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中山公園

廈門中山公園

廈門中山公園始建於民國16年(1927年),1931年建成開放,面積約16萬平方米。因紀念孫中山先生,故名。園內許多項目是華僑捐資興建的。占地13.8公頃。內有動物園、兒童樂園、花展館、逸趣園等多種功能區,是一個集休閒、展覽、科普、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公園。是國家重點公園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南普陀寺南普陀寺
福建廈門中山公園,亦即是廈門人所稱的“公園”,是建於民國16年(1927年),歷史悠久,自公園建成後,很多大型的政治集會都在這個公園舉行。公園原來格局為中西文代建築結合於園林藝術,園內充滿著自然景觀和濃郁的人文氣息,但經過多件歷史事件,廈門中山公園的建設亦經歷不同時期的破壞和更新。

公園簡介

公園利用當年的天然形狀,東聯蓼花溪,西抱魁星河,北有荷庵,南臨靖山麓接道署(現市圖書館),東西寬320米,南北長650米,是不規則長方形,面積13.8公頃。是一個集展覽、科普、娛樂、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公園。

中山公園始建於1926年,位於廈門鬧市區中心,當年紀念孫中山先生,弘揚其“天下為公”精神,故命名為“中山公園”。公園幾經興廢,自1983年以來政府多次撥款重建和休整,使公園舊貘換新顏。

建築布局

南普陀寺南普陀寺
公園依山就勢,四周以短牆圍成,設東西南北4個各有特點的門樓。南門為花崗岩三法圈式三連牌樓,高15米,寬20米,宏偉氣派。1985年,在南門廣場豎立孫中山先生銅像。東門、西門均為牌坊式建築,東門入門處有孫中山先生紀念碑,高20米,上書“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北門上半部為西歐凱鏇門式,下半部為明朝門樓式,為中西合璧的建築。
公園西北部有魁星河,西南部有魁星山。這裡綠蔭蔽天,風景幽絕。魁星山上屹立著一塊數丈高的石頭,峻峭挺拔,形似魁星,故名魁星石,並以之名山。山巔較平坦處有一座六角形鋼筋混凝土涼亭,與魁星石遙相對峙,為魁星亭。山上還有“萬壑雲根”、“雲痴鶴老”、“石瘦松肥”、“三巡鷺江”等清代石刻。
南部東側為民眾活動區,有薔薇亭、茶室和小餐廳等;西側的逸趣園為老年人休息區,由庭院、涼亭、娛樂室、小水池等組成。中部為花卉展覽區,有花展館、水池亭廊和遊艇碼頭等。北部為青少年活動區,包括電子玩具室、電動航空飛機、小型兒童遊樂器械、少年遊藝室、溜冰場和動物園等。

園內蓼花溪縈迴貫穿,其上有彩虹、曉春、九曲、鼎足等12橋。橋亭水榭,別致精巧,花木茂盛,爭奇鬥豔。堆山組成的各種大小不等的園林景物,高低錯落。

園內景點

南普陀寺南普陀寺
1、各具特色的東、西、南、北四個園門,尤以南門最為壯觀;

2、孫中山先生紀念碑,碑高20米,上書“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3、孫中山站立銅像,莊嚴肅穆;

4、園內魁星山、魁星河、廖花溪和亭台樓榭、小橋等構成一幅江南山水畫,令人心曠神怡;

園內環境

在廈門中山公園最早的規劃書中,關於園址的選擇是這樣描述的:“園址位思明城東北隅,西接魁星河,東聯妙釋寺,道署當其南,溪岸橫其北,袤二千一百三十四呎,廣一千零四十六呎(註:實際面積達159634平方米),荷庵、鹽草、魁星渚河縈其中,溪河、蓼花兩溪貫其內,崎嶺聳拔,西山雄峙,具有天然趣致,園內古建築物四:妙釋寺、荷庵、功德寺、東獄廟,崇樓傑閣,俱有名古剎,稍事增飾,蔚成大觀”。一幅全景規劃圖活生生躍然紙上。

園之布置,純任自然,順其地勢,情景並茂,當年風物因篇幅所限,難以一一描述。而今,園區仍為南、北、中三部,景物由南至北,依次展開,可登高,多臨水,24800平方米的河道環繞,把各個功能不同的小園自然流暢地因地勢而分,如迷宮似的,又有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十一座小橋將五個島有機地連成一個整體,以水分隔,用橋相通,理水之妙是中山公園造園的一大特色。

南,首仰偉岸典雅的南大門,這座為鷺島增添幾許風姿的三重檐、三拱門的大牌樓為公園南北走向的畫軸描出濃墨重彩的開篇。門內東側的醒獅地球儀是廈門第一座城市園林雕塑(但這兩座精品的構築原件均在“文革”初期被砸毀填河,現存的南門是1983年重建,醒獅地球儀是1998年按原尺度重建的),正對南門的水池中“天下為公”的大石厚實,渾然天成,孫中山先生的銅質雕像屹立在中心草坪中,供世人瞻仰,“天下為公”一語涵千言。

由左入逸趣園,登魁星山(崎山)品十一處摩崖石刻,沐徐來山風,眺東邊竹林倩影,當年道尹署後山的幽遠蒼鬱,而今卻又是一番別樣風情別樣景。

中,過曉春橋,左側盆景園,頑石作架、盆栽蒼勁、翠竹映趣,右側涵春橋通幽,移步花展館,園中之園可詩畫,根藝巨作令人嘆,隔望環水居中的棕櫚島,疏朗有致,椰樹婆娑,艘艘遊船由此而發,悠哉樂哉。

東門廣場中高聳挺拔的孫中山紀念碑歷經近80年風雨仍稜角分明,線條筆直,堅固無比,足見建碑、修碑功力之精湛,鑲刻四面的“天地正氣”、“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古今完人”十六個大字和表彰王永朝捐資的建碑銘文仍是僅存建園史料的實體文物,彌足珍貴。

北,兒童樂園近年來新建了“空中列車”、“豪華轉馬”等多個遊樂項目,節假日裡,童言稚語,歡鬧中透著活力,顯出樂趣。對岸梅島,透過叢叢林刺葵可看到動物園的籠舍,時有陣陣獸吼、鶴鳴聲傳出,1942年建立的動物園仍蟄居於此,園子雖小,卻是城區裡的惟一,幾代孩童獲益得樂趣良多。

公園的南、中、北在往昔的年代裡,都曾有不同的景致情調,琵琶洲、挹翠山館、薔薇亭等許多經典建構因風雨、因人為已不復存在。1911年出生於廈門的詩人作家施騷平在1947年回到闊別13年的故鄉,在其《返鄉散記》中寫到:“廈門中山公園,實在是全國有名的建築,它的絕佳處,大抵是人工的創造一半,天然的景物一半。記得當我未出國門前,每於春秋佳日,輒喜徘徊其間,甚至夜深時候,競爾流連忘返”。當年公園的制式之美,為多少人所稱道、讚賞,曾獲譽“華南第一園”。

遊覽信息

交通:乘坐3、4、12、18、19、21、27、32、507、517、532、534路到中山公園站

門票:免費,動物園10元

開放時間:8:00-17:3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