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學院

宜春學院

宜春學院(Yichun University)始建於1958年,初名宜春大學,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綜合性本科國有公辦普通高校,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院校,坐落於江西省宜春市區。2000年1月,經教育部批准,宜春師專、醫專、農專和宜春市職工大學合併組建為宜春學院。面向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就業,致力於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到2013年學校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20000餘人,擁有本部校區、北校區、西校區、繼續教育校區、高安校區5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50餘萬平方米。設有19個教學院、6個校級研究所,擁有文、經、管、法、理、工、農、醫、教育、藝術10大學科門類,有60餘個本科專業。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宜春學院 校本部大門宜春學院 校本部大門

宜春學院2000年合併組建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是一所有著長期辦學歷史,又有著嶄新發展歷程的省屬高等院校,是擁有800多萬人口的贛西地區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學。

學校所在地———宜春市位於江西省中西部,是國家第一批生態試點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江西省雙擁模範城、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

歷史沿革

宜春師專
宜春學院 歷史沿革
宜春學院 歷史沿革
宜春師專的前身是宜春大學。1958年4月,中共宜春地委、行署為了集中力量辦好本地區高等學校,決定將原南昌專區師專、醫專、體專、萍鄉師專、宜春縣辦大學、豐城縣辦大學合併成立宜春大學。經省委批准,宜春大學於1958年6月10日正式成立。宜春大學成立時是一所以師範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設有中文、數理、生化、醫學、體育五個專業。1962年3月,全省高等學校調整工作會議召開,決定在專區一級保留六所師範專科學校,原來以大學稱呼的改為師專。宜春大學據此撤消機械系,改名為宜春師專。1962年6月,九江大學撤消,併入宜春師專。1964年4月,經國務院文教辦公室批准,撤消宜春師專。同年9月,宜春師專宣告撤消。1977年10月,經省委批准,在宜春師範學校的基礎上辦起了江西師範學院宜春分院。1978年4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宜春師範專科學校重新建立。1986年6月20日,師專升格為副地級建制單位。
宜春醫專

