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

徐聞[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

徐聞縣,廣東省湛江市轄縣,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東經109°52’—110°35’,北緯20°13’—20°43’,東、西、南三面環海,即東和東北臨南海,西瀕北部灣,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海口市新港至徐聞縣海安港)直線距離14.6海里(即27公里),北接雷州市,面積為1605平方公里。 徐聞縣歷史上屬於雷州府管轄,傳統文化有:雷州方言、雷州音樂、雷劇、雷歌等。這裡是聞名全國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當地民俗、民居和方言都具有鮮明的“雷州文化”特色。是最具代表性的“雷州文化”城市之一,通用語言為雷州話。徐聞縣城歷來都是雷州半島南部經濟貿易的繁華集市,是通向海南島必經之路,是雷州半島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重要中心。

基本信息

建置沿革

徐聞縣地,在虞舜時屬揚州徼外,夏禹時為荊(州)揚(州)南裔,周武王時屬揚越,先秦時屬南越 ,秦時歸象郡,西漢初年屬南越。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伏波將軍路博德率師平南越,建置徐聞縣,轄地為雷州半島,隸於合浦郡,縣治郡治均設在徐聞縣西南海濱討網村(今二橋村)。東漢時仍屬合浦郡,縣治不變,郡治遷往合浦縣。

大漢三墩的仙人承露台 大漢三墩的仙人承露台

三國初屬蜀國,後歸吳所轄。吳黃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為珠官郡,徐聞隸之。赤烏五年(242年),屬珠崖郡,郡治、縣治均在討網村。

晉平吳後,太康元年(280年),廢珠崖郡,徐聞屬合浦郡。

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復置珠崖郡,徐聞隸之,郡治仍設在討網村;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珠崖郡併入合浦郡,屬越州,縣隸之。

齊高帝蕭道成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治從合浦移來討網村,仍屬越州。齊武帝永明年間(483—493年),徐聞縣先改名樂康縣,後又改為齊康縣,並置齊康郡領之,隸於廣州,縣治、郡治均設在討網村。

梁、陳間,齊康縣先後析為齊康置扇沙、椹川、模落、羅阿、雷川六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齊康縣為隋康縣,並隋康縣析地始置海康縣。此時齊康郡廢,隋康縣同其他六縣均屬合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合州為合浦郡,隋康縣隸之,不久又置徐聞郡,轄隋康、海康、扇沙、鐵杷等縣(此間模薄、羅阿、雷川縣廢,入海康縣;椹川廢,入扇沙縣),郡治設在徐聞縣討網村。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徐聞郡,復置南合州,州治在海康縣。唐貞觀二年(628年),改隋康縣為徐聞縣,治所由討網村遷麻鞋村(今芒海村),屬東合州;八年(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徐聞縣隸之。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雷州改稱雷州軍,次年徐聞併入海康縣,稱為時邑鄉。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復置徐聞縣。

元朝時屬雷州路。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縣治遷賓朴村(今徐城鎮舊城內)。

明天順六年(1462年),縣治遷海安,弘治十四年(1501年),縣治復遷賓朴村。明、清時屬雷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屬廣東高雷道;十五年(1926年),歸南路行政委員公署;二十一年(1932年)屬南區綏靖委員公署;二十五年(1936年),屬廣東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三十八年(1949年)5月1日,改隸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徐聞縣屬南路專員公署;1950年9月,屬高雷專員公署;1952年11月至1956年2月,屬粵西行政公署;1956年2月至1983年8月,歸湛江專員公署。1958年11月,徐聞縣改名為雷南縣,1960年11月19日,又改雷南縣為徐聞縣。1983年9月,屬湛江市管轄。

1996年,徐聞縣面積1779.6平方千米,人口61.2萬人。轄13個鎮、5個鄉:徐城鎮、下橋鎮、和安鎮、新寮鎮、外羅鎮、錦和鎮、下洋鎮、曲界鎮、前山鎮、西連鎮、海安鎮、邁陳鎮、龍塘鎮、城北鄉、城南鄉、角尾鄉、五里鄉、大黃鄉。縣政府駐徐城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徐聞縣總人口616478人,其中:徐城鎮66201人,外羅鎮10425人,邁陳鎮46897人,海安鎮22082人,曲界鎮42349人,前山鎮35583人,西連鎮34560人,下橋鎮35529人,龍塘鎮51690人,下洋鎮22766人,錦和鎮26431人,和安鎮28942人,新寮鎮24090人,城南鄉40699人,城北鄉22483人,五里鄉20691人,大黃鄉24338人,角尾鄉25935人,勇士農場6496人,南華農場6896人,五一農場5402人,海鷗農場6911人,友好農場4255人,紅星農場4827人。

