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

台灣人口

台灣人口約2350萬,逾7成集中於西部5大都會區,其中以首要都市台北為中心的台北都會區最大。有98%的人口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漢族,約2%則是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灣原住民族(高山族)。

基本信息

族群結構

台灣人口台灣人口
台灣本省人指二戰結束前就已在台灣生活的族群。本省漢族民眾可分成從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區遷移、占人口70%的閩南人,以及從廣東省東部地區遷移、占人口14%的客家人。
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人種屬馬來人種。南島語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廣的語系之一,台灣是其分布的最北端。中國政府將台灣南島語系各族群統稱為高山族。現已有16個部族地位獲官方認可,可略區分為原住民族和平埔族,原先廣泛分布在山區,沿沖積平原聚集成部落,原住民族目前保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正面臨急速現代化的問題,平埔族則大多已失去原有語言和習俗。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邵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實屬平埔族)、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居住在台灣島東部,達悟族居住在附屬島嶼蘭嶼。
有14%的人口是1945年後陸續從中國大陸各省份隨國民黨政府遷台移民至台灣的外省人。
隨著海峽兩岸交流和國際化發展,台灣現有數萬名大陸及港澳配偶、10萬名外籍配偶以及30萬名外籍勞工,被稱作台灣新住民。

語言文字

現代標準漢語(“中華民國國語”)和繁體中文是台灣地區法律公文、學校教學、主要媒體通用的語言文字。
漢族方言主要有閩南民系使用的閩南語(台語、台灣話)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語。此外馬祖地區通行福州話(閩東語),金門縣烏丘鄉通行莆田話。台灣原住民族使用台灣南島語群,但會使用母語的人口逐漸下降。
台灣最普及的外語是英語,為國民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日語為台灣第二大外語。
台灣漢字拼音採用漢語注音符號。台灣的中文羅馬拼音系統為國際通行的漢語拼音(2008年-),早期曾採用威妥瑪式拼音法。目前地名(縣市名除外)、街道名、人名均以漢語拼音翻譯。
台灣當局推行的國語以國民政府制定的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新國音為準,和國語發音稍有不同,二戰後又深受台灣本地方言的影響,造成除非刻意要求標準,翹舌音、地域性方言、兒化音於生活中逐漸消失,加之辭彙差異,以致和國語有一定差異,被稱作台灣國語。
台灣國語的辭彙和語法繼承許多古漢語、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初期用法,如定讞(定罪)等。一些辭彙也吸收本地方言和外語的成分,如夯(熱烘烘、流行,來自閩南語)、贊(好極了,來自閩南語)與歐巴桑(女性長輩,日語おばさん)、巴士(公共汽車,英語bus)等,還有一些是用詞習慣差異,如原子筆等同於大陸的原子筆等。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等中國傳統宗教在台灣極為盛行且長期發展,西方常見的基督新教、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等宗教也擁有不少信眾。
台灣近八成的民眾擁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眾經常參加各類型的宗教儀式與慶典。佛教、道教相互影響融合已不易區分。道教徒中混雜台灣民間信仰者應占大多數,媽祖、關聖帝君、保生大帝是台灣民間信仰的主要神祇。
儒家思想所規範的禮儀與哲學觀被中國人視為組成家國與人際倫理的基礎觀念。儒家思想對台灣影響深遠,中華民族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規範著台灣人的思想和言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