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巴

概述

藍藍的天上白雲朵朵,美麗河水泛清波,雄鷹在藍天上飛翔,成群的牛羊逐水草而牧。遠處皚皚雪山環繞,綠色草原深處,迴蕩著牧羊姑娘空曠而悠揚的歌聲………
這就是雪域高原,這就是邊陲崗巴。“崗巴”是藏語的音譯,意思是雪山附近之村莊,因縣駐地崗巴雪村南面有確姆約欽和康欽甲布雪山,故而得名。崗巴歷史悠久,可上溯至宋元時期,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簡介

一、地理位置
崗巴位於西南邊陲,偎依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緊靠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綿綿雪山環繞。與薩迦、亞東、白朗、定結諸縣相鄰,南與錫金國雪山接壤。東距日喀則市307公里,距拉薩市580公里。崗巴古以放牧為生,西藏和平解放後開始出現少量農業,並得到長足發展。全縣總面積為4198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21338.5畝,草場面積555.7萬畝。
二、自然氣候
崗巴縣屬喜馬拉雅山高山地貌,全縣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境內自然植被稀疏,70%為高原丘陵,其餘為河谷灘地,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6155米,相對高差200米左右。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春季寒暖適中、多大風和瑞雪;夏季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秋季天高氣爽、風少雨小、寒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季風頻繁。年平均氣溫1.5℃,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9.2℃;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8℃。年無霜期6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在3200小時以上。年降雨量,分布均勻。耶汝藏布流域橫貫全境。河流主要有耶汝藏布、奎曲、亞曲三大水系,其支流星羅棋布,滋潤著豐饒的千里草原。龍中溫泉水質富含多種礦物元素,水溫較高,水質優良,能浴治多種皮膚病、關節炎等疾病,有較高的醫用浴身和開發價值。
三、自然資源
崗巴縣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低鈉低礦化度鍶礦泉水和硼砂礦、硫磺、錳礦、土鹼及水晶石等。縣境內經濟藥用植物資源豐富,已查明的有500余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貝母、紫草、雪蓮花、蕨麻(人參果)等,主要分布在崗巴鎮、昌龍、孔瑪等三個鄉鎮。食用菌類有蘑菇、水木耳等。崗巴縣境內野生動物品種繁多,其中比較珍貴的獸類有:野驢、黃羊、盤羊、岩羊、艾葉豹、黃狼、獐子、猞猁、狐狸、水獺、雪豬等。據傳:70年代,曾有人捕獵過湖中出沒的水生獸類和黑熊。比較珍貴野禽有雪雞、黃鴨、黑頸鶴、灰鴨、烏鴉、斑鳩、鷹、貓頭鷹等,分布較廣、數量較多的還有野鴿鷹、藏雀及其他鳥類。河湖魚類較多,個別魚類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四、社會概況
全縣轄有4鄉1鎮、30個村民委員會。2002年全縣總人口2092戶、9431人,其中農牧區人口1616戶、8539人,人口密度為2.2人/平方公里。
五、經濟現狀
國民經濟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2年全縣GDP達4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69%,其中:第一產業2471.15萬元,占GDP的51.48%;第二產業1000萬元,占GDP的20.83%;第三產業1328.85萬元,占GDP的27.69%。
農牧業和農牧區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1014.64萬元,比上年增長14.09%。全縣牲畜種類較多,主要有藏綿羊、山羊、氂牛、黃牛等。全縣年末牲畜存欄數達190857頭(只、匹),牧業總產值達到1456.51萬元,比上年增長2.36%。二、三產業得到長足發展,財政、稅收收入均已超過百萬大關。
六、特色產業
全縣名、優、土、特產品豐富,其中以“崗巴羊”和“礦泉水”最為有名。
崗巴縣曲登尼瑪西藏神水泉口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海拔5128米,距崗巴縣城50公里,周圍均是冰川雪地,無任何污染因素。1990年10月經西藏自治區曲登尼瑪礦泉水評審委員會評定及199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衛生部、地質環境管理司鑑定,曲登尼瑪礦泉水為低鈉低礦化度鍶礦泉水,各項元素均達到和超過國家天然飲料具備的界定指標。
