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錫龍

廖錫龍

廖錫龍,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1940年6月生,漢族,貴州思南人,中共黨員,1959年1月入伍,解放軍軍事學院基本系畢業,大專學歷,上將軍銜。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參加過中越戰爭,表現出色。曾任成都軍區司令員、黨委副書記。

基本信息

簡介

廖錫龍廖錫龍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1940年6月生,漢族,貴州思南人,1963年2月入黨,1959年1月入伍,解放軍軍事學院基本系畢業,大專學歷,上將軍銜。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曾任成都軍區司令員、黨委副書記。

履歷

廖錫龍廖錫龍
1959年貴州省軍區四十九師一四五團四連戰士、副班長、班長
1966年貴州省軍區四十九師一四五團四連排長、副連長,五連連長
1971年陸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司令部作訓股副股長
1971年 陸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司令部軍務科副科長、作訓科副科長
1978年 陸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副團長
1979年 陸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團長
1980年 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基本系學習
1981年 陸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副師長
1983年陸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師長
1984年陸軍第十一軍副軍長
1984年陸軍第十一軍軍長
1985年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其間:1986.09-86.12在國防大學國防研究系學習)
1995年成都軍區司令員、黨委副書記(1999.09-2001.09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套用社會學專業社會經濟發展與管理在職研究生課程班學習)
2002年中共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
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
2007年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委員會委員。
第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

傳奇人生

廖錫龍廖錫龍當兵所在的步兵第九十一團(1969年11月25日由原17軍49師149團改編)是一個富有光榮歷史的團隊,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團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代表性的團隊,是一支戰無不勝的團隊。幾十年來,在這個團隊里,鍛鍊起來的任職師以上的幹部數以百計,被譽為“將軍的搖籃”。第一任團長汪家道,和第十三任團長廖錫龍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
由於廖錫龍在該連當兵時就很出色,幹部和老兵們常常提到他來鞭策新兵們苦練軍事技術。1979年中越戰爭後,廖錫龍在該團任團長時,1981年至1982年,廖錫龍已從解放軍軍事學院畢業回部隊任31師副師長,在一次由他指揮的演習中,士兵經受了他從嚴治軍帶來的“巴頓式”的嚴厲。
1984年,攻打者陰山後,九十一團又奉命老山作戰,當時廖錫龍已是第11軍的軍長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現任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上將右手食指斷了一節,對此事有多種傳說,並帶有一層濃厚的傳奇色彩。
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國九次大發兵》(作者:沙力,閩力)一書中有一篇名為《兩山大血戰——一個從者陰山戰鬥中走出來的中國新一代將軍》的文章寫到:“廖錫龍從小就練得一手打獵的好本事,少年時他在山上追野兔,一天最多從山上打下十幾隻,為了追野兔,他還丟掉了一根手指頭。”
80年代末,一篇介紹軍事學院在新的時期中如何把李良輝、廖錫龍這樣的軍隊基層中走出的人才培養成了我軍的高級將領的文章中,在介紹廖錫龍時,提到了他的食指致殘是在當班長時,為執行銷毀雷管的任務因救戰友而造成的。
一本1965年該連編寫的《步兵第145團4連連史》,連史1964年篇中這樣記載:“在整個施工中,我連基本上做到了安全作業,未出現人身事故,但也有血的教訓,望從這一事故中汲取教訓,切記!切記!——八班長廖錫龍同志,在9月3日給民工放炮時,剩下一隻雷管,未經請示私自銷毀,因導火索過短,未能及時拋出,在右手中爆炸,食指致殘。”
但多數認為,連史中的記載才是真實可信的,因為寫這本連史時是1965年,該事件過去不足一年。同時,連史中還記載了1961年至1963年廖錫龍都是“五好戰士”,但64年的“五好戰士”中卻沒有他,這或許正好與此事有關;在1963年“特等射手”和“投彈能手”中有廖錫龍,而在64年,該兩項名單中沒有廖錫龍,“優等射手”中卻有他,這說明廖錫龍右手手指致殘後影響了其軍事技能的發揮。
當然,在右手手指致殘後,還能上連隊“優等射手”的名單,可以想像廖錫龍將軍的射擊技術是很過硬的!後來,筆者在該團作訓股當參謀時,時任團長廖錫龍和時任參謀長傅忠誠比賽手槍槍法,廖錫龍仍然打得很準,但他是用中指扣動的扳機。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

