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學

府學

語出:宋 司馬光 《議學校貢舉狀》:“其 開封府 舉人,舊無府學,並令寓教於國子監。”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生員額數》:“ 洪武 初,令在京府學六十人,在外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日給廩膳。”《儒林外史》第五回:“一個是 王德 ,是府學廩膳生員。”

類別

1、古代地方官職稱謂

例如:清代有進士柳謙泰,任潮州府學,柳德、柳芳,欽點翰林院庶吉士。這裡的“任潮州府學”,是動賓結構,說明“潮州府學”是個官職名詞。

2、古代官辦教育機構

《蘭陵蕭氏-蕭姓的故事-家譜族規》中說:“一公宗管,字同音,阮宗師取學; 一公宗銘,字九成,號鳳儀,系清乾隆辛未葉宗師時入湘鄉縣學; 一公宗珂,字金聲,系清乾隆已醜陳宗師歲入長沙府學。”這裡的“入長沙府學”,府學應當指官辦教育機構。

3、地點的代稱

府學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東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南與中剪子巷相通,北與北剪子巷、文丞相胡同相通,屬交道口街道辦事處管轄。府學胡同,明朝屬教忠坊,稱府學胡同,因順天府學設在此胡同而得名。順天府學的前身是元代的報恩寺。據載,元末有一和尚在此建寺,建成之後,尚未安置佛像,明軍攻人大都,和尚怕剛建好的寺院被明軍占用,聽說明軍保護孔聖人的所在地,惶急之中將一木製孔子像置於廟內,明軍果然不再進入。但孔子像已然遷進,不可改為他用。明洪武初年,建國都於南京,大都改為北平府。於是,元代的國子監改為北平府學,報恩寺作為大興縣學。明永樂元年(1403),北平升為順天府,府學又改為國子監。撤大興、宛平縣學,將大興縣學升為順天府學。清朝屬鑲黃旗,胡同名稱沿用未變,成為明清兩朝北京士子進修、學習、考試的地方。據《順天府志》記載,順天府學的西部是學宮和孔廟,東部是文丞相祠,再東為文昌祠。府學的東西兩側建有育賢坊。現存部分殿宇。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府學胡同是東城區一條重要街巷,多文物舊跡。順天府學對面三十六號院相傳為明崇禎皇帝田貴妃娘家田府,現被北京市文物局占用。胡同東口有段祺瑞任北洋政府總理時的住所,現為北京市武警九支隊駐地。

4、學廟合一的社稷體制

泉州府學在市內三教鋪。南宋紹興七年重建,為左學右廟。現存建築仍保持清代原貌。大成殿為重檐廡殿式,殿柱為石質。前有露台,翼以扶欄,橋建於元代。外為育英門。泉州府學建築群布局宏偉,典字壯麗,是福建省最大的孔廟。

5、封建官邸

大同九龍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邸的建築物,即代王府端禮門前的照壁。朱桂於洪武十一年(公元1379年)受封為豫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陰曆四月十三日改封為代王,成為九個塞王這一;次年十月就藩於大同。代王府正是為朱桂所建。據《大同府志》記載:“舊學府在府治東,……明洪武八年(公元1376年),建為府學,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學為代藩府弟,改雲中驛為府學,即今學也。”。

6、國子監

國子監位於安定門內成賢街,始建於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稱北平府學。明朝建都南京後在南京雞鳴山下建國子監,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又改北平府學為國子監,南京國子監稱南監。到清代改南監為江寧府學。國子監是封建時代國家培養人才的最高學府,其生員主要分為兩類,一類叫監生,一類叫貢生。經國子監考試合格者都可以參加鄉試,中者為舉人。國子監也招收外國生員及孔孟後代在此學習。因國子監生員出身不同,亦可通過其他途徑進入仕途,也被認為是正途,非其他雜流可比。國子監占地百餘畝,房屋數百間,其中主要建築為辟雍和彝倫堂。“辟雍”建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劉墉主持,仿《禮經》舊制挖池建台,台上建“辟雍殿”,以為帝王“臨雍講學”之用。乾隆五十年(1785)辟雍建成後,乾隆皇帝在此講學,聽講者王公、衍聖公、大學士及以下官員,生員達3088人。辟雍北為彝倫堂,元代時叫崇文閣是藏書處,明永樂年間重建,改今名。辟雍建成前這裡曾是皇帝講學的地方,其周圍建築為國子監管理機構辦公、生員學習之所,稱之為“六堂”。乾隆帝高宗弘曆令彭元瑞、和珅等將儒家經典刻石立於六堂之內,以為學生教材,稱“十三經”。國子監的管理有非常嚴格的學規和制度,其繩衍廳便是處罰不尊師長、違犯學規的學生的地方。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國子監為各代王朝培養了大量的管理人才。

7、古代科舉制度的產物

在文章《街知巷聞--文德路》中有這樣的描述:“德路,自古是文教興盛之地。宋代時,朝廷下令興學,廣州也辦起了官學,興建廣府學宮,又因為裡面氣象森嚴的大成殿中供奉著萬世師表孔子和七十二賢牌位,所以人們又把它稱為“夫子廟”。學宮數易其址,在廣州知府章粢的倡議下,最終遷至當時城東南的番山附近,即現在文德路市一宮、孫中山文獻館、廣州第13中學一帶。元明清時代,學宮歷經戰亂幾度興廢,規模一度十分宏大,被稱為“嶺南第一儒林”。廣府學宮東西兩側各有一條小街,東邊的就叫“府學東街”,即今天的文德路。在1918年大規模城市改造中,府學東街被擴建為15米寬的大馬路,由於在文明門東邊有一條文德里,擴路時就借用了文德里的名字,命名為文德路...上個世紀早期,科舉廢學堂興,文德路上的廣府學宮結束了它的使命,取而代之,在文德路上先後出現了幾所學校,如在籍翰林丁仁長等在學宮內的孝弟祠創辦了教忠學堂(廣州市第13中學前身)。”。

府學三字歌

《府學學生三字歌》
我府學 好少年 學做人 記心間
孝父母 理當然 養育恩 報不完
敬師長 尊稱喚 培養情 終身伴
同學間 能讓謙 講友愛 與人善
學人長 補己短 律己嚴 待人寬
愛集體 要爭先 多關心 做貢獻
有禮貌 成習慣 您請謝 掛嘴邊
守紀律 不散漫 作風好 人稱讚
學功課 認真鑽 成績高 意志堅
對身體 勤鍛鍊 筋骨強 體質健
愛勞動 能節儉 我的事 自己乾
公共物 集體產 保護好 都方便
要誠實 不欺瞞 說真話 信為先
我立志 長才幹 為祖國 肯登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