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細菌性膀胱炎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是一種常見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因細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數為大腸桿菌。通常多發生於女性。多數患者發病突然,排尿時有燒灼感,並在尿道區有疼痛。有時有尿急和嚴重的尿頻,以及恥骨上不適和腰背痛。急性細菌性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狀是即尿頻、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膿尿,少數病人可有腰痛、發熱(通常不超過38℃)。急性細菌性膀胱炎是一種常見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約占尿路感染總數的50%~70%。急性細菌性膀胱炎患者經治療和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後,總體預後較好。

基本信息

發病原因

常見的非特異性膀胱炎系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糞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多數是通過經尿道的逆行感染所致。因女性尿道短,並與陰道臨近,更易發生膀胱炎。

疾病概述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狀是即尿頻、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膿尿,少數病人可有腰痛、發熱(通常不超過38℃)。查血象,白細胞數通常無明顯增加。膀胱炎易發生於性交後、月經期後及尿道、婦科器械檢查後。男性很少罹患該病。但也不可以忽視男性膀胱炎。男性若有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膀胱結石、異物等也易患膀胱炎。

治療膀胱炎宜採用抗生素藥物,並須及早治療,以免轉變為慢性。同時,還需作泌尿系統全面檢查,這些檢查包括作膀胱鏡檢查及靜脈腎盂照相檢查。一旦查出了潛在性的疾病,就應針對潛在疾病來加以治療。

臨床表現

排尿時尿道有燒灼痛,尿頻,往往伴尿急,嚴重時類似尿失禁,尿頻尿急常特別明顯,每小時可達5~6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幾滴,排尿終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濁,有時出現血尿,常在終末期明顯,有時為全程血尿,甚至有血塊排出。可有急迫性尿失禁。

恥骨上膀胱區有輕度壓痛。部分患者可見輕度腰痛。炎症病變局限於膀胱黏膜時,常無發熱及血中白細胞增多,全身症狀輕微,部分病人有疲乏感。

在女性常與經期、性交有關。男性如有慢性前列腺炎,可在性交或飲酒後誘發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病程較短,如及時治療,症狀多在1周左右消失。

病因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數為化膿菌的感染。誘因有結石、異物、腫瘤或阻塞性病變,包括由於神經系統疾產生的排尿功能障礙等。膀胱炎的急性炎症的病理變化有黏膜充血、水腫、出血和潰瘍形成,並有膿液或壞死組織。慢性炎症主要有黏膜增生或萎縮、肉芽組織形成,並有纖維組織增生,膀胱容量減少;或並發阻塞所引起的肌肉肥大,膀胱容量增大甚至有憩室形成等改變。

因細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數為大腸桿菌,通常多發生於女性,因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門,大腸桿菌易侵人,最終引起膀胱刺激症狀。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是一種常見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約占尿路感染總數的50%~70%。因細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數為大腸桿菌通常多發生於女性,因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門,大腸桿菌易侵人。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狀是即尿頻、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膿尿。

診斷檢查

急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的診斷,除根據病史及體徵外,需做中段尿液檢查。尿液中有膿細胞和紅細胞。為及時治療,可先將尿塗片行革蘭氏染色檢查,初步明確細菌的性質,同時行細菌培養、菌落計數和抗生素敏感試驗,為以後治療提供更準確的依據。血液中白細胞升高。在急性膀胱炎時,忌行膀胱鏡檢查。

恥骨上膀胱區可有壓痛,但無腰部壓痛。在男性,可發現並發的附睪炎,檢查附睪有壓痛;如有尿道炎,可有尿道膿性分泌物。男病人還應注意有無前列腺炎或良性前列腺增生。在女性應注意有無陰道炎、尿道炎、膀胱脫垂或憩室,檢查有無處女膜及尿道口畸形,尿道旁腺感染積膿。實驗室檢查,尿液中白細胞增多,也可有紅細胞。除尿細菌培養外,還應作菌落計數和藥物敏感試驗,典型病例常獲得陽性結果。

腎功能一般不受影響。在急性感染期禁忌作膀胱鏡檢查及尿道擴張。尿道有分泌物應作塗片細菌學檢查。膀胱炎必須與其他以排尿改變為主要症狀的疾病鑑別,包括陰道炎、性傳播性尿道炎等。陰道炎有排尿刺激症狀伴陰道刺激症狀,常有陰道分泌物排出且惡臭。尿道炎有尿頻、尿急,但不如膀胱炎明顯.有尿痛,無畏寒、發熱,有尿道膿性分泌物,常見病原菌為淋球菌、衣原體、支原體、單純皰疹病毒和滴蟲等。

鑑別診斷

急性腎盂腎炎與急性細菌性膀胱炎的鑑別診斷

急性腎盂腎炎與急性細菌性膀胱炎具有共同的泌尿系症狀,即尿頻、尿急、尿痛,並且實驗室檢查都可見尿中有白細胞和紅細胞,且尿細菌檢查均為陽性。因此,作好兩者之間的鑑別診斷,對治療尤為重要。

首先,急性腎盂腎炎以女性多見,一般有尿路結石梗阻病史或呈現膀胱--輸尿管反流時好發;而急性膀胱炎男女均可發病,誘因多與婦科炎症關係密切,而男性則常在前列腺炎基礎上以飲酒或性交為主要誘因。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急性細菌性膀胱炎