于幼軍 | 衛留成 | 習近平 | 馬馼 | 馬凱 | 馬曉天 | 王剛[國家領導人] | 王君 | 王珉 | 王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 王毅 | 王萬賓 | 王太華 | 王正偉(回族) | 王東明 | 王樂泉 | 王兆國 | 王旭東 | 王岐山 | 王滬寧 | 王國生(軍隊) | 王金山 | 王勝俊 | 王家瑞 | 王鴻舉 | 王喜斌 | 烏雲其木格(女,蒙古族) | 尹蔚民 | 鄧楠[鄧小平次女](女) | 鄧昌友 | 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哈薩克族) | 石宗源(回族) | 盧展工 | 田成平 | 田修思 | 白立忱(回族) | 白志健 | 白恩培 | 白景富 | 令計畫 | 司馬義·鐵力瓦爾地(維吾爾族) | 吉炳軒 | 列確(藏族) | 呂祖善 | 回良玉(回族) | 朱之鑫 | 朱維群 | 華建敏 | 向巴平措(藏族) | 劉京 | 劉淇 | 劉鵬[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 | 劉源[劉少奇之子] | 劉雲山 | 劉冬冬 | 劉永治 | 劉成軍[軍事科學院院長] | 劉延東(女) | 劉志軍 | 劉奇葆 | 劉明康 | 劉曉江 | 劉家義 | 許其亮 | 孫大發 | 孫忠同 | 孫春蘭(女) | 孫政才 | 孫曉群 |蘇榮 | 杜青林 | 李斌[國家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女) | 李長才 | 李長江 | 李長春 | 李從軍 | 李世明 | 李成玉(回族) | 李兆焯(壯族) | 李克強 | 李學舉 | 李學勇 | 李建國[人大副委員長] | 李榮融 | 李海峰(女) | 李繼耐 | 李盛霖 | 李景田(滿族) | 李源潮 | 李毅中 | 楊晶(蒙古族) | 楊元元[中央委員] | 楊傳堂 | 楊衍銀(女) | 楊潔篪 | 楊崇匯 | 肖捷 | 吳雙戰 | 吳邦國 | 吳勝利[海軍司令員] | 吳愛英(女) | 吳新雄 | 何勇 | 汪洋 | 沈躍躍(女) | 宋秀岩(女) | 遲萬春 | 張平 | 張陽 | 張又俠 | 張雲川 | 張文岳 | 張玉台 | 張左己 | 張慶偉 | 張慶黎 | 張寶順 | 張春賢 | 張高麗 | 張海陽 | 張德江 | 陸兵(壯族) | 陸浩 | 陳雷[水利部部長] | 陳至立(女) | 陳國令 | 陳建國 | 陳奎元 | 陳炳德 | 范長龍 | 林樹森 | 尚福林 | 羅保銘 | 羅清泉 | 周濟 | 周強 | 周小川 | 周生賢 | 周永康 | 周伯華 | 房峰輝 | 孟學農 | 孟建柱 | 趙樂際 | 趙克石 | 趙洪祝 | 胡春華 | 胡錦濤 | 柳斌杰 | 俞正聲 | 姜大明 | 姜偉新 | 姜異康 | 賀國強 | 秦光榮 | 袁純清 | 耿惠昌 | 聶衛國 | 賈慶林 | 賈治邦 | 錢運錄 | 徐才厚 | 徐光春 | 徐守盛 | 徐紹史 | 高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員] | 郭伯雄 | 郭金龍 | 郭庚茂 | 黃小晶 | 黃華華 | 黃晴宜(女) | 黃獻中 | 曹建明 | 盛光祖 | 常萬全 | 符廷貴 | 康日新 | 章沁生 | 梁光烈 | 梁保華 | 彭小楓 | 彭清華 | 葛振峰 | 董貴山 | 蔣巨峰 | 韓正 | 韓長賦 | 喻林祥 | 儲波 | 童世平 | 溫家寶 | 謝旭人 | 強衛 | 路甬祥 | 靖志遠 | 蔡武 |廖暉 | 廖錫龍 | 薄熙來 | 戴秉國(土家族) | 戴相龍 | 魏禮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