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由細菌引起的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病的總稱。屬於中醫的“淋症”、“癃閉”範疇。一般以腰痛、尿頻、尿急、尿痛為主要臨床特點。中醫認為此病多系由於濕熱下注,侵犯腎與膀胱,下焦氣化不利所致。患者中小兒比成人多,女性比男性多,且易反覆發作。引起泌尿系炎症的致病菌80%是腸道的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糞鏈球菌。急性單純性泌尿系感染多由一種病原菌引起,慢性、反覆發作的感染,可能有先天性泌尿系異常,大約有1/2~1/3的病人有膀胱、輸尿管反流,或有結石、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症。有多種細菌引起者為混合性泌尿系感染。

基本信息

病因病理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

(一)致病菌 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尿路感染,絕大多數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產氣桿菌等。急性與無併發症的尿路感染,約85%為大腸桿菌引起。球菌感染較少見,如葡萄球菌及糞鏈球菌等,主要為凝固酶陰性的白色葡萄球菌或稱腐生葡萄球菌,過去認為這類細菌為非致病菌。
由於廣譜抗生素的廣泛套用,黴菌性尿路感染的發病率日益增加,應引起注意。病毒也可能造成泌尿系感染,如腺病毒在男孩中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淋菌性尿道炎是世界性廣為流行的性傳染病,目前在我國有蔓延之趨勢。由衣原體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也是性傳染病,60年代中期以來在歐美各國不斷擴大流行,最近在我國也有發現。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
(二)感染途徑
1.上行感染 致病菌從尿道口上行,進入膀胱而引起感染,然後再由膀胱經輸尿管上行至腎臟而引起腎盂腎炎。這是膀胱和腎臟感染最主要的入侵途徑。女性尿道短而直,長約2~4cm,並接近陰道及直腸,易被污染。性交時更易將細菌帶入膀胱,故女性尿路感染遠比男性常見。健康男性前尿道3~4cm處和女性尿道遠端1cm處都有不同數量的細菌寄居。女性尿路感染絕大多數是由糞便菌叢從會陰部上行至尿道的。在一般情況下,尿道前庭處往往有大量糞便菌叢繁殖,尿道前庭的細菌寄居繁殖為尿路感染創造了條件。
2.血源性感染 任何部位的細菌形成的感染病灶所產生的菌血症敗血症,如果細菌毒力強而細菌數量多,加之腎組織有缺陷,則易引起腎盂腎炎。其主要致病菌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3.淋巴感染 結腸內細菌可經淋巴管播散到腎臟。盆腔感染時,細菌可經輸尿管周圍淋巴管播散至膀胱或腎臟。然而通過淋巴途徑所致的尿路感染較為少見。
4.鄰近組織感染的直接蔓延 這種感染方式非常少見。如闌尾炎膿腫、盆腔感染等偶可直接蔓延到泌尿系統。
(三)感染機制 目前對此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認為細菌進入膀胱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可藉助其菌傘與膀胱黏膜上的受體相結合,粘附於膀胱壁上滋長繁殖,引起膀胱炎,這種細菌粘附現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一個重要環節。膀胱炎後可影響膀胱壁段輸尿管及其管口功能,導致膀胱輸尿管回流,使感染尿液逆流而上。細菌的內毒素可顯著地降低輸尿管蠕動,使輸尿管內尿液郁滯,壓力增高,形成生理性梗阻,這都有助於腎盂腎炎的發生。例如大腸桿菌具有O、H、K三種抗原,具有大量K抗原的大腸桿菌,特別是K1抗原者易引起腎盂腎炎,因K抗原具有抵制細胞吞噬的作用。
(四)易感因素
1.膀胱易感因素(1)殘餘尿量:腎臟生成的尿液不斷地由輸尿管流入膀胱,起到沖洗和稀釋的作用,膀胱能夠充盈和排空,使膀胱內細菌不能大量滋長繁殖。另外膀胱黏膜有滅菌作用,或通過吞噬細胞,或通過循環抗體,也有人認為膀胱黏膜細胞產生或分泌有機酸和免疫球蛋白A-(IgA),具有殺菌作用。正常膀胱的殘餘尿量不超過10ml,在排尿後膀胱腔能完全閉合,則膀胱黏膜分泌液中的滅菌物質能直接與細菌接觸而滅菌。人的尿液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因此殘餘尿量增多使膀胱不能閉合,有利於細菌滋長和繁殖。凡是下泌尿系梗阻性疾患,如尿道狹窄、前列腺肥大、神經性膀胱、結石或腫瘤等均可引起殘餘尿量增加,這些因素是尿路感染多次再發和不易治癒的主要原因。(2)特殊的生理狀態:女性尿道由於解剖結構的特點,其發病率約為男性的8~10倍,且好發於嬰兒、青年及更年期後的婦女,特別患有慢性婦科疾病,如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附屬檔案炎等,可直接蔓延,或經淋巴途徑,或分泌物污染尿道,引起尿路感染。妊娠期菌尿發生率高達7%,這可能與妊娠期雌激素及孕酮分泌增多,引起輸尿管平滑肌張力降低,蠕動減弱;後期宮體膨大壓迫輸尿管及膀胱,導致尿流不暢等因素有關。產生由於陰道及子宮創傷、感染、全身抵抗生降低,或產程過長、難產等因素易引起尿路感染。(3)膀胱插管:男性尿道遠端2cm處有細菌寄居者約為98%,5cm處為49%;女性可能更高。因此,導尿或膀胱鏡檢查時,常把細菌帶入膀胱,有可能引起上行性細菌感染。
2.腎臟易感因素(1)膀胱輸尿管反流:是引起腎盂腎炎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嬰兒期。在正常情況下,膀胱和輸尿管接合處能起活瓣作用,尿液可以順利地從輸尿管進入膀胱,而阻止膀胱尿液尤其在排空時逆流入輸尿管或上達腎臟。當此接合處功能缺陷時,則有利於尿路上行性感染。在先天性異常,完全性雙輸尿管、輸尿管開口異常,輸尿管囊腫,膀胱炎,神經性膀胱等疾患均容易出現逆行感染。(2)尿路梗阻:尿流不暢或尿路梗阻是腎盂腎炎的重要誘因。一般認為尿流不暢或停滯有利於細菌生長及在腎內播散。有人認為尿流不暢引起腎內組織壓力增加,影響組織的血液循環和代謝變化,易引起細菌感染。如先天性腎發育不全、馬蹄腎、多囊腎、腎腫瘤、前列腺肥大、結石等均易誘發腎盂腎炎。(3)腎臟插管:如逆行造影、腎造瘺、腎穿刺時也易造成腎臟損傷及上行性感染。
3.全身性因素糖尿病很易並發感染,尤其是尿路感染的發病率很高,主要是循環損害,糖代謝異常,血糖和尿糖濃度增高等因素,使機體抵抗力降低及對細菌的易感性增加。其他一些疾患如高血壓,或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均易引起腎盂腎炎。