曲登尼瑪礦泉水中含有鋅、硒、鋰、鈣、碘、偏矽酸等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宏、微量元素,具有增強食慾、改善心血管功能、促進骨骼發育、防治甲狀腺腫大、防癌等特殊功效。曲登尼瑪礦泉水日流量82噸,補給良好、動態穩定、資源可靠。
據藏文經書記載:“此水能治424種傳染病和360種急慢性病”,是蓮花生大師賜給他的信徒和信教民眾醫治百病的“甘露”,被人們譽為“西藏神水”。自古以來,在我國整個藏區及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周邊國家都具有較大的影響。每年春秋時節,都有數以萬計虔誠的善男信女們,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這裡敬香朝佛,索取“神水”,暢飲“甘露”。
崗巴縣曲登尼瑪牌西藏神水以其泉口最高、口感好、絕無污染和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屢獲世界、國家級大獎,是目前西藏自治區唯一的飲料行業綠色產品。經鑑定,屬國家級優質礦泉水。其品牌已聞名西藏。1993年9月縣礦泉水公司正式成立並投產,到1998年,總計投放資金1067萬元。2000年崗巴縣礦泉水公司與日喀則地區亞美民族手工業有限公司以協定形式實現合作聯營。
崗巴羊”作為我縣的又一大資源優勢,具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膻味三大特點,在西藏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據傳:在公元八世紀中葉,印度佛學大師蓮花生應吐蕃贊普犀松德贊邀請到西藏傳播密教路經崗巴曲登尼瑪時,放眼萬里草原,但見水草豐美,牛羊肥壯,深為其富庶,美麗所動,遂賜以醫治百病的神水相謝。鑒於“崗巴羊”之盛名,歷代班禪堪布廳指定其為貢品。
目前,“崗巴羊”開發已完成了產品試生產、產品商標、內外包裝設計和專利註冊、區內市場的調研等工作。“崗巴羊”開發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七、城鎮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十五”期間,全縣共確定了35個總投資28875.16萬元的優先發展項目盤子。2000年6月,由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並經自治區建設廳批准,崗巴縣城總體規劃已全面完成。全縣人民正在緊緊抓住有利時機,開拓進取,致力於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充滿藏南民族風情和現代氣息的邊陲小城,正在雪域崗巴崛起。
八、交通通信
崗巴縣交通便利,崗巴縣至日喀則市距離307公里,目前崗巴縣——曲美公路已開工,可望在2004年建成通車,屆時崗巴縣至日喀則市僅有150公里路程。縣鄉、鄉村公路已初步形成交通網路,公路交通能力進一步增強。崗巴與相鄰的薩迦、亞東、白朗、定結諸縣均有公路連通。其中崗巴經由康馬、江孜、白朗到日喀則的公路等級較高,日江公路已完成瀝青路面,江康公路改造工程已全面開工,為崗巴加強與外界聯繫提供了良好條件。
2002年10月崗巴縣開通光纜通信,目前全縣共有電話用戶460戶。2003年4月7日正式開通移動通信。
崗巴縣傑龍電站於1998年12月開工修建,2000年底峻工。昌龍鄉小型水電站正在施工建設,屆時全縣將有三座水電站和覆蓋全縣各個村落的農網。交通、通信、能源的長足發展,在崗巴縣形成了交叉立體式的交通通訊網路,為崗巴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九、廣電文衛
廣播電視事業不斷發展,“村村能”廣播電視混合覆蓋率達到100%,已形成有線、無線電視網路,城鄉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目前全縣共有各類學校7所,中國小在校生153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教職工92人。縣人民醫院已建成門診、住院部綜合樓,現有門診10個,住院部床位12張,現有醫務人員19名,其中醫師9名,護士3名。衛生工作在初級衛生保健、婦幼衛生項目、防疫和開展計畫生育、農村合作醫療、衛生執法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醫療隊伍進一步壯大。全縣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占全縣農牧民民眾總人數的90.4%。
十、旅遊資源
崗巴縣具有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的條件,旅遊資源豐富獨特,旅遊發展潛力巨大。縣內名勝古蹟有曲登尼瑪寺、三座神湖、浩過泉、量過洞、西藏神水及乃甲切木石窟等。此外,傳統的優秀歌舞、娛樂、節日和獨特的服飾、飲食習俗,構成了崗巴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
1、曲登尼瑪寺 
曲登尼瑪寺位於崗巴縣昌龍鄉曲登尼瑪拉山口,海拔5000米,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曲登尼瑪拉,藏文意為“經塔太陽山”。