2002年,徐聞縣轄徐城、和安、曲界、錦和、新寮、外羅、下洋、前山、龍塘、海安、邁陳、西連、下橋13個鎮和城北、五里、城南、角尾、大黃5個鄉,共有173個村委會、20個居委會。

2003年10月,撤銷五里鄉和城南鄉,合併設立南山鎮;撤銷外羅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錦和鎮。調整後,徐聞縣轄徐城、和安、曲界、錦和、新寮、下洋、前山、龍塘、海安、邁陳、西連、下橋、南山13個鎮和城北、角尾2個鄉。

2005年7月4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2005]36號)批准撤銷徐城鎮,設立徐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徐聞縣轄徐城1個街道,和安、曲界、錦和、新寮、下洋、前山、龍塘、海安、邁陳、西連、下橋、南山12個鎮和城北、角尾2個鄉。

2009年末,徐聞縣面積1605.2平方千米,轄1個街道、12個鎮、2個鄉,25個社區、17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徐城街道。

行政區劃

2013年,徐聞縣下轄1個街道:徐城街道;12個鎮:海安鎮、下橋鎮、龍塘鎮、前山鎮、曲界鎮、下洋鎮、錦和鎮、和安鎮、新寮鎮、邁陳鎮、西連鎮、南山鎮;2個鄉:角尾鄉、城北鄉, 共173個村民委員會,2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246個自然村。縣人民政府駐徐城街道。

人口民族

2010年,徐聞縣戶籍總人口725605人,總戶數180293戶;其中:非農業人口150286人,農業人口575319人;男性人口380662人,女性人口344943人。徐聞縣全年出生人口8556人,出生性別比108:100(以女性為100),出生率12.16‰;人口自然增長率5.01‰。

2012年末常住人口709707人,平均常住人口707701人。徐聞縣戶籍總人口730904人,總戶數178405戶;其中:非農業人口 163524人,農業人口567380人;男性人口386163人,女性人口 344741人。徐聞縣全年出生人口10588人,出生性別比109.8 (以女性為100),出生率14.46‰;人口自然增長率8.76‰ 。

2013年,徐聞縣戶籍總人口74萬。 除漢族外,徐聞縣還有17個少數民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徐聞縣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東經109°52’—110°35’,北緯20°13’—20°43’,東、西、南三面環海,即東和東北臨南海,西瀕北部灣,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海口市新港至徐聞縣海安港)直線距離14.6海里(即27公里),北接雷州市。

徐聞縣境東起前山鎮的羅斗沙,西至西連鎮的響欄角,北起下橋鎮的山寮村,南至龍塘鎮的排尾角,東北起和安鎮的北莉島,西南至角尾鄉的燈樓角。縣人民政府駐地徐城街道,位於東經110°10’,北緯20°20’。

地形

徐聞縣地勢自北向東、西、南三面傾斜,多數平坦連片,坡度較小,土地結構多樣。徐聞縣長達378公里連綿的海岸線上,有眾多的海埡、港灣和島嶼,肥沃的淤泥濕地。

氣候

徐聞縣地處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陽光充足,高溫炎熱,年平均氣溫23.3℃,年平均降雨量1364毫米。

土壤

徐聞縣有豐足的土地資源,土壤類型多樣,有水稻土、磚紅壤、濱海沙、堆疊土、菜園土、濱海鹽漬沼澤土和濱海鹽土等,其中以磚紅壤土類、水稻土類和濱海土類為主,共231.76萬畝,約占土地總面積的87%。土壤的成土母質主要是玄武岩,其次是淺海沉積物和濱海沖積物。磚紅壤土層深厚,肥力較高,有機質含量平均2.79%,含氮0.13%。黃色磚紅壤土層深厚疏鬆,耕性良好,肥力也不低。濱海沙土較為瘦瘠。

