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醫科大學

山東醫科大學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Cheeloo College of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是負責山東大學醫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二級辦學機構。 齊魯醫學部歷史可追溯至1864年創辦于山東登州的文會館。1911年,共和醫道學堂大講堂在濟南正式落成,其後的齊魯大學醫學院是中國最早建立的醫學院校之一。1952年由齊魯大學醫學院、山東省立醫學院、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合併成立山東醫學院。1985年山東醫學院更名為山東醫科大學。2000年7月,原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山東大學。2012年5月,山東大學整合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等5個學院以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山東大學口腔醫院、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等4所附屬醫院,成立齊魯醫學部。 據2016年4月學部官網信息顯示,齊魯醫學部下轄5個學院(另有1個整合籌建中),8所附屬醫院,開辦7個本科專業。有教師總數473人(教授168人),6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基本信息

學部簡史

前身史略

登州文會館登州文會館
齊魯大學醫學院
齊魯大學醫學院是英、美、加三國基督教會創辦的私立齊魯大學所屬的一個學院。
1864年初,美國基督教會開始在中國傳教,其長老會傳教士狄考文夫婦(MrandMrsCalvinMateer)在登州(現蓬萊市)開設文會館。
1883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派聶會東醫生和太太(MrandMrsJamesBoydNeal)到山東登州創辦一項與文會館有關的醫藥工作和新醫學教育,在當地一所寺廟租得幾間房子,用一部分做為教室,另一部分做為診所,所招第一班醫學生共5名。
1885年初(清光緒十年底),英國基督教浸禮會傳教士武成獻博士(Dr.JamesRussellWatson)和夫人愛格妮絲·凱特瑪司特博士(Dr.AgnesKittermaster)到往青州,以教會施醫所為基礎,於西皇城街開設“大英帝國浸禮會青州施醫院”,同時開設“附設醫學堂”,即青州醫學堂。學堂開始招收新生,並用以師帶徒方式授課,開辦醫學教育。
1890年,聶會東由登州調往濟南,於東關華美街與洪士提凡夫婦、安德遜女士一起在教會診所工作,後將原診所擴建,取名華美醫院,並同時籌建醫校。
1891年,學校竣工,定名為華美醫院醫校,每年招收5名學生。至1902年,華美醫院醫校共有在校學生四個班22人,皆為男性。
廣文大學廣文大學
1902年6月13日,在青州舉行的英國浸禮會和美國長老會聯席會議,通過了聯辦“山東新教大學”的決議,形成了《聯合教育工作基礎》的檔案。根據檔案,青州醫學堂與濟南華美醫院醫校聯合成立共和醫道學堂,設青州、濟南、鄒平、沂州4個教學點。
1903年,在山東的美國長老會和英國浸禮會正式將濟南、青州、鄒平、沂州的醫學堂合併成為“山東共合醫道學堂”(ShandongUnionMedicalCollege),學制四年。1903年招收醫學生13人,至1911年共畢業38人。
1909年,山東新教大學改稱山東基督教大學;山東共和醫道學堂更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和醫道學堂。
1911年4月17日,在英國利茲阿辛頓基金會的慷慨資助下,山東共合醫道學堂舉行竣工典禮,山東巡撫孫寶琦出席並捐銀千兩,這標誌著四處教學點開始合併於濟南。1915年9月27日舉行共和醫院落成典禮,四處教學點學生全部遷至濟南。
1917年,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更名為齊魯大學,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醫科成為齊魯大學醫科,學制七年。
1924年,加拿大政府準予齊魯大學立案,批准齊魯大學具有學位授予權,同時,醫科畢業生還授予由加拿大政府批准的“醫學博士”學位,特許中國留學生赴加留學,多倫多大學承認齊魯大學畢業生的學歷和資格,可免試入研究生院。
1925年,齊魯大學醫科更名為齊魯大學醫學院。
山東省立醫學院
1932年8月,山東省立醫學專科學校創建,由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和山東省教育廳領導。
1948年8月,山東省立醫學專科學校改名為山東省立醫學院。
1948年9月24日濟南解放,同年11月與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合併。
華東白求恩醫學院
1944年10月16日,經新四軍軍部批准建立新四軍軍醫學校。1945年3月18日在淮南新浦鎮招生,5月12日在安徽省天長縣長莊舉行開學典禮。
1947年1月,新四軍軍醫學校更名為華東白求恩醫學院。
1949年5月,學校劃歸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改名為山東省立醫學院。
1951年12月,學校改名為山東醫學院。
1952年9月,經華東區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委員會決定,撤銷齊魯大學,其醫學院與原山東醫學院合併,成立新的山東醫學院,校址設在原齊魯大學校址(濟南市南新街82號,現為文化西路44號)。