宜春醫專的前身是南昌專區醫學專科學校,1958年9月25日成立。1958年12月,南昌專署遷宜春,改名為宜春專署,南昌專區醫學專科學校亦改稱宜春專區醫學專科學校,校址設在清江縣樟樹鎮的天主堂。1959年6月10日,宜春專區醫學專科學校併入宜春大學。設立醫學科。1960年2月,經上級批准,中共宜春地委、行署決定,撤消宜春大學醫學科,成立宜春專區醫學專科學校,並從樟樹遷往宜春,設在宜春中山西路灘下。1962年3月,根據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中共宜春地委決定,撤消宜春專區醫學專科學校。7月,江西省衛生廳決定,宜春專區醫學專科學校的學生併入九江醫專,10月,撤併工作全部完成,宜春專區醫學專科學校宣告停辦。1978年5月29日,江西省委決定,建立江西醫學院宜春分院。1984年8月27日,經省政府批准,國家教委備案,將江西醫學院宜春分院改為江西省宜春醫學專科學校。9月14日正式掛牌。1986年6月20日,醫專升格為副地級建制單位。
宜春農專·
·
宜春農專的前身是宜春農學院,1959年6月創辦。1960年6月,宜春地委、行署將宜春農學院由樟樹遷往宜春縣西郊岐山下新校址。1962年5月,宜春農學院停辦,更名為宜春專區農業幹部學校。1968年4月,宜春專區農業幹部學校與中共宜春地委黨校合併,成立宜春地區毛澤東思想學習班,並由原校址遷往宜春衛校辦學。1975年4月,宜春地委又決定在原宜春農學院舊址組建宜春地區“五七”幹校。
1979年4月,“五七”幹校撤消復辦宜春農業幹部學校。1984年8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宜春農業幹部學校的基礎上,籌建宜春農業專科學校。1985年2月,宜春農業專科學校正式掛牌成立。1986年6月20日升格為副地級建制單位。
宜春大學
宜春市職工業餘大學創辦於1979年,1981年9月4日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1982年8月19日經國家教育部備案成立。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宜春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宜春學院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宜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宜春學院外國語學院、宜春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宜春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宜春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宜春學院軟體服務外包學院、宜春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宜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宜春學院生命科學與資源環境學院、宜春學院醫學院、宜春學院美容醫學院、宜春學院體育學院、宜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宜春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宜春學院師範教育學院、宜春學院高安校區。
專業建設
據2013年學校官網介紹,學校專業涵蓋文、經、管、法、理、工、農、醫、教育、藝術等10大學科門類,有60餘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專業1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畫”與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201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獲得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本科類
經濟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法學:法學、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學:學前教育、體育教育、運動訓練
文學:漢語言文學、英語、法語、翻譯、廣告學
理學: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化學、套用化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工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土木工程、製藥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
農學:農學、園藝、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園林
醫學:臨床醫學、麻醉學、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
管理學:工程管理、市場行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旅遊管理
藝術學:音樂學、舞蹈學、表演、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美術學、書法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專科類
生化與藥品:中藥製藥技術、藥物分析技術
土建:園林工程技術
製造:機械設計與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
電子信息:計算機套用技術
財經:會計、市場開發與行銷、物流管理
醫藥衛生:護理、醫療美容技術
旅遊:酒店管理
文化教育:語文教育、數學教育、英語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初等教育、學前教育
藝術設計傳媒:視覺傳達藝術設計
法律:法律文秘
師資力量
截止2011年11月,學校有在職教工1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餘人。高級職稱人員、博士、碩士占50%以上。學校先後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中國科學院院士江元生教授等100多位高級專家擔任兼職、客座、名譽教授。
截止2012年3月19日,學校有江西省模範教師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5人,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省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37人。
教學建設
辦學成果
2004年-2013年,學校參加科技文化活動的學生達4萬餘人次,其中,共有240人次獲國家級獎勵,542人次獲省級獎勵。其中,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學校學生獲獎情況年年有進步。2004年獲省級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2005年獲省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2006年獲全國二等獎1項、全省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2006年7月,學校學生參加第二屆全國青少年英語技能大賽獲特等獎,並獲全國5個優秀組織獎中唯一以學校名字命名的優秀組織獎。
招生就業
學校面向全國多個省(市、區)招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生源結構日趨合理,生源質量逐步提高。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江西省同類院校前列,先後被評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和“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對外交流
2006年10月,首批88名留學生入校就讀,結束了宜春沒有留學生教育的歷史;學校被評為“全國留學生管理先進單位”。2006年3月、10月,國際美容聯盟協會主席拼托先生先後兩次專程來校視察,簽訂系列合作協定,並將亞洲美容培訓中心設在學校。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據2013年學校官網介紹,學校承擔了包括國家“863”高科技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等在內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400餘項,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500多篇,生物醫藥、美容醫學、兩系雜交水稻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烏索酸標準樣品”通過國家審定並成為江西第一個國家標準樣品。
科研設施
據2013年學校官網介紹,學校有6個校級研究所,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研究重點實驗室)、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學術資源
學校學報
《宜春學院學報》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刊物、“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期刊與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宜春學院學報》於2006年獲評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其“國家基金課題研究”欄目於2008年獲評江西省新聞出版局與江西省教育廳“優秀欄目”稱號。
館藏資源
據2013年學校官網介紹,宜春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30餘萬冊,電子圖書近100萬冊,併購有“中國學術期刊CNKI”、“超星圖書”、“維普”、“EBSCOhost”等資料庫。館藏有《四庫全書》(7萬9千餘卷)、《古今圖書集成》(1萬卷)、《永樂大典》、《中國大百科全書》、《醫統正脈全書》、《坎貝爾骨科手術大全》、《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大英百科全書》(93年英文版)等,並初步建立了宜春地方文獻庫。已基本形成了以重點學科文獻建設為中心,兼顧理、工、農、醫、文、史、法律、經濟、外語、藝術、體育等多學科文獻並存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學術交流
2006年11月上旬,學校先後承辦國際抗衰老中胚層療法培訓班和首次海峽兩岸醫學美學學術論壇。

機構設定

黨務機構
行政樓行政樓

1、黨政辦公室(高教研究所掛靠)2、紀委(監察室、審計處)3、組織部(離退休人員管理處)4、黨委宣傳部5、黨委統戰部
6、學工部(學工處與團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