植被

徐聞縣自然植被類型主要為熱帶雨林-季雨林,其次為稀樹灌木草原和紅樹林。植物的科屬種類豐富,可劃分出6種植被群落:雨季喬木群落、稀樹灌木群落、多刺灌木群落、紅樹灌木群落、稀樹中草原和砂荒草原。

水文

徐聞縣100平方公里以上集雨面積的溪流有6條,即邁陳溪、大水橋溪、流沙溪、黃定溪、那板溪、北松溪。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徐聞縣2004年徐聞縣土地總面積19.54萬公頃(即293.16萬畝),其中縣區用地242.76萬畝,占總面積的83%。國營農場用地50.39萬畝,占17%。徐聞縣人均土地面積4.35畝,其中耕地876032畝,徐聞縣農業人口人均土地面積5.45畝,耕地1.63畝。面積最多的是龍塘鎮,人均土地面積4.9畝,耕地1.8畝,最少的是徐城鎮,人均土地面積0.68畝,耕地0.11畝。

海洋資源

徐聞縣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372公里,島嶼眾多港灣,星羅棋布有50多個港口埠頭,主要港口有海安、外羅、新地、苞西、豐隆灣等。漁場眾多,東部有淺海漁場、二卡漁場、沙角漁場、渾溝口漁場、外卡頭漁場,南 部有四塘漁場、三墩漁場,西部有包西漁場、外沙漁場,還有北部灣、海南島四周和西沙群島等漁場,魚類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黃花魚、鯰魚、鯧魚、青鱗魚、西刀魚等經濟魚類。徐聞縣沿海灘涂寬闊平坦,可利用養殖面積19.5萬畝,相當於耕地面積的18%。潮間帶面積25.45萬畝,其中紅樹林面積21.79萬畝,可養殖面積9.98萬畝,10米等深線可養面積7.73萬畝。徐聞縣東北部的和安、錦和、新寮、下洋沿海一帶,灘涂廣闊,常年雨量較充足,地面徑流量大,且有紅樹林覆蓋,宜養魚蝦、蟹和泥蚶;南部的前山、龍塘、海安、南山沿海一帶,灘涂底質多岩礁,海水鹽度和透明度適宜繁殖鮑魚及藻類;西部的邁陳、角尾、西連沿海一帶,灘涂平坦,海底土質較肥,以泥土、泥沙居多,宜貝類、海參生長;西部海灘涂還具有光照充足、熱量大,海水鹽度高的優勢,有利於鹽業生產。

生物資源

徐聞紅樹林生態區 徐聞紅樹林生態區

徐聞縣動物植物種類繁多,截至2012年,食用植物有80多種,林用植物有130多種,藥用植物70多種,觀賞植物40多種。徐聞縣常年種植水稻、番薯、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也種植甘蔗、鳳梨、芒果、香蕉和北運蔬菜等經濟作物,野生動物有黃鼠狼、果子狸、穿山甲、大田鼠、山龜、毛雞、山雞、貓頭鷹、斑鳩、青蛇、蟒蛇、眼鏡蛇、黑花蛇、水蛇、蝸牛、蚯蚓、蟋蟀、蜈蚣等。徐聞縣東北部的和安、錦囊、新寮、下洋,西部的邁陳、角尾、西連,不同程度分布著的紅樹林。保護最好的是和安半島、和安五大島嶼、新寮島、錦囊六極島、外羅半島東西兩側的紅樹林。2012年徐聞縣境內有紅樹林近30000畝。主要品種有紅樹植物15種,其中真紅樹10種:木欖、秋茄、紅海欖、桐花樹、白骨壤、海漆、海桑、欖李、老鼠勒、銀葉樹。半紅樹5種:鹵蕨、節槿、楊葉肖槿、水黃皮、海芒果。浮游植物96種,底棲硅藻158種,魚127種,貝110種,蝦蟹61種,鳥類192種,昆蟲258種,其他動物26種。

礦產資源

徐聞縣境內有多種礦藏,主要有鈦鋯、硅藻土、褐鐵礦和鋁土礦,還有少量的石英砂、菱鐵、磁鐵礦、橄欖石、電汽石、伊利石及陶瓷土等。其中2012年鈦鋯礦砂儲量70多萬噸,面積為3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東北至東南的和安、新寮、錦和、前山、龍塘、下洋一帶的沿海砂地,以下洋鎮的儲量最多;2012年硅藻土儲量達1億噸,面積為9.26平方公里,有曲界田洋和大黃九畝2個礦區;2012年褐鐵礦儲量194萬噸,面積為74.5平方公里,分為麻城礦區和加洋礦區;2012年鋁土礦儲量8.97噸,面積25.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曲界、下橋一帶。