合併發展

山東醫學院山東醫學院
山東醫學院、山東醫科大學
1952年9月16日,山東醫學院與齊魯大學醫學院兩校合併後山東醫學院院長由白備伍兼任,孫鐵民、張匯泉、方春望任副院長。9月25日召開了合校後的第一次辦公會,10月8日下午,舉行了院系調整勝利完成大會。學院共設有醫學、藥學、衛生三個專業。
1952年11月14日成立了由23人組成的院務委員會和四個教學委員會(基礎、臨床、衛生、藥學)。
1955年4-12月,根據全國系科調整方案,山東醫學院衛生系、藥學系停辦,教師和學生充實到其他醫學院校,山東醫學院成為單一的醫學專業院校,設33個教研組(其中基礎醫學教研組18個,臨床醫學教研組15個)。1959年學校增設了衛生系、兒科系;1960年,又增設了生物、物理、化學三個專業,於1962年2月,又先後撤銷,將學生合併到醫療系。
1955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6月,經國家批准,山東醫學院成為第一批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的院校之一,招生專業有生物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臨床內科學、系統外科學、耳鼻喉科學、皮膚性病學等。
1959年1月,學校設立基礎部和臨床部。1961年5月,臨床部改為醫療系;基礎部撤銷,成立醫學基礎課辦公室。1962年,恢復基礎部和臨床部。1965年3月,又撤銷了基礎部和臨床部,設立學生處,與黨委學生工作部合署辦公。
1962年,根據教育部、衛生部意見,報請中央同意,將現行五年制的醫療、兒科、衛生、口腔四個專業的學制延長為六年,四年制的藥學專業延長為五年,山東醫學院是1962年第一批進行改制的全國11所院校之一。
1966-1970五年間,山東醫學院停止招生,1967年分配了1961級畢業生,1968年分配了1962級畢業生,1970年分配了1963、1964、1965三個年級的學生,至此山東醫學院已沒有正規在校生學習。
1970年7月,山東省革委會核心領導小組決定對全省高等學校進行撤併搬遷,貫徹“五七”指示,“面向農村、面向工礦、面向工農”“實行開門辦學”。在這個原則指導下,決定山東中醫學院和山東醫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山東醫學院,並搬遷到泰安地區新泰縣樓德鎮辦學,校址設在原泰安農校。山東醫學院下設四個大隊,一大隊在棗莊市、二大隊在曲阜市、三大隊在新汶縣,四大隊與院本部在樓德鎮。
1970年11月20日,學校恢復招生。1971級共招新生1069人,3月10日前後分別在棗莊、曲阜、新汶、樓德四個大隊報到。除醫療專業外,還有中醫專業連和藥學專業連。
1972年11月3日,撤消了四個大隊,恢復教學建制,設藥學系、中醫系、基礎部、臨床部和進修部等。
1973年下學期,山東醫學院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決定把主要力量撤回濟南,中醫系、藥學系遷回濟南上課。
山東大學醫學院山東大學醫學院
1974年建立山東醫學院樓德分院,山東醫學院抽出約三分之一的教職工留在樓德參與山東醫學院樓德分院籌建工作。1979年山東醫學院樓德分院遷至泰安市區,改名為山東醫學院泰安分院,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山東醫學院泰安分院更名為泰山醫學院。
1975年下半年,原山東中醫學院從山東醫學院重新分離出來,遷回原址,恢復山東中醫學院建制。
1977年10月,國家恢復聯考招生制度,山東醫學院醫學系恢復招生,學制5年。同時學校恢復和增設了衛生專業和口腔專業,並於1977年招收學生。這樣山東醫學院就有了醫療、藥學、衛生、口腔4個專業。這期間學校設立了醫學系和基礎部等教學部門。1985年,醫學系改名臨床部。
1978年,學校開始恢復招收研究生,當年招生41名。1986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79年12月,經國家衛生部批准,醫學院增設醫學系六年制英語班。
1985年5月,衛生部決定山東醫學院更名為山東醫科大學。
1988年4月,學校被批准為全國15所試辦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高校之一。
1996年10月,學校撤銷基礎醫學部,成立基礎醫學院。
山東大學醫學院、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
2000年7月22日,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和山東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新山東大學。
2001年1月,新山東大學將原山東醫科大學的基礎醫學院和臨床醫學部合併組建為山東大學醫學院。[2]
2012年5月,山東大學整合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等5個學院以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山東大學口腔醫院、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等4所附屬醫院,成立齊魯醫學部。
2015年9月,學校為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依據《山東大學章程》及《山東大學綜合改革方案》,頒布了《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重構齊魯醫學部管理架構,成立齊魯醫學部黨工委。齊魯醫學部下設辦公室(與黨工委辦公室合署辦公)、政工處、人事處、教務處、科研與國際交流處、研究生處、財務與資產管理處、繼續(網路)教育中心和醫院管理處等黨政管理機構。同時撤銷醫學院建制,組建基礎醫學院和臨床醫學院。

