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鮮奶

巴氏鮮奶

為了牛奶在安全飲用的同時保留牛奶的新鮮與營養,1865年,法國著名化學和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經過反覆試驗研究出,殺滅全部有害細菌,而不破壞牛奶本身營養的殺菌方法,稱之為巴氏殺菌法。用這種工藝加工的牛奶稱巴氏殺菌奶,簡稱“巴氏鮮奶”,其營養成分、功能、風味與天然生鮮牛奶無異,是目前國際通行的鮮奶加工工藝。

基本信息

起源

巴氏鮮奶巴氏鮮奶

現代社會為了保證食品的公共衛生安全,套用“巴氏殺菌”方法處理奶和奶製品已有近200年的歷史。1865年,被稱為"現代微生物學之父"的法國著名化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在解決葡萄酒異常發酵問題時,發現加熱可以殺死有害微生物,稍後他將該法用於生產安全的"消毒牛奶",牛奶的保質期由此延長到了數十小時.這套工藝被稱為"巴氏殺菌法"

原理

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溫度越低,細菌繁殖越慢;溫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溫度太高,細菌就會死亡。不同的細菌有不同的最適生長溫度和耐熱、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實就是利用病原體不是很耐熱的特點,用適當的溫度和保溫時間處理,將其全部殺滅。但經巴氏消毒後,仍保留了小部分無害或有益、較耐熱的細菌或細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溫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特點

巴氏鮮奶對奶源要求高,必須採用新鮮無污染的就近奶源,牛奶從擠出到生產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全程冷藏,保質期5-7天,更新鮮、更安全、更天然、更營養,如同‘新鮮水果“;而常溫奶對奶源要求低,還可以用奶粉還原,保質期6至8個月,俗稱“罐頭牛奶”。

由於巴氏殺菌方法相當溫和,與其它的處理工藝相比較,在殺滅致病菌保證消費者安全食用的同時,幾乎對奶和奶製品不產生副作用(包括色、香、味在內);但是保質期短,而且需要冷藏。因此所得的產品自成系列,歸類為“新鮮即食”,例如各種脂肪含量的稀奶油液態奶、發酵奶、乳酪等,標示方法普遍冠名為“新鮮”且為世界各國所長期沿用。

巴氏鮮奶巴氏鮮奶

食物供養我們兩大類營養,一類是能量物質類,即蛋白、脂肪、糖等,一類是命脈素類,包括活性生物物質、礦物質、維生素三種。活性生物物質包括多種免疫球蛋白、各種細胞因子和生長素等,除鮮奶外世上所有食物不含有。
常溫奶保存期長,卻是以犧牲營養為代價的,而且其失去的是珍貴的命脈素。巴氏鮮奶以75~85℃的低溫對牛奶進行殺菌,在保證牛奶飲用安全的同時,完整保留牛奶中的營養和活性物質;而常溫奶在135~150℃的超高溫下進行殺菌,既殺死了致病菌也殺死了有益菌,已完全沒有活性物質,牛奶本身的營養受到極大破壞。如維生素類,常溫奶不僅在加工時受到嚴重破壞,在幾個月的長保質期內還將繼續損失。

鮮奶的營養價值是常溫奶遠遠也無法企及的。乳業專家指出,營養、新鮮、安全的鮮奶是孩子成長的最佳選擇,尤其是鮮奶中的活性物質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十分有益。

市場

國際市場

“全球每喝四杯奶,三杯是巴氏鮮奶。”從乳品消費數據對比來看,全球200餘個國家,大部分巴氏鮮奶消費量占到90%以上。巴氏消毒牛奶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牛奶品種,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巴氏消毒奶的消耗量都占液態奶90%以上,品種有全脫脂、半脫脂或全脂的。在美國市場上,實際幾乎全是巴氏消毒奶,而且是大包裝(1升、2升、1加侖)的,市民上超市一次就買夠一個星期喝的鮮奶。市場很少有滅菌純牛奶賣,有的小城鎮根本買不到。巴氏消毒純鮮奶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營養與天然風味,在所有牛奶品種中是最好的一種。其實,只要巴氏消毒奶在4℃左右的溫度下保存,細菌的繁殖就非常慢,牛奶的營養和風味就可在幾天內保持不變。

中國市場

巴氏鮮奶巴氏鮮奶

而在中國,常溫奶占了80%以上,與國際消費主流形成巨大反差。近七八年的時間,由於國內乳業的競爭加劇,部分企業在利益驅使下,為占領全國市場,將目標鎖定在無需就近奶源、無需冷藏保鮮、可以長時間儲存的常溫奶,也就是通常標註的“純牛奶”。
而消費者在大規模宣傳的誘使下,在“純牛奶”、“鮮牛奶”營養成分不明的情況下,逐步放棄了消費巴氏鮮奶,轉而選擇更易於保存的常溫奶。這一誤區成就了中國乳業巨頭的“行銷全國”,卻浪費了消費者為營養而付出的奶錢。
為引導消費者走出喝奶誤區,與國際接軌喝鮮奶,2007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和農業部聯合下發《關於加強液態奶標識標註管理的通知》,明確了鮮牛奶和純牛奶的概念;2010年10月國家最新的《乳品安全標準》出台,強化了對“巴氏鮮奶”和“常溫奶”在標識上的區分,推動鮮奶強勢回歸市民餐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