經濟

綜合

2012年,徐聞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187829萬元,比2011年增長1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6806萬元,增長7.4%;第二產業增加值161798萬元,增長20.4%,其中工業增加值為 124622萬元,增長14.8%,建築業增加值37176萬元,增長43.6 %;第三產業增加值439225萬元,增長17.2%。人均生產總值(GDP)16784元,增長12.1 %。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49.8:13.4:36.8 調整為49.4:13.6:37.0。2012年,徐聞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4792萬元,增長25.0%。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63750萬元,增長30.7%。

第一產業

2012年,徐聞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89124萬元,比2011年增長7.5%。其中:農業產值683418萬元,增長9.3%;林業產值14885萬元,增長3.2 %;牧業產值58261萬元,增長6.9%;漁業產值124526萬元,增長6.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034萬元,增長8%。

2012年,徐聞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25139畝,比2011年增加18055畝。甘蔗種植面積303677畝,增加12951畝;花生種植面積74028畝,增加10103畝;蔬菜種植面積407766畝,增加12724畝。

2012年,徐聞縣糧食總產量139504噸,比2011年增加94045噸,增長6.9 %。甘蔗產量1625241噸,增加178560噸,增長12.3%;花生產量 11052噸,增長14.0 %;蔬菜產量585441噸,增長2.9%;水果產量1042786噸,增長4.8%;茶葉產量510噸,下降26.2%。

2012年,徐聞縣肉類總產量18202噸,比2011年下降1.4%。其中豬肉產量 12772噸,下降1.8 %;牛肉產量947噸,下降1.0 %;羊肉產量847 噸,下降6.9%;家禽肉產量3487噸,增長1.1%。全年水產品產量70727噸,增長5.2%。

2012年,徐聞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103852千瓦,比2011年下降1.2 %。農用運輸車9482輛,聯合收割機28台,大中型拖拉機2893 台。全年農村用電量7627萬千瓦時,化肥施用量(折純)105981 噸,有效灌溉面積310984畝。

第二產業

徐聞城區 徐聞城區

2012年,徐聞縣工業總產值430007萬元,比2011年增長14.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2216萬元,同比增長19.2%,規模以下工業企業 157791萬元,同比增長7.5%。全部工業增加值124622萬元,比2011年增長14.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086萬元,增長18.1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37290萬 元,增長12.8 %;股份制企業增加值44287萬元,增長26.4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15569萬元,增長8.3%。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64568萬元,增長20.4 %;重工業增加值15518萬元,增長9.5%。

2012年,徐聞縣工業企業12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97家, 徐聞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36.9 % ,同比上升2.44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1491萬元;實現利稅總額4756萬元。

2012年,徐聞縣主要工業產品:食糖156034噸,原鹽59830噸,膠合板109374 立方米,水果罐頭14028噸,酒精74794千升,發電量18626萬度,其中風電11939萬度。

2012年,徐聞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7176萬元,比2011年增長43.6 %。徐聞縣具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施工企業11 家;2012年新簽契約額43964 萬元;實現利潤總額722萬元,增長48.8 %;應交所得稅 224萬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34154平方米,增長40.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17821平方米,增長18.7%。

第三產業

2012年,徐聞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30996萬元,增長22.1%。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8230萬噸,增長25.9%。

2012年,徐聞縣完成郵電通信業務總量37969萬元,增長15.3%。徐聞縣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6萬戶,其中:市話用戶1.9萬戶,農話用戶2.7萬戶。徐聞縣年未行動電話用戶49.2萬戶;國際網際網路用戶 3.45萬戶。

2012年,徐聞縣共接待過夜遊客103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28.0 %;旅遊業總收入 2.7億元,比2011年增長17.4%。

2012年末,徐聞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079394萬元,比年初增長13.8 %。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68818萬元,增長 14.2%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462217萬元,增長 26.6%。其中,短期貸款157285萬元,增長23.1%;中長期貸款304917萬元,增長28.4%。

2012年,徐聞縣徐聞縣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4804 萬元,增長2.4%。其中壽險保費收入11274萬元,賠付支出金額981萬元;財產險保費收入3530 萬元,賠付支出金額2188萬元。

