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不射宿

弋不射宿所屬中國漢語詞語,意思是箭不射歸巢歇息的鳥。

基本信息

原意

箭不射歸巢歇息的鳥

出處

出自《論語。述而》,表示孔子保持著貴族遵守周禮的風範。

原句

子(1)釣而不綱(2),弋(3)不射宿(4).

注釋

(1)子:指孔子。(2)綱:維紘繩也,魚網的總繩(這裡是動詞)(3)弋:系有繩子的箭(4)宿:宿,止也.留宿,過夜(這裡指夜裡歸巢歇息的鳥)

翻譯

孔子只釣魚不網魚,箭不謝歸巢歇息的鳥.

新譯文剖析

中國西周時期,由於奴隸式社會的統治者與奴隸主貴族,用系統的管理,得以完全剝奪奴隸與下民的勞動力,生活得以前所未有的富足。生活過的奢侈、就開始講究,當時除了政治行為的禮節講究外,生活上的行為舉止與吃、穿、玩也以高規格來劃分他們等級之禮來體現貴賤,而不按規定做就視為違反禮.這些周禮行為在不少的經典中都有著詳細的記載,就在《論語,鄉黨》中,就列不少孔子平時保持的周禮行為。“子釣而不綱”,為什麼孔子只釣不網呢?這同樣是說孔子是遵守周禮所規下的行為.在《左傳》中的<臧僖伯諫觀魚>故事中我們就很清楚:春秋初,魯隱公很愛看魚民們捕魚,要去觀看,大夫臧僖伯聞知立即上諫,列出周禮的規範,提醒魯隱公喜歡看下民的事,是在違反禮制.在臧僖伯說出的周禮這規範中我們就能看到,他的規定除了狩獵是有時間的,做息有時,其中的“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大意是,至於山林河湖的魚類,只是把它們取來做日用品的,捕魚維生那是賤役下民的事.)說的就是捕魚是下等人的事,孔子一生都是提倡要遵守周禮,自己生活上自然儘量保持遵守.那為什孔子只釣魚呢?眾所周知,太公垂釣成千古佳話,自然是上等人作樂允許的事;而“弋不射宿”,鳥歸巢歇息已經是夜晚,根本看不到鳥,周禮不會無聊至規定上等人去做這樣的蠢事.所以說“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說的只是孔子作為貴族,是按周禮禮節生活的,如《論語,鄉黨》中的“食不語,寢不言”一樣,說出的是孔子的一種示範,無需什麼深入理解,並不象歷來或現在一些人解釋為,不捕魚,不晚上射鳥是不忍殺生,表示愛動物之心,這是歷來不顧歷史背景的錯誤之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