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婦觶

山婦觶

山婦觶(shān fù zhì),商代晚期飲酒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該觶侈口,束頸,鼓腹,圈足。有蓋,蓋頂有一菌狀鈕。鈕上飾火紋,蓋面飾乳丁雷紋一周,頸、足部飾夔紋。器內底有銘文“山婦”二字。“山婦”即“婦山”,表明此器的所有者是以“山”之族名作為自己私名的一位貴族身份的婦人。通高:17.5cm,口徑:8.6cm,重0.66kg。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山婦觶,通高17.5cm,口徑8.6cm,重0.66kg。
山婦觶山婦觶

外形特徵

觶侈口,束頸,鼓腹,圈足。有蓋,蓋頂有一菌狀鈕。鈕上飾火紋,蓋面飾乳丁雷紋一周,頸、足部飾夔紋。

銘文內容

器內底有銘文“山婦”二字。“山婦”即“婦山”,表明此器的所有者是以“山”之族名作為自己私名的一位貴族身份的婦人

詞語解釋

夔紋

中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神話中形似龍的獸名。《莊子·秋水》中言:“夔憐蚿,蚿憐風。”釋文:“夔,一足獸也。……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雷紋

由近似“丁”字形的線條互相勾連組成。此種紋飾盛行於晚商至周初,戰國時再度流行。

觶(音志)為飲酒之杯。《禮記·禮器》:“尊者舉觶。”青銅觶盛行於商、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逐漸消失。

器物上面可以提攜或繫繩帶的部分。  

商代青銅器

分類青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製成的器皿、用器等。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保守的估計,這一時期主要從直至,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銅器從發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期。
飪食器史鼎|獸面紋簋|獸面紋鼎|小臣方鼎|亞簋|乳釘三耳簋|田告方鼎|羊父丁方鼎|邐簋|癸簋|獸面紋甗|父乙鼎|寽父癸甗
酒器父丁尊|網紋斝|獸面紋觚|獸面紋爵|獸面紋方壺|弦紋盉|獸面紋尊|獸面紋斝|冊方斝|三羊尊|友尊|二祀其卣|亞方尊|ㄐ毌父戊方卣|受觚|矢壺|作尊彝尊|亞方罍|十字洞腹方卣|亞鳥寧盉|貝鴞卣|癸觚|父已角|山婦觶|王生女方彝|獸面紋兕觥|子工萬爵|父戊舟爵|獸面紋角|亞鳥出戟觚|獸面紋觚
兵器獸面紋大鉞|玉刃矛
車馬器雙兔車軎
水器亞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