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

丹霞

丹霞是地理學上很重要的名詞,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主要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以中國廣東省北部丹霞山最為典型,故名。

基本信息

典故

【丹霞《祖堂集》】

丹霞丹霞

丹霞和尚嗣石頭。師諱天然,少親儒墨,業洞九經。初與龐居士同侶入京求選,因在漢南道寄宿次,忽夜夢日光滿室。有鑒
者云:“此是解空之祥也。”又逢行腳僧,與吃茶次,僧云:“秀才去何處?”對曰:“求選官去。”僧云:“可借許功夫,何不選佛去?”秀才曰:“佛當何處
選?”其僧提起茶碗曰:“會摩?”秀才曰:“未測高旨。”僧曰:“若然者,江西馬祖今現住世說法,悟道者不可勝記,彼是真選佛之處。”二人宿根猛利,遂返
秦游而造大寂,禮拜已,馬大師曰:“這漢來作什摩?”秀才汰上幞頭,馬祖便察機,笑而曰:“汝師石頭摩?”秀才曰:“若與摩則與某甲指示石頭。”馬祖曰:
“從這裡去南嶽七百里,遷長老在石頭,你去那裡出家。”秀才當日便發去,到石頭參和尚。和尚問:“從什摩處來?”對曰:“某處來。”石頭曰:“來作什
摩?”秀才如前對,石頭便點頭曰:“著槽廠去。”乃執爨役。經一二載余,石頭大師明晨欲與落髮,今夜童行參時,大師曰:“佛殿前一搭草,明晨粥後鏟卻。”
來晨諸童行競持鍬酴,唯有師獨持刀水,於大師前跪拜揩洗。大師笑而剃髮。師有頂峰突然而起,大師按之曰:“天然矣。”落髮既畢,師禮謝度兼謝名,大師曰:
“吾賜汝何名?”師曰:“和尚豈不曰‘天然’耶?”石頭甚奇之,乃為略說法要,師便掩耳云:“太多也。”和尚云:“汝試作用看。”師遂騎聖僧頭,大師云:
“這阿師!他後打破泥龕塑像去。”
師受戒已,而大寂耀摩尼於江西,師乃下岳,再詣彼,禮謁大寂。大寂問:“從什摩處來?”對曰:“從石頭來。”大寂
曰:“石頭路滑,還弛倒也無?”對曰:“若弛倒即不來此也。”大寂甚奇之。師放曠情杯,濤違順境,樂乎雲水,去住逍遙。至洛京,參忠國師。初見侍者便問:
“和尚還在也無?”對曰:“在,只是不看客。”師曰:“大深遠生!”侍者曰:“佛眼覷不見。”師曰:“龍生龍子,鳳生鳳子。”侍者舉似國師,國師便打侍
者。師尋上鄧州丹霞山,格調孤峻,少有攀者。爰有禪德遠來問津,山下遇見師,遂輒申問:“丹霞山在
什摩處?”師指山曰:“青青黯黯底是。”禪德曰:“莫只這個便是不?”師曰:“真師子兒,一撥便轉。”次於天台,居花頂峰三載。又禮國一禪師。以元和初上
龍門香山,與伏牛禪師為莫逆侶。後於惠林寺,遇天寒,焚木佛以御次,主人或譏,師曰:“吾荼毗,覓舍利。”主人曰:“木頭有何也?”師曰:“若然者何責我