臨床表現

膀胱的炎症根據病因、病理及發病方式等可以分為急性膀胱炎慢性膀胱炎尿道綜合徵腺性膀胱炎,以及不屬於感染的間質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等。

而腎盂腎炎也可分為急性腎盂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除此之外,腎臟本身的感染還有腎乳頭壞死、腎皮質膿腫、腎膿腫、腎周圍膿腫等。由於它們的臨床類型不同,其臨床症狀也各不相同。本節只著重討論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腎盂腎炎兩種。
(一)急性膀胱炎 多見於女性,常由尿道上行性感染所致,偶有從腎盂腎炎蔓延而來。多於性交、勞累或著涼後犯病。主要臨床表現是起病急驟,尿頻和尿急非常明顯,每小時排尿有1或2次,甚至5~6次以上,尿頻嚴重者猶如尿失禁。排尿時尿道有燒灼感,每次排尿量不多,甚至少於10~20ml,即所謂膀胱刺激征。排尿終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濁,有時見到肉眼血尿,臨床稱之為急性出血性膀胱炎。尿中有大量膿細胞紅細胞,無管型。症狀可於數天內消失。全身症狀極輕或缺如。男性膀胱炎多繼發於前列腺炎及腎的感染,或由前列腺肥大伴有殘餘尿引起。
尿道綜合徵是出現在女性的一種綜合徵,患者有尿頻、尿急,但中段尿培養陰性或無顯著細菌尿,臨床症狀難以和膀胱炎鑑別。
由於急性膀胱炎治療不徹底,可以轉變為慢性膀胱炎,症狀為長期存在尿頻、尿急症狀,但不如急性膀胱炎那樣嚴重,尿中有中等量或少量膿細胞和紅細胞。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部分病人伴有結石或其他梗阻因素存在。慢性膀胱炎易並發慢性腎盂腎炎。

