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查白歌節

布依族查白歌節

查白歌節貴州省西南興義一帶布依族一個紀念性的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興義市頂效鎮的查白場舉行。該節是為紀念古時當地一對為民除害與抗暴殉情的男女青年查郎、白妹而得名。每年這幾天,周圍遠近各縣和毗鄰的廣西、雲南等地各族民眾三四萬人,前來參加歌節,規模宏大,氣氛熱烈,蔚為壯觀。查白歌節主要的活動內容有:歌節賽歌、認親訪友、吃湯鍋、趕表和祭山等,一般連續3天,第一天是高潮。

基本信息

簡介

布依族查白歌節布依族查白歌節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貴州省查白歌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在貴州頂效鎮查白村舉行。它源於布依族口傳民間故事《查郎與白妹》 。相傳古時候,查白場(原名虎場壩)的查郎救了白妹的命,兩人遂成為情深意長的伴侶。白岩寨頭人野山貓為搶奪白妹,害死了查郎。白妹放火燒死野山貓,自己也投入火海殉情,與查郎一同變成白仙鶴比翼雙飛,飛上九天,成為紫雲歌仙。人們為了紀念這對忠貞的夫婦,就將查郎和白妹的姓連在一起,把虎場壩改名為“查白場”,將六月二十一日定為“查白歌節”。
布依族查白歌節布依族查白歌節
查白歌節時,男女老少匯集查白場,同吃狗肉湯鍋、五色糯米飯和冤枉坨,並在查白樹下悼念查郎、白妹,到查白井取水淨心,到查白廟敬香,這一天查姓村民要請摩公端公主持祭祀活動,中老年人在查白樹下用布依古歌唱查白,祭查白,以此傳承查白故事。布依青年男女則穿著節日盛裝到查白橋查白河松林坡查白洞查白井等風物景點去吹木葉、打花包、浪哨交友。夜晚各農戶家坐滿親友,通宵喝酒、唱歌。到二十二日,青年男女互送信物後依依不捨地離去。

查白歌節不僅是紀念性節日,更是布依青年談情說愛和求婚擇偶的獨特時機。

查白歌節是布依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特色的展現空間,對於傳承布依族優秀傳統文化有重要價值。

傳說

布依族查白歌節布依族查白歌節
查白歌節源於布依族口傳民間故事《查郎與白妹》 。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在南盤江畔有一個叫虎場的大土坡。壩上有一個獵戶的兒子查郎和一戶人家的女兒白妹從小在一起玩耍,他們形影不離,親如兄妹。長大後,兩人心中互相愛慕,於是互贈信物,私訂終身。就在這時,寨中出現了虎怪,它叼走牲畜、搶走娃娃,一時間人人談虎色變。勇敢的查白郎 組織起全寨的後生,將虎怪殺死,請全的老少吃虎肉、喝虎湯。
“查白歌節”是貴州黔西南布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農曆六月二十一日,興義及附近幾個縣的布依族青年和雲南、廣西邊界的各族歌手匯聚一堂,來到縣城二十多公里的頂效區查白場趕歌會。人數常多達二三萬。人們把這個活動稱為"趕查白"。歌會開始時,嗩吶、長號同奏,銅鑼喧天,鞭炮齊鳴,各路歌手登上歌台,用個人和集體對唱的形式一問一答的方法進行比賽,以問後對答不出時為輸。歌節期間,未婚的男女青年藉機尋覓情侶,一旦情投意合,便互贈信物,定下終身。
布依族查白歌節布依族查白歌節
節日來源有一段傳說。相傳明洪武年問,興義黃草壩以南一片地方,是一片虎狼成群的深山老林。一天,有個樵夫的獨生女白妹上山砍柴,遭到猛的襲擊。在這緊急關頭,青年獵手查郎一箭將猛虎射死,搭救了白妹。從此,白妹牢記查郎的救命之恩,暗暗產生了對他的愛慕之情。六月初五這天,白妹在河邊洗衣時,聽到查郎吹木葉向她求愛。白妹也用木葉的聲音表達衷情。接著,他們通過對唱情歌,正式定下終身。不久,惡霸李山官亂施淫威,要娶白妹作他的第九個妻子。白妹執意不從。六月二十一日,李山官派人搶親,她被迫跑到蓮花坡躲起來。查郎聽到訊息,找到白妹,共商對策,作出提前結婚的決定。第二夭,查郎正式當了白家的上門女婿。李山官知道後派人搶走白妹,又將查郎五花大綁關進牢房。當夜,查郎逃出牢房,從李家後院翻入,救出白妹。李山官聞訊,派家丁追捕。為掩護親人逃走,查郎與家丁在路上生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昏倒被擒。李山官對查郎恨之入骨,將他押往虎場坪處死。因查郎系青龍下凡,連砍百刀不死。後經李山官大半年的查訪,摸清了制服查郎的秘密。
布依族查白歌節布依族查白歌節

一天,他命令劊子手鐵錘向查郎身上釘了許多鐵釘,終將這個無辜的青年害死在虎場坪上。剛生小孩不久的白妹聽到這個訊息,跑到蓮花坡連哭七夭七夜。第七天晚上,她趁夜深人靜,潛入李山官家,點起復仇的烈火,為查郎報了深仇大恨。當熊熊大火即將燒完大院,眼看家丁即將抓到自己時,白妹縱身跳進火海。蓮花蓬萊島上的碧雲歌仙目睹白妹的行動,甚為感動。她立即騰雲駕霧,趕到蓮花坡上,一手指向快成灰燼的李家大院。忽然,從火海飛出一對白鶴,騰空飛翔,沖向雲天。接著,歌仙又向布依村寨灑下甘露,甘露迅速變成清清泉水,流往千村萬寨。從此,布依村寨“山青水秀,莊稼茂盛,五穀豐登”。喝了清泉水的布依人,個個成了出口成歌的歌手

