岣嶁鄉

岣嶁鄉

岣嶁鄉隸屬湖南省衡陽縣,因該鄉有一山名岣嶁峰而得名。岣嶁峰,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現為國家森林公園。地處衡陽縣東部邊境,往東北過岣嶁峰為衡陽縣樟木鄉;南為集兵鎮,西與鹽田鄉交界,北與界牌鎮相鄰。域地107平方公里,轄17個村,243個村民小組,人口2.14萬。

基本信息

簡介

岣嶁鄉岣嶁鄉
南嶽七十二峰有兩峰位於該鄉,即岣嶁峰,白石峰。岣嶁峰上建有度假村,為夏天的避暑勝地。而白石峰目前尚未開發,因該山盛產白石而得名。1995年撤區並鄉建鄉,由原神皇、江柏堰、岣嶁三個鄉合併而成,鄉政府坐落杉雲村。小城鎮建設、旅遊開發帶動發展,把曲蘭建設成為經濟強鎮、文化名鎮、旅遊旺鎮”的發展思路,以養雞、養豬為主要產品的規模大戶迅猛發展,以百合茶葉為主要產品的特色種植業初具“一村一品”雛型,以船山旅遊實業公司為龍頭的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提升了全鎮經濟發展水平;創辦了船山電視台,擴建了曲蘭中心衛生院,新建手機發射塔2座,改建硬化湘西草堂公路2.8公里,維修新建了一批水利設施,改善了全鎮基礎設施。參與籌辦“2002中國(衡陽)船山文化節”節會工作,提升了曲蘭形象和船山故居知名度。任職期間,全鎮大局穩定,各項事業全面發展。調任岣嶁鄉黨委書記後,一手抓幹部作風,激活內力;一手抓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阻力;一手抓經濟發展,打造“引力”;幹部民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農村經濟長足發展。引進資金新辦了界豐瓷泥礦、岣嶁峰水廠、岣嶁竹筷廠、龍井休閒山莊等一大批民營企業,創辦了雜交水稻制種、反季蔬菜等一批產業結構調整基地,完成了鐵廠至臘樹5.8公里公路言擴建工程,得到了民眾讚揚。繼續發揮國家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等政策資源優勢,採取向國家銀行爭取貼息貸款、土地儲備、擔保公司擔保貸款等形式融資。要有效引進社會力量興業。吸引高品味、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群和大型財團投資興業。要按照產業發展和統籌城鄉發展需要,儘快制定和完善產業布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避免重複建設和無用設施。岣嶁鄉自主創新發展模式,謀求新突破。堅持產業集聚和結構調整相結合,在提升產業競爭力上求突破;堅持資源整合與集約利用相結合,在提升要素競爭力上求突破;堅持工業化城市化相結合,在提升城市競爭力上求突破;堅持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相結合,在提升環境競爭力上求突破。從政策、資金、用地指標、項目、人才等方面給予具體支持。岣嶁鄉園區可以考慮設為正科級單位,享受與縣經開區、銅官循環經濟工業基地同等優惠政策。要在高起點規劃的基礎上,實行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指標捆綁上報、計畫單列,對入駐項目用地指標重點傾斜,相關審批程式設立“綠色通道”,重點基礎設施建設,要列入縣項目建設“籠子”,使之健康快速發展。

沿革

衡陽縣轄鄉。1950年分屬白石、雙江、妙溪3鄉,1956年為神皇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59年屬樟木公社,1961年為岣嶁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106平方公里,人口2.2萬。鄉政府駐鐵廠。李(家坳)、界(牌)公路穿境而過。17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林場、瓷泥、飼料、服裝、造紙、花炮、預製、竹涼蓆。農副產品有水稻、油菜、水果等。境內有“禹王碑”名勝古蹟,岣嶁峰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

