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田村

學田村

本詞為為同頁消岐義詞條,主要介紹的是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學田村,同時還介紹安徽省安慶市學田村。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學田村地處大盤山區的中心,距磐安縣城25公里。隸屬大盤鎮。磐安到天台的公路穿村而過,與東(陽)仙(居)公路相交。村內街道長700餘米,沿街除各色商店外,還駐有鎮人民政府、法庭、派出所、變電所、糧管所、財稅所等單位,為大盤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村民以孔姓為主。孔子五十五世孫孔克宏自櫸溪徙居小盤,五十七世孫孔言慧自小盤徙濟川(今利濟)。

基本信息

浙江省學田村

學田村學田村道路
學田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隸屬大盤鎮。明正德三年(1508)濟川遭火災後,六十二世孫孔以立拓地於大盤下田,作堂學而居。後下田雅化為學田。1914年7月,學田慘遭兵災,焚毀房屋400餘間,一度陷入蕭條。1949年後,經濟發展,人口繁衍。1992年,有222戶、732人,有耕地389畝,山林4166畝。

在磐安未置縣時,學田隸屬於東陽縣。其所在大盤山區綰轂永康、東陽、天台、仙居、縉雲等5縣要衝,清代曾置四平縣設官坐鎮,至清末裁撤。其地距各縣治皆甚遠,且峰巒綿亘達數百里,形勢險要,為浙東屏障。清光緒間,因各縣鞭長

學田村浙江省學田村一景

莫及,民槍甚多,難於治理,又曾設永仙分防廳。1935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一縱挺進大盤山區,開展革命游擊戰爭,東陽、天台、仙居、縉雲、永康等縣當局紛紛向省告急。浙江省政府於11月設大盤山綏靖專員公署,專事清剿。1939年7月設磐安縣,因學田位於大盤山區中心,四周峰巒環立,中間平疇開闊,便於縣治建設,遂將縣治設於學田村(包括市口和利濟)。置縣後,衛生院電話局警察局、國民學校等均相繼設立,使學田村得到開發的機會。1942年5月,日本侵略軍竄犯浙贛路沿線,附近各縣人民紛紛來此避難,成為亂世中的桃源。
1949年後,縣治遷駐安文鎮,學田村為盤山區公所及大盤鄉人民政府駐地。近年,改建了沿街房屋,整修了街道,在獅峰之上建了電視差轉台,又投資18萬元,鋪設水管2000餘米,鑿通隧洞1000餘米,從洞下坑引來高山泉水,使水、電資源充裕,改善了生活環境和投資環境,使工業商業及服務業同時得到發展。1992年撤區並鄉時撤盤山區公所,大盤鄉升格為建制鎮,學田村又為鎮人民政府駐地。