其次,急性腎盂腎炎發病率相對低於急性膀胱炎,但急性腎盂腎炎往往有較為明顯的全身症狀,以體溫升高、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為顯著特徵,並常伴發熱、畏寒、筋骨酸痛、頭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而急性膀胱炎除有嚴重的尿路刺激征 (即尿頻、尿急等 )和排尿時有尿道燒灼感外,並無明顯全身症狀,貌似"健康"者,可以照常工作和學習,其血常規無明顯異常。

第三,急性腎盂腎炎體檢時可有肋脊角或腰部壓痛及叩擊痛,多為一側性 ;而急性膀胱炎多有膀胱區壓痛,少數有附睪部位壓痛,提示感染來源於附睪和前列腺。

第四,急性腎盂腎炎需要住院精心治療,臥床休息1~ 2周,給予支持及對症治療,必須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以達到有效的組織和血清濃度,即早期、聯合、有效和全程使用抗菌藥物,以防因治療不當而轉為慢性腎盂腎炎;而急性膀胱炎大多數無需住院及臥床休息,注意多飲水促進排尿排菌,適當輸液及短期給予抗菌藥物 (即 3天療法 ),大多數患者病情可很快緩解,部分患者需給予 2周療法。

疾病治療

一般治療

包括適當休息,多飲水以增加尿量,注意營養,忌食刺激性食物,膀胱刺激症狀明顯的病人給予解痙藥物緩解症狀。

抗菌藥物治療

抗菌藥物治療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療方法,推薦根據藥敏試驗選擇用藥。

疾病預後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患者經治療和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後,總體預後較好。進展至上尿路感染的情況較少,遷延成慢性症狀可能持續數月。

疾病預防

1、多喝水,以增加排尿,可預防甚至治療感染的狀況。

2、洗熱水浴,可減輕疼痛。

3、服用阿司匹林等消炎藥,能減輕發炎引起的灼熱感。

4、服用維他命C,可以酸化尿液,干擾細菌生長。

5、排便後,由前向後擦拭肛門,可預防感染復發。

6、注重個人衛生,穿著棉質內衣褲,較容易保持乾爽潔淨,但勿清潔過度。

7、性交前上廁所,以免細胞藉由性交被帶入膀胱;性交後上廁所,可將女性尿道口的細菌送入膀胱,再由尿液送出。

8、考慮不使用子宮套避孕器,因子宮套避孕器容易引起復發性膀胱感染,若有感染情形,應改以其他方法避孕。

9、膀胱感染患者一旦出現血尿、下半部背及腰窩疼痛、發燒、噁心或嘔吐時,應立即看醫生。

用藥

首先需要臥床休息,多飲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熱水坐浴可改善會陰部血液循環,減輕症狀。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鉀等鹼性藥物,能降低尿液酸度,緩解膀胱痙攣,黃酮哌酯鹽(泌尿靈)可解除痙攣,減輕尿路刺激症狀。傳統的10~14日的抗菌療法對無併發症的膀胱炎並無必要,中國外提倡單次大劑量或3日短療程治療。單次大劑量抗菌藥物治療單純性膀胱炎能取得滿意療效,且與14日療法無差異。單次大劑量給藥有如下幾個優點:

①方法簡單,病人樂於接受;

②醫療費用低;

③治癒率高,療效顯著;

④極少發生藥物毒副作用;

⑤極少產生耐藥菌株。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急性細菌性膀胱炎

具體用藥方法為:磺胺甲基異口惡唑(SMZ)2.0g,甲氧苄氨嘧啶(TMP)0.4g,碳酸氫鈉1.0g,一次頓服;或複方新諾明5片,或羥氨苄青黴素3.0g,或甲氧苄氨嘧啶400mg頓服。為了徹底滅菌,有作者認為其常規療程仍以3天為宜。複方新諾明2片加碳酸氫鈉1.0g,每日2次;或羥氨苄青黴素0.5g,每日4次;氟嗪酸0.2g,每日2次。均連續服用3天,對膀胱炎的治癒率與傳統的14日療法相似,且副作用少。其適應症與禁忌症同單程療法。至於老年人的下尿路感染,Mccne認為:老年人不論是症狀性或無症狀性,都應採用5~7天療程,因為老年人多存在膀胱功能異常,膀胱流出道不全梗阻及陰道、尿道黏膜萎縮等,使治療增加困難。

單劑療法和3日療法避免了不必要的長期服藥而產生的耐藥細菌和副作用的增加,但要加強預防復發的措施。若症狀不消失,尿膿細胞繼續存在,細菌培養仍為陽性,應考慮細菌耐藥或有感染的誘因,要及時調整更適合的抗菌藥物,延長套用時間以期達到早日治癒的目的。對於久治不愈或反覆發作的慢性膀胱炎,要做詳細全面的泌尿系檢查,要解除梗阻因素,控制原發病灶,使尿路通暢。對神經系統疾患所引起的尿瀦留和膀胱炎,根據其功能障礙類型進行治療。

急性膀胱炎常伴有結石、畸形或其它梗阻因素,為非單純性膀胱炎。因此,急性膀胱炎治療的首要問題是糾正尿路的複雜因素。尿路複雜因素糾正後可予以較長時間的抗菌療法,具體內容可參考慢性腎盂腎炎的治療。患急性膀胱炎時要配合局部治療,可採用抗菌膀胱灌洗術。常用的灌洗液是生理鹽水100mL內含1∶20000青黴素或1%呋喃西林或40萬單位慶大黴素,將灌洗液灌入膀胱內,留置30分鐘後放出,如此反覆4~6次。灌洗後可灌注5%弱蛋白銀30mL及2%奴佛卡因2mL以保護膀胱黏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