辦學實力

師資隊伍

據2016年4月學部官網信息顯示,齊魯醫學部有教師總數473人(教授168人),其中中國工程院專職院士1人,“千人計畫”入選者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4人,山東省“泰山學者”崗位特聘教授(專家)30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0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專職)
千人計畫:王興利、秦樾、陳有海、於學傑、趙忠熙、張東魯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龔瑤琴、陳哲宇、彭 軍(特聘教授),(講座教授)王炳和、曹義海、王興利、陳有海、遲洪波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龔瑤琴、沈月毛、陳哲宇、婁紅祥、彭 軍、馬春紅、張 澄、易 凡、高成江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張運、陳子江、龐琦、陳哲宇
國家級教學名師:於修平、高英茂

院系概況

據2016年4月學部官網信息顯示,齊魯醫學部下轄5個學院(另有1個整合籌建中),8所附屬醫院。根據《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將把學院整合為7個(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開辦7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定
所屬院系 專業設定 學位授予門類 學制
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 醫學 五年
醫學院 臨床醫學 醫學 五年
口腔醫學院 口腔醫學 醫學 五年
護理學院 護理學 理學 四年
藥學院 製藥工程 工學 四年
藥學 理學 四年
臨床藥學 理學 五年

附屬醫院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山東大學口腔醫院(加掛山東省口腔醫院牌子)、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山東大學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大學千佛山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濟南市中心醫院)、山東大學附屬臨沂市人民醫院(臨沂市人民醫院)[5]

