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

孛兒只斤

孛兒只斤(bo er zhi jin),蒙古皇族姓氏,也譯為包爾之金,一音多譯,也可讀作博爾濟吉特、博爾濟吉忒、博爾濟錦、孛兒只斤、孛兒吉德、孛兒吉根、孛兒吉濟錦、博羅特、布兒赤金、孛爾吉,包爾積金,包侕赤金等。包端察爾在兄弟的幫助下俘獲了札兒兀惕部落的一名女俘札兒赤兀惕·阿當罕·兀良合真氏,從此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馬群、家貲、隸民、奴婢等。雲南包姓包爾之金氏字輩:承先振天雲,萬象映成(吉思汗聖明)文;世繼君主德,敦孝中人倫,本源恪信義,書香裕後懋。

基本信息

起源

孛兒只斤氏孛兒只斤氏
孛兒只斤,出自蒙古乞顏部。關於乞顏氏的遠源,為豕韋和白狄融合的蒙兀室韋,遠古蒙古族人的圖騰為“包爾貼赤狼”,意為蒼狼,《蒙古秘史》原文和《金冊》記載:孛端察爾(意為孛姓胞祖)使孛兒只斤姓氏傳承了。

孛兒只斤氏的始祖是蒙古孛端察爾,出自孛端察爾的諸氏族部落概被稱為“伲幄倫(黃金家族)”。發展到合布勒汗的孫子也速該巴特爾時,起用孛兒只斤氏。依照血統,成吉思汗是乞顏部孛羅特孛兒只斤氏,其祖輩是該氏族的族長。所以自成吉思汗始,乞顏就以高貴和偉大而聞名於世,並且凌駕於其他各部之上。史籍《元史》稱為:“奇渥溫氏”。

始祖

孛兒只斤氏孛兒只斤氏
奇源部包端察爾子孫包爾之金氏·也速該巴特爾。包端察爾是成吉思汗的上十多代先祖。包端察爾在兄弟的幫助下俘獲了札兒兀惕部落的一名女俘札兒赤兀惕·阿當罕·兀良合真氏,從此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馬群、家貲、隸民、奴婢等。出自包端察爾的諸氏族部落,因各有名號,概被稱為“伲幄倫”。 到屯必乃的兒子合布勒汗時,才復用古老的奇源部稱號,其子孫被稱為黃金家族。發展到合布勒汗的孫子也速該巴特爾時,起用包爾之金氏,是蒙古部的古老姓氏,包爾之金【孛兒只斤】氏後裔皆尊包端察爾為包爾之金氏得姓始祖。

蒙古族有一個始祖母阿蘭,據記載阿蘭與丈夫生了兩個兒子,在丈夫死後又生了三個兒子。阿蘭說三個小兒子是她與一個金黃色天神的後代,是上天的兒子。從此之後,這三個兒子的後人就被稱為純潔出身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屬於其中的一支包爾之金氏,除此之外,還有主兒乞氏、泰赤烏氏等。蒙古部的可汗都出於這個家族,所以被稱為“黃金家族”。

歷史名人

鐵木真

出 生: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四月十六日

武 器:蘇魯錠(槍)

身 高:約1.65米

屬 相:馬

卒 年:宋理宗寶慶二年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 金哀宗正大四年七月十二日

(1227年)

享 年:66

廟 號:太祖

謚 號:聖武皇帝加謚:法天啟運聖武皇帝(至大二年加謚)

陵 寢:起輦谷

父 親:孛兒只斤·也速該

母 親:弘吉剌氏·訶額侖(月倫太后)

