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

1855年

1855年英國1/2便士銅幣1855年在中國傳統紀年年號是清文宗鹹豐五年 太平天國五年。1855年2月22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建校,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中央郡的州學院(State College),是賓夕法尼亞州幾何對角線中點。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湘軍水師潰不成軍,統帥曾國藩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西線軍事步入全盛。1855年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的分級制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被視為葡萄酒的聖經。1855年的9月,Syndicat of Courtiers給波爾多葡萄酒商會去了一封信,說明在同一等級內沒有先後之分,商會於是對名單進行了修改,統一級酒莊內按照字母順序排列,才將此事平息。

大事記

1855年1855年

黃河大改道。在改道前,黃河下游流經路線,按照現時中國行政區域劃分,大體上經過河南的滎陽﹑鄭州﹑原陽﹑延津﹑封丘﹑中牟﹑開封﹑蘭考,後經山東的曹縣﹑單縣,再經安徽的碭山﹑蕭縣﹑最後入江蘇的豐縣﹑沛縣﹑徐州﹑邳縣﹑睢寧﹑宿遷﹑泗陽﹑淮安﹑漣水﹑阜寧﹑濱海然後入黃海。但在改道後,於銅瓦廂缺口後,黃河衝破原有的河道,改東北走向,在山東境內借大清河入渤海。 1月24日(十二月七日)英外相訓令包令,不主張對華採取強硬政策,保持靜觀態度。

1855年1855年

2月12日(十二月二十六日)諭黑龍江將軍奕格,允許俄船仍由黑龍江駛回歸國,並令此後不可再在黑龍江行駛。

2月24日(正月八日)上海道與英法美領事議定華人在租界內租占地皮及房舍居住章程。

3月13日(正月二十三日)英、法、美公使會晤於香港,續商合作。

4月5日(二月十九日)廓爾喀爾侵占西藏的潛嚨聶拉木。

4月18日法國波爾多官方列級酒莊分級表發布。

5月中旬沙俄第二次武裝航行黑龍江,並遷來大批“移民”,在江左岸強行建立居民點。

6月24日(五月十一日)盜船十餘艘進擾奉天營口,劫擄商船。

1855年1855年

6月27日(五月十四日)①台灣道與美艦長喬治·帕特達成協定,允美商來台互市。②李泰國代替威妥瑪為江海關司稅官。

7月16日(六月三日)盜艇40艘自上海來,復占山東石島。

7月23日(六月十日)盜艇30餘艘擾奉天金州海口。

8月2日(六月二十日)黃河自下北廳蘭陽泛等處決口,河水經山東,由大清河入渤海。黃河自此改道。

8月10日(六月二十八日)諭令吉林將軍景淳速與俄國在松花江口勘界。

8月14日(七月二日)上海寧波商人共雇輪船一艘,外借英船二艘,到山東芝罘海口轉赴奉天剿海盜。

8月22日(七月十日)因英國兵船北駛奉天,鹹豐帝命兩江總督怡良等飭該國領事迅速追回。

8月26日(七月十四日)塔爾巴哈台礦工徐天蕘、安玉賢領導各族人民反抗沙俄血腥屠殺雅爾噶圖金礦礦工,火燒俄貿易圈。

9月香港總督包令準中國商船在香港註冊,懸掛英旗,受英國保護。

9月2日(七月二十一日)恭親王奕訢被免去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正黃旗都統。

9月18日(八月八日)英海軍在浙江洋面擊毀盜船23艘。

9月23日(八月十三日)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與吉林黑龍江勘界委員富尼揚阿會於闊吞屯,聲言黑龍江、松花江左岸均屬俄國。

9月27日(八月十七日)美國務卿訓令新任駐華公使伯駕與英法一致要求中國修約。

12月8日(十月二十九日)英外相訓令包令,與法、美一致行動。

12月9日(十一月一日)黑龍江將軍奕格奏,俄人不遵舊章。詔命知照拒駁,密加防範。

12月10日(十一月二日)①包令致書英外部,力主將英國勢力推到北京,防制俄國。②英、美、法三國領事聯名公布《上海港引水章程》,把從不平等條約中攫取的引水權具體化。