乎?”主人亦向前,眉毛一時墜落。有人問真覺大師:“丹霞燒木佛,上座有何過?”大師云:“上座只見佛。”進曰:“丹霞又如何?”大師云:“丹霞燒木頭。”
師有時到山院寄宿,見老宿共行者同床坐。師放下衣缽便問訊二人,二人都不顧視。直至來朝,遂見行者將一鐺飯向堂中心
著,共老宿吃,又不喚師。師亦自向前共吃。行者見師向前,便顧視老宿云:“莫言侵早起。”師向老宿曰:“這個行者,何不教伊?大無禮生!”老宿云:“好個
人家男女,有什摩罪過?點污他作什摩!”師云:“適來洎錯放過。”
師作《孤寂吟》曰:
時人見余守孤寂,為言一生無所益。余則閒吟孤寂章,始知光陰不虛擲。
不棄光陰須努力,此言雖說人不識。識者同為一路行,豈可顛墜緣榛棘。
榛棘茫茫何是邊,只為終朝盡眾喧。眾喧不覺無涯際,哀哉真實不虛傳。
傳之響之只不聞,猶如燈燭合盂盆。共知總有光明在,看時未免暗昏昏。
昏昏不覺一生了,斯類塵沙比不少。直似潭中吞鉤魚,何異空中盪羅鳥。
此患由來實是長,四維上下遠茫茫。倏忽之間迷病死,塵勞難脫哭愴愴。
愴愴哀怨終無益,只為將身居痛室。到此之時侮何及,雲泥未可訪孤寂。
孤寂宇宙窮為良,長吟高臥一閒堂。不慮寒風吹落葉,豈愁桑草遍遭霜。
但看松竹歲寒心,四時不變流清音。春夏暫為群木映,秋冬方見郁高林。
故知世相有剛柔,何必將心清濁流。二時組糖隨緣過,一身遮莫布毛裘。
隨風逐浪往東西,豈愁地迮與天低。時人未解將為錯,余則瞭然自不迷。
不迷須有不迷心,看時淺淺用時深。此中真珠若採得,豈同樵夫負黃金。
黃金亨練轉為真,明珠含光未示人。了即毛端滴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塵。
塵滴存乎未免僭,莫棄這邊留那邊。直似長空搜鳥跡,始得玄中又更玄。
舉一例諸足可知,何用喃喃說引詞。只見餓夫來取飽,未聞漿逐渴人死。
多人說道道不行,他家未悟詐頭明。三寸刺刀開曠路,萬株榛棘擁身生。
塵滓茫茫都不知,空將辯口瀉玄微。此物那堪為大用,千生萬劫作貧兒。
聊書孤寂事還深,鍾期能聽伯牙琴。道者知音指其掌,方貴名為孤寂吟。
師又有《玩珠吟》:
識得衣中寶,無明醉自惺。百骸俱潰散,一物鎮長靈。
知境渾非體,尋珠不見形。悟即三身佛,迷疑萬卷經。
在心心豈測,居耳耳難聽。罔像先天地,淵玄出杳冥。
本剛非鍛鍊,元淨莫澄停。盤泊逾朝日,玲瓏映曉星。
瑞光流不滅,真澄濁還清。鑒照崆峒寂,勞籠法界明。
悍凡功不滅,超聖果非盈。龍女心親獻,蛇王口自傾。
護鵝人卻活,黃雀義猶輕。解語非關舌,能言不是聲。
絕邊彌瀚漫,三際等空平。演教非為教,聞名不認名。
二邊俱不立,中道不須行。見月休看措,歸家罷問程。
誠心豈測佛,何佛更堪成?
又頌曰:
丹霞有一寶,藏之歲月久。從來人不識,余自獨防守。
山河無隔礙,光明處處透。體寂常湛然,瑩徹無塵垢。
