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帚稿

學史帚稿,作者,虞雲國,由黃山書社於2009-3-1出版。

圖書名:學史帚稿

圖書信息:

作 者:虞雲國
出 版 社:黃山書社
出版時間:2009-3-1
版 次:1
頁 數:348
字 數:300000
印刷時間:2009-3-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7079170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學史帚稿》也折射出我對那些交叉疊合的專業圓圈不斷外延的學史歷程。曾與友人說起過一個圓圈的比喻:你剛開始史學研究,確定某個斷代史或專門史,等於給自己劃個專業的圓圈,作為今後致力的範圍;但隨著研究的深入,你會發現,在自己劃定的專業圈裡,有許多課題與其他專業圈的關係,實際上處於一部分交叉疊合的狀態,於是,你自然而然地會延伸學史的觸角,將其深入到與原先劃定的專業圈交叉疊合的相鄰圓圈中去;在治史過程中,這種向相鄰專業圓圈的不斷涉足與括展,既有史料上的,也有方法上的;這樣,在你原先劃定也有方法上的;這樣,在你原先劃的專業圈周邊,交叉疊合的圓圈就會越來越多,整個專業的交叉疊合的圓圈就會越來越多,整個專業圓圈群也會越來越大。

作者簡介

虞雲國,浙江慈谿人,1948年生於上海。現為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宋代歷史與文獻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諫制度研究》《細說宋朝》、《宋光宗宋寧宗》等專著,主編《宋代文化大辭典》、《中國文化史年表》,整理標校《文獻通考·四裔考》、《南部新書》、《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薊漢三言》等古籍十餘種,發表《論宋代第二次削兵權》、《史壇南北二陳論》等論文數十篇。近年的文史隨筆結集為《古今多少事》、《水滸亂彈》。

目錄

自序
春秋縣制新探
漢代雜治考
對漢代孝道的再探討
西漢前期治國思想上的儒道之爭——兼談竇太后其人與卒年
董仲舒上《天人三策》的年代
李延年雜考
略論荀彧《公暇記聞》里的中越關係史料
中國傳統歸納方法的近世轉型
用新方法整理舊國故——呂思勉與新史學
不為乾嘉作殿軍——陳垣與新史學
世間已無陳寅恪
陳寅恪史學方法論
史壇南北二陳論
程應繆的史學研究
探尋歷史的通解——評《中國歷史通論》
泱泱大國的人口史巨著——評6卷本《中國人口史》
文化史年表編纂瑣議
經典作家對拿破崙的不同評價及其原因和啟示
試論中國歷史上的村落共同體(譯文)

試讀部分章節

春秋縣制新探
中國歷史上,在全國普遍推行縣制,是秦統一中國以後的事情,這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集小鄉邑聚為縣”(《史記.商君列傳》)政策的繼續。但縣制的產生還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對此,前人已有研究,作了論斷。本文試圖對舊說中一些觀點略作辨正,以就教於史學界。
一、春秋史料中“縣”之涵義
在有關春秋史料中,“縣”以名詞出現時,多與典制有關。稍予辨析,可知“縣”一詞具有三種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涵義:
第一種涵義指縣鄙。周初封建(本文“封建”一詞均指裂土分封的意義),就每一封國而言,“國,郊以內也;鄙,郊以外也”(《國語·齊語》韋昭注),“國有都鄙,古之制也”(《國語.楚語》)。從《國語·齊語》所載管仲“昔者聖王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鄙”的說法及其為齊國規劃國鄙制度的史實,可以推斷,凡國以外地區都是鄙,國指封國的國都,而鄙就是相對國都而言的較為鄙遠而廣大的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