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歷史文化叢稿

兩宋歷史文化叢稿

兩宋歷史文化叢稿,作者,虞雲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於2011-04-01出版。

圖書信息

作 者: 虞雲國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98442 出版時間:2011-04-01 版 次:1 頁 數:581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歷史 > 中國史

內容簡介

《兩宋歷史文化叢稿》是作者多年以來關於宋代歷史文化的研究結晶。其主要內容包括四部分:一是對宋代歷史文化與政權格局的總論;二是對宋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與歷史事件的研究;三是對宋代區域社會及其文化的深入研究;四是通過對包括《夢溪筆談》在內的宋代重要典籍文獻與楊家將傳說等文化現象的個案研究,以期凸現宋代文化的時代特點。

作者簡介

虞雲國,浙江慈谿人,1948年生於上海。現為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宋代歷史與文獻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諫制度研究》《細說宋朝》、《宋光宗宋寧宗》等專著,主編《宋代文化大辭典》、《中國文化史年表》,整理標校《文獻通考·四裔考》、《南部新書》、《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薊漢三言》等古籍十餘種。發表《論宋代第二次削兵權》、《史壇南北二陳論》等論文數十篇,已編有論文集《學史帚稿》。近年的讀史隨筆結集為《古今多少事》、《水滸亂彈》等。

目錄

自序
一、總論
試論十至十三世紀中國境內諸政權的互動
古代中國人的周邊國族觀——以《文獻通考·四裔考》為中心
胡三省宋史觀探微
論呂思勉的宋史觀
二、制度與政治
對中國歷史上分權制衡的思考
從海上之盟到紹興和議期間的兵變
論宋代第二次削兵權
苗劉之變的再評價
三、文化
論宋代文化
唐宋變革視閾中文學藝術的新走向
《嚴先生祠堂記》的宋學意義與文學特色
給《夢溪筆談》的評價潑點冷水
南宋編年史家陳均事跡考
論元代的楊家將雜劇
四、區域社會
略論宋代太湖流域的農業經濟
宋代太湖水利事業述論
略論宋代太湖流域的區域性市場
略論宋代太湖地區的人文風氣與教育事業
五、史料與典籍
史料信息化與中古史研究——以宋史研究為視角
大足石窟——宋史研究最大的實物史料庫
大足《懿簡公神道碑》考證
宋高宗手敕岳飛《起復詔》的始末與真偽
靜嘉堂藏《裔夷謀夏錄》考略
靜嘉堂藏罕覯宋籍初讀記
《南部新書》小考
清小山堂鈔本《松垣文集》考述
校書偶記
六、書評
一部幾乎被遺忘的拓荒之作——張家駒與他的《宋代社會中心南遷史》
評《中國移民史》——以遼宋金元時期為中心
中國區域經濟史研究的里程碑——評斯波義信的《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
《水滸傳》的讀法與說法——讀《宮崎市定說水滸》

前言

三、中國如何應對外部世界的挑戰
在古代中國與周邊民族或國家的互動中,在政治、經濟與文化關係上,中國基本上扮演著積極熱情的輸出角色;而在軍事上,中國則基本上扮演著消極被動的回應角色。這樣態勢的形成,是因為相對周邊民族與國家而言,古代中國始終居於農業大國的中心地位,而其東北、北邊與西北、西邊則是遊牧民族或政權,西南與南方雖然同是農耕文明,但基本處於刀耕火種的落後狀態,因而周邊的民族或政權往往企望通過武力的方式從中國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而這種武力方式,無論遊牧民族的大規模南下,還是南方民族小規模的騷擾,都迫使中國為保護自身的文明而作出必要的回應。我們不妨借用“衝擊一回應”的模式,來研究古代中國在外部世界挑戰下的各種應對,並藉此進一步考察它對周邊民族與國家的根本看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