2012年,徐聞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9130萬元,比2011年增長16.1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461240萬元,增長16.7 %;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7890萬元,增長12.2 %。

2012年,徐聞縣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793359萬元,比2011年增長23.8%;其中批發業銷售總額347818萬元,比2011年增長 31.9%;零售業總額445541萬元,比2011年增長18.2%。

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徐聞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3989萬元,比2011年增長58.3 %。從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完成70716萬元,第二產業完成 139386萬元,第三產業完成173887萬元。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 28995萬元,比2011年增長24.5%。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53709 平方米,增長20.3%;商品房銷售額56576萬元,增長27.4%。

對外貿易

2012年,徐聞縣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10萬美元,增長0.6%。全年徐聞縣進出口總額4258萬美元,下降23.2%。其中出口額3811萬美元,下降16.0%;進口額447萬美元,下降55.4%。

交通概況

航空

徐聞縣周邊分布有兩個民航機場:湛江國際機場和海口國際機場。尤其是海口國際機場,海口港與徐聞縣的海安港航程只需50分鐘,且24小時通航。

鐵路

開往海南的火車經過徐聞以渡輪跨過瓊州海峽。徐聞站有前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列車。湛江有始發往北京、上海、廣州、昆明、南寧、貴州、武漢等城市的列車,鐵路交通十分方便。鐵路站點為粵海鐵路徐聞站。

公路

徐聞距湛江170公里,兩地之間直達快車每50分鐘一個班次;徐聞距廣州670公里,徐聞汽車運輸總站504車隊和新國線均有豪華大巴開往廣州,班次頻繁,也有開往省內各地的班車。過境公路主要有國家高速G15蘭海高速公路和207國道。

海運

徐聞到海口可從海安港和粵海鐵路火車輪渡北港碼頭乘船前往。海安港到海口港普通船航程是1.5小時,快船是50分鐘。北港碼頭到南港碼頭航程是1小時。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徐聞縣國小91所,普通中學34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30所;普通中學教職工3242人,國小教職工3980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906人,國小專任教師3684 人;高中畢業生4625人,國中畢業生14784人,國小畢業生11897 人;高中在校學生15316人,國中在校學生37881人,國小在校生 56100人;幼稚園111所,在園幼兒19790人。

科技

2012年,徐聞縣實施國家、省、市級科技計畫項目立項共5項。申請專利16項,授權專利12項。簽訂技術契約6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235萬元。

文娛

2012年,徐聞縣有15個鄉鎮(街道)文化站;徐聞縣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量達7.5萬冊(件);徐聞縣影劇院10個,全年放映演出為3012場,觀眾達217萬人次。徐聞縣廣電視播出頻道112個,有線數位電視用戶4.36 萬戶,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為98.8%。

衛生

2012年,徐聞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門診)219個,床位2088張,其中醫院、衛生院27個;專科疾病防治所2個;衛生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徐聞縣衛生機構共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 2232人,其中執業醫師563人,助理執業醫師402人,註冊護士1115人。鄉鎮衛生院16個,床位數905張,技術人員953人。

體育

2012年,徐聞縣體育健兒在參加市級以上各類重大比賽中,共獲得金牌2枚、銀牌4枚、銅牌2枚。徐聞縣體育在校生154人,畢業生25 人,向省市輸送運動員18人。

社會保障

2012年末,徐聞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3117人,其中幹部職工43438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31522人,其中幹部職工20142人。離退休人員享受社會養老待遇9679人,比2011年增長6.9 %。參加城鎮基本失業保險25001人。領取失業保險金7004人。參加工傷保險24702人。參加生育保險27001人。徐聞縣社會保險基金征繳費17697萬元,比2011年增長1.9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618357人,參保率達到96%。參加農村養老保險272119人。

2012年末,徐聞縣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民眾23236人。其中:城鎮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民眾3879人;農村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民眾 19357人;徐聞縣五保戶供養3700人。徐聞縣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85個,共有床位126張,收養人員1162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5處。

安全生產

2012年,徐聞縣發生各類事故108起,死亡14人,受傷168人,直接經濟損失93萬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01起,死亡13人,受傷168 人。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0.11%。