學科建設

據2016年4月學部官網信息顯示,齊魯醫學部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二級學科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根據近幾年的ESI數據,醫學部有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免疫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5個醫學或醫學相關學科領域的學術影響力和貢獻能力已經跨入世界前1%行列。
二級學科國家級重點學科: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內科學、婦產科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藥物化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口腔醫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口腔醫學、藥學、護理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口腔醫學、護理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學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4年底,醫學部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1門,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山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山東大學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山東大學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教學團隊: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團隊(帶頭人:高英茂)、醫學基礎實驗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於修平)
國家級精品課程:診斷學、人體寄生蟲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系統解剖學(雙語)、局部解剖學、醫學機能學實驗、護理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免疫學、護理學基礎(雙語)、斷層解剖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臨床醫學、藥學、護理學、口腔醫學
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山東大學齊魯醫學班
山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山東大學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專業實驗室
培養模式
1.高水醫師的培養
建立“5+3”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前5年為臨床醫學本科教育(通識教育+基礎醫學教育+臨床醫學教育),後3年為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通過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有效銜接,強化臨床實踐能力培養訓練,合格者授予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並具備成為一個卓越醫師的執業能力。
2.拔尖創新型醫學人才的培養
(1)“4+4”模式。指學生在前四年進行通識教育,可選修理工科任何專業,同時選修適當學分的醫學預科課程。第4年進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原專業畢業並授予本科學位,合格者繼續深造。後4年進行基礎醫學課程的學習和科學研究,畢業考核注重科研能力,著力培養基礎廣博、發展潛能好、思維寬廣、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科研能力的醫學科學家。畢業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者,授予科學型博士學位(Ph.D)。
(2)“2+6”模式。指學生在前2年進行通識教育,第3年到第5年完成醫學基礎和臨床理論課程學習,第6年到第7年進行臨床實踐,第8年進行科研訓練。第5年進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者進入臨床醫學本科教育並繼續進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畢業授予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合格者繼續深造,畢業考核注重臨床技能,著力培養具有睿智思維、良好醫學職業素養及成熟人格的臨床醫學家。畢業後授予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MD)。
(3)為加強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擬在八年制(“2+6”模式)醫學教育的基礎上推出“8+3”11年制精英教育,即學生在經過八年制醫學教育獲得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的基礎上,再進行3年的科研訓練,畢業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者授予科學型博士學位(即MD+Ph.D)。
3.“ROSE”醫學教學模式
在高層次醫學科學家的培養過程中,構建以綜合能力培養和客觀教學評價體系為核心、有山東大學特色的“ROSE”醫學教學模式(R:ResearchTraining,科研訓練;O:OverseaExperience,國際化視野與交流;S:System-BasedLearning,器官系統醫學教育;E:Evaluation,考核與評價體系)。
(1)實施基礎與臨床雙導師制。為每位進入長學制的學生配備一名基礎醫學和一名臨床醫學導師,要求學生早進實驗室、早進臨床。導師必須具備博導資格,定期和學生分享科學研究過程中的研究方法、心得體會與科學精神,以及臨床實踐中的體會,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2)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2010年醫學院成為第三所與美中國國內布拉斯加醫學中心(UNMC)合作開展JointMD-PhD項目的中國國內醫學院校。
4.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1)引入行醫學(Doctoring)實踐教學模式,建立模擬學生對“病人”問診、學生病歷記錄、老師點評和治療方案的多層次教學模式。
(2)實行“見習醫生制”臨床教學。堅持“以床邊為中心的教學”替代“以授課為中心的教學”,“以參與病人全程治療的教學”替代“病人床邊觀察者的教學”,“以培養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替代“以知識記憶和積累為中心的教學”。
(3)在臨床實踐教學中,制定科學有效的學生評價辦法,加強學生培養的過程考核管理,建立退出機制。在過程考核中,達不到培養要求的學生將被淘汰退入五年制學習,保證拔尖創新型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6年4月學部官網信息顯示,學部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創新藥物研究基地1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11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8個。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糖工程技術中心、國家輔助生殖與優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級創新藥物研究基地:山東省重大新藥創製中心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衛生部衛生經濟與政策研究重點實驗室、心血管重構與功能研究衛生部重點實驗室、耳鼻喉科學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畸形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心血管重構與功能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衛生毒理學重點實驗室、慢性退行性疾病的蛋白質科學重點實驗室、藥物分子設計與創新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強化建設)、婦科腫瘤實驗室(強化建設)、神經免疫腫瘤免疫實驗室(強化建設)、腹腔鏡技術基礎與臨床套用實驗室、胃腸疾病轉化醫學實驗室、血液病實驗室、腎臟組織工程實驗室、神經系統變性病轉化醫學實驗室、消化系統腫瘤實驗室
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傳染病預防控制重點實驗室、山東省衛生檢驗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感染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精神疾病基礎與臨床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口腔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心血管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山東省耳科學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醫學院
據2016年4月學部醫學院官網信息顯示,醫學院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00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00餘項。取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科技獎、山東高校科技獎及專利等科研成果100餘項;在《Science》、《NatureGenetics》、《Cell》、《Blood》、《PNAS》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
公共衛生學院
據2016年4月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公共衛生學院先後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項目及國家"863"、“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衛生與計畫生育委員會、山東省科技廳、省衛生與計畫生育委員會、省教育廳等資助的各類科研和教研課題。近3年,承擔在研課題170餘項,在研經費達2500萬元,在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其中發表SCI、SSCI、EI、CSSCI論文300餘篇,編寫出版專著及教材100餘部。
藥學院
據2016年4月學部藥學院官網信息顯示,藥學院近五年來主持或參加國家重大新藥創製計畫項目、國家“973”項目、“863”項目、國家“十一五”支撐計畫、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100餘項,目前在研國家級課題44項,與企業合作課題170餘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30餘項,獲新藥證書15項,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達數十億元,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10]
口腔醫學院
據2016年4月學部口腔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口腔學院獲得各級經費2054.8萬元,承擔國家級課題18項;省部級課題77項;發表SCI收錄文章100餘篇,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護理學院
據2016年4月學部護理學院官網信息顯示,護理學院先後承擔包括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科研課題30項,有多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在中國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0餘篇。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山東大學圖書館醫學分館即原山東醫科大學圖書館,前身是1903年建立的齊魯大學奧古斯丁圖書館,館藏文獻主要以醫學、生物學為主,截止到2014年底,齊魯醫學部圖書館共有各類藏書45萬餘冊,收藏有中外文紙本期刊854種。分館外文書庫中藏有齊魯大學、山東省立醫學院和華東白求恩醫學院的外文藏書,印刷時間最早可追溯到1845年。
山東大學圖書館醫學分館是教育部、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項目查新諮詢單位,全國生物醫學文獻山東省級中心館,具備完整的中國國內外權威檢索工具及檢索資料庫。
截至2013年7月,齊魯醫學部共享山東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有資料庫201個、電子圖書(中文)80萬冊(外文)77萬冊、電子期刊(中文)9556種(外文全文)2.8萬種、電子論文(中文)315萬篇(外文)190萬篇,總數據存儲量67TB,搭建有電子資源校外訪問系統(24小時開放)。