兒 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

女 兒:阿剌海別姬

驕 傲:開創蒙古帝國滅敵國四十,史稱世界征服者

遺 憾:父親被塔塔爾人殺害

妻子被蔑兒乞人搶走

十三翼之戰失敗

攻西夏未果逝世

在位:(1206~1227),在位二十一年

烏爾袞

(公元1670~1721年),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翼旗人。著名清朝將領。巴林右翼旗第二世札薩克多羅郡王鄂其爾的次子。弟兄三人,兄那木德格,弟桑利達。烏爾袞勇敢剛強,善騎射,於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二十歲,就率巴林右翼旗兵丁參加了清朝歷史上有名的烏蘭布通之戰。在打敗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戰中,烏爾袞及其從戰巴林兵丁英勇戰鬥,表現出色。烏爾袞榮立戰功,部下晉爵。康熙對烏爾袞十分賞識,遂於翌年農曆6月(公元1691年)將十九歲的次女和碩榮憲公主賜嫁。烏爾袞迎娶公主後,被封為和碩額駙。

巴咱爾濟哩弟

(公元1859~1916年),蒙古族,內蒙古科爾沁旗人。著名清朝官吏。系阿魯科爾沁旗第十二代札薩克。幼年喪父,三歲時襲阿魯科爾沁旗札薩克職,因年幼,由其母執掌旗政。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正式執政後,盡職盡責,效忠清廷,多次受到清廷獎賞。

拉喜彭斯克

(公元1755~?年待考),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翼旗人。著名清朝史學家。他自幼聰敏、好學,智力過人,學業精深,通曉蒙、滿、漢、藏文字。

哲哲

(1599年-1649年),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皇后,系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姑姑。生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後金逐漸重視與蒙古的聯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視,地位逐漸上升,清太宗時為國君福晉、中宮皇后。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與孝莊文皇后兩宮並尊,稱母后皇太后,無徽號。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崩,享年五十一歲。順治七年二月葬於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謚,諡號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無子,生三女。

哈日珠拉

孛兒只斤孛兒只斤

(公元1608-1641),又作博爾濟吉特·哈日珠拉,漢譯為海蘭珠,成吉思汗後裔,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長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摯愛,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崇德元年,皇太極妃封海蘭珠為"宸妃"。以《詩經》中像征愛情的詩句:"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將宸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睢宮"。崇德二年,生下皇八子,皇太極甚喜,決定立這個嬰兒為皇位繼承人,頒發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後子幼殤,乃鬱鬱而終,享年33歲。皇太極為宸妃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諡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諡號中字數最多的。 宸妃死後不到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所有史料均無記載此人26歲之前的任何資料。

布木布泰

(公元1613-1688年),又作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即歷史上著名的孝莊文皇后,俗稱孝莊太后,成吉思汗後裔,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郡望

漠北:在歷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族人的活動中心。從秦朝末年起至清朝統稱“漠北“。漢朝時期所稱的漠北,主要指蒙古高原一帶,因其大部分位於長城以外的戈壁沙漠的北面,故稱漠北,比照21世紀初的政區,主要分布在蒙古國(今蒙古族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貝加爾湖流域及葉尼塞河上游一帶,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為界,東大致到克魯倫河,西以杭愛山,阿爾泰山一線。在漢武帝時期,出於主動打擊匈奴的需要,漢人才第一次深入到陰山以北的大沙漠中。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的政權多建庭於漠北,這樣與南面的農居民族政權隔了一個大漠,有利於揚長避短。但像匈奴和突厥自身分裂後,南匈奴和東突厥都曾在一段時間內建庭於漠南,對漢族政權保持忠誠,然而其內心還是念念不忘重返漠北。

漠南:主要位於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匈奴的發祥地就在漠南的陰山(今內蒙古鄂爾多斯)。

家譜文獻

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家譜一卷,(民國)扎木沙撰,初寫成於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蒙文,以毛筆抄寫了五十多冊。現被收藏在遼寧省阜新市圖書館。

包姓族譜》初寫於清朝康熙年間,現被元太祖後裔三十四孫雲南會澤包世福收藏。

字輩排行

雲南包姓包爾之金氏字輩:承先振天雲,萬象映成(吉思汗聖明)文;世繼君主德,敦孝中人倫;本源恪信義,書香裕後懋。

遼寧孛兒只斤氏改鮑氏字輩:"海武達伊林台文雲年天春鳳(如)洪永守德萬純國恩佳大慶俊勝繼滿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