泌尿系感染腎炎

(二)急性腎盂腎炎 此病多見於女性,致病菌主要為大腸桿菌,病變可累及一側或雙側腎臟。病理表現為腎盂、腎盞充血水腫,表面覆有膿液,腎實質感染多集中於一個或多個楔形區,楔形的尖端在髓質,基底在皮質,但不累及腎小球。典型急性腎盂腎炎具備三組臨床表現。
1.膀胱刺激症狀 腎盂腎炎多伴有膀胱炎,故患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尿液混濁,偶有血尿。病人還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或腰痠,重者疼痛可向側腹、會陰及大腿內側放射。
2.全身症狀 包括畏寒、發熱,體溫在38~40℃之間,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偶有噁心、嘔吐、腹脹及劇烈腹痛,易誤診為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
3.局部體徵 腎區或脊肋角處有叩擊痛及壓痛點。
上行性感染所致的急性腎盂腎炎則膀胱刺激症狀可先於全身症狀出現;血源性感染者則先有全身感染症狀,後有下尿路症狀。本病有自限性,症狀持續3~5天后逐漸緩解,但菌尿可持續存在。
所謂急性腎乳頭壞死是急性腎盂腎炎的嚴重併發症,壞死可發生在一個乳頭或多個乳頭,多為雙側病變。臨床表現除有血尿、膿尿外,主要具有敗血症樣嚴重的全身症狀,往往出現敗血休克,並出現少尿或尿閉。腎功能迅速損害,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腎區有壓痛及腹膜刺激征,有時壞死的腎乳頭脫落引起絞痛。本病多見於有尿路梗阻或糖尿病的尿路感染患者,病情兇險,應及時診斷,合理治療。
慢性腎盂腎炎僅半數急性腎盂腎炎發作史,起病往往隱匿或不典型,不少病人無尿路感染史,尿無細菌生長,亦無尿路梗阻病變。慢性腎盂腎炎的症狀可能甚為輕微,僅有輕度腰部不適及膀胱刺激症狀。低燒貧血有時是唯一的表現。其他一些病人則可表現反覆尿路感染、高血壓及尿毒症。尿的檢查常不恆定,有時有白細胞及白細胞管型,有時則接近正常,類似無症狀細菌尿,故應進行細菌計數培養以確定診斷。腎臟的濃縮功能減退,為本病特點之一,有別於慢性腎小球腎炎X線檢查可見一側或雙側腎臟變小,腎盞擴張變型,皮質萎縮。