環境保護

2012年,環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資總額16900萬元; 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104.6噸,工業廢水排放量達標率為84%;工業煙塵排放量達標為85%。污水處理廠1座,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8萬立方米。垃圾處理站1個,城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160噸。縣城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6.5分貝,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67.3分貝。

人民生活

2012年,徐聞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334元,比2011年增長15.8 %。全社會從業人員358920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4628 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126人,組織農村勞動力培訓4289 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為20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

著名人士

鄧宗齡駱效忠李志浩蘇其章李梓瑤程庚戴元生楊奕生邱立漢林飛雄
方堃張宗紅林增仁陳德盈吳江李世華鄧邦俊李富卿譚國強譚昌朝
賴再德李廷魁鄭振葵蘇兆麒林育仁吳運祥何保羅駱鳴鸞葉烈南蔡榮春
陳桐張光斗符德森何犖祝夏年鄭均張宗儒駱學海鄒其勃林祥任
駱大章何學良林望重黃振位陳賢陳堪富鄧陳茂楊懂何世屏楊朝芬
董遵圻廖文波湯顯祖江起龍王輔之

旅遊景點

孔廟:孔廟,又稱文廟、學宮,在徐聞第一中學校園內,始建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爾後屢經修葺,宇所規模各異,設定日臻完善,至清末,孔廟的總體建築有:靈星門、泮池、圍牆壁、戟門、鄉賢祠、名宦祠、庫房、廚房、大成殿、明倫堂、啟聖祠、尊經閣、燕居亭、射圃亭、魁星閣等。

登雲塔 登雲塔

登雲塔:登雲塔又名風塔,位於徐城鎮民主路與東方紅路“丁字”相交處。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破土奠基,天啟三年(1623年)竣工落成。塔體為八角稜台形,疊七層,每層有內室。體積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底層內室直徑3.35米,頂層內室直徑1.24米,塔高36.41米,踏跺(石階)設在夾牆中,盤鏇而登一百九十級可至塔頂。塔身磚石泥灰沙結構,以磚為主,砌法一順一丁,每層均有線磚和牙磚相間裝飾,堅固美觀,經三百六十多年,古塔風貌依然。

石蓮山寺:石蓮山位於海安鎮城內村東北,蹲居古海安守御千戶所城北門。清朝雍正五年(1727)《廣布福田碑》記:“石蓮山,徐海勝地也,海濤依崗巒,俯仰期間,一大觀也,遷客騷人或於此消憩,或於此談鋒遣興,惚情詩酒呤酌,挑背息臥求涼,各有其樂。”有碑為證,石蓮山譽為名勝,由來已久。

廣府會館:廣府會館位於徐聞縣徐城鎮民主路43號,登雲塔北側200米處,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會館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徐聞石狗:粵西多石狗,徐聞也不少。無論城鎮,抑或農村,沒有所見,也有所聞。徐聞古城內,海安、錦囊千戶所城以及許多村的村口、民居,石狗隨處可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徐聞縣文物普查,曾把石狗當作一種典型的民俗文物加以收集。人們看到許多石狗,鑑賞之餘,曾提出來搞一“石狗林”,看石狗憨實模樣,也有人稱它為“古靈精怪”。

角尾“十字浪”:徐聞角尾的分水嶺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終點,也是北部灣和南海的交匯之處,兩片海域的海水在此互相激盪,形成獨特的“十字浪”。

徐聞風景 徐聞風景

珊瑚保護區:位於角尾的徐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大陸沿岸唯一發育和保存的現代珊瑚岸礁,美艷的珊瑚在清澈的海水中綻放,形成一道獨特的生態景觀。

龍泉勝景:“火山噴水不噴火”,曾經荒蕪的龍泉變成了風光旖旎、清泉奔涌的森林保護區。

三墩鳥巢:海上鳥巢雄踞古稱海上仙洲之三墩上。墩上古木聳翠,千畝牡蠣花盛開,萬年石蓮怒放。每當晚霞夕照,萬鳥歸巢,蔚為壯觀。

峽谷漂流:全長1200米的龍泉漂流河穿過巨石峽谷和蔥翠濕地,穿行其間幽深靜謐,有獨特的原始體驗。

牡蠣花灘:一代又一代牡蠣經過千萬年傳承,將它們的硬殼與砂石融為一體,造就了徐聞三墩島上的這道奇景“牡蠣花灘”。

北關涌浪:“北關涌浪”是徐聞勝景之一,海堤盡頭常年有澎湃巨浪,轟然拍岸,有時高達十餘米,壯美非常。

文化風俗

語言

徐聞人的母語雖屬於閩南語系,但又不盡同於閩南語,它作為一個特別的語種,交融了國語、粵語、客家民系語等。

文化

徐聞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交融體,它以中原文化為主體文化,與閩浙文化、潮汕文化、珠江文化、客家文化、西江文化、瓊台文化相互濡染,和衷共濟 ,而形成了特色的徐聞本土文化。

