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城

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裡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 寧夏,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 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

石城

寧夏石城石城已是一個沿襲時間很久的地名了。唐代吐蕃占據固原時即稱石堡,後來演化為石城,明代的歷史典籍里已稱其為石城。因明代初期滿俊(又名滿四)據此與朝廷抗衡而聞名。

景觀

寧夏石城石城在西北黃土高原是一種奇特景觀,地質學上稱為"丹霞"地貌。看慣了黃土地,再看這突兀連綿的地貌,是很新奇的。由掃竹嶺石窟東北登山,小路蜿蜒,茂密的灌木和花草覆蓋著山巒,經霜後變紅的葉子在秋風中搖擺,定神四望,撩人心緒。青山無些許纖塵,清靜得讓人心醉。登上山嶺的峰巔,即可遠眺俯視, "丹霞"地貌盡收眼底--但見萬山奔騰,溝壑縱橫,由四周向中間傾斜,狀如盆地,遠處如同城牆一樣的千仞壁峰就是石城。
地址: 寧夏固原

寧夏

寧夏石城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裡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党項族的首領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寧夏,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寧夏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
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里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里(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里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樑北東2公里處),寧夏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區之一,總面積為5.18萬平方公里。在中國自然區劃中,寧夏跨東部季風區域和西北乾旱區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域,大致處在我國三大自然區域的交匯、過渡地帶。在中國國土開發整治的地域劃分上,寧夏位於中部重點開發區的西緣或西部待開發區的東緣,是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黃河上游水能礦產開發區的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的重點地段,南部屬於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區和“三西”地區的範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