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劃平

1927年春返回四川,參與籌建中共四川省委,兼任四川臨時政務委員會委員。 1928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1929年任中共鄂北特委書記,後赴上海中共中央軍委工作。

基本信息

簡介

廖劃平(1891~1952),別名華屏,又名華平、化平,四川內江人。成都高等師範學校肄業,與韓文畦、李仲權合稱“內江三傑”。

經歷

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0年12月,在韓、李二人的支持和資助下,廖劃平到重慶經吳玉章介紹幫助,1921年2月到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俄文,並在該社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3月,廖劃平從上海起身到莫斯科。5月底,入東方大學中國班學習。1922年初回國後,參加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並接受了回四川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任務。同年10月,四川革命先驅王右木與他在重慶會晤,向他傳達了團中央關於發展團組織的指示。此後,廖劃平回到家鄉,在內江縣中擔任歷史教師。期間,他一面向家鄉學子傳授知識、宣傳革命道理,一面秘密籌建社會主義青年團內江組織,迅速發展了教師鍾伯勛,學生李明哲、張匡運3名團員。此後,內江經歷了抵制日貨愛國運動及學潮鍛鍊,嚮往革命的青年與日俱增,很快就發展了近20名團員。屬於四川建立團組織較早地區之一。後到成都西南公學任教。1923年冬,廖劃平在成都參與了成都黨、團組織的籌建活動。1924年1月,他同吳玉章、楊闇公等人一道,創建了中國青年共產黨;不久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四川早期黨員之一。

1925年5月,重慶衛戍司令王陵基勒令廖劃平與蕭楚女、張聞天離開四川,後在上海“五卅”慘案後援會工作。1925年底,國民黨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的促進下,決定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經過各市縣選舉,推選出吳玉章、楊公、童庸生、廖蘇華、廖劃平、黃復生6人為出席“二大”的四川代表。6位代表中,除黃復生外,均為共產黨員。1926年春在廣州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同年隨軍北伐。1927年春返回四川,參與籌建中共四川省委,兼任四川臨時政務委員會委員。1928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1929年任中共鄂北特委書記,後赴上海中共中央軍委工作。1930年3月奉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8月改稱中共順直省委,仍任軍委書記。同年11月任中共冀魯豫邊特委書記。

1931年夏被北平憲兵司令部逮捕並叛變,鏇即加入特務處,導致河北省委被破壞和薄一波等人被捕。曾任軍統局臨澧特訓班政治總教官。抗日戰爭爆發後,任軍統局蘭州特訓班副主任,軍統局監察室主任、督察司法處少將處長。1945年起任軍統局財產清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防部保密局督察室少將主任。1949年到台灣,1952年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