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帕斯州

恰帕斯州

恰帕斯州(Chiapas),墨西哥31個州之一,地處墨西哥東南一隅。名源於納瓦特爾語“chía”和“apan”意思是“恰河”。經濟以農業為主,出產咖啡、可可、玉米、稻米、香蕉、杧果、牲畜和木材。有金、銀、銅、石油等礦產,尤以石油最為豐富。

基本信息

概述

恰帕斯州 (西班牙語:Chiapas)是墨西哥的一個州,位於該國東南部。東臨瓜地馬拉,南臨太平洋。州名源於納瓦特爾語“chía” 和 “apan”意思是“恰河”。
恰帕斯州面積7.33萬平方公里。人口320. 4萬(1990)。首府圖斯特拉—古鐵雷斯。經濟以農業為主,出產咖啡、可可、玉米、稻米、香蕉、杧果、牲畜和木材。有金、銀、銅、石油等礦產,尤以石油最為豐富。

地理氣候

恰帕斯州南部有恰帕斯馬德雷山脈,地勢最高,海拔2,000米以上;中部是恰帕斯谷地,平均海拔600米;北部為多火山的台地,平均海拔2,000米,向坎佩切灣沿岸平原逐漸下降。格里哈爾瓦河是主要河流。沿海氣候濕熱,谷地和山地溫和,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南部和西部較少,富森林。東北部帕倫克為古瑪雅人繁衍之地,1543年後屬瓜地馬拉,1824年成為墨西哥的一個州。

恰帕斯州是聯接中南美洲的門戶,江蘇產品可以利用恰帕斯州為平台進入美洲市場。

發展歷史

從來沒有原住民如此理直氣壯的要求原本屬於自己的權利;也從來沒有原住民農民起義運動能獲得世人如此地關注。1994年1月1日爆發的墨西哥恰帕斯洲原住民起義運動,改寫了世人對當地原住民的觀感,也喚起世人對弱勢、受壓迫族群的關懷。

恰帕斯洲(Chiapas),地處墨西哥東南一隅,「富有卻貧窮」,幾世紀以來,遭受資本主義的蹂躪與掠奪,「富有」許多令人覬覦的資源,卻也惹來諸多不幸,財富無法落到當地人手中的結果,造成了資源分布不均的「貧窮」問題。職是之故,借著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生效之日,恰帕斯洲逾三分之一強的原住民終於發出其內心深藏已久的怒吼,在副總司令馬爾寇斯(SubcomandanteMarcos)的領導指揮之下,薩帕迪斯塔國民解放軍(EZLN)占據恰帕斯洲許多主要城市,震驚墨國上下,迫使政府不得不重視其訴求。

經濟情況

經濟現狀

鎮中心廣場上幾位卓孜族居民在交談鎮中心廣場上幾位卓孜族居民在交談

恰帕斯州位於墨西哥南部,是墨第一大有機咖啡出口省和農業、漁業及水果生產大省,經濟欠發達。該州的區位優勢明顯,是進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通道,與中美洲和南美洲有自貿協定。中國的遠洋油輪可直達其港口。

產糖大州2007-2008製糖年墨西哥恰帕斯州產糖271,698噸:道瓊斯墨西哥城2008年08月21日訊息,據墨西哥食糖和酒精商會本周二公布的數據,作為墨西哥南部的第五大產糖州的恰帕斯州在已經結束的07-08製糖年中累計產糖271,698噸,較06-07製糖年271,054噸的產量增長0.2%。該增長水平低於全國3.9%的增長率,07-08製糖年全國共產糖552.1萬噸,為歷史第二豐產年。 2007-2008製糖年墨西哥全國共有57家糖廠參與生產。

恰帕斯州首府圖斯特拉—古鐵雷斯與墨西哥城一樣,坐落在群山環抱的谷地中。只是海拔比墨城略低一些,高樓大廈少一些,但這裡也不乏像皇道旅館這樣的高檔賓館和利物浦這樣的豪華商場。沿途所見印第安人聚居區卻是另一番景象,住房多是簡室陋屋,籬笆牆,鐵皮頂。 在聖克里斯多瓦爾市街頭和農貿市場裡,伸手行乞的印第安兒童令人為之心酸,印第安人的貧窮與大城市的繁華形成強烈反差。

恰州是墨西哥自然資源最豐富的一個州。水力發電量占全國水電總發電量的47 %,石油產量占全國石油總產量的40 %,森林面積大,牧業發達,但經濟上卻是墨西哥最為落後的一個州。墨西哥全國9000 多萬人口,印第安人有1100萬,其中120萬人居住在恰州,占這個州人口近1/3 。在印第安人居住區,文盲比例高達60 %以上,一半以上的兒童上不了學。從醫療衛生事業看,全國平均500人有一名醫生,而在恰州平均1899人才有一名醫生。
土地問題和生產投入不足是印第安人生活貧困和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墨西哥進行過兩次土地改革,但這個州土地還是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印第安人缺少土地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多年來國內外投資者因恰州衝突實際上停止了對恰州的投入,嚴重製約了生產的發展。恰州至今還沒有一家外商獨資企業。

