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學院

安徽農學院

安徽農學院的前身是1928年創立的省立安徽大學,後改為國立安徽大學,1935年國立安徽大學設立農學院,1954年安徽大學農學院獨立建校,成立安徽農學院,1968年安徽農學院下遷分散辦學,1978年回遷合肥,1995年更名為安徽農業大學。

安徽農學院林學系(1976年)安徽農學院林學系(1976年)

基本情況

安徽農學院的前身是1928年創立的省立安徽大學,後改為國立安徽大學,1935年國立安徽大學設立農學院,1954年安徽大學農學院獨立建校,成立安徽農學院,1968年安徽農學院下遷分散辦學,1978年回遷合肥,1995年更名為安徽農業大學

學校簡介

安徽農學院農機系安徽農學院農機系
安徽農業大學坐落於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歷史名城合肥,為省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農林學科為優勢,農、工、理、經、管、文、法、醫、教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源於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學,1935年成立農學院,1954年獨立辦學,1995年更名為安徽農業大學。
學校為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8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18個學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5872人(含獨立學院),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1960人;教職工1657人,其中教授159人,副教授393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390多人,設有“皖江學者獎勵計畫”4個特聘教授崗位和3個講席教授崗位;現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1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68個本科專業;現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個省部級創新團隊,6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2位國家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站長。近五年來,學校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及“973”、“863”、“948”項目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軟科學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00餘項,科技經費持續快速增長,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1項主持,3項參與),獲省部級成果獎勵70多項,其中省科技進步(自然)一等獎4項。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型創業型人才。近三年,學生在“挑戰杯”競賽等國家級和省級各類活動中榮獲200多項金銀銅獎;學校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安徽省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安徽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估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
安徽農學院 印章安徽農學院 印章
學校積極投身創新型國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瞄準國家和安徽省重大科技需求及重點支持領域,整合優勢資源,積極融入國家科研平台和產業聯盟,主動服務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與地方政府、龍頭企業、農業園區的合作,打造產學研聯盟,成立研發中心、成果轉化中心,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引領農業現代化建設。堅持服務“三農”的辦學方向,積極拓展和延伸“大別山道路”,努力服務安徽崛起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據不完全統計,自1985年以來,學校累計推廣各類實用技術和科技成果1500多項,培訓各類學員200多萬人,有100多項成果已發展成為省內主導產業,使10多萬農民走上了致富路。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科技扶貧先進集體”、“全國星火計畫先進集體”、“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先進集體獎”等榮譽稱號。2008年以來,中央電視台、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安徽日報、安徽電視台等幾十家國家和省級主流媒體,200多篇(次)進行了相關報導。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學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統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銳意進取,努力提升內涵、彰顯特色、推進和諧,在建設特色鮮明的先進水平農業大學的道路上奮勇向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