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墓

宋慶齡墓

宋慶齡陵園,正門位於上海市長寧區宋園路,建於1984年1月,前身為上海市萬國公墓。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於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其骨灰葬在上海她的父母墓地的東側,1984年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陵園以宋慶齡墓為中心的紀念設施、少年兒童活動區、萬國公墓名人墓和萬國公墓外籍人墓園4部分組成。主幹道東端建有宋慶齡紀念碑,正面鐫刻著鄧小平“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宋慶齡同志永垂不朽”的題詞,背面為王桂方書寫的“宋慶齡同志碑文”,碑文3300餘字記載了宋慶齡光輝的一生。主幹道盡頭是宋慶齡生平事跡陳列室。兒童博物館位於宋慶齡陵園東南部,由綜合樓、航天館、航海館、環幕電影廳4部分組成。墓地兩側為萬國公墓的外籍人墓園和名人墓園。1982年國務院公布宋慶齡墓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宋墓沿革

宋慶齡墓宋慶齡墓

1918年上半年,宋嘉澍家族在上海萬國公墓購買墓地。

1918年5月,宋慶齡的父親宋嘉澍宋耀如)在上海逝世後安葬在此。

1931年7月,宋慶齡的母親倪桂珍病逝。

1932年8月,宋慶齡兄弟姐妹六人修建了宋嘉澍、倪桂珍的合葬墓,並立了墓碑。此時宋氏墓地共占地22穴,約145平方米。

1966年夏,宋氏墓地遭破壞,周恩來得到上海的匯報後指示“此事一定要妥善處理”。

1967年9月,上海市民政局根據周總理的來電指示,修復了宋墓。墓地修復後拍攝的照片被送到中央,由廖夢醒轉交宋慶齡,宋慶齡後表示滿意並對周恩來在困難時期為她做的這件事表示感激。

1981年2月5日,從16歲開始在宋慶齡身邊提供保姆服務,與宋慶齡患難與共50餘年的李燕娥在北京逝世,宋慶齡悲痛萬分。

1981年4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據宋慶齡的委託,將李燕娥骨灰安葬在宋氏墓地,舉行了莊重的安葬儀式,宋慶齡送了花圈。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病逝,終年90歲,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發布公告宣布為其舉行國葬

1981年6月3日,全國下半旗誌哀,宋慶齡追悼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隨後宋慶齡的骨灰專機空運上海。

1981年6月4日上午,宋慶齡的葬禮在上海市萬國公墓舉行隆重,根據宋慶齡的遺囑,她的骨灰安葬於萬國公墓其父母合葬墓的東側。

1981年7月1日,宋慶齡墓地對公眾開放。

1981年9月,上海市民政局向市政府提交《關於宋慶齡同志墓地建設的規劃》。上海市領導人根據各界人士的願望[5],指示將墓地建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陵園”。

1982年2月23日,宋慶齡墓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6月,經中共中央批准,宋墓擴建工程正式開始施工。

1983年6月,宋慶齡陵園基本完工。

1984年1月10日,陵園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批准正式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

1984年1月27日,在紀念廣場舉行宋慶齡漢白玉雕像揭幕儀式。

1986年5月,在陵園大道東端建造了宋慶齡紀念碑,碑文由鄧小平題寫。

設計特點

宋慶齡墓宋慶齡墓

宋氏墓地原面積145平方米,擴建後為263平方米。宋慶齡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合葬墓居中,宋慶齡墓位於東側,與其平行的西側是與宋慶齡患難與共50餘年的保姆李燕娥的墓。宋慶齡墓碑採用臥式,長120公分,寬60公分,正中鐫刻著“1893——1981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之墓 1981年六月四日立”字樣。墓後為小山坡,遍植中山柏、龍柏、雪松等常青樹,墓地四周環植宋慶齡生前喜愛的丁香、玉蘭、紫薇、杜鵑等樹木花卉、萬木青翠。墓地南端為可容納千餘人舉行瞻仰活動的紀念廣場,面積為2880平方米。

宋慶齡漢白玉雕像坐落在紀念廣場北部中央。雕像的設計經全國徵稿選出,在著名雕塑家劉開渠的指導下塑成,雕像高2.52米,取用宋慶齡最具風采的50歲左右的形像,身穿旗袍及她出訪錫蘭(今斯里蘭卡)時所穿的圓翻領上衣,頭梳髮髻,雙手交叉疊放在膝上,面含微笑,顯示出高風亮節的氣質和慈祥的風度。