  • 學術期刊
刊物名 主辦單位 創刊時間 影響力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山東大學
1956年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核心版)、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英國《食品科技文摘》、英國《公共健康研究資料庫》、波蘭《哥白尼索引》等國際資料庫收錄。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山東大學 1987年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波蘭《哥白尼索引》(IC)收錄。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山東大學
1998年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部科技信息所)、醫藥衛生核心期刊(中國衛生部信息所)、外科學類核心期刊(中國醫學文摘·外科學)、腫瘤學類核心期刊(中國醫學文摘·腫瘤學)。2002年被評為第三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2004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CAJ-CD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優秀期刊,2006年被評為“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現代婦產科進展
山東大學
1989年 中文核心期刊婦產科學類(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醫學核心期刊(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情報信息研究所)。 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CMCI)、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檢索分析系統光碟資料庫(CBMdisc)、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收錄。 2012年獲第四屆中國高校特色期刊,1996年至2012年獲歷屆山東省優秀科技期刊,1997年至2012年獲歷屆華東地區優秀科技期刊,1998年獲山東省十佳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山東大學校徽山東大學校徽
部徽使用山東大學校徽
設計者:劉樂一等,設計時間:1985年2月
圖案核心以漢字“山”、“大”為設計基本元素,運用現代變形手法進行變化,具有易於識別的特徵。標誌簡潔、明快,便於製作和傳播。校徽圖形線條曲直結合,剛柔相濟、穩中有動,向上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富有現代感和節奏感,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和豐富的想像空間。
整個圖案對稱、穩定、平衡,富有大家風範、名校風采。圖案上部“山”字是中國象形文字“山”的變形,富有中國文化特色。“山”字變形具有上升態勢,寓意山東大學不斷發展,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底部是“大”字變形,像浩瀚大海,寓意學海無涯。“山”、“海”一體,極易使人聯想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表現山東大學師生勤奮求知,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同時又強調“山之魂,海之韻”的大學文化。
“山”代表泰山,“海”代表黃海,寓意山大地理位置:東臨黃海,南望泰山。
圖案中心部分又像大海中的燈塔,寓意在知識的海洋中,山東大學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燈塔,引領莘莘學子學海泛舟,為莘莘學子指明人生旅途的方向。也可理解為山東大學“引領文明進步”的歷史使命。
“1901”表明山東大學創建時間;“山東大學”四個字采自毛澤東同志給高亨教授的信;外環“shandonguniversity”是“山東大學”的英文翻譯。
山東大學校徽的色彩用山東大學主色調——山大紅。

