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高等醫學專科學校

平涼高等醫學專科學校

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主管部門是平涼市衛生局,是2003年4月由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普通醫學專科院校。學校設在甘肅省的東大門——平涼市,這裡與寧夏的固原、陝西的鹹陽、寶雞等城市接壤。市內有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著名的黃帝問道勝地——崆峒山和王母降生之地——王母宮。312國道縱貫東西,寶中鐵路橫跨南北,交通便利,氣候及生活條件宜人。

簡介

2

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創建於1958年,200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經過五十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普通醫學、護理、藥學及相關醫學類專科教育為主體,以繼續醫學教育、成人本科教育、自學考試、鄉村醫藥衛生技術人員培訓為補充的辦學格局,成為一所“學科齊全、教學實力雄厚、辦學特色鮮明”的醫學高校。

學校位於鍾靈神秀的天下道教第一名山——崆峒山東麓,有學生5822人,占地面積599畝(含附屬醫院),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2億元,其中教學設備總值2480萬元;館藏圖書36萬冊,各類中外文期刊近800種,現有24個黨政及教學部門。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415人,專任教師285人,高級職稱81人(其中教授4人)。碩士研究生43人,在讀博士3人。專任教師中有2人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稱號,4人獲甘肅省“園丁獎”,12人入選“222人才工程”,10人入選“555人才工程”,35人入選“十百千人才工程”,5人獲甘肅省衛生廳優秀教學獎,3人被確定為市級學科帶頭人。有13人擔任教育部規劃教材編委,有16人擔任各級各類學術刊物的編委和正副主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近330篇,有50多項研究課題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學校專業設定齊全,綜合辦學條件優良。現開設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助產、藥學、醫學檢驗技術等7個專業。設有8個二級教學管理部門,24個教研室,設有皇甫謐、崆峒學2個市級研究院,21個現代化的醫學實驗室,1個信息技術實驗室,3個語音室,其中人體解剖學、病理、生理、生化等實驗室在同類院校中處於領先地位,裝備有先進的生物信號採集系統、網路檢體診斷系統等教學儀器設備;計算機網路覆蓋全校,利用專用伺服器構建了文獻資源、網路視頻教學、電子閱覽室等網路公共服務平台,實現了教學科研、圖書文獻檢索和教學管理的網路化。

學校附屬三級甲等醫院一所,醫院開放床位600多張,固定資產4500萬元,職工總數750人,醫護人員532人,其中高級職稱54人,中級職稱229人,院內設有8個臨床教研室。同時,學校還擁有蘭州陸軍總院蘭大一院蘭大二院武警廣東邊防醫院鄭州解放軍153醫院等省內外教學實習醫院70多所,甘肅省全科醫學培訓分中心、平涼市第十一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設在我校。

3

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意識,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人、重視理論、強化實踐”的辦學理念,秉承“養德崇醫、見賢思齊”的校訓,發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醫專精神,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促發展,立足隴東,面向甘肅,輻射周邊,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與蘭州大學四川大學等省內外高校開展合作,為甘肅省乃至全國培養了大量醫德優良,基礎紮實,技術套用能力強,知識面寬,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套用型、創新型的醫藥衛生人才,為甘肅省的衛生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先後榮獲“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甘肅省護理專業畢業統考第一名”、“甘肅省紅十字會先進集體”、“‘華煤杯’全國機器人足球錦標賽先進單位”等省級和國家級榮譽稱號。

五十年的鍥而不捨,五十年的砥礪奮進。新的發展時期,學校確定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2009年順利通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10年達到全國示範性高職高專院校建設標準,2013年升格為醫學本科院校。在省市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懷下,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正乘風揚帆,朝著建設甘肅省一流醫學高等院校的目標奮進。

學校歷史

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是成立於1958年的平涼地區衛生學校,具有近50年的中專和15年的醫學專科教育歷史。

