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峰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峰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於2006年12月由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位於贛州城區南端章貢區沙石鎮,經營面積20735.2公頃。峰山自晉代以來便是贛州的名山。唐以前叫仁空山,宋代更名為崆峒山,清朝末年開始稱做峰山。歷代都是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的地方,蘇東坡把它列為贛州八景之首,是贛州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信息

概況

森林公園規劃總面積20735.2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7323.7公頃。
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以“林翠、雲幻、水秀、岩奇、史悠”為顯著特色,具有森林旅遊資源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組合狀況好的特點。峰山山區山峻林茂,形成雲霧繚繞、雲海翻湧的氣象景觀,山間雲霧變幻莫測、千姿百態,讓人留連忘返。萬頃森林景觀,鬱鬱蔥蔥、綠巒迭翠。氣勢恢宏、變化多姿的石角瀑布,從山澗飛瀉而下,白練轉貫日、彩虹霞飛、白霧升騰,如仙女散花,若珠璣撒地,如夢如幻、變化多端。峰山之巔寶蓋峰,峰上建有電視塔、微波站和亭台樓榭,平添了幾分山的姿色。席帽山、丫壁山交相輝映、相映成趣,仙人石,石從天來,巧奪天公,造化神奇。深山之中的銅鑼鼓,獅子岩,仙人造字等,鬼斧神工,各具神韻。
峰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為野生動植物的生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據贛州市林科所調查,擬設立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有種子植物156科902種,其中有南方紅豆杉、銀杏、伯樂樹、異葉玉葉金花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4種;福建柏、台灣杉、馬褂木、厚朴、半楓荷、閩楠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4種;有野生動物184種,其中有蟒、雲豹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穿山甲、白鷳、金貓、虎紋蛙、蘇門羚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1種。
森林公園地處亞熱帶,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針闊葉竹、山地灌木林及人工次生林等植被類型形成了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森林景觀。並因其是贛州盆地周圍百里唯一突兀高峰,造就了豐富多彩、變化萬千的氣象景觀。
峰山森林公園植物景觀的獨特性還表現在上峰山村和下峰山村上千棵古樹組成的古樹群落。這些古松樹、古樟樹、古楓香都是樹齡五百年以上的“風水樹”, 是姓氏眾多的客家人最早進駐這一帶時“宗姓圍地運動”的見證物。其樹種多樣,樹形千姿百態,在贛南甚至整個江西也是獨一無二的。
峰山自晉代以來便是贛州的名山。唐以前叫仁空山,宋代更名為崆峒山,清朝末年開始稱做峰山。歷代都是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的地方,蘇東坡把它列為贛州八景之首,是贛州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楊仙嶺是贛派風水宗師楊筠松結廬寓居,研究陰陽靈台地理學問,完善了形勢派風水理論,並收徒授業的地方。及至宋、明時期,贛南堪輿名流輩出,聲名遠播,聞達於朝廷,奉詔為皇家服務,先後相度明十三陵和擇址重修長城等。近年來,隨著“人類環境”科學研究的升溫與重視,撲朔迷離的堪輿文化也再度引起了海內外各界的關注,在東南亞及內地客家地區更是成為熱門話題。這使得堪輿界兩大流派之一形勢派風水的聖地楊仙嶺更具無可估量的旅遊開發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