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

崖即(崖姓)中國少數民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於:山東、廣西、上海、雲南等地。“崖”姓注釋:“崖”乃僻姓也,自古有之,至早追溯及唐宋。清通志氏族略:“西夏、吐蕃有厓氏;蜀有厓氏。”《中華萬姓淵源》:“厓”氏當為吐蕃之後。《中國姓氏大全》記載:“崖”姓,罕見姓,原為吐蕃(唐朝時)和西夏(宋代時)姓氏,後裔流入內地。今南北均有此姓。崖,漢字,指山或高地陡立的側面,另有崖州古城,即現海南三亞市崖城鎮,位於三亞市西40多公里處,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宋朝以來歷代的州、郡、縣治均設在這裡。今天的崖城,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繁多的名勝古蹟而成為海南旅遊勝地。及崖州孔廟。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崖
崖<名>

(形聲。從山,厓聲。本義:岸;水邊)
同本義
崖,高邊也。――《說文》
崖,岸。高邊也。…此雲高邊,崖則水之邊而峭高者也。――《說文句讀》
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望厓灑而高岸。――《爾雅·釋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
伯有廷勞於黃崖。――《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莊子·秋水》
君其涉於江而浮於海,望之而不見其崖。――《莊子·山水》
穹崖巨谷。――宋·沈括《夢溪筆談》
躡履登崖。――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石崖
崖yá山邊或高地陡立的壁面:山~。懸~。
崖<形>
言人性格孤高如:崖異(乖異。指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崖然(傲岸矜持的樣子)
崖,舊時讀法有ái的讀音,一般出現在地名中,如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下轄的一個行委叫茫崖行委,ái的讀音現在已經取消,崖現在只有yá的讀音。
組詞
山崖懸崖崖谷
崖壁崖葬崖岸
崖畔崖嶺崖穴
懸崖勒馬崖垠

崖州古城

概況信息

據史載,古崖州城宋朝以前為土城,南宋慶元四年(1198年)始砌磚牆,後經元、明、清三代擴建,使之成為海南島規模較大的一座堅固的城池。現已修復了城門部分。歷代文人墨客、聖賢學者、達官名流的流配謫居,廣東、浙江、福建等發達地區的商賈留居落籍,對崖州城的興盛,有重要的影響。

歷史背景

從唐朝起不少官僚名仁被奸臣陷害,曾被流放到崖州城來。單是副宰相以上的大官重臣就有14人之多,如唐朝的韋執誼、唐瑗;宋朝的丁謂趙鼎盧多遜胡銓元朝的王仕熙,明朝的王個、趙謙等。因此崖城又有“幽人處士家”之稱。尤其是著名的唐高僧鑒真和尚於唐代天寶七年(748年)第五次東渡日本時,遭遇強颱風襲擊,所乘坐的帆船飄流到崖州城,他在這裡幫助修建了大雲寺,留下了一批准備帶去日本的佛教經典,這是崖城文化史上帶有神奇色彩的寶物。元朝女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也曾居住在崖城的水南村近40年之久。到了明代,崖州已具有“弦誦聲黎民物庶,宦遊都道小蘇杭”的盛況。
海南建省辦大特區後,崖州城的城門已修繕一新,顯得雄偉壯觀,中外遊客川流不息。在崖城還有聞名海內外的風景區大小洞天,其形如巨鰲,枕海壁立,峰巒竟秀,林木重疊,山奇石怪,千姿百態,綠榕垂蔭,紅豆如星,泉清似醴。明朝時曾在此建有“鰲山書院”,在鰲門的西南麓海濱,便是“大小洞天”,南寧淳熙年間吉陽知軍周康游此地時曾做《摩崖》、《石痕記》等名著。淳佑年間郡守毛奎做《大小洞天記。進入小洞天登上“鉤台”》,只見水連天、天連水,水天一色,那巍巍磐石迎擊波浪,臨海雄踞,上面有一市尺見方“鉤台”兩字,這是毛奎所寫。還有一塊精緻的摩崖石刻,1962年郭沫若同志來游時留下的詩詞和題記。一條長石形成的“構繩”從構台上沿著石壁垂延下海,大為神奇而耐人尋味。“鉤台”下面是幽曲深徑的崖洞,“小洞天”三個醒目大字刻在洞口上方。東邊是迷人的“海山奇觀”,此外還有直指雲天、疊石崢嶸的“試劍峰”和層層疊石形成的“天梯”。還有被形容為“中虛不載江湖物,外實無煩斧鑿修”,形象逼真的“石船”以及維妙維肖的“仙人腳印石”和神奇的“鯊魚墳石”,尤其是那離奇莫測的“景猶奇絕而深秘”的“大洞天”更加吸引遊人。
在崖城的西北附近還有令人神往的“玉井溫泉”兩池相鄰,原先是一池半暖半冷,一池熱滾如沸,現在卻是暖者變涼,滾者熱,洗浴正宜。明朝正德年間曾砌石保護,久而傾倒,到清朝光緒十五年,知州唐意源重修,建築“既濟亭”,而今亭廢泉在,仍是玉井如鏡,四時皆宜沐浴。
08年10月13日清晨5時30分許,三亞崖州古城文明門尊經閣,66歲的王惠明在睡夢中被一陣“嘩啦嘩啦”聲驚醒,披衣出門,“當時天已經放亮,一眼就發現城樓西北角的一段城牆塌了一個很大的缺口。”王惠明回憶當時的情形說,還沒有走到跟前,隔著坍塌的缺口,就看到了一堆散亂的城牆磚頭。9月28日,三亞市曾經在這裡進行祭孔典禮,並舉辦了紀念孔子書畫展,王惠明正在看護這些書畫。 據了解,文明門現為三亞市市級文物,是古崖州城牆,也是海南現存不多的古城牆之一。史料記載,從明代洪武年間始,崖州周圍改用磚建,才稱其為城。當時建有東西南三個大門,文明門是南門。從明代到清代,文明門歷經了幾次修葺,尤其是清道光年間的重修,動作頗大,城牆基本完備。因為南門的中軸線與崖州孔廟、學宮中軸線重合,故稱文明門。民國以後,崖州城牆逐漸被毀,但文明門留存了下來。上個世紀,文明門修復為現狀。

拼音是ya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