1997年,平涼衛校獲“省(部)級重點中專”。

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重點中專”。

2003年4月升格為專科學校。

學校機構

1

學校現設5個黨群機構,7個行政機構,7個教學機構,3個研究室,2個研究院,22個教研室。附屬醫院設有8個臨床教研室。

黨政機構:辦公室、組織宣傳統戰部、檢察處、工會、團委

行政機構:教務處、學生處、後勤處、計財處、科技信息處、圖書館、保衛處

教學機構:繼續教育部、基礎教學部、醫療系、護理系、公共衛生系、中醫藥系、實驗中心

院系設定

學校設有臨床醫療系、護理系、中醫藥系、公共衛生管理系和基礎教學部,附屬醫院現開設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助產、藥學、公共衛生管理六個專業。學校注重最佳化育人環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形成了以普通專科教育為主,以繼續醫學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函授及短期培訓和職業資格培訓等為輔助的多層次、多形式辦學格局。現有在校學生4580人。(2008年統計)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學歷層次高、職稱結構合理、具有較強教學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851人(含附屬醫院),校本部專任教師256人(不含兼職),教師隊伍中具有雙師型教師資格的87人。

有2人次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稱號;4人獲甘肅省“園丁獎”,12人入選“222人才工程”,10人入選“555人才工程”,35人入選“十百千人才工程”,4人獲甘肅省衛生廳優秀教學獎,3人被確定為市級學科帶頭人。有20人擔任各級各類學術刊物的編委和正副主編。有13人擔任教育部規劃教材的編委。學校創辦的雜誌《衛生職業教育》現已發展成為全國核心期刊,收歸衛生部主管,全國發行。2003年以來全體教職工在各級各類雜誌發表論文近百篇。有10項科技成果獲得市級獎勵。

學科組成

臨床醫療系

臨床醫療系是2003年7月在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成立後以原臨床科室為基礎成立的。目前有專職教師25人,下設婦產,內兒、外科三個教研室,其中副教授7人,中級職稱7人,“雙師型”教師18人,有兩名教師曾獲甘肅省“園丁獎”,有兩人入選“222”人才庫,有一人確定為省級學科帶頭人,有三人確定為市級學科帶頭人,一人獲甘肅省衛生廳優秀教學獎,設有黨支部,團支部,學生會,學生社團。擁有臨床醫學專業,婦幼專業,衛生保健專業,有三年制和五年制兩個層次。

2

承擔臨床醫學專業主幹課程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診斷學眼科學醫學心理學、臨床技能學等臨床課的教學工作。先後選派骨幹教師到高校、科研院所、醫院進修訪問學習,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加強臨床實踐技能,深入臨床科室,注重擴充“雙師型”教師隊伍,採取“一幫一”來培養年輕教師,將培養“新進老師—合格老師—優秀老師—專家型老師”視為一個可持續發展途徑。同時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醫藥衛生研究,在國家級、省級雜誌期刊共發表論文多篇,有科研項目10項,多位老師參與衛生部規劃教材的編寫,承接甘肅省繼續教育項目。專業課老師面向社會進行醫療衛生服務。

醫療系設有遺傳與優生研究室,內科診斷實驗室、外科手術室、婦產科實驗室等,加強了學生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機會,進一步推動了科研和教學實訓工作的發展。

護理系

南丁格爾誓言: 余謹以至誠 我在上帝及公眾面前宣誓: 終身純潔,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專業標準,勿為有損之事,勿取或故用有害之藥,慎守病人及家庭之秘密,竭誠協助醫師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

平涼醫專護理繫於2003年7月成立,現有16名班主任、輔導員隊伍,他們以愛心、誠心、責任心從生活、學習、心理、日常行為關心呵護著21個班級960名學生。現招收全日制護理高職和普通專科在校生。護理系全體師生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己任,本著“育人為本、德法並舉、教研並重、民主管理、改革創新”的教學理念,為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不懈努力,以遠見卓識的抱負和銳意革新的勇氣努力開創護理專業發展的新局面。
護理系現有專職教師均為大學本科學歷以上,大部分教師是從臨床護理工作一線上擇優調入,具備“雙師型”教師條件。她們完成護理、助產、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專業的《護理學基礎》和專科護理學生的臨床教學工作。有多項科技進步項目獲獎,多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有多名教師獲得“優秀教學成果獎”、“優秀輔導員”、“優秀護理技術操作能手”、“優秀教師”等稱號。