精神文化

山東大學校歌山東大學校歌
部歌
使用山東大學校歌
《山東大學校歌》
成仿吾作詞(經集體修改),鄭律成作曲
東臨黃海,南望泰山,
這裡是我們追求真理的樂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薪火傳,學子要與前賢比肩。
為天下儲人才,放眼五洲;
為國家圖富強,求索萬年。
志向遠大,氣養浩然;
學無止境,不畏登攀。
奮鬥啊,奮鬥啊,為了中華民族崛起;
奮鬥啊,奮鬥啊,為了人類美好明天。
我們是崇實與求新的朝氣勃發的青年!
部訓
博施濟眾,廣智求真
部慶日
齊魯大學醫學院於1911年4月17日正式宣告成立,標誌著齊魯醫學部歷史的正式開始,因而4月17日是齊魯醫學部建校慶祝日。

學部領導

現任領導

黨工委書記:侯俊平
黨工委副書記:陳鑫
部長:陳子江
常務副部長:孔北華
副部長:賈繼輝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姓名
校名
職務
任職時間
卜道成(Joseph Percy Bruce) 齊魯大學 校長 1916-1919
聶會東(James Boyd Neal) 齊魯大學 校長 1919-1921
巴慕德(Harold Balme) 齊魯大學 校長 1921-1924
李天祿 齊魯大學 代校長、校長 1928-1929.11
朱經農 齊魯大學 校長 1931-1935
劉世傳 齊魯大學 校長 1935-1940
湯吉禾 齊魯大學 校長 1940-1045
吳克明 齊魯大學 校長 1945-1950
楊德齋 齊魯大學 校長 1950-1952
尹莘農 山東省立醫學專科學校 校長 1932.8-1948.8
王寶楹 山東省立醫學院 校長 1948.8-1948.11
江上峰 新四軍軍醫學校 校長 1944.10-1945.11 
宮乃泉 新四軍軍醫學校 校長 1945.11-1947.1
宮乃泉 華東白求恩醫學院 院長 1947.1-1949.5
宮乃泉 山東醫學院 院長
1949.5-1949.9
白備伍 山東醫學院 院長 1949.9-1954
邵德孚 山東醫學院 院長 1955.4-1959.3
王哲 山東醫學院 院長 1959.3-1966.6
“文化大革命”期間由山東醫學院革委會管理
方春望 山東醫學院 院長 1978-1985.5
方春望 山東醫科大學 校長-名譽校長(1986.3起) 1985.5-1995
王廷礎 山東醫科大學 校長 1986.3-1998.1
王琰璧 山東醫科大學 校長 1998.1-2000.7
2000-2012年分為五個學院獨立管理
張運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 部長 2012.5-2015.7