自然資源

學田村大盤山
學田村在大盤山東麓,海拔較高,至四境各鄉皆為下山,有高屋建瓴之勢,四周蒼山如黛,中間阡陌縱橫,為典型的山間盆地。據地下發掘,表層土壤之下多為卵石污泥,證明遠古時代原為河流或湖沼所在。村莊周圍有獅岩朝日象鼻暮雲石井清泉玉潭瀑布等景觀。其中玉潭瀑布即在村口,兩山對峙,公路沿山而出,公路之下,始豐溪在峽谷中陡然低瀉,沖刷成一連3個深潭。其上為嘶風潭,亦稱玉絲潭,澗水空懸,潭水一碧無底,其聲淙淙,如叩金石,雖無驚心動魄之勢,卻有幽邃怡人之致;中為墨硯潭,略小於玉絲潭,狀如碧硯,亦若冰壺霜鏡;其下稱三井潭,澗水落差更高,掛壁飛練,噴雪揚珠,潭壁有天然石鍋,其大數圍,中有石樑將潭面分而為二,旁又有小潭,故名為三井,兩旁怪石林立,寒涼徹骨。
鄰近村西的大盤山,地域寬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密集。山巔平廣,可望縣城昌文塔,原建有騰雲宮,宮內有盤山聖帝像。自山巔下百餘米,有陡然而立的吊船石,山腰有上、中、下3石洞,中稱仙隱洞,洞口上下皆懸崖峭壁,下望為石仞深淵。大盤嶺頭有古杉1棵,胸徑2.1米,高25米,冠蓋茂密,枝葉葳蕤,據說樹幹曾停靠過18擔鹽。唐鹹通八年(867)此處建昭明院,後改額慈聖院,供奉梁昭明太子蕭統。寺院之前有玉璽、石龜、月鏡、櫃岩等石景。龍巖坑據傳即為蕭統洗腸之處,亦稱洗腸坑,壑長十里,峻如峭壁,中有仙水壺,口吐清泉,壑上有飛瀑,高60餘米,若逢寒天瀑水成冰,石壁如銀,暴崩時若碎金玉,更為奇觀。蕭統洗腸之坑長十餘丈,平石為底,流光可鑑,蕭統獲罪君親,流離轉徙,隱匿於此山中,明澈山泉正好蕩滌其百結愁腸。在大盤山西部,也還有許多景點,省內有關旅遊經濟專家曾專程考察,並指出大盤山的各處景點都是上檔次的景點,自然景觀豐富,人文景觀也有較大的內涵和深度。
大盤山為眾水發源之地,林木青蔥,不但景色秀麗,天然資源也極為豐富。經初步核定,野生植物有1180多種。有成片的國家保護植物七子花和烏果樹,龍巖坑最大的一棵七子花樹徑周長112厘米,極為罕見。還有頂花板登果、倒卵葉忍冬、綠樹細枝茶、紫梅、三叉耳蕨、大葉柴胡、獨蒜蘭、足血清、管花馬兜鈴等都屬少見的珍稀植物,還有樹齡在200年以上的紫藤木,更是彌足珍貴。飛禽走獸也有40多種。縣人民政府正在籌設大盤山自然保護區,這對植物資源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經濟發展

學田村學田村村貌
學田村氣候涼爽,夏無高溫,是中藥材理想的生態環境,所產白朮外形似蛙,稱為蛙術,個子大,芳香濃,向來受到外商的青睞。其他玉竹、貝母、茯苓、元胡也都有所產。在以糧為綱的時期,種藥優勢得不到發揮。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5年取消農副產品統購派購之後,大大地調動了廣大村民種藥的積極性。在發展藥材生產的同時,又著重擴大茶葉的種植,提高加工技術,磐安雲峰和大盤雲霧都是馳譽茶壇的優質名茶。近年又因地制宜,發展了高山西瓜和食用菌,1991年高山西瓜種植了300畝,香菇種植了10萬袋。此地的高山西瓜個子較小,皮薄瓤紅,甜味特濃,上市時間又在平原西瓜斷貨之後,市場頗為走俏。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學田村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現從事於開店經商的50餘戶,從事運輸業的20餘戶,從事車木加工的40餘戶,在罐頭廠、火腿廠、車木工藝廠做工的近百餘人,還有勞務輸出百餘人,已形成廣辟財源,八面進寶的局面。大盤車木工藝廠生產木製玩具、動物、人物、亭台樓榭、盆景等掛件,小巧玲瓏,別具情趣,專供出口。大盤罐頭廠利用大盤山的甘泉生產罐頭食品,產品有香菇、竹蓀、清水馬蹄、黑米粥、八寶粥、猴頭菇、貢菜、玉米筍、黃桃、枇杷及其他水果罐頭,以其產品多樣化及快速轉產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安徽省學田村

學田村學田村一景
學田村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月山鎮北大門,總面積6平方公里,206國道由南向北橫穿境內,距安慶市區18公里,距懷寧新縣城僅16公里,高速公路入口近在咫尺,交通便捷。

村轄12個村民小組,420戶,其中農業人口1430人,耕地面積710畝。國有企業安慶市月山銅礦座落在我村境內,轄非農人口3000人。

我村工業經濟起步較早,有集體企業5家,個體私營企業40家,總產值達1.3億元。

學田山青水秀,資源豐富,有休閒垂釣中心一個,是城市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另外境內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