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峪風景區

怪石峪風景區

怪石峪風景區,由十幾條天然形成的山谷組成的以花崗斑岩奇石怪石為主題的世界上最大的奇石怪石群風景區、世界最大的露天天然藝術雕塑博物館、中國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這裡,2.3億年前的海底火山爆發湧出的岩漿形成的富含雲母的花崗斑岩經過海水沖刷、而後上升為陸地又經冬夏、早晚溫差劇烈變化,因含有的石英、長石、方解石、碳和雲母不同吸熱速度不同、膨脹係數不同而產生不等量膨脹所形成的節理、解理裂隙,被雨雪侵蝕、暴風吹颳風化形成充滿千姿百態、千奇百怪奇石的山谷,所以被稱為能夠見證海枯石爛、體驗滄海桑田的地方,故稱“怪石峪”。(阮國春編輯)。

基本信息

怪石峪概況

新疆怪石峪第一自然奇觀--鬼斧神工王將軍像新疆怪石峪第一自然奇觀--鬼斧神工王將軍像

怪石峪

拼音:guaishiyu
別稱:怪石溝,哈布圖哈怪石溝,闊依塔斯(遍地像羊一樣的石頭的地方)

英文名稱:ValleysofFantasticRocks

正式名稱:怪石峪旅遊風景區

新疆怪石峪旅遊風景區的看點

見證海枯石爛體驗滄海桑田;感受鬼斧神工驚嘆自然奇觀!
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崗斑岩象形怪石群景觀區

是世界最大的露天天然藝術雕塑博物館

新疆怪石峪2800年前的古岩畫新疆怪石峪2800年前的古岩畫

是中國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即將打造國家AAAAA級旅遊風景區

國家地質公園

怪石峪旅遊風景區的隸屬關係

怪石峪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旅遊集團/新疆艾比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下的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也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首個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怪石峪因奇特的怪石而著名,也因天宮般的神奇被列入西北旅遊區參展名錄,納入西北五省區旅遊重點推介線路。
怪石峪旅遊風景區的地理位置:


怪石峪地理位置

怪石峪風景區位於新疆博樂市東北約38公里處的中哈邊境中國一側的卡浦牧尕依山谷,以阿拉套山支脈沙拉套山主峰自然分水嶺為界,與哈薩克斯坦國相鄰。海拔在780-1350米之間。整個風景區東西延伸18公里,南北寬約13公里(最大寬度22公里),總面積23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花崗斑岩象形怪石群落。怪石峪風景區北邊緊傍亞歐大陸橋第一關--阿拉山口口岸,相距26公里;東南與準噶爾盆地名湖艾比湖相鄰,相距30公里。
怪石峪旅遊風景區成因及特點:
怪石峪怪石峪2.3億年前是海底,由於火山爆發岩漿堆積而成花崗斑岩。1.9億年前地殼運動,歷經滄海桑田的變化而為陸地。怪石峪旅遊景風區被十多條南北和東西走向的山泉溪流切割成風光獨特迥異、各具奇趣的山谷,大部分地區岩石裸露,怪石嶙峋,象形會意,如人似物,移步換景,栩栩如生,鬼斧神工,妙趣天成。其中主要的有聖女溪谷、空靈佛谷、仙子瀑布穀、突厥古墓谷、和平飛鴿谷、紅金龍谷、野大蔥谷等七條山谷。而以一條沿東西走向的溪流--聖女溪谷而行的公路為主軸展開幾條遊覽線路,把多如繁星散布的景點如珍珠般串聯起來。


怪石峪旅遊風景區代表性景點:

有怪石峪第一自然奇觀--“王將軍像”、以及“中國地圖”、“百變美人”、“西去列車”、“風動石”、“恐龍出殼”、“俠骨柔情”、“蒼鷹俯鼠”、“道貌岸然”、“虎嘯山鳴”、“滴水之恩(生命之源)”、“樂泉題詞”、“天馬行空”、“兔想嫦娥”、“蜀犬吠日”、“雄鷹回眸”、“英雄救美(愚公移山)”、“小象吸水”、“蛇吞象”、“小羊思春”、“海豚出水”、“佛谷龍脈”、“野豬覓食”、“猿人頭骨”、“星海高歌”、“雄獅傲視”、“小龍女”、“夫妻鬥氣”、“迎客松”、“飛來石”、“傷心恐龍”、“關公大刀”、“獅身人面”、“臥虎藏龍”、“涅槃石佛”、“年年吉祥”、“白頭偕老”、“夫妻石”、“和平希望”、“知足常樂”、“一唱雄雞天下白”、“平步青雲”、“天作之合”、“母子情深”、“大象闊步”、“女兒的悄悄話”、“石猴觀海”、“紅龍顯聖”、“孔雀開屏””、“獅王守山”、“貓頭鷹”、“犀牛望月”、“瀑布仙子”、“古代岩畫”、“突厥古墓”......等等。

新疆怪石峪自然奇觀--雄獅猛醒   阮國春 發現並拍攝新疆怪石峪自然奇觀--雄獅猛醒 阮國春 發現並拍攝

怪石峪自然資源

怪石峪風景區既有岩石裸露的怪石群落,又有峭壁巉岩、嵯峨峰谷,沿紅金龍谷向北至瀑布穀,曲徑通幽,還有人跡罕至,風景獨秀的高山草甸和天山雪松林,其有呱呱雞、黃羊、狐狸、馬鹿、狼等野生動物出沒,為徒步、探險者的理想之所。
怪石峪旅遊風景區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保存了很多原生態的動植物資源,植物多達39科125屬140餘種。增加了景區的景觀價值。
目前,怪石峪旅遊風景區以一條順東西走向的溪流“聖女溪”的山谷--聖女溪谷而建的公路為軸心,開闢了空靈佛谷、仙子瀑布穀、突厥古墓谷、和平飛鴿谷、紅金龍谷等多條遊覽線路,把多如繁星散布散布其間的景點如珍珠般串聯起來,有點、有線、有面,形如袈裟般展開。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造就了獨具魅力的神奇世界,吸引了大批的中外遊仙、墨客、攝影家、探險家前來練筆、採風、攝影、探險、獵奇,飽覽奇景。遊客到此,總會情不自禁,浮想聯翩、遐思泉涌,嘆為觀止。(阮國春編輯)

怪石峪旅遊風景區成因

怪石峪旅遊風景區屬於北天山褶皺帶之四級構造單元--阿拉套復背斜。阿拉套復背斜又由許多次一級構造單元組成,自東向西依次為:阿克賽倒轉短軸背斜、玉科克短軸背斜、哈日圖熱格短軸背斜等。各褶皺構造均由中上泥盆統別景他烏群、下石炭統維憲階、上石炭統哈薩河組地層及上古生代晚期第三階段和第四夾斷的侵入花崗岩組成。

怪石峪花崗斑岩晶體  阮國春 攝怪石峪花崗斑岩晶體 阮國春 攝

怪石峪旅遊風景區位於阿拉套復背斜東部的阿克賽倒轉背斜上,岩性基本是上屬於華力西中期第三次侵入的黑雲母斑狀花崗岩、第四次侵入的二雲母花崗岩、二雲母斑狀花崗岩分布較為普遍,其長石斑晶的直徑一般為1~2厘米,大者可達3~4厘米以上。此外還有部分灰白色的二雲母斑狀花崗岩分布。上述岩性特點為球狀風化、差別剝落和水蝕作用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使本地區發育了地勢總體西北高、東南低的成片的造型奇特的孔穴風景地貌。
怪石峪怪石群的形成,不同於世界聞名的喀斯特地貌的雲南石林。據專家考證,怪石峪2.3億年前是海底,由於火山爆發岩漿堆積而成花崗斑岩。1.9億年前,由於地殼運動,炙熱岩漿侵出地表形成花崗斑岩。花崗斑岩在冷卻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原生立方體節理(裂縫),節理就成為日後風化侵蝕的突破口,整塊岩石慢慢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塊石,球狀風化繼續深入進行,便形成了石蛋地形,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飛來石”就是這樣形成的。由於怪石峪地區晝夜、冬夏溫差大,岩石產生強烈的物理脹縮作用,由於岩石中不同礦物脹縮率不同,粗粒斑晶在強烈的差異脹縮反覆作用下而崩解,再加上長石和雲母的水解腐蝕,花崗斑岩表面逐漸疏鬆,經過暴雨的洗刷,岩面形成凹處,強風又將鬆散的岩屑吹走,如此反覆,岩面上的凹穴不斷增大,逐漸形成了孔穴地貌和石蛋地形,遠看如千萬隻羊匍匐在山崗溝谷,故當地哈薩克牧民稱之為“闊依塔斯”--遍地像羊一樣的石頭。在華力西中期黑雲母斑狀花崗岩中還產煙水晶、茶晶、冰洲石、電氣石等觀賞寶石。
怪石峪所在的闊依塔斯山石阿拉套山東段支脈--沙拉套山的一部分。阿拉套山自西向東綿延在中哈邊境線上,山嶺崇峻,山脊高達海拔2200~2500米。在青色灰岩山體的背景上襯托著藍天、白雲、片片杉林景色廣袤幽深,是怪石峪旅遊風景區最好的背景。(阮國春編輯)