知名校友

兩院院士

馮蘭洲院士馮蘭洲院士
馮蘭洲(1903-1972)醫學寄生蟲學家,1929年畢業於齊魯大學醫學院,195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周廷沖(1917-1996)生化藥理學家,1950-1953年在華東白求恩醫學院任教,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翠芬(1921-2011)醫學微生物學家,1950-1953年在華東白求恩醫學院任教,1996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洪濤(1931-)病毒學家,1955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謝立信(1942-)眼科學專家,1965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運(1952-)內科學心血管病專家,1976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寧光(1963-)內科學內分泌代謝病專家,1987年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知名教授

一級教授
薛愚(1894-1988)藥物化學家,藥學教育家,中國藥學教育奠基者之一。首先提出藥學院應設定生藥學、藥物化學、藥品檢驗三個專業。曾任北京醫學院藥學系主任,中國藥學會理事長,1956年被評為一級教授。
尤家駿(1900-1969)皮膚性病學家,中國皮膚性病學最重要奠基人之一。為中國麻風病防止做出重要貢獻,1952年在中國首次發現黃色釀母黴菌病。1956年被評為一級教授。
葉衍慶(1904-1994)骨科學專家,擅長治療骨關節疾病和骨折損傷,1956年被評為一級教授。
蘭錫純(1907-1995)著名心血管和膽道外科專家,在中國首次實施脾腎靜脈吻合術和二尖瓣分離術,改進了膽石症手術方法,1956年被評為一級教授。
在校任教的知名教授
江清(1886-1939)生物化學家,與李纘文、魯德馨等合作翻譯出版了中國第一部中文生物化學教科書《康氏生物化學》,與孟合理、魯德馨合作翻譯出版的《斯氏診斷學》多次再版,直至五十年代仍是重要的醫學著作。
於復新(1890-1969)著名細菌學家,8歲失聰,自學成才,創立梅毒血清環狀試驗法,1929年編寫出版中國最早的醫學檢驗學專著《實驗診斷學》。
李纘文(1900-1977)著名生物化學家,與江清、魯德馨等合作翻譯出版了中國第一部中文生物化學教科書《康氏生物化學》,編寫有教科書《生物化學》,是五十年代山醫僅有的幾位研究生導師之一,退休後設立李纘文獎學金。
張奎(1906-1986)醫學寄生蟲學家,建國後首先將抗瘧疾復發藥伯氨喹啉介紹到中國國內,為中國瘧疾的防控做出重要貢獻。
專家教授
王會文(1888-1931)解剖學家,打破傳統思想束縛,在中國首開人體實地解剖。
侯寶璋(1893-1967)著名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和愛國民主人士,中國病理學先驅之一,英國皇家病理學會終身會員。1934年出版中國第一部《病理組織學圖譜》,1942年任香港大學醫學院病理系主任,1956年首次證明寄生蟲在肝臟寄生可誘發惡性腫瘤。1962年受周恩來總理邀請回到大陸,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
張匯泉(1899-1986)人體組織胚胎學家。五十年代初設計製造了系統、完整的胚胎學教學模具,建立了胚胎標本室,著有《胚胎學》等專著,為中國胚胎學發展奠定基礎。
趙常林(1905-1980)著名骨科專家,中國骨外科學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譽為“骨科聖手”。
孫鴻泉(1910-1979)耳鼻喉科專家,在中國首次實行開窗手術治療耳硬化症等手術。
王永貴(1913-2004)解剖學家,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解剖學分冊》和全國統編教材《解剖學》。
計蘇華(1917-1976)外科學和老年醫學專家,中國老年醫學的開拓者,1961年任衛生部保健局副局長。
王培仁(1914-1996)心血管病專家,主編了中國第一部《內科學》大學教材。
孫桂毓(1916-1980)著名眼科專家,1952年開展角膜移植術,1963年主持分離沙眼衣原體山東株。
蘇應衡(1916-1998)著名外科專家,山東胸外科創始人。
朱漢英(1917-2005)神經病與精神病專家。中國神經內科創始人之一。
魏一齋(1906-1975)婦產科專家,曾任延安中央醫院院長,獲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題詞勉勵。建國後曾任中央衛生部醫學教育司副司長、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金茂岳(1906-1987)回族,婦產科專家,曾在延安中央醫院工作,是李訥、林豆豆、賀鵬飛、陳偉力等3000多人的接生醫生,獲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題詞勉勵。
蘇應寬(1918-1998)婦產科專家,改進了宮頸癌的手術治療方式。
駱兆平(1920-1999)耳鼻喉科專家,翻譯出版中國第一本耳鼻喉專業書籍和高等教科書《耳鼻咽喉科學》,是《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的創建者和首任主編。
戚仁鐸(1921-2009)診斷學和血液病專家,連續主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診斷學》第1-4版。
江森(1921-2011)婦產科專家,創腹膜外淋巴清掃和髂動脈結紮及腹膜內廣泛子宮切除的宮頸癌根治術,是《現代婦產科進展》的創建人之一。
王天鐸(1921-2009)耳鼻喉科家,主編的《喉科手術學》是喉科權威著作。
楊仁中(1933-)耳鼻喉專家,語音康復專家,發明人工喉等語音康復儀器,被譽為“中國人工喉之父”。
王玉田(生年不詳)神經科學家,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校園環境