行政機構
1、人事處(工會)2、教務處3、科研處(學科建設處)4、招生就業處(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服務中心)5、財務處
6、總務處(基建處、資產與設備管理處)7、保衛處(人武部)8、國際合作交流處(國際教育學院)
教學機構
1、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贛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掛靠)2、政法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3、經濟與管理學院4、外國語學院
5、音樂舞蹈學院6、美術與設計學院7、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8、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9、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配微化學研究所掛靠)10、生命科學與資源環境學院(組織培養與遺傳工程研究所掛靠)11、醫學院12、美容醫學院(醫學美容研究所掛靠)13、體育學院14、繼續教育學院15、職業技術學院16、師範教育學院(師範教育教學部)17、高安校區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
校徽
校徽校徽
宜春學院校徽
標誌的設計有兩種基本方向,一是具象類的,二是抽象型的。具象的形式,假物托志,用於表達一種精神與文化的內涵。抽象型的是通過使用抽象的圖形或符號,使人產生聯想來詮釋所要表述的理念。
該校校徽的設計同時運用這兩種不同的形式,即把具體的形象融合於抽象的符號之中。具象的組合因素是:雄鷹、太陽、狂飈,它們都結合在字母“Y、C”的組合上。“Y”是數字“1”(狂飈)與“C”的複線形狀(鷹的形體)的構成體。
Y、C是漢語拼音YICHUN(宜春)的縮寫,用於突出學校的地域性。
C(鷹)的三條複線是重複、漸變構成,以反映該院學科門類多的綜合性特點。
狂飈(數字“1”)用了黃至紅的過渡色,寓意火紅的時代,火紅的事業。
主題圖案的色彩使用紅、黃、藍三原色,對比效果強烈、鮮艷、奪目,強化了視覺識別性。
校歌
由全體師生員工徵集作詞,宜春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原
宜春學院校徽
院長尹經民作曲。
宜春學院校歌
男:千萬雙翅膀從明月山奮起
迎著新世紀朝陽
女:千萬片征帆在秀江競發
遨遊知識的海洋
齊:啊~該們的大學意氣昂揚
譜寫青春青春樂章
啊厚德、尚能博學、篤行
鑄造美好人生希望
啊厚德、尚能博學、篤行
鑄造美好人生希望
男:伴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
探索科學的殿堂
女:伴隨著校園飛揚的鏇律
追求絢麗的理想
齊:啊~該們的大學桃李綻放
播灑文明文明馨香
啊厚德、尚能博學、篤行
擁抱無限人生輝煌
啊厚德、尚能博學、篤行
擁抱無限人生輝煌
校訓
厚德、尚能、博學、篤行
精神
忠誠大愛求是創新
社團組織
截止至2013年3月份的統計資料顯示,全校共有學生社團151個,其中35個接受校團委指導、校學生社團聯合會管理,121個掛靠各院交團總支指導、院學生社團聯合分會管理。經過不斷的發展,學院湧現出一批優秀社團:青年志願者協會、紅十字會、合唱團、思想政治教育協會、禮儀隊、大學生心理衛生協會、青年創業者協會、足球協會、桌球協會、羽毛球協會、歌者協會、吉它協會、書畫協會、社會實踐協會、醫學院科技興趣協會、政法學院法律援助者協會、政法學院北斗辯論協會、經管學院博雅辯論協會、文傳學院話劇團、美設學院藍羽漫畫社、生資學院環保協會、體育學院健美操隊和理工學院無線電協會。其中社會實踐協會是學院唯一與校外企業進行合作的學生社團。

學校領導

宜春學院現任領導 院長 肖華茵

副院長

龍進
黨委書記 王曉春 梅光泉
黨委副書記 王宜安 曾曉春
紀委書記 彭外生 李明斌
黨委組織部長 余新衛 蔣鈺
周瑾晟

江西大學一覽表

江西省高校一覽

211工程院校南昌大學
普通院校 江西師範大學 | 江西財經大學 | 江西農業大學 | 華東交通大學 | 南昌理工學院 | 東華理工大學 | 江西理工大學 | 贛南醫學院 | 南昌航空大學 | 南昌工程學院 | 江西中醫學院 | 宜春學院 | 江西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 上饒師範學院 | 九江學院 | 景德鎮陶瓷學院 | 井岡山大學 | 江西藍天學院 | 南昌大學醫學院 | 江西科技職業學院 |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 |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 江西藝術職業學院 | 上饒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公安專科學校 |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 | 江西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贛江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城市職業學院 |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大宇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套用技術職業學院 | 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 | 南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贛南師範學院 |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江西中醫學院科技學院 | 江西理工大學套用科學學院 | 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 |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 九江職業大學 | 南昌鋼鐵職工大學 | 南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南昌市業餘大學 | 南昌市職工科技大學 | 萍鄉高等專科學校 | 新余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大學 |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 |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 鷹潭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套用工程職業學院 |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江西理工大學套用科學學院 | 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 |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