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一世[俄國沙皇]

尼古拉一世[俄國沙皇]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維奇Николай I Павлович(1796年—1855年,1825年—1855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皇帝,巴維爾一世第三子。

基本信息

介紹

俄國皇帝(1825 ~ 1855)。全名尼古拉·巴甫洛維奇·羅曼諾夫,生於1796年7月6日。保羅一世之子,亞歷山大一世之弟。1825年11月亞歷山大一世暴卒,尼古拉被立為皇帝。他崇拜普魯士的軍事、警察制度,力圖把一切政治機構都置於軍隊控制之下。設立憲兵團,加強警察憲兵的作用。設立專司政治調查的“第三廳”,以維持自己的統治。他殘酷地鎮壓十二月黨人起義。實行嚴格的書刊檢查制度,迫害A.C.普希金、Т.Г.謝甫琴科、М.Ю.萊蒙托夫和А.И.赫爾岑等自由思想家。他禁止農奴子弟進入中學和大學學習。竭力鞏固貴族地主的地位,維護農奴制度。在對外政策上,維護歐洲君主制,充當歐洲憲兵,鎮壓波蘭1830年起義和1848年匈牙利革命(見歐洲1848年革命)。為擴張領土,進行俄國-伊朗戰爭俄土戰爭,奪取了東亞美尼亞和多瑙河河口及附近島嶼、高加索黑海沿岸(除巴統外)的土地,將塞爾維亞、希臘、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納入俄國的勢力範圍。1853年克里木戰爭爆發,俄軍屢敗,國庫空虛,民怨沸騰。1855年3月2日在彼得堡暴卒。

早年

尼古拉是保羅一世·彼得羅維奇的第三個兒子。他的大哥亞歷山大一世·巴甫洛維奇沒有子嗣,在臨終前兩年起草的密詔中,將尼古拉立為皇儲。1825年12月1日,尼古拉繼位,次年9月舉行登基大典,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十一位皇帝,史稱尼古拉一世。尼古拉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和他的兩位哥哥一樣,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識,而且對學業表現得也不是很熱心。尼古拉不喜歡讀書,但對軍事很著迷,看過很多軍事方面的書籍,而且還研究過建築學。尼古拉在青年時代曾在軍中服役,和戰友們的關係不好,大家都認為尼古拉是一個冷酷自私而且傲慢自負的人。尼古拉是個虔誠的東正教徒,嚴格遵守東正教教規,很能約束自己,從不錯過任何一個宗教活動。尼古拉不吸菸,也討厭周圍吸菸的人;從不飲用烈性酒,每天都堅持散步,從事鍛鍊。每天尼古拉的生活就像一架有規律的時鐘。尼古拉記憶能力超群,工作勤奮,每天的工作時間都達到16至18小時。他崇尚嚴明的紀律,反覆強調法律和秩序,經常親自巡視軍隊、教育機構和國家機關,每次巡視都要對當地的工作作出評論,指出缺點,並給出更改建議。此外尼古拉還知人善任,在他執政期間,俄羅斯出現了一大批治國能臣[1]。

繼位

亞歷山大一世沒有子嗣,這樣在亞歷山大之後的皇位,本應由二哥康斯坦丁繼承。但是康斯坦丁娶了波蘭的一位女公爵為妻,也就是成為門第不當的婚姻。在當時的歐洲,高等貴族的這類婚姻不被法律承認,康斯坦丁等於是為此門婚姻放棄了繼承權,而且他也沒有子嗣,這樣皇位只能由尼古拉來繼承。

1825年11月17日,亞歷山大一世病逝於塔甘羅格。聖彼得堡的大臣們向康斯坦丁宣誓效忠,並擁戴康斯坦丁做皇帝,但康斯坦丁本人不願繼位,宣布將皇位讓給尼古拉。尼古拉也不願意繼承皇位,反而向康斯坦丁宣誓效忠。哥倆就這樣推來推去,俄羅斯帝國從11月17日至12月14日這25天時間裡,實際上處於無人統治的狀態。當康斯坦丁和尼古拉二人互相推讓之際,一些貴族和軍隊中的部分高級軍官策劃發動政變。政變的組織者起初計畫讓皇帝退位,逮捕皇帝全家,後來又把目標改為逼迫尼古拉把皇位讓給康斯坦丁,強迫元老院通過組織臨時政府、廢除農奴制、廢除貴族特權等法令。結果發動起義的軍官拖延不決,遲遲沒有採取果斷行動,最後政變的兩位主要組織者竟然拒絕參加起義。

12月14日,由近衛軍和海軍官兵們組成的起義者隊伍在樞密院廣場上結成戰鬥隊形,包圍樞密院,發動了政變。聖彼得堡總督試圖干涉政變,但被起義隊伍驅逐,並誤傷致死。剛剛繼位的尼古拉一世認識到他在軍隊和大臣們中間的威望很低,加上不願在登基大典這一天動用武力,使自己的威望掃地,於是就採取了懷柔政策,不斷派出使臣和起義者談判,並且遲遲沒有向忠於他的近衛軍騎兵部隊下達鎮壓命令。

起義者一方組織混亂,缺乏能夠果斷採取行動的領袖人物,儘管在一天之內又數次機會可以占領冬宮,逮捕沙皇全家,完成政變,但他們也只是像示威一樣,盤踞在宮前廣場上,寄希望於尼古拉一世能主動做出讓步。

雙方就這樣對峙到傍晚,局勢變得緊張起來:這個政變的結局或者是尼古拉一世主動退位,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或者是出動軍隊,鎮壓起義。無論如何,這個政變不可能拖到第二天。最終尼古拉一世決定,對起義者開始鎮壓。

尼古拉一世調來了炮兵部隊,向集結在廣場上的起義軍開炮。在遭到沙皇近衛軍炮兵的打擊、騎兵的衝鋒之後,起義部隊四散潰逃,政變失敗。夜幕降臨的時候,政變的喧囂徹底平靜下來,街頭上留下了上百具屍體。由於政變是在十二月份,起義者被稱作"十二月黨人",這次起義也就相應地被叫做"十二月黨人起義"。起義當天有1271人死亡,起義遭到鎮壓後又有上百人被判刑。

十二月黨人的起義嚇壞了尼古拉一世。在正式登上俄羅斯帝國皇位的那一天開始,尼古拉一世就不遺餘力地扼殺一切革命和變革思想。赫爾岑曾說尼古拉一世"隆重地用絞刑架開始了統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