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第二中學

廣州市第二中學

廣州市第二中學()是廣州市重點中學,廣東省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和廣州市區局屬A類中學。 截止2015年4月,廣州市第二中學分高中校區(科學城,寄宿制)和國中校區(應元路),共有118個教學班,其中高中班60個,國中班58個,學生總數大約5500人,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200000平方米。 截止2012年,有專任教師295人,特級教師1人,具有高級職稱資格的教師80人,已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者約45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廣州市第二中學 廣州市第二中學

1825年,成立學海堂書院。

1867年,成立菊坡精舍。

1870年,成立應元書院。

1897年,學海堂書院最後一次招生。

1898年,應元書院與菊坡精舍合併,建立存古學堂。

1903年,學海堂書院,菊坡精舍與應元書院相繼停辦。應元書院由兩廣學務處改為廣東先賢祠。

1930年,在學海堂書院,菊坡精舍與應元書院的基礎上創辦了廣州市第二中學。

1930年,廣州市立二中正式成立。學制實行三·三制,即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初建時,租用西關逢源正街禮拜堂及民房為臨時校舍。

1932年5月,遷入蓬萊路新校址,也就是現在廣州市一中的校址。

1934年,增辦高級中學,招收男女新生各一個班。

1936年,所有男生撥歸廣州市一中,廣州市一中與廣州市三中合併為廣州市第一中學男校,而廣州市一中的女生全數撥入廣州市二中,成為女校。

1938年,廣州市一中的高中與廣州市二中的高中合併為市高中。廣州市第二中學停辦。

1947年,廣州二中復辦。

1949年11月,廣州解放,軍代表賴奕輝接管廣州二中。

1951年3月,廣州市二中改名為廣州市第二中學。

1956年,被廣州市人民政府評定為廣州市重點中學。

1967年1月,民眾組織奪權,學校工作全面癱瘓。

1968年12月,廣州市人民造紙廠工人宣傳進駐。開始招生開課。

1969年,在花縣獅嶺振興白水寨荒山坡上建立農村分校,亦稱五七分校。

1974年,分校遷至廣州市郊竹料公社陳洞大隊陳洞水庫旁。

1978年8月,陳洞分校撤消。

1994年,被評為廣東省省一級學校。

2001年,創辦了一所全日制、非寄宿的民辦初級中學廣州市越秀區二中應元學校。

2005年9月,啟用科學城校區,成為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中部。

2007年,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

2007年9月,應元路老校區成為完全的國中部。

2008年,啟動廣州市二中蘇元學校,是二中應元學校的分校區,成為首批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紅領巾示範校”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2010年,被評為第一批廣東省青少年科學教育特色學校。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止2015年4月,共有118個教學班,其中高中班60個,國中班58個,學生總數大約5500人,廣州市第二中學分高中校區(科學城,寄宿制)和國中校區(應元路、水西路),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200000平方米。

下屬學校
學校名稱創辦時間學校屬性
廣州市越秀區二中應元學校2001年民辦初級中學
廣州市二中蘇元實驗學校2008年民辦初級中學
參考資料:

硬體設施

截止2015年4月,建有新課程拓展基地;每個年級擁有獨立一棟教學樓,18個教學班,25-30個課室;建還有實驗樓,藝術樓和足球場1個,標準400米塑膠跑道,標準游泳池2個,籃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排球場多個;擁有1座現代化天文台,藏書量高達20萬冊的圖書館,報刊數量230種;擁有自修室4間,閱覽室4間,電子閱覽室1間,6個物理實驗室和1個物理探究實驗室,6個化學實驗室和1個化學探究實驗室,4個生物基礎實驗室和1個組織培養實驗室,8個計算機房,3個人機對話室,1個歷史專用室,3個地理專用室,6間科技創新與綜合實踐技術實驗室,1座現代化天文台和1座科技館。高中部建有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的訓練中心,300平米演播廳、200平米舞蹈室、280平米社團活動室、民樂排練室、多功能合唱室、管弦樂排練室、專業畫室、音樂欣賞室、美術欣賞室、書法室、手工製作室、藝術展廳以及6間學生琴房、7間專用器樂練習室等。

