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時香

廖時香

廖時香是自貢在文壇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先後受聘為四川省文學院專業創作員。幾年來,他在省內外文學刊物上陸續發表了相當數量的中、短篇小說,引起了文學界的重視和關注,並分別獲1988年四川省文學獎。

基本信息

人物信息

廖時香,男,漢族,小說家, 國家一級編劇,先後受聘為四川省文學院專業創作員, 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自貢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四川省作協會員、自貢市作協副主席, 第十三屆自貢市委員會委員, 自貢市政協第十四屆委員會委員。

主要作品

川劇:《人跡秋霜》、《劉光第》、《焚香》、《還我河山》、 《驚蟄》。

歌劇:《鹽井傳奇》

電視劇:《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昆明往事》

個人榮譽

2006年獲四川省文藝最高獎項——巴蜀文藝一等獎

2007年參加第三屆中國川劇節暨四川省第十二屆振興川劇調演,榮獲"新劇目獎"、"導演獎"、"劇作獎"、"表演獎"等十二項大獎,奪得調演所設全部獎項。隨後,該劇又榮獲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第十屆優秀作品獎。

2015年12月,廖時香在首屆四川藝術節上,川劇《還我河山》榮獲“最佳劇目獎”,歌劇《鹽神的女兒》榮獲劇目獎。

願為唱腔改革寫新戲

魏明倫先生離開自貢後,作家廖時香便成為自貢川劇界編劇的後起之秀,所創作的《人跡秋霜》,一炮打響並獲全國人口文化獎兩金一銀。廖時香以極高的熱情,表達了他對川劇唱腔改革的參與:“我準備創作一部情感戲,看能不能作為川劇音樂改革的實驗劇!”

廖時香講,川劇唱腔不下力氣改革,會失去越來越多的觀眾。“我本人早就不滿意這種現狀了。雖然在川劇團浸淫了十年,自己從來沒有被川劇音樂感化過,總覺得不悅耳。業餘時間,我們一些川劇人卻大奏京劇消遣,並形成了一幫京劇愛好者,這是很具諷刺意味的!”他說,川劇唱腔也是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產生之初,沒有麥克風,到空曠的碼頭鄉鎮演出,為了字正腔圓,全憑嘴巴咬字清楚,很可能由此形成了說唱味重的定勢,且有宋詞長短句之感。另一方面,川人說話聲調平直、短促,不像吳越、北京說話有種音樂感。尤其川西壩一帶,漢族人群中不容易產生動聽的音樂,四川的好音樂,大都出在少數民族地區。這些因素很可能對原始川劇的創立產生過影響。川劇形成過程中,又加入了移民因素,昆、高、胡、燈、彈,有的來自川北,有的來自宛宛腔,形成了幾百種曲牌,是全國最複雜的。一些業內人士由此還形成了看不起別的劇種的心態,認為像黃梅劇就只是上下劇,有點“小兒科”。甚至京劇,也只有西皮、二黃不多的幾種。結果使川劇曲高和寡,一說改進,便反應強烈地要“捍衛”。好像一旦形成,再先天不足,也是“祖制不可違”。偏偏有時候真理是簡單的!簡化倒易於流傳。

現在,川劇的音樂改革慢慢現代化了,《人跡秋霜》的樂隊都是40多人,連風琴都用上了,但是樂曲還應改進。沈鐵梅在聲腔上作了很大改進,她是京、川劇雙棲的,把二者糅合得很好。可見改革已是大趨勢。廖時香說:他擬新創作的一部情感戲,專門為唱腔改革而寫,目前正在加緊構思中。

續編《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廖時香 廖時香

上世紀80年代初,四川作家周克芹作品《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同時,根據作品改編的兩部同名電影也轟動一時。20年後,該作品將再次搬上銀幕,自貢知名作家廖時香應邀操刀改編作品,該劇預計5月殺青,共40集(暫定),作為全國獻禮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和建國六十周年的50部重點劇目之一,預計在國慶前後在央視一套與觀眾見面。

劇本改編不是“炒冷飯”

周克芹的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以1979年冬天四川一個偏僻農村的社會生活為背景,通過老農許茂和他9個女兒的生活故事,體現了“文革”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災難性破壞和給農民精神上造成的嚴重創傷。同時,將上世紀70年代風雲變幻的社會面貌進行了充分展現。

“電視劇《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要求以延續劇中人物的生活、性格和走向,這才能符合改革開放的主題,因此我在原著基礎上進行續編,從1978年寫到2006年國家全面免除農業稅期間,發生在許茂和他女兒們一家的重大改變,以此反映西部新農村在改革開放後的發展。”廖時香說。

該劇總製片人傅曉陽向記者透露,全劇跌宕起伏,是一個全新的結構。劇本的改編不是“炒冷飯”,卻又延續了原著的精神,把這三十年來發生在農民生活中真實感悟和感受用來塑造劇中的人物,打造成為一部反映中國農村改革30年來艱辛歷程的史詩大戲。

劇本主題緊扣人和土地

談到邀請廖時香作為該劇的主要編劇時,傅曉陽認為正是因為他熟悉四川農村生活以及在劇本細節、對白的獨到把握。雖然不是出身農村,但廖時香表示,因為母親是一名村小教師的緣故,自己斷斷續續在農村生活了10多年,“有許多真實的場景都被我們運用到了劇本中,有最真實的感受,也能明白土地對於農民來說,就是親人般的感覺。”

2007年冬天,廖時香赴重慶加盟劇組,開始了劇本的續編。中間也經過不斷的增補和完善,最終在大年初二的凌晨,完成最後一個字,“劇本主題緊扣在人和土地的情感上相互依賴生存的關係,從分地、棄地、毀地再到保地,有許茂這一大家對土地的堅守。”

濃郁的四川風情和四川農村所特有的生活氣息在作品中也處處體現著。全劇也貫穿著許茂擊打著竹琴(四川一種民間樂器),唱著民間的說唱段子,演繹出內心情感的起伏。而農村民間所特有的婚、喪、娶、嫁等風俗也在劇情中展開發展,體現了最地道的“四川風味”。

川籍作家

由四川省作家協會主辦,《當代文壇》雜誌社承辦的“2010中國當代文學論壇——新世紀文學創作與理論發展學術研討暨《當代文壇》學術年會”在成都召開,評論家就“如何打造文學川軍”與四川作家對話。現在我們就來盤點“文學川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