教學管理

護理系承擔《護理學基礎》、《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五官科護理學》、《護理心理學》等專業課。基本能夠滿足護理、助產和臨床醫學等專業臨床課的實驗教學需要。現有蘭州軍區總醫院、西安空軍總醫院、蘭大一院、蘭大二院、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隴南市人民醫院平涼市人民醫院等三甲、三乙醫院臨床教學實習醫院,能夠保證高職高專護理和助產專業學生畢業實習的教學目標。

校園文化

學生社團

一、學生社團現狀:平涼醫專現有學生社團16個,會員總數達500多人,占學校學生總數的59%。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社團從不同方面開展多姿多彩的活動吸引了眾多學生的目光。同時,社團間的競爭也在客觀上推動著各個社團推出有特色、有創意的活動,從而共同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繁榮。

5

二、活動開展情況:每年在寒、暑假期,組織學生開展“三下鄉”活動。近期,攝影協會在平涼醫專運動會、“5?12”護士節慶祝活動等活動中開展了系列活動;書畫社以屆次性的形式舉辦書畫展;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面向校內、校外定期的開展活動;溪流文學期刊已出版了49期,《醫苑》社出版了6期;校文藝隊自成立以來參加我市大小型文藝演出達十多次。平涼醫專學生社團倡導健康、高雅、文明的校園文化,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主要社團有:愛心天使手語社、青年志願者服務隊、舞蹈協會、武術協會、英語角、桌球協會、《醫苑》文學社、田徑協會、籃球協會、足球俱樂部、羽毛球協會、棋類協會、《護航》文學社、攝影協會、排球協會、Happy文藝團、繪畫書法協會。

平涼醫專武術協會

2005年3月25日,在平涼醫專勃勃生機的校園裡,湧現出許多學生報名參加武術隊,平涼醫專武術協會宣告成立。它是具有一定資源規模和有一定技術的人員組成,強調以“強身健體、發揚中華武術”為宗旨,提出“超越自我,挑戰極限”精神,以繁榮校園文化,為廣大武術愛好者營造一個良好的訓練範圍而奮鬥。

現武術協會成員工81人,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2名,秘書長1名,組織部長3名,宣傳部長2名,服務部長2名。協會為了能保證有秩序地訓練,取得良好成就,特制訂出了《平涼醫專武術協會章程》,其總章為六章,總起十五條。此章程內容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制度中明確指出,“武術協會中每個成員都有資格對本章程內容提住意見和建議,並對章程有有修改權的決定”,因此,章程是隨著武術協會的發展而日趨完善的章程。武術協會成員在操場進行操練,制度嚴格,會員態度端正,為醫專校園文化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伴隨歲月的流逝,平涼醫專武術協會將會不斷發展壯大。

青年志願者服務隊

“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是由校團委發起、由學生自行組織的一個學生社團,在平涼醫專成立後,這個組織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校園,奉獻於生活。自成立到現在,共有隊員236人,他們來自學校的各個班級,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他們以亮麗的青春奉獻著愛心,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人們的讚許和微笑。他們在校團委的指導下,在隊長及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正一天天健壯起來,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目前,該社團活動主要是立足校內、面向社會提供服務,已和平涼市寶塔公園、平涼市水橋溝福利院、柳湖公園、平涼市汽車東站、平涼市火車站等地點聯繫開展無償服務,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不同隨時調整服務方案,以更好的行動服務於人民、服務於社會。在此基礎上,將不斷地、更深入的搞好活動,讓人民民眾切切實實的感受到社團的愛心,社團的溫暖。他們的口號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現任領導

校長:朱建國

黨委副書記:王文新
副校長:雷學鋒

副校長:董金玉

所獲榮譽

近年來,學校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近150篇。有17項研究課題獲市級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2項,2007年通過市科技局鑑定三項,均為省內領先水平。有46人主編或參編教材30餘部。

2004年,學校團委被團市委評為“優秀團委”,全省表彰優秀團員一人,全市表彰優秀團幹部一人,在甘肅省第五屆挑戰杯競賽中,作為唯一參賽的新成立學校,獲得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三項,有八名教師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2004年10月,學校舉行了“首屆校園歌手大獎賽”,選拔2名學生參加了“甘肅省第二屆校園歌手大賽”,其中一名學生進入了決賽,獲得優勝獎。