世間採取人,顛狂逐路走。余則為渠說,撫掌笑破口。
忽遇解空人,放曠在林藪。相逢不擎出,舉意便知有。
師又有《驪龍珠吟》:
驪龍珠,驪龍珠,光明燦爛與人殊,十方世界無求處,縱然求得亦非珠。
珠本有,不升沉,時人不識外追尋,行盡天涯自疲極,不如體取自家心。
莫求覓,損功夫,轉求轉見轉元無。恰如渴鹿趁陽焰,又似狂人在道途。
須自體,了分明,了得不用更磨瑩,深知不是人間得,非論六類及生靈。
虛用意,損精神,不如閒處絕纖塵,停心息意珠常在,莫向途中別問人。
自迷失,珠元在,此個驪龍終不改。雖然埋在五陰山,自是時人生懈怠。
不識珠,每拋擲,卻向驪龍前作客,不知身是主人公,棄卻驪龍別處覓。
認取寶,自家珍,此珠元是本來人,拈得玩弄無窮盡,始覺驪龍本不貧,
若能曉了驪珠後,只這驪珠在我身。
師有《弄珠吟》:
般若神珠妙難測,法性海中親認得。隱現時游五蘊山,內外光明大神力。
比珠無狀非大小,晝夜圓明悉能照。用時無處復無蹤,行住相隨常了了。
先聖相傳相指授,信此珠人世希有。智者號明不離珠,迷人將珠不識走。
吾師權指喻摩尼,采人無數入春池。爭拈瓦礫將為寶,智者安然而得之。
言下非近亦非遠,體用如如轉無轉。萬機珠對寸心中,一切時中巧方便。
皇帝曾游於赤水,視聽爭求都不遂。罔像無心卻得珠,能見能聞是虛偽。
非自心,非因緣,妙中之妙玄中玄。森羅萬像光中現,尋之不見有根源。
燒六賊,爍四魔,能摧我山竭愛河。龍女靈山親獻佛,貧兒衣里枉蹉跎。
亦非性,亦非心,非性非心超古今。體絕名言名不得,權時題作弄珠吟。
師與麻谷游山,到澗邊語話次,麻谷問:“如何是大涅槃?”師回頭云:“急。”谷曰:“急個什摩?”師云:“澗水。”
師初開堂時,有人問:“作摩生語話即得不墜門風?”師曰:“一任語話即不墮門風。”僧云:“便請和尚語話。”師曰:
“青山綠水不相似。”師勘僧曰:“什摩處來?”對曰:“山下來。”師曰:“吃飯也未?”對曰:“吃飯了也。”師曰:“將飯與闍梨吃底人還有眼也無?”僧無
對。有人舉似溈山,溈山云:“有。”進曰:“眼在什摩處?”溈山曰:“眼在頂上。”有人持此話舉似洞山,洞山云:“若不是溈山,爭解與摩道?”僧便問:
“作摩生是在頂上底眼?”洞山云:“不昧向上。”招慶拈問保福:“將飯與人吃,感恩則有分,為什摩卻成不具眼去?”保福云:“施者受者,二俱瞎漢。”慶
云:“忽有人盡其機來,還成瞎漢不?”保福曰:“和尚還為人摩?”慶云:“教某甲共阿誰商量?”保福尋後曰:“道某甲瞎漢得摩?”師又有《如意頌》曰:
真如如意寶,如意寶真如。森羅及萬象,一法更無餘。
海澄孤月照,天地洞然虛。寂寂空形影,明明一道如。
師以長慶三年癸卯歲六月二十三日告門人,令備湯,沐訖云:“吾將行矣。”乃戴笠子,策杖入屨,垂一足未至地而逝。春秋八十六。敕謚智通大師妙覺之塔。劉軻撰碑文。

