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醫學院

寧夏醫學院

寧夏醫學院創建於1958年,1962年與寧夏大學合併,改稱為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併,重建寧夏醫學院。1980年,上海鐵道醫學院復校。此後,寧夏醫學院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獨立辦學。2002年10月,與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合併,組建成了新的寧夏醫學院,現在是自治區唯一一所高等醫學院校,校園(含西夏校區和新校區)占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

基本信息

寧夏醫學院寧夏醫學院

全名:寧夏醫學院
英文:NingXia Medical College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勝利南街692號
郵編:750004

學院簡介

寧夏醫學院寧夏醫學院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勝利南街。寧夏醫學院創建於1958年,1962年與寧夏大學合併,改稱為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併,重建寧夏醫學院。1980年,上海鐵道醫學院復校。此後,寧夏醫學院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獨立辦學。2002年10月,與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合併,組建成了新的寧夏醫學院,現在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唯一一所高等醫學院校。校園占地面積455畝,建築面積147260平方米。2004年新校區建設方案已得到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將新征土地670餘畝,投資4至5個億,實施整體搬遷。
學院設有黨政職能部門15個,設有基礎學院、臨床學院、中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口腔系、藥學與醫學檢驗系、人文社科部、研究生部、中專部、成人教育部等11個二級學院和系部以及2個教學輔助部門。在辦學層次上,有研究生本科專科3個辦學層次,並招收外國留學生。學院現有教職工811人。其中教師(含附院、教學醫院)中,有教授87人,副教授339人,講師100人。有“全國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3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自治區“313”人才工程15人。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7500餘人,面向區內外20個省區(市)高校對等招生。建院以來,已畢業學生20812人,其中大多數已成為寧夏醫療衛生部門的骨幹力量。

發展狀況

寧夏醫學院寧夏醫學院

先後榮獲銀川市綜合治理優秀單位、花園式單位、自治區大中國小綠化二十佳單位、"三五"普法先進集體、衛生先進集體、藝術教育先進集體、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自治區文明單位等50多項區、市級榮譽。建院初期,學院僅設醫學專業。1977年恢復招收五年制醫學專業本科生; 1982年被批准為醫學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84年建立衛生系(現為預防醫學系),次年首次招生;1986年建立中醫系,次年開始招生;1990年設立醫學影像和麻醉專科專業,於同年招生;1999年影像麻醉升為本科專業,同時新增高級護理學本科專業,並於次年招生;2002年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併入學院後,新增設口腔學、藥學、醫學檢驗學等本科專業。2001年,學院的心血管病學、神經病學、外科學(骨外科)、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四個學科被確定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2000-2001年,由原來教研室管理體系中分離並重新組建的人體解剖學、形態學科、技能學科、生命基礎學科實驗中心、英語語言、實驗中心、預防醫學實驗中心等6個實驗中心先後通過了自治區級合格評估;2002年,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醫用生物學、外科學被確定為自治區級重點課程。2004年中醫消化病學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遴選為西部地區重點建設學科。1978年學院開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以來,生理學藥理學人體解剖學、放射診斷學、內科學、神經病學、外科學、婦產科學、腫瘤學、眼科學、麻醉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等18個學科相繼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在開展全日制研究生培養的同時,還開闢了其他研究生教育培養途徑和模式,先後與復旦大學(原上海醫學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南京醫科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學院聯合培養定向研究生或舉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2000年學院被國務院學位辦公室批准為開展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工作試點單位和開展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授予碩士學位工作單位。現有在校研究生364名,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員221名。 1992年以來,學院又分別開展了成人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CME)。目前,學院已發展成為具有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中醫學、醫學影像學、麻醉學、高級護理學、藥學、口腔學、醫學檢驗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中醫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針灸推拿專業、社區醫學等13個本科專業、7個專科專業的綜合性醫學院校。

學院設有心血管病研究所、腫瘤研究所、神經病學研究所、計畫生育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醫學科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實驗室7個科學研究機構。在科研方面,學院堅持以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項目以及本區的地方病、常見病為主要研究方向。並在"腦脊液細胞學"、"包蟲病重組疫苗的研究及包蟲病與生態環境的關係研究"、"人類基因功能及遺傳研究"、"胃癌器官特異性轉移研究"、"生殖工程"以及"寧夏中草藥的成份分析及藥物作用的開發與研製"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
新落成的圖書館面積7295平方米,藏書25萬冊,現全部納入全國微機聯網檢索系統。

學院辦有《寧夏醫學院學報》,面向全國發行,2004年8月榮獲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優秀編輯出版質量獎。

學院目前擁有附屬醫院2所(直屬附屬醫院和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教學醫院4所(自治區人民醫院、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第七人民醫院、上海浦東公利醫院),有50餘所區內各市、縣醫院或衛生保健單位及北京上海陝西內蒙古等地醫療單位作為學院的生產實習和見習基地,可基本完成學生每年的臨床生產實習任務。
學院附屬醫院是一所專科齊全、設備完善、擁有1200個床位的綜合性醫院。心血管內外科、神經內外科、腫瘤內外科、燒傷科、放射和放療科等科室的業務技術在區內占有相當優勢。擁有核磁共振診斷儀、GE 8排螺鏇CT、貝克曼cx-5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Philip V5000DSA、Vaxian直線加速器等大批國內外先進的高、精、尖現代化的醫療設備,特別是最近又新建了全區最大的16000平方米現代化門診大樓,日接診病人3200人次,基本上實現了檢查、治療手段現代化。目前能開展心內直視手術、心臟瓣膜植換、腦幹腫瘤切除,異體髒移植、人工關節置換等高難度手術,在搶救危重病人和診治疑難病症方面成績卓著,榮獲“三級甲等醫院”和“全國優質服務百家醫院”。第二附屬醫院被國家衛生部 授予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榮獲“三級甲等醫院”資格。學院非隸屬關係第二附屬醫院現有床位800張,設有急救等5個醫療中心,年門診急診診療46萬人次;1998年被評為三級甲等醫院,1999年被授予第一批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齊岳
院長:孫濤 神經外科學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獲寧夏醫學院學士、首都醫學院碩士學位,赴日留學一年回國。他是寧夏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國際神經外科聯合會會員、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功能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神經外科雜誌》等六種期刊編委。1991年榮獲寧夏自治區"新長征突擊手",1995年獲寧夏自治區"十大傑出白衣衛士",1996年入選寧夏自治區"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999年被列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獲國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黨的十六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是寧夏自治區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神經外科專業的青年專家。
黨委副書記:劉平和
紀委書記:張發智
副院長:陳生春、張建中、李正直、戴秀英、王惠堂

校徽

寧夏醫學院寧夏醫學院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校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