陵園大道中部聳立宋慶齡紀念碑。碑身、碑座分別用青、紅色花崗石製成,高3.3米,寬5米。碑下面刻著鄧小平書寫的“愛國主義 民主主義 國際主義 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 宋慶齡同志永垂不朽”30個燙金大字,背面是王桂方書寫記載宋慶齡光輝的一生3300餘字的碑文。

陵園道西端是宋慶齡生平事跡陳列室,有6個展覽廳和1個錄像室,以錄像、圖片和實物介紹宋慶齡一生從事革命活動和生活學習情況。宋慶齡墓地和陵園對外開放。1981~1992年的12年中,接待國內外人士210萬人次,其中外賓3.8萬餘人,台灣同胞15萬餘人次。成為海峽兩岸和全世界人民緬懷宋慶齡的重要場所。

人物簡介

宋慶齡宋慶齡
宋慶齡(1893~1981年),廣東文昌人,生於上海,早年留學美國。1915年10月,在日本東京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在與孫中山共同生活的十年中,宋慶齡以巨大的熱情投身於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是孫中山的忠誠伴侶和戰友。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宋慶齡與叛變革命的國民黨徹底決裂,繼承孫中山未竟的事業。三十年代,宋慶齡與魯迅蔡元培等發起組織民權保障同盟,反對國民黨日益法西斯化的統治。抗日戰爭時期,宋慶齡又奔走呼號,運用她國內外崇高的聲望和影響,邀請了許多國內外知名人士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為促成、鞏固、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不懈努力,為支援抗日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領導人之一,在國內、國際事務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她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她連續四次榮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並一直擔任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的主席。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決定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5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病於北京逝世。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為她舉行了隆重的國葬。按照宋慶齡的遺願,她的骨灰安葬在她父母的墓旁。

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

宋慶齡墓宋慶齡墓

景區免費參觀,觀眾當天需憑本人有效證件現場免費領取參觀券,憑券依次排隊入園參觀。七十歲以上老人、殘疾人、現役軍人等,可優先入園。二十人以上的團體觀眾必須提前三天預約登記(額滿為止)。園區對觀眾流量實施限量控制,瞬時客流量不超過2000人,超過此流量將暫停發放參觀券。

開放時間

陵園開放時間:每日8:30-17:00(16:30起停止入園,17:00閉園清場)

晨練開放時間:6:00-8:00(晨練者需持晨練卡入園)

宋慶齡紀念館開放時間:9:00—17:00(16:30分停止入館)全年無休

上海兒童博物館開放時間:8:45——16:45(15:30起停止入館)周一閉館(國定假順延至節後首個工作日)

安全提示

1、遵守參觀瞻仰秩序,保持陵園莊嚴肅靜。參觀時間禁止大聲喧譁,勿在園內開展練唱、打球等娛樂體育活動;

2、愛護文物展品,維護公共設施,講究清潔衛生,珍惜花草樹木;

3、進入宋慶齡紀念館和上海兒童博物館室內場館參觀時,自覺遵守館內的相關制度;

4、禁止攜帶易燃、易爆物品入園,不亂扔菸頭和火種;

5、禁止攜帶管制械具、有毒、腐蝕性和放射性等危險品、易污染場館環境的物品、寵物及大件物品(超80cm×60cm×40cm範圍)入園;

6、未成年人、高齡老人、行動不便者須有監護人陪護入園參觀;

7、衣冠不整者、推銷各類小商品者、散發廣告者、醉酒者及精神性疾病患者謝絕入園;

8、嚴禁在園內從事賭博、封建迷信、集會等擾亂公共秩序和故意毀壞文物、損壞公共財產等違法犯罪的活動;

9、來園參觀的車輛需聽從園內工作人員的統一調度和管理。

交通線路

捷運

乘坐捷運十號線至宋園路站下,從2號口出站向東走80米到宋園路,右拐再走150米即到。

公車

乘坐公交149、72、806、808、827、836、855、911路至虹橋路宋園路站下,沿虹橋路向東走150米到宋園路,右拐再走150米即到。

捷運10號線2號出口,出口後向右走到宋園路,右拐150即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