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位於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此校園即原齊魯大學校園,始建於1908年。
校園大體保留了始建時的格局。規劃由卜道成籌劃,美國工程師佩利姆(G.H.Perriam)設計,芝加哥三家公司負責建設。所有建築均以德國、英國、美國的風格為主,並採用了大量中國傳統民居建築手法和符號,為集仿主義手法的代表。
教學區南北軸線長達200多米,軸線最北端為辦公樓(已不存,今為綜合樓),最南端為康穆禮拜堂(已不存,今為教學八樓),往南兩側依次有考文樓(今教學五樓)與柏根樓(今教學三樓)相對、葛羅神學院(今教學四樓)與奧古斯丁圖書館(已不存,今教學七樓)相對,六棟建築圍合成長200米,寬100米的中心花園,八條卵石鋪成的道路呈放射性布置,為西方園林式布局。校園內的主要道路均以兩旁栽植的花木命名,由北向南為杏林路、槐蔭路、丹楓路、松音路、青楊路、長柏路。校園內綠樹成蔭,四季花香,為當時全國最好的校園之一。
新中國建立後,在校園內陸續興建了教學一樓、教學二樓、教學六樓、教學七樓、教學八樓、藥學科研樓、圖書館、食堂、學生宿舍、家屬區住宅樓等一批建築,對老建築進行了修繕加固,形成各種建築風格錯落有致、交相輝映的格局。2013年,包括趵突泉校區的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築群(1905-1924年)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1783-5-176,成為全國僅有的幾座國家級文物校園之一。
校園內尚存的主要老建築有:校友門(1924年建)、教學三樓(柏根樓,1917年建)、教學四樓(葛羅神學院樓,二十年代建)、教學五樓(考文樓,1919年建)、四百號院(1916年建)、健康樓(聖保羅教堂,1919年建)、景蘭齋(1924年建)、美德樓(1933年建)、水塔(1924年建),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