下轄村


經濟概況

岣嶁鄉地處岩溶盆地,喀斯特地貌突出,多為溶蝕低山和峰林,森林覆蓋率達62.7%。城鎮居民較少,城鎮化水平不高,僅3.26%,城鎮建設較少,有較大的旅遊發展空間。岣嶁鄉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自然條件較優越。年平均氣溫18°C,無霜期多年平均為312天,常年平均日照總時數是1677小時,年均降水量1800mm,降雨多集中在4~6月及7~9月兩個時段。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季風氣候十分明顯。由於氣候條件優越,水熱充足,岣嶁鄉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2.7%。因而,鎮區得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態的循環,並擁有清新、潔淨的空氣及高質量的水體。岣嶁鄉工業化水平不高,只有少量的工礦企業,絕大部分地區仍以農業種植為主,未受工業污染。岣嶁鄉地處亞熱帶地區,光熱充足,氣候溫和,適合多種常綠闊葉林木生長,植被繁茂,主要有馬尾松、油杉、楓樹、香樟陰香椿樹、海紅豆等樹種,生物多樣化,小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碧峰秀水有機組合,農田村舍點綴於翠竹青山之間,田園風光旖旎,十分適宜開展觀光休閒與綠色生態旅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走“工業興鎮,園區興工”道路,大力發展岣嶁鄉工業經濟,5年內實現財政收入增長6倍。岣嶁鄉工業區2001年由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高標準規劃設計,02年開始籌備運作,03年正式按規劃啟動建設,並對外招商,已開發土地近4000畝。2006年已修編規劃,詳規9.2平方公里,岣嶁鄉總體發展規劃30平方公里。園區共有各類企業88家(工業企業73家),其中引進企業77家(今年引進6家),投資企業54家(工業投產企業46家)。通過10年的打拚,園區初步形成了以印刷包裝為主導產業和汽車零部件機械加工、精細化工、塑膠模具、新型建材及農產品加工的規模產業格局。
岣嶁鄉工業經濟已形成一定規模,逐漸增多的農業專業合作社、觀光園、農家樂反映了岣嶁鄉第一、三產業正呈良性發展,這些都為岣嶁鄉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先導區建設序幕的拉開,縣委八屆六次全會上提出了打造河東經濟區的戰略思路。作為河東發展“領頭雁”的岣嶁鄉必須在新一輪發展中再次審時度勢,搶占先機,換擋提速,強力推進發展,率先打造望城河東新的經濟成長極。岣嶁鄉充分發揮交通區位、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政策扶持等綜合優勢,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速度建設,高效益發展,打造中國一流的物流配送基地,建設望城“河東明珠”。岣嶁鄉大力發展倉儲物流產業。緊緊依託新港深水碼頭、長沙市金霞物流園和已經落戶建成的倉儲物流企業等基礎優勢,充分利用芙蓉北路、湘江大道、長湘線及湘江水運的交通優勢,大力發展倉儲物流產業。明確發展重點,打造物流品牌,實現優勢互補。岣嶁鄉著力探索以人文旅遊生態休閒為基礎的現代房地產業。緊緊依託青竹湖高爾夫球場、湘江風光帶、書堂山、銅官窯等自然人文環境資源,充分利用中南林學院、湖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入駐後的教育資源優勢,在充分研究政策、市場,結合本地實際的基礎上,從發展旅遊房產、教育房產工業房產商業房產農業房產等多個角度,高標準謀劃,大力發展以人文旅遊生態休閒為基礎的房地產業。

特色資源

岣嶁鄉岣嶁鄉竹木
岣嶁鄉因位於岣嶁峰而得名。1995年撤區並鄉建鄉,由神皇、江柏堰、岣嶁三個鄉合併而成,鄉政府座落杉雲村。域地107平方公里,轄17個村,243個村民小組,人口2.14萬。岣嶁鄉東接樟木鄉,西鄰石市鄉,南臨集兵鎮,北抵界牌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距衡陽市29公里,107國道東而過,李臘公路穿腹而過。全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熱充足,無霜期長,雨量適中。
岣嶁鄉有豐富的旅遊礦產竹木等資源,極具開發潛力和發展前景。境內已探明有礦藏多種,以瓷泥、長石為甚。境內有久負盛名的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面積2067公頃,海拔1106米,森林覆蓋率95%。有植物300多種,珍稀動物40餘種。峰上有禹壇,傳為宋代所立,清同治9年(1870年)重修,改稱禹王殿,殿前有禹王碑,右前方有聚寶盆,右側有搖錢樹。禹王碑高2.1米,寬1.4米,厚0.1米,碑文77字,一說蝌蚪文,一說鳥篆。還有禹床、鎮龜洞、嫘祖殿、雨師崖、回音墓、陳世傑墓、神燈樹等景點,及群龍聚會、晏師求雨、酒泉釀酒、靈芝飄香等異聞奇事。文化底蘊濃厚,自然環境優美,是旅遊觀光、休閒的理想去處和投資創業的福地。全鄉竹木資源豐富,共有有林面積91232畝,楠竹面積30105畝。衡陽縣界豐瓷泥礦。固定資產投資350萬元,年產值2000萬元,員工300人,年生產能力12萬噸。主要生產瓷泥、長石等。衡陽縣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水廠。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總投資200萬元,年產值500萬元。採用岣嶁峰山顛之禹泉,生產禹王純淨水、礦泉水,水質無污染、清洌可口。衡陽縣岣嶁峰國家森林度假中心龍井山莊。占地30畝,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床位100張。主要經營接待旅遊、休閒度假、垂釣、會議等。衡陽縣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禹王殿賓館。始建立1982年,2004年重新裝修,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床位200張。主要經營接待旅遊、度假、會議等。衡陽縣岣嶁竹筷廠。年產值300萬元,員工30人,技術人員10人。主要生產竹筷、砧板等竹木製品。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