12月11日(十一月三日)奉天金州開始地震。明年1月9日止,房屋坍塌頗多。

12月31日(十一月二十三日)美新任駐華公使伯駕到

戰爭

1月16日——克里木戰爭:撒丁王國加入戰爭。

2月11日——石達開九江大敗曾國藩。

3月17日——北伐太平軍退守馮官屯。

5月31日——太平天國北伐失敗。

8月1日——黃河在河南蘭陽(今蘭考)北岸銅瓦廂決口。

9月8日——克里木戰爭:英法聯軍在圍攻349日後占領塞瓦斯托波爾。

出生

8月19日——余紫雲,京劇演員。(1910年逝世)

11月3日——呂德,法國雕塑家。

逝世

2月17日--劉麗川,上海小刀會領袖。(1820年出生)

2月23日--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德國數學家。(1777年出生)

3月15日--林鳳翔,太平軍將領。(1825年出生)

3月31日--夏洛蒂·勃朗特,英國女作家。(1816年出生)

6月11日--李開芳,太平軍將領。(生年不詳)

8月19日--余紫雲,京劇演員。(1910年逝世)

港英當局頒布船舶法令

鹹豐五年(1855)二月,香港英國當局為擴大對華走私貿易,特別是為便於鴉片走私和拐賣人口,竟無視中國主權,違反中英《虎門條約》規定,擅自頒行《香港一八五五年第四號法令》,宣布中國船隻可以在香港辦理英籍登記,從而取得懸掛英國國旗、受英國保護的權益。這一法令嚴重損害了中國水上治安,破壞了中國主權。致使一批中國不法船主在英國庇護下,公然違法走私,掠賣人口,直至進行海盜活動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建校

1855年2月22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建校,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中央郡的州學院(State College),是賓夕法尼亞州幾何對角線中點。主校區面積22平方千米。詳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詞條。

太平天國湖口、九江大捷

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湘軍水師潰不成軍,統帥曾國藩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西線軍事步入全盛。[35-37]同年秋天,石達開又揮師江西,四個月連下七府四十七縣,由於他軍紀嚴明,施政務實,愛護百姓,求賢若渴,江西人民爭相擁戴,許多原本對太平天國不友好的知識分子也轉而支持太平軍,隊伍很快從一萬多人擴充到十萬餘眾,對手哀嘆“民心全變,大勢已去”。

此後石達開分兵三路,全線反擊。

太平軍第三度攻克武昌,湖北省長江兩岸大部為太平軍所得。

太平軍北伐失敗

鹹豐五年(1855)正月至四月,林鳳祥、李開芳所部先後為清軍所敗,整個太平天國北伐遂以失敗告終。先是,鹹豐四年初,北伐軍被困天津附近,楊秀清等兩次派兵北上增援,皆遭敗績,遂放棄了增援計畫。從此,北伐軍徹底陷入孤軍作戰的困難境地。二月,春官正丞相吉文元在直隸阜城戰鬥中犧牲。五月初,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率部分北伐部自直隸連鎮到達山東高唐,欲與援軍匯合,但此時北伐援軍已然潰敗,李開芳部被清軍勝保部圍困高唐。固守連鎮的北伐軍主力,在天官事副丞相林鳳祥率領下與清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部相持不下。後僧格林沁引水淹連鎮,北伐軍突圍不成,糧草告盡,以黑豆充飢。鹹豐五年正月,西連鎮陷落,北伐軍兩千餘人退保東連鎮。正月十九日,東連鎮亦為清軍攻破,林鳳祥受傷被俘。於二十七日在北京遇害。二十九日,被困高唐的李開芳部撤至荏平馮官屯,為清軍追及。清軍引水灌屯,屯中水深數尺。四月十六日,屯破,北伐軍全軍復滅,李開芳被俘。向僧格林沁乞降不成,於四月二十七日在北京被殺。北伐軍將士在兩年中馳驅六省,震撼清都,牽制了大量清軍,有效地支援了南方太平軍主力和北方人民的反清鬥爭。