症狀體徵

膀胱的炎症根據病因、病理及發病方式等可以分為急性膀胱炎、慢性膀胱炎、尿道綜合徵、腺性膀胱炎,以及不屬於感染的間質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等。而腎盂腎炎也可分為急性腎盂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除此之外,腎臟本身的感染還有腎乳頭壞死、腎皮質膿腫、腎膿腫、腎周圍膿腫等。由於它們的臨床類型不同,其臨床症狀也各不相同。本節只著重討論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腎盂腎炎兩種。
急性膀胱炎
多見於相關圖片
女性,常由尿道上行性感染所致,偶有從腎盂腎炎蔓延而來。多於性交、勞累或著涼後犯病。主要臨床表現是起病急驟,尿頻和尿急非常明顯,每小時排尿有1或2次,甚至5~6次以上,尿頻嚴重者猶如尿失禁。排尿時尿道有燒灼感,每次排尿量不多,甚至少於10~20ml,即所謂膀胱刺激征。排尿終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濁,有時見到肉眼血尿,臨床稱之為急性出血性膀胱炎。尿中有大量膿細胞或紅細胞,無管型。症狀可於數天內消失。全身症狀極輕或缺如。男性膀胱炎多繼發於前列腺炎及腎的感染,或由前列腺肥大伴有殘餘尿引起。
尿道綜合徵是出現在女性的一種綜合徵,患者有尿頻、尿急,但中段尿培養陰性或無顯著細菌尿,臨床症狀難以和膀胱炎鑑別。
由於急性膀胱炎治療不徹底,可以轉變為慢性膀胱炎,症狀為長期存在尿頻、尿急症狀,但不如急性膀胱炎那樣嚴重,尿中有中等量或少量膿細胞和紅細胞。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部分病人伴有結石或其他梗阻因素存在。慢性膀胱炎易並發慢性腎盂腎炎。
急性腎盂腎炎
此病多見於女性,致病菌主要為大腸桿菌,病變可累及一側或雙側腎臟。病理表現為腎盂、腎盞充血水腫,表面覆有膿液,腎實質感染多集中於一個或多個楔形區,楔形的尖端在髓質,基底在皮質,但不累及腎小球。典型急性腎盂腎炎具備三組臨床表現。
1.膀胱刺激症狀腎盂腎炎多伴有膀胱炎,故患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尿液混濁,偶有血尿。病人還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或腰痠,重者疼痛可向側腹、會陰及大腿內側放射。
2.全身症狀包括畏寒、發熱,體溫在38~40℃之間,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偶有噁心、嘔吐、腹脹及劇烈腹痛,易誤診為急性膽囊炎或急性闌尾炎。
3.局部體徵腎區或脊肋角處有叩擊痛及壓痛點。
上行性感染所致的急性腎盂腎炎則膀胱刺激症狀可先於全身症狀出現;血源性感染者則先有全身感染症狀,後有下尿路症狀。本病有自限性,症狀持續3~5天后逐漸緩解,但菌尿可持續存在。
所謂急性腎乳頭壞死是急性腎盂腎炎的嚴重併發症,壞死可發生在一個乳頭或多個乳頭,多為雙側病變。臨床表現除有血尿、膿尿外,主要具有敗血症樣嚴重的全身症狀,往往出相關圖片
現敗血休克,並出現少尿或尿閉。腎功能迅速損害,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腎區有壓痛及腹膜刺激征,有時壞死的腎乳頭脫落引起絞痛。本病多見於有尿路梗阻或糖尿病的尿路感染患者,病情兇險,應及時診斷,合理治療。
慢性腎盂腎炎僅半數急性腎盂腎炎發作史,起病往往隱匿或不典型,不少病人無尿路感染史,尿無細菌生長,亦無尿路梗阻病變。慢性腎盂腎炎的症狀可能甚為輕微,僅有輕度腰部不適及膀胱刺激症狀。低燒和貧血有時是唯一的表現。其他一些病人則可表現反覆尿路感染、高血壓及尿毒症。尿的檢查常不恆定,有時有白細胞及白細胞管型,有時則接近正常,類似無症狀細菌尿,故應進行細菌計數培養以確定診斷。腎臟的濃縮功能減退,為本病特點之一,有別於慢性腎小球腎炎。X線檢查可見一側或雙側腎臟變小,腎盞擴張變型,皮質萎縮。

