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隔萬重山

情隔萬重山

《情隔萬重山》是由安東尼奧尼導演,阿蘭.德龍,莫尼卡.維蒂, 弗朗西斯科.雷保主演的一部劇情片,1962牛按上映於義大利。

基本信息

影片介紹

情隔萬重山點擊查看大圖
蝕/情隔萬重山/蝕海含羞花
導演:安東尼奧尼
主演:阿蘭.德龍,莫尼卡.維蒂, 弗朗西斯科.雷保, Louis Seigner, Lilla Brignone, Rosanna Rory, Mirella Ricciardi, Cyrus Elias
類型:劇情
年份:1962
地區:義大利
語言:義大利語
片長:118分鐘
色彩:黑白

劇情梗概

情隔萬重山情隔萬重山
里卡多寓所的燈到黎明還亮著,和他同居多年的女友維多利亞提出分手,里卡多苦苦挽留維多利亞留下,但維多利亞已厭倦里卡多對什麼事情都是一副愚蠢、無動於衷的樣子,維多利亞執意離去。
離開里卡多的維多利亞來到羅馬證券交易所找她的母親,交易所里到處是興奮、激動得如痴如醉的人。維多利亞艱難的在人群中找到了母親,但母親和經紀人彼埃羅興奮的談論著股票,對維多利亞的到來毫不關心,簡單地把維多利亞介紹給彼埃羅,就對維多利亞大談股票,維多利亞毫無興趣地看著母親。股票收盤後,維多利亞和母親走出交易大廳,維多利亞本想告訴母親她和里卡多分手的事,但看著母親賺了錢興高采烈的樣子,她又把到嘴的話咽了回去。
無聊的維多利亞和兩位女友整晚玩樂,談論肯亞風情,甚至半夜出去尋找跑掉的小狗,第二天又和她們搭乘小型飛機到處遊玩。
當維多利亞再次來到交易所時,卻遇到股票狂跌,所里的人亂成一片,到處是失魂落泊、大喊大叫的人,失去理智的人們把手裡的東西扔向經紀人,維多利亞的母親也六神無主、神情呆滯的隨著一大群人走出交易所的辦公樓去向政府抗議。維多利亞惱怒但又不無新奇的向彼埃羅詢問股市情況,彼埃羅告訴她,在這次股票狂跌中好多人一生就這樣完了,她母親也虧了不少錢。
彼埃羅送維多利亞回到家中,在母親的房中兩人看著幼年時維多利亞的照片,正當彼埃羅想吻維多利亞時,她母親回來了。
在彼埃羅和維多利亞以後的幾次約會中,兩人都被強烈的誘惑力相互吸引,維多利亞竭力抗拒這種引力,當兩人終於在一起時,彼埃羅越來越認真,維多利亞卻又顯得害怕了。
電影評論:
《蝕》(L' Eclisse,1962)是義大利電影大師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在1962年導演的意識流名作,榮獲1962年Cannes坎城國際電影節的第二大獎:評審委員會特別大獎。
  《蝕》是一齣悲劇,不過這是一部發人深思的影片,它同時表現了人的表面歡樂和內心真實的痛苦。眾所周知,安東尼奧尼首先是一位善於刻畫女性心理的大師,他總是把女性的特點與她們的生活的環境聯繫在一起。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夫妻之間的矛盾,這些都是安東尼奧尼最拿手的主題,並且常常通過他的女主人公體現出來。《蝕》這部有爭議的影片以交易所和金融界為背景,主題是一個女人幻想的破滅,愛情的若即若離,令主人公苦惱而又孤忄伶仃。人們早就料到,他會把大部分戲給了那個常常使他的靈感得到啟迪的女演員莫尼卡·維蒂。他果真這樣做了。然而阿蘭·德龍在這部影片中扮演莫尼卡所飾的女主人公的情人,一個對金錢負有重大責任的青年(男主人公的身份是交易所的經紀人),他既貪婪、自私,又怕被別人算計。被安東尼奧尼力邀演出本片的阿蘭·德龍顯示了他那天生的瀟灑儀態和特質,他的出場使《蝕》這部影片中曲折的心理刻畫的情節得到平衡。影評界認為:“他(阿蘭·德龍)在《蝕》片中的表現手法,使人感覺不到受美國流派的影響,堪稱為現代演技典範之一。”
——雖然又訂好了約會,但他們雙方都會如期赴約嗎?看著片末結束時那一段被世界電影界譽為意識流中的經典的漫長的空鏡頭,你又會得到怎么樣的答案呢?
附註:
本片導演義大利電影大師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年9月29日出生於義大利費拉雷。在近半個世紀的從影生涯里,安東尼奧尼以“意識流”藝術電影手法享譽世界影壇。作為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的旗手,安東尼奧尼影片的主題和風格帶有極其獨特的個性,如將影片的重點放在人物,尤其是中上層社會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並非以戲劇性的衝突來結構情節,關注現代社會中個人的內心迷惘和畸形,極富現代感的思想內涵,但影片中悲觀絕望的意識較為濃重。安東尼奧尼執導的眾多著名電影備受世界各地影評界和觀眾的高度評價和推崇,獲獎無數。他執導拍攝的《夜》、《奇遇》、《蝕》三部傑作,並稱安東尼奧尼“人類感情三部曲”(又稱“愛情三部曲”或“女性三部曲”)。
《蝕》的女主角是義大利著名女演員莫尼卡·維蒂(Monica Vitti,1931— ),她主演了安東尼奧尼執導的多部電影,包括《夜》、《奇遇》(即《冒險》)、《蝕》、《紅色沙漠》等名作。她主演的《國家利益》曾於80年代在我國公映過。
米凱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安東尼奧尼於1912年9月29日生,20歲之前他很傾心造型美術,後來著迷戲劇。曾經拍過精神病院的紀錄片,這一經驗使他後來作品提倡內在的寫實主義,同時也預示著他以後的作品對人的精神狀態的病態和異化的關注。
安東尼奧尼最早的電影從業經歷是為雜誌作撰稿人,1939-40年,他當上了羅馬權威電影雜誌《電影》的編輯,該雜誌雖然是屬於法西斯體系內的雜誌,但後來卻可以稱為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保姆,從中產生了許多新寫實電影的著名導演。他只在雜誌上開始發表了幾篇文章,就因為政治運動解職。在羅馬實驗電影中心短時間學習之後,安東尼奧尼開始撰寫劇本。在1942年,替羅塞里尼寫了《飛機駕駛員回來了》的劇本,受到讚揚。費里尼的《白酋長》也有他的貢獻。此外,他還作為見習導演,在法國參與了卡爾內《夜間來客》的創作。
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的影片包含著下列主要因素;
1.在電影劇本中通過人物的行為來分析哲學觀念。
2.複雜的、很長的、緩慢移動的攝影,很少依靠特寫鏡頭或其他“電影”技巧。
3.通常是緩慢的速度使觀念和事件有可能在很長的銀幕時間內逐漸展現出來。
4.運用簡短的、近乎電報式的對白,並常常被長時間的沉默所打斷。
5.高度抑制的表演;安東尼奧尼傾向於限制他的演員,使他們保持沉默,迫使他們用最少的外部效果來表現內部衝突和態度。
6.不大注重電影的傳統的輔助元素(如音樂或光學效果)安東尼奧尼傾向於依賴場面本身:他的許多最出色的場面都是運用優美的長鏡頭來表現的,只用自然音響來加強對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