概述

丹霞丹霞
1928年,馮景蘭等在粵北仁化縣發現丹霞地貌,並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岩層命名為丹霞層。隨丹霞發現地—丹霞山
後,原中山大學地質系陳國達教授提出了"丹霞地形"的概念並推動了華南丹霞地形的研究;40-70年代末,原中山大學地理系吳尚時、曾昭璇教授將紅層地貌作為獨立的岩石地貌類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使“丹霞地貌”這一名詞得以廣泛傳播;80年代以後,科學工作者先後對我國21個省區近400處丹霞地貌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把丹霞地貌研究推向全國。1991年在廣東省丹霞山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學術討論會,並成立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丹霞山是丹霞地層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現為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

分布區域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
中國丹霞地貌的分布
到2008年1月31日為止,中國已發現丹霞地貌790處,分布在26個省區。廣東省韶關市東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
為特色,由紅色沙礫陸相沉積岩構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層、構造、地貌、發育和環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區中最為詳盡和深入。在此設立的“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319平方公里,2004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一”。
“鬼臉丹霞”“鬼臉丹霞”

中國的丹霞地貌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區,溫帶濕潤-半濕潤區、半乾旱-乾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福建泰寧、武夷山、連城、永安;甘肅張掖(張掖市臨澤縣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湖南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東北部萬佛山、邵陽新寧縣崀山(位於湖南省西南部,青、壯、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發育);雲南麗江老君山;貴州赤水(約有1300平方千米);江西龍虎山、鷹潭、弋陽、上饒、瑞金、寧都;青海坎布拉;廣東仁化丹霞山、坪石鎮金雞嶺、南雄縣蒼石寨、平遠縣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廣西桂平的白石山、容縣的都嶠山;四川江油的竇山、灌縣的青城山;重慶綦江的老瀛山;陝西鳳縣的赤龍山以及河北承德等地,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地貌。[1]

地層

典型的丹霞地層典型的丹霞地層
丹霞地層是華南地區上白堊統丹霞組標準剖面,丹霞地貌則是中外公認的同類地貌類型的典型代表。到2008年為止,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已發現丹霞780多處,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區,溫帶濕潤-半濕潤區、半乾旱-乾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據國際上的研究資料所知,世界上紅層廣泛分布在除南極之外的各大洲,發育了與中國丹霞相同或相似的地貌類型。因此,丹霞是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特殊自然地理現象和紅層地貌類型。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華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繡錦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岩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岩層沿垂直節理髮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岩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岩洞。

申遺

青年早期—赤水青年早期—赤水

2009年4月,“中國丹霞”申遺材料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審核,正式成為“申遺”提名項目,拿到了2010年世界遺產大會的“入場券”。“中國丹霞”是2009年我國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申報項目,經過專家組考察和研究,最後確定能夠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過程最為理想的6個申報點作為組合項目同時捆綁申報,包括:

貴州赤水(青年早期)

福建泰寧(青年期)

湖南崀山(壯年早期,青壯晚年丹霞地貌均有發育)

廣東丹霞山(壯年期)

江西龍虎山(老年早期)

浙江江郎山(老年期)

2009年8月1日,“中國丹霞”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丹霞”項目是中國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過程的貴州赤水等6個丹霞地貌風景區“捆綁”申報自然遺產,包含以上的6個申報點。

貴州赤水

\中國丹霞—貴州赤水\中國丹霞—貴州赤水

貴州赤水(青年早期),赤水丹霞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境內,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
赤水丹霞不同於國內其他地方,屬於青年早期的丹霞,赤水丹霞不只是單一丹霞地貌,赤水的丹霞結合了瀑布、濕地、翠林等其他大自然的美景,森林覆蓋率超過90%。而大面積古植被和2359種動植物和珍惜瀕危動植物一起,更成為赤水丹霞最獨特的特徵。赤水的丹霞地貌,以其艷麗鮮紅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儀態萬千的奇山異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優美的丹霞峽谷與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令遊人傾倒。中國當代丹霞地貌研究領域學術帶頭人、最權威的專家、中山大學黃進教授多次考察赤水後這樣評價說:我走過中國的山山水水,赤水,是我所走的地方,發現丹霞面積最大,發育最完整、最年輕的地貌,在1801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1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所以我得出這樣的結論,“赤水丹霞地貌面積之大,發育之典型,壯觀美麗,當屬全國第一”、“赤水丹霞地貌景觀是大自然的傑作,是赤水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寶貴財富”。

福建泰寧

中國丹霞—福建泰寧中國丹霞—福建泰寧

福建泰寧(青年期),泰寧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泰寧縣境內,總面積4925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面積2527平方公里。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為世界地質公園,成為福建繼武夷山之後的第二個世界級旅遊區。泰寧又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旅遊經濟開發區、省級旅遊度假區;另有同名藥物,具有碳青黴烯環的硫黴素類抗生素。泰寧作為青年時期丹霞景觀的典型代表,是中國東南諸省中丹霞地貌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擁有舉世罕見的“水上丹霞”、“峽谷大觀園”、“洞穴博物館”三大奇觀;地質遺蹟十分豐富,是研究中生代西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地質歷史構造演化的理想場所;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人文歷史積澱深厚。有關方面表示,福建省力爭通過申遺實現當地旅遊產業真正轉型升級,提升旅遊基礎設施、管理、服務水準,與國際接軌,最終將泰寧建成一個國際性的旅遊目的地。