布依族查白歌節布依族查白歌節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查郎和曰妹,將虎場坪改名為"查白場"。規定農曆的六月二十一日為場期。每當趕場這天,男女青年穿著節日盛裝匯集這裡,吹木葉,彈月琴,唱山歌,頌揚查郎和白妹堅貞的愛情

在興義市頂效鎮查白村流傳著這樣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查郎、白妹,為了忠貞的愛情,不畏山官的威逼利誘,在這裡雙雙殉情。於是,每年的農曆6月21日至23日,人們都自發地來到這裡,用歌聲、用舞姿,憑弔這對忠貞的戀人,追尋和演譯著自己的浪漫愛情故事,成為布依青年男女浪哨對歌的一次盛大聚會。查白歌節這個當地布依族民間的傳統節日,經久不衰……每逢查白歌節,來自雲南、廣西和本省鄰近縣份及市區邊遠鄉鎮的各族民眾數萬人到此相聚,唱山歌、吹木葉、彈月琴賽歌;或尋親訪友,通宵歡鬧;亦或到狗肉牛羊肉攤上品嘗湯鍋……查白歌節趕了多少年,已無人能說得清,只是無論什麼原因都沒能阻擋人們歡聚於此的熱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查白歌節積澱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感召力,在民眾中紮下了深根

主要活動

布依族查白歌節布依族查白歌節
節前各家拆洗衣服被帳,掛滿村寨前後,象徵白雲繚繞,取意乾乾淨淨,清清白白。節日裡,男女老少匯集查白場,同吃狗肉湯鍋、五色糯米飯和冤枉坨,到查白井取水淨心,到查白廟敬香,這一天查姓村民要請摩公端公主持祭祀活動,中老年人在查白樹下用布依古歌唱查白,祭查郎、白妹,以此傳承查白故事。布依青年男女則穿著節日盛裝,到查白橋、查白河、松林坡、查白洞、查白井等風物景點去吹木葉、打花包、浪哨交友。夜晚各農戶家坐滿親友,通宵喝酒、唱歌。到二十三日,青年男女互送信物後依依不捨地離去。
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是賽歌,白天在歌場賽,晚上到住戶的院裡或屋中唱,主人供給"花米飯"(染成五色的糯米飯)和"茶水"(實際上是米酒布依人習慣以酒代茶待客)。認親訪友,吃湯鍋。傳說湯鍋起源於燉吃查郎射死的老虎,後來是虎骨燉牛肉湯,現在多以山泉水大鍋燉豬肉、狗肉代替。
查白歌節不僅是紀念性節日,更是布依青年談情說愛和求婚擇偶的獨特時機。節日裡,年輕人不僅盛裝英姿,而且帶著定情信物,躍躍欲試,盼望得到查郎與白妹那種忠貞不渝的愛情。小伙兒和姑娘來到查白場一展歌喉,相互對歌。對歌又稱"四、六、八句",多為情歌, 講究有問有答,而且嚴格要求合韻,答歌者必須用問歌者的最後一句歌詞作自己歌的開頭, 並用這句歌詞的韻腳起韻。
布依族查白歌節布依族查白歌節
近年來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節日遊樂外,還增加了旅遊購物的內容。總之是乘興而來,滿意而歸,過了今年,又盼來年。
查白歌會規模極大,參加者多達數萬之眾,這也是布依男女進行社交的一種重要方式。查白歌節是布依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特色的展現空間,對於傳承布依族優秀傳統文化有重要價值。

唱歌離不開舞蹈,載歌載舞才足以表達情懷。布依族的傳統舞蹈有織布舞伴嫁舞獅子舞龍舞花包舞銅鼓刷把舞高蹺草人舞等。其中別有情趣的是高蹺草人舞,全舞由五人表演,一對踩高蹺的扮演夫妻二人,男的肩扛大刀,女的手執彩巾,在《十送情郎》的樂曲聲中頻頻搖擺舞動,依依不捨,送郎出征。另兩人演猴子,戴著猴面具,手執棍棒,最後一個扮成野毛人,全身插滿稻草,與兩猴嬉戲並不斷向女青年挑逗取鬧,猴子和人們找到機會就拔野毛人身上的稻草,最後全被拔光,表演幽默詼諧,有較強的立體交叉審美效果。

布依族查白歌節布依族查白歌節
除歌舞外還有布依戲,地戲等戲劇,布依戲流傳最廣,角色有生,旦,醜,大王,武將,用布依語演唱,用漢語道白。地戲,即在平地上演出的戲,多是布依農民的業餘演出,劇目多取材於“說唐”“岳飛傳”“楊家將”等歷史故事。當地楊氏家族有自稱是楊家將後代的,平唐縣還流傳著楊六郎南下屯兵駐防的故事。這大概是慕名歸附,難以查實,不過這也能看出布依人與漢族的血脈聯通與文化交融。

近年來商品經濟的浪潮不斷衝擊著邊緣山區的少數民族,使其傳統節日除祭祀,紀念,娛樂,交遊,談情說愛之外,又新增了物資交流,旅遊開發,招商引資等內容。布依族的查白歌節規模越來越盛大,影響越來越廣泛。人們是乘興而來,滿意而歸,過了今年又盼明年。更可喜的是2004年8月6日貴州民族民間歌舞在瑞士馬蒂尼城第十屆國際民間藝術節上轟動了全城,當一曲曲歡快的布依族彝族歌舞展現給觀眾時,全場報以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並高呼“東方迪斯科!”。

相關詞條

京族哈節吳橋雜技錫伯族西遷節天橋中幡 滄州武術 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