診斷標準

泌尿系感染診斷

(1)尿路感染
①正規清潔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小時以上)細菌定量培養,菌落數≥105/mL。
②清潔離心中段尿沉渣白細胞數>10/HP,有尿路感染症狀。具備上①、②兩項可以確診。如無②項,則應再作尿菌計數複查,如仍≥105/mL,且兩次的細菌相同者,可以確診。
③作膀胱穿刺尿培養,細菌陽性(不論菌數多少),亦可確診。
④作尿菌培養計數有困難者,可用治療前清晨清潔中段尿(尿停留於膀胱4~6小時以上)正規方法的離心尿沉渣革蘭氏染色找細菌,如細菌>1/油鏡視野,結合臨床尿感症狀,亦可確診。
⑤尿細菌數在104-5/mL之間者,應複查,如仍為104-5/mL,需結合臨床表現來診斷或作膀胱穿刺尿培養來確診。(2)上、下尿路感染的鑑別
具備了上述尿路感染標準,兼有下列情況者:
①尿抗體包裹細菌檢查陽性者,多為腎盂腎炎,陰性者多為膀胱炎
②膀胱滅菌後的尿標本細菌培養結果陽性者為腎盂腎炎,陰性者為膀胱炎
③參考臨床症狀,有發熱(>38℃)或腰痛、腎區叩壓痛或尿中白細胞、管型者,多為腎盂腎炎。
④經治療後,症狀已消失,但又復發者多為腎盂腎炎(多在停藥後6周內);用單劑量抗菌藥治療無效,或復發者多為腎盂腎炎。 ⑤經治療後,仍有腎功能不全表現,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或X光腎盂造影有異常改變者為腎盂腎炎。
(3)急、慢性腎盂腎炎的鑑別
①尿路感染病史在1年以上,經抗菌治療效果不佳,多次尿細菌定量培養均陽性或頻繁複發者,多為慢性腎盂腎炎。
②經治療症狀消失後,仍有腎小管功能(尿濃縮功能等)減退,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為慢性腎盂腎炎。
③X線造影證實有腎盂腎盞變形,腎影不規則甚至縮小者為慢性腎盂腎炎。
(4)尿道綜合徵(尿頻——排尿困難綜合徵),應具備下列三條:
①女性患者有明顯的排尿困難、尿頻,但無發熱、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症狀。
②多次尿細菌培養,菌落數<105/mL。
③尿中白、紅細胞增加不明顯,<10個/HP。
(5)尿路感染復發應具備下列兩條:
①經治療症狀消失,尿菌陰轉後在9周內症狀再現。
②尿細菌數≥105/mL,且菌種與上次相同(菌種相同而且為同一血清型,或藥敏譜相同)者。
(6)重新發生的尿路感染(再感染),應具備下述兩條:
①經治療後症狀消失,尿菌陰轉後,症狀再現(多在停藥6周后)。
②尿菌落數≥105/mL,但菌種(株)與上次不同者。

治療

(1)膀胱炎
抗菌藥3天療程;或大劑量抗菌藥1次(單劑)療程。(如用羥氨苄青黴素3g或複方新諾明4片頓服。)
(2)急性腎盂腎炎
①選擇有效抗菌藥,用常規劑量作2周療程。給藥後如症狀於48~72小時內無明顯好轉者,或尿菌陽性者,應另選有效藥物治療。
②療程結束後5~7天複查尿菌,如仍陽性,則換另一種有效抗菌藥,治療2周。然後再作尿菌複查。
(3)慢性腎盂腎炎
①首先應尋找不利因素(如尿路結石、畸形、尿道頸梗阻、前列腺炎尿道內炎症病灶、膀胱輸尿管返流等),並設法糾正。
②根據藥敏譜選擇有效抗生素1~2種,單獨或聯合治療2周,停藥1周后複查。如尿菌仍陽性,則可另選有效藥物治療2周。如經3個療程,症狀雖減退,但尿菌仍陽性者,可改用抑菌療法。
③抑菌療法,選擇有效的抗菌藥,每晚睡前排空膀胱後服1個劑量抗菌藥。如複方新諾明2片或呋喃口旦啶0.1g或強力黴素0.1g ,增效磺胺(TMP)0.1g等,連續3~6個月,必要時可服1年,以抑制尿中細菌大量繁殖,控制尿感發作。據報告經3~6個月,有60%的尿菌可陰轉。
④支持身體的抗病能力,可按中醫辨證治療。
(4)無明顯發熱腰痛等表現的尚未作定位的尿路感染
①單劑大量1次療法。如為膀胱炎則大部分可治癒。
②如單劑量治療不能控制,則多數為腎盂腎炎,可選擇恰當的藥物,給予2周的治療。
(5)尿道綜合徵
對尿菌檢查陰性,但症狀明顯者可試用四環素0.5g,每日4次共3天,或強力黴素0.1g,加增效磺胺0.1g,每日2次,治療3日。對症狀不重者,則可對症治療。

