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棗莊市]

市中區[棗莊市]

棗莊市市中區位於環渤海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區域、我國沿海開放城市和西部內陸地區的重要過渡地帶。

基本信息

棗莊市市中區位於山東省棗莊市中部偏東,東經117°27’34"—117°45’18",北緯34°46’16"—34°57’59",北靠山亭區,東連蒼山縣,西與薛城區接壤,南同嶧城區毗鄰。東西長27.1千米,南北寬21.7千米,總面積375.27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8.25%。地處魯南的市中區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9攝氏度,年降水量815.8毫米。

概述

(圖)市中區[棗莊市]市中區[棗莊市]

棗莊市市中區位於環渤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區域、我國沿海開放城市和西部內陸地區的重要過渡地帶,處京滬線之中點,蘇、魯、豫、皖在此交匯,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北上南下,西進東出,十分便捷,屬戰略之要地,輻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
市中區是棗莊市的經濟、科教、文化中心,全區轄齊村鎮、孟莊鎮、稅郭鎮、西王莊鄉、永安鄉5個鄉鎮,光明路、礦區、龍山路、中心街、文化路、各塔埠6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9.9萬人,總面積375平方公里。地形北高南低,既屬魯中南低山丘陵地帶,又屬淮河水系流域。東、北兩面多山,西、南兩面多水,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9攝氏度,年降水量815.8毫米。

市中區交通發達,境內公路、鐵路縱橫交錯。206國道貫穿境內;西連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東依京滬高速公路,青島、日照、連雲港三個出海港口;南瀕京杭大運河的台兒莊等內河港口。周邊有五個空港,100公里內南有徐州觀音機場、東有臨沂機場、西有濟寧機場,北距濟南國際機場200多公里,東距青島國際機場300多公里。

自然環境

(圖)市中區[棗莊市]市中區[棗莊市]

1、地貌 棗莊市中區境北、東、南部低山起伏,地勢較高。中、西部地勢平緩。全區地形如簸箕西向張口。隨煤礦經年深入採煤,城區地表下沉,演為陶棗盆地之盆底。全區最高點是孟莊鎮大王山,海拔405.2米;最低點是西王莊鄉洪村,海拔50.1米。市中區處魯中南山地丘陵南沿,石灰石低山丘陵區面積176.8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47.1%;山麓平原面積198.5平方千米,占區境總面積的52.9%。
2、土壤 棗莊市中區全區土壤有3個土類,5個亞類,10個土屬,27個土種。褐土是主要土壤類型,面積20334.5公頃,占農林牧可利用面積的72.4%。棕壤土面積7555.9公頃,占農林牧可利用面積的27%。潮土又稱河潮土,是發育在河流衝擊物上的零星地塊,面積184.3公頃。
3、河流 棗莊市中區河流屬淮河流域、湖東京杭大運河水系。全區河道18條,多為季節性河流。主要河流郭里集河、齊村沙河、西王莊河,發源於北部山丘地帶,向南注入嶧城大沙河,流域都在100平方公里以上。
4、氣候 棗莊市中區位居內陸,東距黃海約150公里,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在一定程度上受海洋的影響。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較多,四季分明;同時也存有一定的災害性天氣。年平均氣溫在13.9℃左右,1月平均氣溫在-1℃以下,其它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上,其中7月氣溫高達27℃。太陽輻射總量年均120千卡/厘米2,光照時間年均240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4%。季風性氣候明顯,夏季受海洋季風控制,多東到東南風,冬季受大陸季風控制,多北到西北風。年平均降水860毫升,65%的降水集中在7月初至9月初,冬季降水甚微,春、秋季降水各占降水總量的15%。

歷史沿革

(圖)市中區[棗莊市]市中區[棗莊市]