2、三座經塔
曲登尼瑪寺以西的山坡上,有著名的三座經塔即“太陽金剛塔”、“牧人塔”、“牧婦塔”,塔下堆滿了刻有藏文經書的石塊。據藏文經書記載:“太陽金剛塔”是從天上掉下來自然形成的,“牧人塔”和“牧婦塔”是當蓮花生大師走到曲登尼瑪時,男牧人和女牧人向蓮花生大師提出請求,為人間留下一個醫治百病的神水(當時在人間疾病流行)。根據男牧人和女牧人的請求,蓮花生大師就用拐杖捅出一口泉水(現在的礦泉水泉口)。人們為了紀念男牧人和女牧人,修建了現在的“牧人塔”和“牧婦塔”。每當朝佛的人們來到這裡,都會虔誠的圍著三座塔按順時針的方向轉三圈,表示對神靈的祈禱。
3、三座神湖、浩過泉及量過洞
曲登尼瑪冰山下有三座湖泊,人們稱這三座湖泊為神湖,其中間的為金湖、右側的為玉湖、左側的為銅湖(據說銅湖在錫金)。傳說虔誠的信教民眾只要用哈達把自己的首飾或錢包起來丟進金湖或玉湖中,便能在湖面上看清自己的來世。
曲登尼瑪寺西面--“浩過泉”。據藏文經書記載:“此泉水能洗刷人們心靈的骯髒和多種罪孽”。
曲登尼瑪寺北面有一“量過洞”,傳說此洞能夠分清每個人罪過的輕重,人們進洞後如果罪孽輕者或無罪者可輕而易舉的爬出洞口,罪惡極大者則挾在洞中無法脫身。
4、乃甲切木石窟寺
乃甲切木石窟寺位於崗巴縣昌龍鄉納加村。昌龍鄉與錫金國相鄰,海拔5000米,南北兩側為大山,中為一片廣闊的草場,苦曲藏布河從草場偏北部流過。石窟寺即座落在河北岸一座礫岩小山的斷壁上,共有5座洞窟,洞口皆南向,距地面高約十餘米,按從西至東的順序,將5座洞窟分別編號為K1—K5。正面窟壁上的身飾金彩的佛像為大日如來佛。東壁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雙象須彌座,佛像上身赤裸,胸前斜結一帶,左手禪定印,右手指地印,身飾黃彩,應為寶生佛。東壁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雙馬須彌座,佛身上穿裸右肩貼身衣,左手禪定印,右手與願印,身飾藍色彩,應為阿佛。西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一對類似金翅鳥王的小矮人抬舉的須彌座,佛像裸上身,胸前斜系帶,左手禪定印,身飾綠彩,應為不空成就佛。西壁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雙孔雀須彌座,佛像裸上身,胸前斜系帶,雙交至腹前,手作禪定印,身飾紅彩,應為阿彌陀佛。
乃甲切木石窟寺是繼拉薩查拉路甫石窟寺之後,在西藏發現的第二座石窟寺,它的發現進一步擴大了我國石窟寺遺址的分布範圍,豐富了西藏石窟藝術的內容。
十一、民俗風情
崗巴地區的農牧區除孔瑪(地名)外,民俗風情基本相似。藏民族的愛情婚姻觀念古老新奇,有濃郁的地方情調和氣息。男女青年之間戀愛不受阻撓,比較自由。
說親:在崗巴地區不論誰家娶媳婦,一開始都要委託自家親友,或被看中的姑娘一方的親友去提親,不可莽撞地直接登門造訪向女方父母提親,更不能貿然驚動女方本人。不論求親者的家境殷實與否,必須給女方母親敬送“乳禮”,即一條圍巾(藏語稱為“邦典”),以表示感謝母親哺養女兒和恩德之情。喝過求親酒,定下迎親日期後絕不能出爾反爾,朝秦暮楚,改變即定的婚事。
迎親:迎親時間必須根據雙方家族成員的屬相而定。另外,還要選擇黃道吉日,要看日期和星期。藏曆八日、十五日、三十日、或星期五、星期六為吉日。迎親時的天氣好壞也很重要,如果遇上晴天或溫暖的天氣,就預示著家中祥和美滿,萬事大吉。
迎親馬隊:由迎親使者、新娘、伴娘和送親的姐妹共四人組成,另帶一名給新娘牽馬的人。大家帶上青稞酒和“切瑪”(藏語音譯,意為“糌粑油麵”),走出房門,向天界連敬三道“切瑪”後,迎親隊伍啟程。由兩名身著盛裝的姑娘或少婦帶上酥油茶、青稞酒和各種豐富的食物去敬迎親隊伍。飲迎親酒時的地點應選在男方面積最大、土質最好、最肥沃的田地上,以求來年五穀豐登。
婚禮:婚禮開始後,新娘和新郎盤腿就座於用青稞畫的“ ”字永固符的卡墊上。婚禮頭一天,當新娘和新郎及眾人入席以後,由男方一位近親或請來的說唱藝人站在屋中,手捧哈達道房屋祝詞。祝詞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充滿著詩情畫意,娓娓道來,十分悅耳。吃過晚飯、喝過“飯後酒”,管家就要請當天的“守日者”表演節目。宜歌則歌,宜舞則舞,給每人獻上一歌或一舞,挨個敬酒。飲酒者說聲:“歌美(舞美)酒香、啦托切”,把杯中的酒喝個底朝天。
新娘回門:待婚禮結束後過一段時間,才能與丈夫、公公等一道回娘家。回門並不舉行什麼儀式,但要用幾天時間擺宴飲酒。
婚俗作為整個民族文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崗巴地區的藏婚俗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其顯著特點在於價值取向和認識功能迥然有異於其他民族的婚俗文化,並富於強烈的藝術魅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神水之鄉盼發展,邊陲崗巴待開發。崗巴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蘊藏著無限的商機,“礦泉水”和“崗巴羊”及龍中溫泉開發前景廣闊,熱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來崗巴投資經商,共同開發崗巴這塊處女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