中藥治療

泌尿系感染小薊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蘊結膀胱。
治療方法: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方名:通淋方。
組成:金銀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魚腥草15克,車前草30克,匾蓄10克,黃柏10克,小薊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利,日服2次,堅持15-20天,可有效治療泌尿系統感染。
中藥處方(二)
辨證:膀胱濕熱。
治療方法:清熱燥濕,利尿通淋。
方名:苦參通淋方
組成:苦參9-15克,柴胡9-18克,黃柏9克,公英30克,馬齒莧30克,石葦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堅持10-15天,可有效治療泌尿系統感染。
中藥處方(三)
辨證:濕熱下注,邪毒內蘊,氣血瘀滯。
治療方法:清熱解毒,利濕通淋,行氣活血。
方名:銀蒲消毒飲
組成:雙花15-30克,蒲公英30-45克,金錢草30-45,丹參15-25克,香附6-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堅持25-30天,可有效治療泌尿系統感染。

泌尿系感染木通

1.急性膀胱炎
(1)多飲水,促進排尿,減少病菌存留。
(2)可選複方新諾明、氟派酸片治療。
(3)中藥治療木通10g,車前子10g(包煎),扁蓄10g,梔子10g,滑石10g,燈芯草6g,大黃6g,甘草10g,金錢草10g,白花蛇舌草10g,水煎服。
2.急性腎孟腎炎
(1 )臥床休息,多飲水,促進排尿。
(2)選擇青黴素維抗菌素治療。注意要作過敏實驗。
(3)中藥治療知母10g,黃柏10g,生地30g,山藥15g,山黃15g,雲茯苓10g,丹皮10g,澤瀉10g,石葦10g,白茅根15g,水煎服。注意用藥無效時,可請中醫大夫辨證治療。

中醫食療

泌尿系感染是由細菌引起的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病的總稱。屬於中醫的“淋症”、“癃閉”範疇。一般以腰痛、尿頻、尿急、尿痛為主要臨床特點。中醫認為此病多系由於濕熱下注,侵犯腎與膀胱,下焦氣化不利所致。
食療方:

泌尿系感染車前

1.車前草100克,竹葉心、生甘草各10克,白糖適量,煎湯代茶,
每日1劑。此方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對泌尿系感染、病毒性肝炎等均有較好療效。
2.鮮綠豆芽500克,榨汁加白糖適量。頻飲代茶,不拘量。此方對尿路感染、小便赤熱、尿頻等症有療效。
3.鮮竹葉白茅根各10克,放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30分鐘,代茶頻飲。此方適用於尿路感染、尿中有紅細胞者。
4.生黃芪、白茅根各30克,肉蓯蓉20克,西瓜皮60克,水煎加適量白糖。每日服2~3次。此方補氣益腎,利尿消腫。對尿路感染有特效。
5.鮮甘蔗500克,去皮切碎,榨汁;嫩500克,去節切碎,取汁與蔗汁混合,每日3次飲完。此方能治小便赤熱等症。
6.鮮車前草60~90克(乾品20~30克),豬小肚200克,食鹽少許。將豬小肚切成小塊,加清水適量與車前草煲湯,用食鹽調味,飲湯食豬小肚。每日2次。此方對膀胱炎、尿道炎有療效。
7.滑石20~30克,瞿麥10克,粳米50~100克。將滑石用布包紮,與瞿麥同入砂鍋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為稀薄粥。每日2次分食。3~5天為一療程。適用於急性膀胱炎引起的小便不暢、尿頻尿急、淋瀝熱痛。
瞿麥公英湯
瞿麥、扁蓄各20克,蒲公英50克,黃柏15克,燈心草5克。水煎2次,藥液混合後分2次服,每日1劑。 鹿銜飲
鹿銜草60克。水煎2次,藥液混合後分2次服,每日1劑。
金車飲
金錢草(鮮品)60-90克,車前草(鮮品)30-60克,滑石粉30克。水煎2次,藥液混合後取250-300毫升,分2-3次服,每日1劑。
麝香胡椒方
麝香0.15克,胡椒7粒(1次量,研末)。用溫水洗淨肚臍,先把麝香納入肚臍,再用胡椒末填滿肚臍,外用膠布封固(四周不能透氣)。7-10天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5-7天。