合作交流

學校注重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與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甘肅省中醫學院建立了長期共建關係,與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第二軍醫大學隴東學院、河西學院等多所高校具有學術往來關係,並聘請其有關專家作為學校兼職教授或顧問。

辦學現狀

學校名稱: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

地址:平涼市崆峒區崆峒東路195號

主管部門:平涼市衛生局

郵編:744000

學校占地面積:260畝(173,334.2平方米)

校舍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擬建面積:4.6萬平方米

實驗室情況實驗室個數:28;實驗開出率:98%

圖書館情況館藏圖書:17.12萬冊;館藏中外文期刊:800種

固定資產(萬元):3956;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萬元):1088.36

職工總數:154;專任教師:119;

行政工勤人員:35

專任教師基本情況

副教授(含教授):46;

高職比%38.66

本科學歷人數:103;比例%:86.55

雙師型教師:65;比例%:54.62

開設專業5年制高職及專業:4;

3年制高職及大專:6;

在校生規模全日制:1881

獲獎科研項目:42;

發表論文:228篇

附屬醫院(所)三級乙等:1;實習醫院(所)三級乙等:6;二級甲等:15

學校附屬醫院

醫院名稱: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平涼市第一人民醫院)

4

醫院地址:平涼市崆峒區崆峒東路296號

醫院級別:三級乙等

開放床位數:600張

占地面積:62500平方米

建築面積:47713平方米

醫技科室:12個

萬元以上設備(件):110件(1971萬元)

醫療教學設備總值:3500萬元(其中教學設備468.24萬元)
工作人員總數:608人

醫護人員總數:532人

高級職稱:54

中級職稱:229

初級職稱:290

本科生:195

專科生:96

專任教師: 高級職稱:24 中級職稱:49

相關評價

辦學思想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醫學教育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形成辦學特色。

4

學校定位

立足隴東,面向全省,輻射周邊,以普通醫學專科教育為主,繼續教育和成人教育為補充的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培養目標

為甘肅省及周邊地區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專科層次醫療衛生人才;為甘肅省及周邊地區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服務,提高其理論知識水平和綜合實踐能力;為甘肅省中草藥開發、研究和產業化發展培養專科層次的人才;為隴東及周邊地區提供遠程醫學教育服務。在完成上述教育培養目標的同時,逐步將學校發展成為隴東地區乃至全省重要的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基地、科學研究基地、信息交流基地和智力儲備基地。

學校升專以後,在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辦好原來基礎較好的護理、助產等專業的基礎上,以市場調研為依據,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做好專業建設規劃。目前,以臨床醫學為依託,努力辦好甘肅省農村歡迎的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專業,提高護理專業辦學水平,並開始創建藥學、康復治療技術等專業。根據社會需求,形成普通專科教育、成人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農村醫學教育等多渠道、多層次、多途徑的辦學格局,做好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建設。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增強整體實力。以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和專業建設為重點,促進教學工作和學校管理的規範化,進一步完善校園建設,實施後勤管理社會化,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良好校園氛圍。

學校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成立了16個學生社團。學校大力支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青年志願者活動、“挑戰杯”科技創作競賽活動、“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並開展了“祖國在我心中”徵文比賽、“知我中華、愛我中華”主題演講比賽、第一屆書畫展等活動,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有力地推進了大學生素質教育。

4

到2007年逐步開設包括臨床醫學、助產、護理、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康復治療技術、醫學檢驗技術、針灸推拿技術、醫療美容技術、中藥、藥學等10個專業,實現在校生規模達到4580人的目標。 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堅持面向基層、確立了“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占市場,以規模求效益,以改革促發展,以貢獻得支持,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思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中心。堅持“為學生鋪設成才之路、為家庭培育希望之光、為社會造就白衣天使”的辦學宗旨。教學強調就業崗位的針對性、實用性,注重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培養,育實用人才。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教學管理經驗。在學生管理中,不斷健全程式、更新內容,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逐步進入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始終堅持“求真務實、艱苦奮鬥、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注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把培養複合型、套用型、創新型的醫療衛生人才作為育人目標,不斷提高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意識,努力為學生的發展、成長、成才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