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胚胎學

究家畜胚胎生長、發育過程的學科。獸醫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可為家畜繁殖、家畜產科病和遺傳病的防治等提供理論知識。 \n家畜胚胎學是一門古老學科,其淵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古希臘學者們對雞蛋的研究。但早期的研究都屬描述性質。17世紀時,馬爾皮吉發表“卵的孵化”一文,附有許多精細的插圖,揭示了卵的孵化過程中結構逐漸變得複雜的過程。到17~18世紀,對於胚胎髮育的認識在形態學上已得到初步解決。1827年,俄國學者貝爾在《論哺乳動物和人卵的起源》一文中,第一次準確地報告了哺乳動物的卵,這是胚胎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貝爾還把發育過程總結成胚層理論,並且在雞的胚胎中發現了脊索。19世紀末期,胚胎學由早期的觀察、比較和描述性階段進入實驗胚胎學階段。隨著顯微鏡分辨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電子顯微鏡的發明與套用,胚胎學研究發展迅速,繼研究單個細胞之後,胚胎學家們又對細胞的各種組成成分(尤其是核、核仁和染色體)作了廣泛深入的研究。隨著對細胞質和細胞核大分子的研究的深入,胚胎學已進入到分子水平。

家畜胚胎學

正文


胚胎髮育的過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①受精。卵子受精後形成一個新細胞──合子,由此開始發育,逐漸形成一個多細胞的新個體。②卵裂。即合子連續的有絲分裂。由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稱為卵裂球,它們群集成卵裂球集團,因形如桑椹而名桑椹胚。桑椹胚細胞不斷吸收營養而分裂增生。又由於分裂速度的差異而形成囊胚腔。此時的胚胎稱為囊胚,形同球狀,並移行入子宮。囊胚最後成為胚胞,並侵入子宮內膜,稱為附植。綿羊從排卵到附植的天數為12~14天,山羊為10~22天。處於附植前的晚期桑椹胚或早期囊胚時期的胚胎呈現游離狀態,可用以實施胚胎移植。③原腸形成。是胚泡早期發育的一個重要階段,出現大量細胞重新排列,囊胚改變形狀,成為由2層細胞層組成的原腸。原腸形成末期又變成有 3個細胞層即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的胚胎。④器官形成。 機體的一切器官均由上述3層細胞層轉化而來。一般內胚層細胞可分化為呼吸(家畜)消化器官的上皮細胞和部分內分泌腺細胞;外胚層細胞可分化為神經系統以及一些表皮等;中胚層細胞則是骨骼、心臟、血管系統、腎和一些結締組織的來源。⑤生長和分化。在器官原基形成以後,器官開始生長,細胞呈現分化。經一定時間便具有一定形態而到達胎兒期。轉入胎兒期的時間,豬為35天左右,牛的胎兒前期為35天左右,到61天左右出現牛犢外貌特徵。
胚胎學的研究方法基本上與組織學相似。與胚胎學研究有聯繫而用途較廣的有移植技術,如嵌合體技術和核移植技術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