湖南崀山

中國丹霞—湖南崀山中國丹霞—湖南崀山

湖南崀山(壯年早期),崀【拼音】:[Làng]。崀山,位於湖南省新寧縣,青、壯、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發育,是中國丹霞景區中丹霞地貌發育豐富程度和品位最具代表性和最優美的景區,以完整的紅盆丹霞地貌計,居全國第一,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館,被地質專家們譽為“丹霞之魂、國之瑰寶”。

丹霞地貌學術創始人陳國達教授晚年到崀山考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他題詩道:“半生長譽丹霞美,方識崀山比丹霞,勝地有緣何恨晚,並贊南北雙奇花。”(丹霞山,丹霞地貌第一個發現地,在廣東仁化縣)。

國內的地質學者論證報告稱:“崀山丹霞地貌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同類異型,各具情態。跌宕起伏動感強,一景多姿,移步換形,形色氣質和諧協調。青山、綠水、紅崖交相輝映,如天下第一巷之高和長,八角寨之險,亞洲第一橋跨度之寬,蠟燭峰之峭,紅華赤壁之艷,將軍石之俊,駱駝峰之狀等在同類地貌中絕無僅有,具有極高的瑰奇險秀的美景觀賞價值。”

廣東丹霞山

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

廣東丹霞山(壯年期),丹霞山位於湘、贛、粵三省交界處的仁化縣境內,距廣東省韶關市45公里,距仁化縣城9公里,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其餘三座名山是羅浮山、西樵山、鼎湖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許多懸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藍天,無數奇岩美洞,隱藏於山中,景色相當奇麗。 

丹霞山在地層、構造、地貌表現、發育過程、營力作用以及自然環境、生態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丹霞地貌區最為詳細和深入,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學實習基地。丹霞山風景區內有大小石峰、石牆、石柱、天生橋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參差,錯落有序;山間高峽幽谷,古木蔥鬱,淡雅清靜,風塵不染。錦江秀水縱貫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樹婆娑,滿江風物,一脈柔情。

江西龍虎山

江西龍虎山(老年早期),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龍虎山景區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道教發祥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AAAAA級國家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景區面積220平方公里,龍虎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路。龍虎山是2009年經國務院批准的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中心推薦的中國丹霞[龍虎山(包括龜峰)等六處風景名勝區組合申報]項目,是2010年中國唯一申遺項目。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把“中國丹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龍虎山已經成成我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

浙江江郎山

浙江江郎山(老年期),江郎山在浙江省江山市城南25公里的江郎鄉。傳說是古時候三個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頂變成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是國家級的著名旅遊風景區。三巨石拔地沖天而起,高360餘米。形似石筍天柱,形狀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為:郎峰、亞峰、靈峰,人們叫“三爿石”。被中外遊客稱為“神州丹霞第一峰”。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學家湛若水摩崕題刻“壁立萬仞”四字。江郎山不僅聚岩、洞、雲、瀑於一山,集奇、險、陡、峻於三石,雄偉奇特,蔚為壯觀,且群山蒼莽,林木疊翠,窟隱龍潭,泉流虎跑,風光旖旎。每當雲霧瀰漫,煙嵐迷亂,霞光陸離,常凝天、山於一色,融雲峰於一體。無怪唐詩人白居易贊曰:“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來往醉煙霞”。大地理學家徐霞客三次游江山時都寫到江郎山。他把江郎山與雁盪山、黃山和鼎湖峰進行比較,極力地讚嘆江郎山“奇”、“險”、“神”。江郎山的風景迷倒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