發展潛力

恰州是瑪雅文化的發祥地,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豐富。為開發恰州豐富的旅遊資源,州政府去年投資組建了加勒比航空公司,每天與首都一地就有10個往返航班。去年全州接待遊客100萬人次,今年計畫增長25%。農牧業部近幾年在全州推廣農業多樣化計畫,指導農民按市場需求進行生產。恰州特萬特佩克海灣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海蝦養殖地,那裡水溫終年如一,一年可以有兩個半養殖周期,比墨北部地區的養蝦場可以多養一茬蝦。恰州在那裡建成的海水養蝦場面積已達2272公頃,每公頃每一季產蝦一噸左右。
州政府努力發展經濟的同時,聯邦政府幾年來在社會開支方面逐年加大了對這個州農牧業、教育衛生、扶貧項目和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幫助州政府解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問題。聯邦政府實施的各項扶貧計畫也都把恰州放在了優先地位。

社會狀況

恰帕斯州 地圖恰帕斯州 地圖

恰帕斯州整體屬熱帶濕潤氣候。北部靠近塔巴斯科州的地區年均雨量高達3,000毫米。該區的原始植被為低地常綠雨林,但絕大部分已為農牧業所毀。往太平洋的方向雨量逐漸減少,但在塔帕楚拉附近仍然可能種植香蕉及其他熱帶作物。另一方面,在中部呈平行形態的山區,氣候溫和而多霧,因而形成了雲林 (例如棲息了格查爾鳥和角官鳥的 Reserva de la Biosfera el Triunfo。)
該州的人口多數是鄉村的貧農。三分之一至少具明顯的瑪雅血統,而西班牙語在郊區並不流行。當地有40%人口營養不良,是全國最高。
其他社會問題包括稱為Maras、來自中美洲的幫會組織,和同樣來自中美洲,而目的地為美國非法移民,但他們也令當地的貧窮問題更加惡化。他們經常受到墨西哥當局的虐待。
自1994年起,該州的薩帕塔運動 (Ejército Zapatista de Liberación Nacional,簡稱EZLN或Zapatistas)發動了持續至今的武裝起義。目前的局勢是平靜又緊張的,尤其是在32個由陣線控制的城鎮 (MAREZ)。

旅遊景點

帕倫克遺址帕倫克遺址

帕倫克遺址在墨西哥恰帕斯州境內,是瑪雅文明古典時期最重要的城邦之葉。已知帕倫克最早的統治者是於公元431年登上王位的。公元599年和公元6111年.帕倫克曾經兩次被附近l韻強國卡拉克穆爾打敗。公元615年,年僅12歲的巴加爾二世成為帕倫克國王,巴加爾統治帕倫克長達68年之久。他使帕倫克從衰弱走向強大進而成為列雅西部地區的霸主。今天的歷史學家把巴加爾二世稱作“巴加爾大帝”。1952年,考古學家在帕倫克得到了重大的新發現一座高大的瑪雅金字塔的下面埋葬著巴加爾大帝的遺骨。本來瑪雅金字塔被公認為是神廟與埃及作為陵墓的金字塔的用途完全不同。然雨,這一次吲發現使得今天的考古學家不得不重新認識瑪雅盒宇塔的意義。剮口球石棺頂蓋上的神秘圖畫也引像了人們無盡的聯想有人說鄂裡面有類似書宰宙飛船的圖案。於是許多人以此為依據相信瑪雅人的文明程度相當可觀.他們可能擁有飛行器,或者是與外星人有著某中。不過一般嚴肅的歷史學家仍然認為那只是個普通的神話圖案。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帕倫克古城及歷史公園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帕倫克古城及歷史公園,面積約17平方千米,潮濕多雨,原始森林遍布,樹木高達30多米,野生動物大多是中美洲特有的品種。公元前1世紀,帕倫克古城就已是美洲著名的城市。公元600-700年間,城市發展達到頂峰,神廟、宮殿、廣場、居宅等建築,構成宏偉壯觀的建築群。城內主要建築有1座王宮和5座神廟。王宮建在梯形平台上,周圍建有4座面積不等的庭院,宮內裝飾著華麗的壁畫和雕刻。奧托羅姆河緩緩穿過市中心,河上建造了一座長約50米的拱形引水渡槽。令人不解的是,公元800年左右,帕倫克城的建設突然停止了。公元10世紀,這座古城消失在熱帶森林中,直到公元18世紀中期遺址才被發現。

發現

墨西哥恰帕斯州發現巨型蘑菇 “體重”高達20公斤墨西哥恰帕斯州發現巨型蘑菇 “體重”高達20公斤
1、科學家們2007年2月宣布,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的一名礦工發現的珍貴琥珀中完整保存的一隻小樹蛙的年齡有2500萬年。
美聯社的訊息稱,這塊罕見琥珀是一名礦工2005年發現的,隨後被賣給一位私人收藏者。科學家通過研究琥珀以及其藏身地質層,推斷琥珀中的樹蛙(1厘米))已經有2500萬年曆史。 為了正式確認這隻樹蛙所屬“家族”,專家加爾波特希望能提取樹蛙部分組織分析DNA,但是他說:“由於這塊琥珀非常珍稀,我估計它的收藏者不會允許我這樣做。”
2、中國日報網環球線上訊息:墨西哥南部邊境學院2007年7月10日宣布,在該國恰帕斯州的塔帕丘拉市的一座莊園裡發現了一個重20多公斤的巨型蘑菇。
這個被幾個當地人日前發現的巨型蘑菇高70厘米、直徑也70厘米,目前它已送往南部邊境學院真菌收集研究所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那裡收集有墨西哥不同州的5000多種蘑菇標本。
1981年,墨西哥政府確認這種巨型蘑菇為一種新物種,有人以前也曾在恰帕斯州發現過這種蘑菇,目前保留有2個標本:一個直徑50厘米,另一個直徑25厘米。在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巴西也曾發現過這種蘑菇。目前,還不確定這種蘑菇是否可食用或有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