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勒地區

庫爾勒地區

庫爾勒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洲的首府,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當地具有獨特的旅遊資源和豐富的農產品資源。

地理位置

庫爾勒地區庫爾勒地區
庫爾勒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洲的首府,總面積482665平方公里,號稱“華夏第一州”。庫爾市位於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市區距烏魯木齊市471 公里,全州人口總人數為90多萬。漢族占53.92%;維35.27%;蒙古族35.27%其它民族占0.37%。西漢時為渠犁國地,東漢後被焉耆國兼併,清時設三品伯克管理,屬喀喇沙爾辦事大臣。民國6 年設庫爾勒縣佐,轄於焉耆道。民國19年改為設治局,焉耆行政區。民國26年設縣,屬焉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焉耆專員公署、庫爾專員公署、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所轄。

歷史

庫爾勒市歷史悠久,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630年佛教高僧玄奘西天取經曾途經庫爾勒。市境大部曾屬古代西域36國之一的渠犁國。遠在新石器時代,孔雀河流域就已有人類活動。西漢神爵年間,西域都護府在今孔雀河三角洲築有埒婁城,有軍隊駐守。以後,埒婁城又演變為東漢的爵離城、北魏的柳驢城和元代的坤閭城。1939年庫爾勒由設治局升為縣。新中國成立後,庫爾勒縣先後成為庫爾勒專署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黨政領導機關的所在地。1979年6月,國務院批准由庫爾勒縣設定庫爾勒市。1984年,縣、市合併。

風物

庫爾勒地區庫爾勒地區
庫爾勒市獨特的地理位置蘊育了獨特的旅遊資源。歷史上,庫爾勒就是絲綢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目前,周邊有國家一級文物保護點14處,二級文物保護點40處,納入國家文物檔案的文物古蹟有240處。吸引了無數中外遊人和科學工作者。庫爾勒市周邊還有不少獨特的自然景觀,如煙波浩淼的博斯騰湖,廣袤迷人的巴音布魯克草原,幽雅神奇的天鵝湖,舉世聞名的羅布泊,松濤林海的鞏乃斯,風光秀麗的塔里木河,雄偉壯觀的天山石林,千姿百態的“雅丹奇觀”,世界最長的沙漠公路,海拔6973米的木政塔格冰峰,都是人們旅遊探險的好去處。在民族風情方面,主要有蒙古族的“那達慕”,維吾爾族的“麥西來甫”等民間文化藝術,民眾基礎十分良好,深受新疆各族人民所喜愛。

庫爾勒市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發展特色旅遊業的思路是:以自然景觀為基礎,以民族風情、民俗文化為主體,構建多層次、多領域、多方位旅遊發展新格局,以城市資源為中心,增強對周邊旅遊景點輻射力,匯成發散型大旅遊圈,積極向娛樂型、探險型、保健型、購物型、參與型等模式發展。

特有的水土孕育了特有

庫爾勒地區庫爾勒地區
的農產品資源。庫爾勒市年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十分適宜香梨、瓜果、棉花、蕃茄、紅花、啤酒花等經濟作物的生長,形成了特有的農產品資源優勢。香梨是庫爾勒市得天獨厚的優勢農產品資源。因其具有含糖量高、香味濃郁、果肉細嫩、酥脆多汁、耐儲藏等性能,號稱“果中之王”,遠銷香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全市香梨種植面積已達26.5萬畝,其中結果面積5.4萬畝,香梨總產4.0萬噸。庫爾勒市是傳統產棉區,1995年被列為國家百強產棉市。所產棉花因其色白、纖維長、強度高等優異品質而受區內外客商青睞。目前,全市棉花種植面積在25萬畝左右,總產約50萬擔。庫爾勒長絨棉、甘草膏製品、蕃茄醬、野生羅布麻同樣也是聲名遠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