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府學宮遺址

長沙府學宮遺址

長沙府學宮原為長沙府轄12個縣州的最高學府。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吳仲復任潭州知州,當時長沙民窮地困,吳認為興潭必須辦學,便建造學宮。王安石作《潭州新學》相賀。長沙府學宮成為長沙府最早的高等學校。

基本信息

修建歷史

長沙府學宮遺址長沙府學宮遺址
紹定元年(1228年),學宮擴修,真德秀作記,雲“徹其陪廈,敞為新宮,凡二十有六楹”。後來元軍屠城,學宮遭毀。
阿里海牙鎮守潭州時(1276年),又全力搶救,照真德秀之記重修,改名天臨路學,碑刻《天臨路學先賢祠記》。明洪武年間,有所擴建,改回長沙府學。
天順六年(1462年),知府錢趙又建尊經閣(藏書樓)。嘉靖至萬曆間,知府孫存、潘鎰、周標、吳道行等又先後修建欞星門、敬一亭、司祭所和泮池,修復大成殿。
天啟三年(1623年)知府謝宗澤“捐俸糾工”,“建尊經堂,廣辟水池”,“聳文星閣”。
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攻陷長沙,學宮付之一炬。清順治四年(1647年),長沙府學得以重建。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三桂攻占長沙,文廟做了馬欄,祭器毀壞、掠走不少,校舍被砸,學府又毀。道光年間,湖南巡撫趙申喬、陳宏謀、吳榮光等接力修復。
鹹豐十二年(1852年),太平軍攻城,將學宮的魁星樓作為炮轟目標,學宮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太平軍退走,長沙、善化、湘陰3縣士民捐銀10萬兩,恢復學宮。長沙府學宮最輝煌在同治五年(1866年),巡撫李瀚章主持大修。
從清光緒《善化縣誌》“長沙府學富圖”可窺當時的恢宏:正殿五進,為核星門、大成殿、御碑亭、崇聖祠和尊經閣;西面為訓導署、名宦祠、鄉賢祠、射圃等;東面為教授署、明倫堂、文昌閣、屈子祠等;東南有魁星樓。清朝覆滅後學宮被民國政府徵用,上世紀30年代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建在此舉行大規模祭孔典禮。
1938年,學宮毀於“文夕大火”,現僅存“道冠古今”石坊。2005年遺址被長沙市人民政府列入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點

湖南長沙府學宮現僅存“西文廟坪”遺址一處。西文廟坪、修文街、學宮門以及東學巷、西學巷、南牆灣等街道均由長沙府學宮而得名。西文廟坪位於長沙市天心區,呈“口”字形,東起東學巷,西止學宮門正街,南臨修文街,北接上黎家坡。其他幾條街皆圍繞在西文廟坪四周。此處今存“道冠古今”石坊,花崗石構成,高約10米,寬約6米;文廟坪國小記憶體石象一對,象高57厘米,均為長沙府學宮遺物。清末民初,長沙城西南角城牆增開一門,因靠近府學宮,名學宮門,學宮門正街由此而得名。

歷史記載

長沙府學宮遺址長沙府學宮遺址
北宋治平元年(1064),潭州知州吳仲復改廟學為州學,王安石欣然作《潭州新學》詩以賀,是為長沙府學之始。古代文廟是供奉孔子之所,自唐以後,文廟與官學結合,行“左廟右學”之制,故老百姓習慣把學宮稱為文廟。宋代州學多次擴修,規模最大的一次在紹定元年(1228),由知州、資政閣學士曾孝序主持,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的大理學家真德秀為之作記。記曰:“徹其陪廈,敞為新宮,凡二十有六楹。昔之暗郁倏焉亢爽,列戟之門,學匾揭焉。”宋末元軍屠城,學宮盪毀。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平章阿里海牙鎮潭州,以西ilJ先生(即真德秀)祠舊址重建,改為天臨路學,並碑刻《天臨路學先賢祠記》。此碑未見著錄,直到光緒十二年(1886)陳運溶在明倫堂側尋得此碑,拓下碑文,後刊刻於《湘城訪古錄》,才得以傳世。明洪武(1368—1398)年間,改為長沙府學,兵馬指揮使邱廣增建明倫堂,長沙知府劉清擴建廟廡齋舍,教授王褒復建射圃,學宮規模初具。天順六年(1462),知府錢澍又建尊經閣(藏書樓)於明倫堂後,大詩人李東陽為之作記。嘉靖至萬曆問,知府孫存、潘鎰、周標、吳道行等又先後修建欞星門、敬一亭、司祭所和泮池,修復大成殿,明代200多年長沙府學未曾中斷。天啟三年(1623)的修繕工程更為浩大,知府謝宗澤“念學宮殿廡,尤鼎革一大機務,遂捐俸糾工”,“建尊經堂以培龍氣,廣辟水池以澄秀穎,聳文星閣以峙巽峰”,巍然之盛舉矣。惜好景不常,明崇禎十六年(1643),張獻忠率大西軍攻陷長沙,將學宮付之一炬。張獻忠退走後,知府周二南、督學堵胤錫嘗捐修,未及竣役明朝就覆亡了。
清順治四年(1647),知府張宏猷修繕大殿和齋舍,重建崇聖祠、敬一亭,東西兩廡築牆柏樹,始復舊觀。從康熙至道光問,湖南巡撫趙申喬、陳宏謀、吳榮光等又多次擴修學宮。清代學宮也曾兩次荒廢。一次是康熙十三年(1674)吳三桂叛軍攻占長沙,文廟四周成了馬欄,祭器都扔到了垃圾堆里。另一次在鹹豐二年(1852),太平軍攻城,將學宮的魁星樓作為炮轟目標,半桷無存。太平軍退走後,長沙、善化、湘陰3縣士民捐銀10萬兩,學宮恢復如初。史載長沙府學宮最後一次大修在同治五年(1866),由巡撫李瀚章主持,規模較昔更為宏敞,耗資5.5萬餘緡。從清光緒《善化縣誌》“長沙府學宮圖”可窺視當時學宮的恢宏。正殿五進,依次為欞星門、大成殿、御碑亭、崇聖祠和尊經閣,西面為訓導署、名宦祠、鄉賢祠、射圃等,東面為教授署、明倫堂、文昌閣、屈子祠等,東南角上高聳魁星樓,可俯瞰城牆內外。
民國後長沙府學宮被省政府徵用,30年代省政府主席何鍵還在此舉行過大規模祭孔典禮。1938年,學宮毀於“文夕”大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