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官府

學在官府

西周時期,官府壟斷了學校教育和一切學術文化。那時,只有貴族才有機會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進入校門。這種官學合一的現象,被稱為“學在官府”。

體現

孔子講學圖孔子講學圖

①禮不下庶人,學術和教育為王宮及各級政府把持,禮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間沒有條件舉行學術活動,更

無學校。

②官師不分,學校設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員,也是學校教師。

③政教合一,教育機構與行政機構不分,教育與行政合一。

由於只有官府有學,民間無學術,所以要學習專門知識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

原因

(一)惟官有書,而民無書

(二)惟官有器,而民無器

學在官府學在官府

(三)惟官有學,而民無學

春秋時期,我國奴隸制崩潰而轉向封建制,經濟、政治的大變化,也變化在教育上。為舊經濟舊政治服務的受貴族壟斷的“學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沒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