師資力量

截止2015年4月,有教職工隊伍170人。特級教師1名( 張先龍) ,廣州市第二屆中學政治"十佳青年教師"1名( 劉道坤),廣州市第二屆中學政治“教壇新秀”2名( 蘇家聰、梁宏玉) ,廣東省中國小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名教師培養對象、廣州市第三批基礎教育系統名教師1人( 邱海林) ,高級教師57名,一級教師61名。教師中有碩士研究生5人,在讀研究生及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40多人,參加省、市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培訓、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的教師10人以上。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2015年廣州市第二中學高考,重本上線率85.06%,本科上線率為99.33%

2014年廣州市第二中學高考,重本上線率為67%,本科上線率為99.1%。

2013年廣州市第二中學高考,重本上線率66.22%,本科上線率98.66%。

2012年廣州市第二中學高考,重本上線率51.91%,本科上線率98.98%。

2011年廣州市第二中學高考,重本上線率58%,本科上線率98.62%。

2010年廣州市第二中學高考,重本上線率48.79%,本科上線率98.13%。

學科競賽

學科作品

時間 學科賽事名稱參賽作品獲獎情況/榮譽
2013年語文學科第十三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 《目送》 一等獎
2014年英語學科IEEA國際英語精英賽《Snow White》二等獎
2012年政治學科廣州市中學生政治小論文評選《由“上海擬立法管理街頭藝人”引發的思考》一等獎

科技發明

級別獲獎者競賽項目名次獲獎時間指導老師
市級廖家興廣州市中國小電腦機器人競賽一等獎2012.12劉堅堅 
市級郭洋榮廣州市青少年科技館第六屆機器人嘉年華比賽亞軍2012.12劉堅堅 
市級朱雲佳第三屆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意與發明大賽一等獎2014.07顏麗娟 
市級丁心影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意與發明大賽一等獎2012.05杜赧 
省級王健昭第27屆廣東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2012.04杜赧、陳思勤、張業錫 
參考資料:

素質競賽

年份參賽作品賽事名稱學科獲獎情況/榮譽
2007年中學管樂隊表演越秀區首屆中國小管樂比賽藝術學科二等獎
2007年中學藝術團表演廣州市第二屆藝術團展演藝術學科廣州市優秀藝術團
2009年音樂劇表演廣州市首屆中國小校園音樂劇展演藝術學科金獎
2008年小提琴表演亞洲華人小提琴比賽(澳門) 藝術學科 金獎
參考資料:

教師成績

教師研究項目研究課題 獲獎情況
羅峻峰、陳偉帆、張綿 、石小玲、王小玫 廣東省第二屆中國小校本課程與地方課程建設成果評選《高中英語寫作教程》 二等獎
陳健 廣州市中學物理教學論文年會《選擇驗證,還是探究》一等獎
張勇廣州市中學歷史論文年會優秀論文評比《論提高史料教學的有效性》一等獎
申芳 廣州市中學歷史論文年會優秀論文評比《2010年文綜高考主觀題趨勢對歷史科培優教學的啟示》 一等獎
廖曉翔 荔灣區教育科學“十一五”重點課題 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課題 在新課程背景下促生教師合作文化的實踐研究廣州市第九屆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參考資料:

學校榮譽

廣州市先進單位廣州市文明示範校園廣州市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廣州市誠信示範單位廣州市抗擊非典先進單位廣州市先進工會
廣州市先進團委廣州市無償獻血先進集體廣州市"雷鋒號"志願服務先進集體
廣州市學生軍訓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廣州市精神文明單位 參考資料:

文化傳統

校徽

廣州市第二中學 廣州市第二中學

校徽原為廣州市花:木棉花的圖形。在科學城校區建成後改為新校徽。

新校徽外層為金黃的圓角方形,象徵大地;裡層是紅色底圓形,象徵天。校徽有意反傳統地用大地包裹著天,有革故鼎新、翻覆天地的含義。內里圖案為一抽象化的“二中”二漢字,結合起來又像一個“元”字,圖形簡潔有張力。

校訓

立志成才,振興中華。

校歌

越秀山麓,紀念堂旁,二中校園,桃李芬芳。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截止2015年4月)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葉愛科
校長張先龍
副校長張綿、溫暉、王濤、李穎
參考資料:

知名校友

王守初,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宋爾衛,中山大學長江學者、中山二院副院長,國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葉迪生,曾任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投資公司總經理、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天津市副市長,全國僑聯副主席。中共十四大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何俊華,廣東省青年畫家協會主席。

廣州中學名錄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解放前舊稱省城。地處中國南方,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西江、北江、東江水道在此匯合,瀕臨南中國海,珠江入海口,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廣州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此同時基礎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建立了許多教育優良的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