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養量

徐養量,生於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字叔宏,號京鹹。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徐養量,生於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字叔宏,號京鹹。其先祖是蘇州東園人,曾祖景名始遷應城,居縣城北街。至徐養量時,落籍應城已有三代。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徐養量在竟陵(今天門)乾鎮閉門讀書。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徐養量在縣城考試,考得第一名,升弟子員(秀才)。三十一年(1603年)登賢書(中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進士(同科有楊漣、左光斗),選庶常。三十八年(1610年)授任監察御史。四十二年(1614年)督學北直(今北京、河北省)。四十六年(1618年)晉升為太僕寺少卿。四十八年(1620年)晉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天啟三年(1623年)晉升左侍郎。天啟四年(1624年),論功擢升為兵部尚書,贈少保。天啟五年(1625年)因病去世。在朝為官十八年,享年五十七歲。明·萬曆 三十九年(1611年),徐養量校刊了四庫全書叢書《日涉編》十二卷本。目前此書收藏於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徐養量病逝五年後,即明·崇禎三年(1630年),經大臣上奏,皇帝御賜祭葬,追封徐養量的父親為中議大夫、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贈徐養量的母親、原配妻子和續弦妻子為恭人。並安排賀逢聖撰寫墓志銘,墓在應城城西五里的西山之南。應城紳民在城內北正街為其建造了“經緯名臣”石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