捻軍雉河集會盟

鹹豐五年(1855)秋,各路捻軍會盟於安徽蒙城雉河集,公推張樂行為盟主,從此,捻軍由分散漸趨統一。捻軍起義後,皆各自為戰,彼此既不統屬,又少聯繫。隨著對敵鬥爭的深入發展,各捻首領日益感到聯合起來共同禦敵的必要。早在鹹豐四年,張樂行就曾與蘇天福聯合作戰。鹹豐五年七月,各路捻軍大會於雉河集,共建"大漢"政權。張樂行稱"大漢永王",下設軍師、司馬、先鋒等職。各捻分編五旗,各以黃、白、紅、黑、藍為本旗旗色。張樂行、龔得樹、蘇天福、侯世維、韓志萬為各旗總旗頭,稱"大趟王",皆聽盟主調遣。總旗下設大旗,為組成捻軍的基本單位,可獨立作戰,人數少則萬人,多則十數萬不等。大旗下設小旗,也無固定編制。各旗一般皆步、騎混合,初期以步兵為主,到後期則漸以騎兵居多。會盟後,張樂行以盟主身份發布《告示》及《行軍條例》,揭露清廷腐敗,闡明捻軍宗旨,明確組織紀律。從此,捻軍聲威大震,成為北方抗清主力。當年八月,捻軍自雉河集出擊,在永城境內擊敗清軍。九月進攻歸德府城,十一月在永城附近大敗湖南提督武隆額所部清軍。清廷革武隆額職,改派河南巡撫英桂負責剿捻軍事。鹹豐六年二月,捻軍五路從皖入豫,困英桂于歸德城中。四月,為清軍丘聯恩及袁甲三所部戰敗。五月,清軍攻占雉河集。捻軍撤出後,在澮河橋擊敗尾追其後的清軍崇安部,六月南下攻占霍丘重鎮三河尖,七月回師奪回雉河集,繼續與清軍進行頑強鬥爭。

1855年法國波爾多官方列級酒莊分級

1855年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的分級制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被視為葡萄酒的聖經。許多葡萄酒的愛好者對波爾多酒莊的認識都以他為參照。 不知是不是人們在內心深處總要將一大類產品排排隊,從1663年就產生了分級制度,但還不是官方發布的。這種分級是為了標定葡萄酒的質量和價格,基準就是波爾多當時4個頂級酒莊(Premier Cru),Margaux(瑪歌),Latour(拉圖),Haut-Brion(奧比安), Lafite-Rothschild(拉菲)。

1855年,法國正值拿破崙三世當政。三世國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讓全國的葡萄酒都來參展。於是,他請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一個展覽會來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對波爾多酒莊進行分級。這無異於去捅一個馬蜂窩,因為那些酒莊個個都很自以為是,然而勝出者只能有一個。於是波爾多商會把責任推託給一個葡萄酒批發商的官方組織Syndicat of Courtiers,讓他們將所有酒莊分為5級,每個吉倫特區的紅酒生產者都包括在其中一個級別里。4月18日,Syndicat of Courtiers拿出了他們的分級,包括58個酒莊,1個超一級,4個一級,12個二級,14個三級,11個四級和17個五級。超一級酒莊為:呂薩呂斯酒堡(d'Yquem),一級酒莊為:拉菲(Lafite-Rothschild),拉圖(Latour),瑪歌(Margaux),和紅顏容(Haut-Brion)。幾乎所有的等級園均來自梅多克,唯一例外就是Haut-Brion(紅顏容,又譯奧比安),來自格拉夫產區。其他的產區也沒有包括在內,而且所有評出的酒莊全部集中在波爾多左岸地區,右岸的Cheval Blanc(白馬)這樣在18世紀就已經十分出名的酒莊也沒有包括在內,這不得不說明是這次分級制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這個分級制度內,同一級的酒莊也是有先後之分的,比如Mouton-Rothschild(木桐)就是二級酒莊裡的第一把交椅。但是這種做法招來了很多批評。1855年的9月,Syndicat of Courtiers給波爾多葡萄酒商會去了一封信,說明在同一等級內沒有先後之分,商會於是對名單進行了修改,統一級酒莊內按照字母順序排列,才將此事平息。

自從1855年後,酒莊的名稱、所有者、葡萄園甚至葡萄酒的質量都有很多變化。現在名列分級制度的等級園內的有61個酒莊。當然即便是酒莊更名易主,如果其歷史上是等級園,他還將保持等級園的位置。唯一的一次變動就是1973年,在Philippe Rothschild男爵不斷努力下,Mouton Rothschild(木桐)由二級酒莊升級為一級酒莊。也就形成了現在世所共知的"六大名莊"。

在此之後,格拉夫地區和聖·愛美隆地區在上個世紀中葉也進行了酒莊分級,只不過沒有像梅多克地區那樣分成5個等級。所有這些進入酒莊分級的酒莊都稱為"列級酒莊",在酒標上能夠看到"Grand Cru Classe"的字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