年俗

徐聞舞獅 徐聞舞獅

徐聞冬節過則年味漸濃,家家臘月里忙於趕墟備年貨;“打屯”大掃除足夠讓婦女們忙活若干天;之後泡糯米磨粉,用香蕉葉或鳳梨蜜樹葉及各種餡做年糕,備用於“壓年、擺年、送年”等;貼了俗稱“年紅或門對”的春聯還不算,非要在米缸、果樹等處整出橫著貼的“橫財”,追求抬頭見紅到處發橫財的境界。除夕日,殺雞、祭祖、放鞭炮、吃年飯、發紅包、守歲,大年初一早飯必須吃齋,後“行年”玩春賞春景,初二可訪親拜友,新婚女性接受娘家親友來訪“送年”。鬧元宵在徐聞很隆重,民間各境坊紛紛組團舞獅舞龍游“床色”、“車色”,而後各獅龍隊伍“上公坡”集中比賽。夜間放煙花、游燈,後生哥們還不忘三更去“偷春”,故意偷別人瓜果而受罵促其桃花運來。

婚俗

徐聞的部分婚俗跟中原大同小異,但“哭嫁”、“解貴”、“送鞋”、“吃檳榔”甚至偶然性的“爬樹”則頗有鄉土味兒。為辟邪或表達對娘家之不捨,姑娘婚前一月內不外出而“躲房”,點燈面壁而坐有調有律地“哭嫁”,鄰居同齡姐妹陪“哭嫁”而無事婦女及小孩來聽之。新娘上轎前或上車前要脫掉鞋子並讓弟輩帶回娘家而換上新鞋,並賞紅包於提鞋者,此舉為避免將娘家的泥土帶到夫家而使娘家變窮。婚禮上新婚夫婦手捧檳榔盒請有血緣關係的至親長輩吃檳榔並收受紅包。若弟妹先於哥哥結婚,為求不被“壓住”,後者必須“爬樹”或爬到高過前者出門的地方。

原生態美容術“拾臉”

拾臉 拾臉

原為古時一種隆重而體面的美容方式,及未婚女子在出嫁前必做的一種習俗,在南方沿海地區尤其是在珠三角和雷州半島地區特別流行。改革開放後沉寂了一段時間後現又在徐聞復興,臨近春節,多處街頭巷尾都有替人“拾臉”的攤檔,生意紅火,“拾臉”的也不僅限於準新娘,但仍以中、青年女性為主。

民間藝術

雷劇 雷劇

邁陳東莞村古典樸野的源於抗越南海蔻用的講究攻防及陣勢的“功幫”武術——“藤牌舞”,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二舉行。另有由道教巫舞的演變而成的道士設壇請神作法的“屯兵舞”。不得不提,白沙村元宵節的極限運動——“過 火山”,祭祖作法踩碳火,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與平安。武術在徐聞地位不俗,清時徐聞曾出武進武舉多名,徐聞武術不論是徒手套路還是器械套路,均講究心與意合。雷歌與雷劇是徐聞本土文化的雙生子,在雷州半島極為流行。木偶戲由原專注歷史典故的傳統劇本,演進到針對熱點編排新劇。

特產

南珠

南珠 南珠

在世界珍珠市場,有一種珍珠以其光亮、耐久、均勻等特色而深受消費者的歡迎。貴婦戴之,顯得高貴;少女戴之,顯得靚麗。她就是南珠。徐聞人民為了利用南珠,發展南珠,於1966年開始進行人工養殖,面積上擴大,質量上提高。至今,徐聞縣年養殖面積達2萬畝,年總產達14噸。大井村更是發展有力,年養殖面積約7000畝,年總產約5噸,無愧於自然,無愧於祖宗,無愧於世人,被譽為“中國珍珠第一村”。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人們養殖珍珠,始終都以質量為準繩,始終都以天然的南珠為標準,始終都以客戶需求為己任,十分講究養殖技術,養出的珍珠不負於南珠之美譽,養出的珍珠使南珠更顯異彩。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法國將大井的“養珠妹”一批又一批地引到其境,幫其養珠。如果說昔日的南珠享譽全球,通過的是產品的話,那么,南珠享譽全珠,通過的除了產品,還有技術——“南珠魂”。