棗莊市市中區城區棗莊,早在新時器時代就有人類聚居,唐、宋時期形成村落,元、明以後隨著煤炭工業的發展,逐步形成集市。1928年建棗莊鎮,直屬嶧縣。1958年11月嶧縣治所由嶧城遷至棗莊。1960年1月撤銷嶧縣建制,建立縣級棗莊市。1961年10月棗莊市升格為省轄市,下轄齊村、嶧城等4區。1961年6月建立縣級棗莊鎮,直屬棗莊市。1976年7月建立棗莊市市中區,下轄2處人民公社和3處街道;同年12月合併為1處人民公社和1處街道。1981年12月1處街道分設為5處街道。1983年11月區劃調整,市中區轄區又增加了原屬齊村區的9處人民公社和1處社改鄉。1984年4月人民公社全部改設為鄉鎮,市中區下轄市郊、渴口、黃莊、永安、孟莊、郭里集、安城、西王莊、周村、齊村、稅郭11處鄉鎮和中心街、文化路、龍山路、各塔埠、礦區5處街道。2001年3月鄉鎮規模調整,撤銷周村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孟莊鎮;撤銷安城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稅郭鎮;撤銷郭里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西王莊鄉;撤銷渴口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齊村鎮;撤銷黃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永安鄉;撤銷市郊鄉,以原市郊鄉的行政區域設立光明路街道。至此,市中區下轄孟莊、稅郭、齊村3鎮,西王莊、永安2鄉,光明路、中心街、文化路、龍山路、各塔埠、礦區6街道。

人口民族

2008年底,全區總人口51.02萬人,當年出生人口5515人,人口出生率10.85‰、自然增長率5.63‰。 全區有17個民族,即漢、回、滿、朝鮮、蒙古、土家、俄羅斯、苗、哈尼、傣、藏、彝、布依、侗、瑤、畲、高山族,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數的98%。

特產資源

(圖)市中區[棗莊市]市中區[棗莊市]

1、礦產資源:已探明的地下礦藏20餘種,主要有煤、鐵、耐火粘土、石灰石、白雲岩、鋁礬土、海綠石、石英石、稀土、陶土等。周邊煤炭含量豐富,現已探明有三大煤田,含煤面積1017平方公里,儲量45億噸。石膏地質儲量12.8億噸。石灰石地質儲量265億噸。大理石地質儲量2億立方米。白雲石地質儲量3924萬噸。鐵礦探明儲量約1.7億噸。
2、水資源:棗莊市中區南部的京杭大運河市內長68公里;其它中小型河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條,大中型水庫5座。水資源總量為14.72億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419立方米,高于山東省平均占有量水平。
3、生物資源:棗莊市中區植物資源有農作物32種,瓜類植物50餘種,林木果樹類植物100餘種,水生經濟植物50餘種,觀賞植物260餘種,其它栽培利用植物及野生經濟植物300餘種。在動物資源中魚類有70餘種,鳥類有90餘種。

基礎設施

(圖)市中區[棗莊市]市中區[棗莊市]

1、交通:棗莊市市中區交通發達,境內公路、鐵路縱橫交錯。206國道貫穿境內;西連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東依京滬高速公路,青島、日照、連雲港三個出海港口;南瀕京杭大運河的台兒莊等內河港口。周邊有五個空港,100公裏內南有徐州觀音機場、東有臨沂機場、西有濟寧機場,北距濟南國際機場200多公里,東距青島國際機場300多公里。  
2、通訊:市中區通訊便利。市區通信網路的裝備水平及技術層次巳與世界接軌,現代化的光纜、微波和數字程控交換設施覆蓋全區,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4.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0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0萬戶。
3、供電:市中區電力充足。發電裝機總容量122.5萬千瓦的省屬企業山東十里泉發電廠座落在境內。周圍有坑口發電廠10座,裝機總容量186萬千瓦,年發電量150多億度。
4、供水:市中區水資源豐富。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裹以上的中小型河流有10條,中小型水庫5座。水資源總量為14.7億立方米,人均占有419立方米,高于山東省平均占有量水平。城區供水總量22萬噸/天,其中城市集中供水10萬噸/人,生產和民用各5萬噸/天,自備水井12萬噸/天。
5、供氣:市中區煤氣供應量充足。棗莊市是全省第—家實現管道煤氣集中供氣的城市。2004年,全區管道煤氣用戶8.5萬戶,供氣量3700萬立方米。2005年底,西氣東輸工程棗莊段竣工,城區廣大用戶又增加了一種新的氣源。
6、供熱:市中區駐地現有棗莊市熱力公司、南電廠、北電廠、恆源熱力公司等5家供熱單位,企業和居民用熱有保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