館了,建館設在市公安局二號樓的警察文化活動中心的第二層。

惠州警察歷史

清代以前,惠州是府衙所在地。民國時期,惠州是國民黨專署駐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惠州被稱為東江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早在清光年間,惠州已設有巡警局,民國時期改為公安局、巡警局。新中國成立初期,惠州地區成立的東江專員公署內設公安處,擔負保衛新生政策。“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極“左”傾路線的影響下,惠州公安機關還受到過嚴重打擊。改革開放以來,公安機關日益發揮作用,確保了惠州社會治安狀況和社會的穩定。這些珍貴的歷史片段,在我們僅有的惠州博物館上或沒有體現,或受到各方面限制難以有更深入的展示。

展品

惠州警察博物館惠州警察博物館
主要分為19個部分,具體是:清朝時期警察類、民國時期警察類、機構沿革和領導、國保類、治安管理類、戶籍管理與簽證類、警服類、交通管理類、監管類、刑事案件類、刑事勘查與公安通訊類、車輛類、槍械類、特色類、辦公用品類、對外友好交往類、“文革”類、榮譽室,以及老虎皮、熊貓皮類。這些藏品主要靠社會團體、個人的捐贈。為了收集與警察有關的物品,林洪和博物館徵集小組跑遍惠州大大小小的鄉鎮,尋訪了各界人士,才尋覓到這么多的藏品。林洪表示,隨著館藏不斷增加,會增加現有的展示內容,如在二樓增加民國時期藏品。另外,還會擴建第四層,總面積也將達2400多平方米。在四樓會陳列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較深的20件大案件,這會讓民警進行投票決定。

主要展品

惠州警察博物館惠州警察博物館
公道老兒
館名銘牌下面擺著的幾塊漢、明磚頭,旁邊一堆石頭和幾個車輪。秤砣一樣的石頭叫“石權”,民間稱“公道老兒”,在古代是用來稱東西的工具。特別擺在館名銘牌下,寓意告誡民警辦案要公道,是非分明,公道自在人心。這些出土東江流域,據考證為明代物品。而木製的車輪是大煉鋼鐵時的煉鋼模具,寓意警察事業的發展不斷向前。
警用裝備
中國各個時期的警服和警用裝備,隨著年份的更新,服裝和槍械也隨之更迭,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警察的發展史。不遠處,擺放著幾本民國時期的警察刊物、惠州地區歷任警察首長名冊及民國時期警察系統機構示意圖,讓人大概了解到當年的警察機構情況。而五十年代初期惠州地區的剿匪地圖、立案材料、案件調查報告、破案報告、犯罪分子的指紋、腳模,能讓人了解當時民警破案的情況,各種材料撰寫都十分細緻。
4塊清代石碑
在進門的左側,就可以見到4塊長長的石碑,上面依稀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反映了一個時代當地的治安情況。這在惠東平海收集回來的一塊清道光二十五年十月立的“奉憲告示”石碑,字句最為完整、清晰。到旁邊的解說大意是,在道光二十五年,惠州府歸善縣貢生李陔猷舉報李德趙轅官等在平海口岸一帶對來往船隻、販米人員車輛抽取勒索,使得外地船隻商販流通不暢,致使當地米谷不通,民食不能接濟。布政司查明事實後,責令各州縣口岸對過境船隻及商販米谷豆麥等應到境一律放行,各守口官吏不得抽留阻難。這塊石碑還是林洪在惠東平海收集回來的,在警察博物館現有的石碑中最早到館。當地人把這塊石碑的背面用來當搓衣板,原來是廣東布政司放行文書。
另外一塊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設立的“勒碑示禁”石碑。當時龍門縣一條河中有這么一塊石碑,被一村民搬回家中去了。村民也知道這是寶貝,自然不肯輕易轉讓,後來在林洪的思想工作開導下,終於願意將這塊石碑交給警察博物館。旁邊還有一塊呈梯形的殘缺石碑,是當時一位民間收藏愛好者所捐贈。第4塊在惠城區三棟鎮出土的清同治十三年石碑是民間設立的,這塊石碑被村民擺放在一棵大榕樹下當板凳坐,2006年被收集回館。
火燭車
4塊石碑不遠處有一輛“火燭車”,這樣一個形狀古怪的東西,很能吸引人的眼球。這輛造型獨特、設計精巧的“火燭車”是一個移動水泵,由惠州市公安局消防支隊提供,是清末民初的產物,吸取水源,然後利用水壓將水噴射出去。雖然體積較小,相對只能應付一些比較小型的火災,但也曾為救火立下汗馬功勞。

鎮館之寶

惠州警察博物館有著6000多件展品,究竟哪一件才是鎮館之寶呢?對於林洪館長來說,每一件都有其獨特歷史,每一件都是精品。不過,要數最彌足珍貴的,那就有四件寶貝。
六品頂戴獎牌
頂戴又做頂帶,是清朝用以區別官員品級的帽飾。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清朝戒菸總局裁撤,全國的禁毒工作由地方警察接管。此獎牌是宣統年間一位叫丁寶銓的巡撫,對禁毒有功的警察的獎賞。這獎牌是從博羅一名藏家手裡徵集回來的。目前保存完好,對考察清朝的禁菸歷史,總結禁菸的經驗教訓,推動當代中國禁毒事業十分有益。
民國警察裝備系列
用黑色絨布製作,高2寸,寬1.7寸,上綴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民黨旗式樣,下系金色飛翔型警鴿圖案的民國警察服裝帽徽;和平 鴿 的 領 花 ;委 任 警 官 的 肩章……民國警察的帽徽、肩章、領花、紐扣、警號系列顯得很有歷史感。記者了解到,此系列歷經三年分別從台灣、浙江、福建等地徵集而來,據說目前是全國收集最齊全的。
解放時期手繪地圖
1949年7月7日,東三支一團在公莊桔子圩成立了博羅縣人民政府,並設立了保衛科,專門負責維護社會治安。保衛科是以東三支一團情報室為基礎建成的,下設“天星”(泰美三經)、“地星”(象頭山)、“金星”(響水)、“塘星”(柏塘)等8個情報站,是解放初期瓊崖民主政府保衛科後第二個保衛組織。這一保衛科正是惠州市公安局的前身。館藏圖為博羅縣公安局檔案室提供的“塘星”情報站手繪地圖。
緝私動物皮系列
一進博物館大門,往右邊走幾步,就可見到一張熊貓皮、一張老虎皮非常醒目地掛在牆上。藍嵐介紹,這兩件是九十年代惠州公安機關在偵辦刑事案件的過程中繳獲的重要贓物。其中販賣熊貓皮案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宗走私販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製品熊貓皮的案件,當時轟動全省。該案為惠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所破,人贓並獲。而老虎皮則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北虎虎皮,當時犯罪分子企圖以80萬的價格將虎皮販賣到境外,最後被惠州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與惠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聯手破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