茶葉

徐聞縣盛產的綠茶色澤翠綠光潤,香味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爽回甘。徐聞縣東部和北部山區因為陽光充足、雲霧繚繞,全年有8至10個月的採茶期,早春茶比長江流域茶區早採摘30至70天,比華東、華中和雲南的主產區早二個月,有著得天獨厚的茶葉生產條件。徐聞縣種植茶葉的歷史悠久,種茶歷史可追溯到明清時期,在400多年前已有種茶制茶的技術和傳統習慣。據林業部門有關資料顯示,在今徐聞縣下橋鎮石板嶺山寮村就有一棵400多年樹齡的茶樹。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徐聞縣已經出現分散的小面積茶園,並有了民間茶葉手工炒製作坊。這主要是當時來徐聞地開墾的南洋歸僑和廣府、高涼一帶的移民為喝泡綠茶的生活習慣所小量種植。到了60、70年代,農墾徐聞墾區開始大批量種茶,並發展到機械加工,成為地方特色產業。當時徐聞的茶葉已小有名氣,此地生產的“雄鷗”、“勇士”牌茶葉,1990年就榮獲全國首批綠色食品稱號,併入選《中國茶經》等各種茶名錄。次年,這裡又被列為農業部綠色食品茶葉生產基地。進入90年代後,徐聞地所生產的“雄鷗”、“勇士”牌茶葉,聲譽鵲起,行情看好。連續6年獲粵、桂、瓊三省區農墾名茶評選第一名;1992年,雄鷗、勇士牌綠茶,經農業部推薦,榮幸地代表我國環保食品,隨同李鵬同志出席了首屆巴西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展覽;在1995年與1997年的中國農業博覽會和中國國際茶會上,分別獲銀質獎;1999年被評為廣東省綠茶類的無公害優質食品。

魚翅

徐聞出產的魚翅為魚翅中的佼佼者,它加工精細,質好味美,數量、質量曾一度“居全國沿海縣的前茅”,引起世人的青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徐聞魚翅主要供出口和作為特需品“上調北京,供接待外賓用”。它曾被選為國宴用品。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招待的宴席中就有徐聞魚翅。

劍麻

原產於墨西哥,因葉象利劍,故稱劍麻。1901年由華僑引種,上世紀由於國防建設的需要,在雷州半島廣為種植,60年代由科技工作者培育出了一種高產的品種,取名為東方紅一號。湛江建成全國最大的劍麻基地,面積達8.7萬畝。

木鳳梨

徐聞盛產木鳳梨,又稱苞蘿,以南山鎮包羅園村為最。它種植歷史悠久,且品種優良,馳名南國,故譽為嶺南果王。木鳳梨是奇果,一是擇地而生,過了廣東雷州半島南渡河以北,樹可長但不結果。二是木鳳梨只宜種在村中庭院,不宜種在僻野,可見其人氣甚旺。

徐聞良姜

徐聞良姜 徐聞良姜

徐聞縣共種植良姜4.6萬多畝,占全國產量90%以上。其中龍塘鎮生產的良姜質地最好,產量高達4000多公斤/畝,在東南亞市場上享有盛譽,有“中國龍塘良姜”之稱。徐聞縣良姜主要銷往東南亞、非洲及日本、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徐聞縣種植良姜的歷史悠久,據《宋史》和《廣東通志》、清《徐聞縣誌》所記載:徐聞良姜在宋代就已是皇宮貢品。徐聞出產的良姜色澤金黃,氣味馨香,含粉率高。在徐聞縣東部可以隨意看到在亂石邊,山溝旁,或雜草旁都有成片大面積人工種植的良姜。

榮譽

徐聞縣先後被評為“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普法先進縣”、“全國農業科技推廣示範縣”、“中國鳳梨之鄉”、“中國香蕉之鄉”等;被確定為廣東省旅遊綜合改革試點縣;被廣東省政府授予林業生態縣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