怪石峪風景區怪石峪風景區

怪石峪面積230平方公里,怪石嶙峋,時見石崖陡峭壁立,時見寬谷平坦如席。“聖女溪谷”寬敞,可行車。進入谷內,有一圓形開闊之處,放眼望去,似用巨石砌成的古堡。頂部之石,如炮台,似望樓;石面之竅,又像目嘹望之孔。因山地多雨,溝內多泉流,石石皆有苔蘚,新長者,呈現嫩綠;枯萎者,如塗赭黃;成熟的,似貼黑面。各色相間,布於石上,若古堡斑斕多彩的裝飾,競顯貴者之豪華,王者之氣勢。
怪石峪風景區怪石峪風景區

再前行,溪水淙淙,谷靜不幽。信步游去,駐足賞玩。只見大自然將斑駁陸離的巨石,塑成一座座雕像。那“群猴列隊”,共有四隻石猴,一字縱排。為首者,凝視前方,似在探問虛實,選擇道路,決定前程。第二隻緊隨其後,腦袋前傾,其狀頗似與為首者商議路程。三、四兩隻,則無憂無慮;—旁顧左右。還有那“古猿伏臥”,其面部,極像北京猿人,靜臥一巨石之上,凝視前方,品味巨變滄桑,給人諸多遐想。還有“獅身人面”石——一巨石伏于山巔,似一臥獅之身,另一石昂首於空,恰似人面,仰首觀去,類似古埃及金字塔旁雕塑。另外,“蜀犬吠日”,讓人似聞犬聲;“孔雀開屏”,會給人一個想像的空間……形象千姿百態,任人描繪,可勾起仁者之文思,喚起智者的才情。 (經阮國略作改動)

沿小徑登山,一路上,爬地松輕拂,麻黃草笑迎,芨芨草沒膝,野山花吐香。登上山頂,一小石巍立巨石之上,名曰“天外飛石”。飛石旁,有一石若平台,台面多竅,積水盈邊,是雨水儲於凹坑?還是小泉涌溢?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臨近極頂的絕壁石縫中,一顆雪松在夾縫中不僅頑強生存了下來,而且傲然挺立,另人肅然起敬,被當地人奉為神樹。有人把它當作許願樹,在上面掛上了紅絲帶,寄託著無盡的美好願望。----阮國春增加) 另有小徑,可登不同之高,領略不同之石。
峪中石面,時有岩畫。(岩畫古老、獨特二神奇:觀者距離它五米至二十五米左右時目測最清晰,離目標太近或太遠,都看不清。----阮國春增加)一獵羊畫,大角羊低頭而立,前方狩獵者兩臂高揚,意在抓羊,兩隻獵狗在後狂吠,旨在攔截。狩獵場面緊張激烈,完整生動。岩畫除狩獵圖外,還有對馬、虎、豹、鹿等動物的描繪,也有表現祭祀場面的岩畫。不過,最多的還是狩獵。這裡的先民生活,從中可窺一斑。
怪石峪多風。大風來時,千竅回音,獅吼虎嘯,熊鳴豹叫,令人震撼。若遇陣風,羊聲牛音,鶯囀鳥啼,則悅於心。
怪石峪方圓23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780—1350米之間。其石之奇,面之廣,勢之大,非他山可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