預防措施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

人體對尿路感染既存在著不少易感因素,也存在著許多防禦機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避免各種易感因素,充分利用人體的防禦機制。
(1)堅持大量飲水
腎臟排泄的尿液,對膀胱和尿道起著沖洗作用,有利於細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飲水,2~3小時排尿一次,能避免細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發病率,這是預防尿路感染最實用有效的方法。在疾病的發作或緩解階段,每天大量飲水,亦有利於疾病的恢復,飲茶水或淡竹葉代茶飲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2)注意個人衛生
女性陰部及尿道口寄居著大量細菌,是發生尿路感染的先決條件。因此,要經常注意陰部的清潔,要勤洗澡,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要勤換內褲,在新婚、月經、妊娠和產褥期,尤應注意。女嬰要勤換尿布。
(3)儘量避免使用尿路感染器械和插管

尿路器械易把尿道遠端的細菌帶入膀胱和上尿路,尿路插管後易發生持續性菌尿,因此,應儘量避免使用。在必須使用時,要嚴格消毒,在尿路器械使用48小時後,宜作尿培養,以觀察是否發生尿路感染。用尿路器械檢查之前,已經有細菌尿的病人,宜先控制感染。有些患者當時雖無細菌尿,但以前曾有反覆發作的尿路感染史或有尿路異常,在尿路檢查或前後48小時宜服用抗菌素以預防感染。在留置導尿的頭三天,給予抗菌藥可預防或延遲尿路感染的發生,但3天以後給藥則無預防作用。另外,密閉式的引流系統連線尿路留置導尿管,可使尿路感染髮生率明顯下降。
(4)去除慢性感染因素
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疾病,全身抵抗力低,易發生尿路感染,因此,對上述疾病給予積極治療,是平素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措施,也是治療尿路感染的重要環節。
泌尿系統感染主要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及腎盂炎等病症。女孩發病多於男孩,其主要原因是由於解剖生理特點而決定,如女孩尿道較短,約1-2厘米;尿道口距肛門頗近,小兒又喜歡坐在地面玩耍,再加此期間穿開襠褲,細菌容易從尿道口侵入尿路而致感染;同時,嬰幼兒的輸尿管長而彎曲,其管壁發育尚不完善,容易造成尿瀦留,從而有利於細菌在輸尿管內生長、存留及繁衍。

新生兒發生泌尿系感染時多以表現淡漠、拒奶、啼哭,體重不增為主要表現。多有敗血症、腦膜炎及全身中毒等情況下發生。

嬰兒發病時以全身中毒症狀為突出表現:驟然高熱,食欲不振,面黃肌瘦,嘔吐,腹瀉,有的患兒出現精神萎靡,嗜睡,煩躁不安,重者發生驚厥。而尿急、尿頻、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不明顯。
7-12周歲的小兒發病時出現尿急、尿頻、尿痛、下腹墜痛,腰部及腎區叩擊痛,並有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
預防泌尿系統感染應注意如下幾點:
1.注意衛生,尤其女孩每晚要用溫開水沖洗外陰,防止感染;新生兒便後要及時洗淨臀部及外陰。
2.勤換尿布,勤換內褲,儘量不穿開襠褲。
3.不要讓寶寶爬坐在地面上玩耍。
4.注意飲食營養,加強身體鍛鍊,提高抗病能力。
5.積極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
患泌尿系統感染後,可採用如下幾種方法調護小兒:
1.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多飲水,以增加尿量,以便排出細菌及毒素。
2.每日用溫開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溫水沖洗外陰1-2次。
3.若有外陰部皮膚感染時,應儘早處理。可用野菊花30克、金銀花30克、黃柏15克、車前草30克,煎湯,冷卻後溫洗患處,每日3次。若皮膚有潰爛,洗後可用黃柏、枯礬各等分,加適量冰片,研細末擦敷;或用冰硼散或錫類散塗敷亦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