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道場

媽祖道場

媽祖道場指祭拜媽祖一種傳統、規範的宗教儀式,為媽祖信俗有機組成部分。媽祖道場起源於道家文化,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吸取、薈萃儒家、佛教、道教三家精華,旨在祈願媽祖保境安民。

道場簡介

媽祖道場是指祭拜媽祖一種傳統、規範的宗教儀式,為媽祖信俗有機組成部分。

媽祖道場起源於道家文化,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吸取、薈萃儒家、佛教、道教三家精華,旨在祈願媽祖保境安民。

道場分類

湄洲祖廟舉行的媽祖道場現場 湄洲祖廟舉行的媽祖道場現場

媽祖道場主要包括三種:1. 媽祖元宵道場:元宵節也稱上元佳節,媽祖元宵道場即是上元祈福(因“頭牙”未過,不能做“下桌”),素、葷食均可;2.媽祖祝壽道場:主筵全部採用素食,偏筵以素食為主, 可兼及葷食;3. 媽祖升天道場:農曆九月初九媽祖羽化升天日前日舉行,全部採用素食,其中素食以麵食為主,還有採用金針菜、香菇等食材製成。

宗教儀式

作為傳統宗教儀式,媽祖道場需按嚴格規範程式進行。以今年農曆三月廿三莆田文峰宮紀念媽祖誕辰1050周年的媽祖祝壽道場為例,共由10道程式組成,具體過程為———

第一道:“安座請神”, 三月廿三“媽祖生”正日前一天下午5點半進行,齋菜、茶酒等全部更新;

第二道:“進表”, 三月廿三正日(以下時間均在“正日”)凌晨子時到寅時期間進行,先向太清、玉清、上清三尊道教鼻祖進表,接著向玉皇大帝進表,宣讀“表章”,祈求風調雨順,符使馬送“表章”上天庭;

第三道:“建壇”(道教特有名稱),上午7點開始進行;

第四道:“迎天”, 上午8點半至9點進行,固定在“落埕”的場地搭起“三界”,即一張八仙桌置於兩張八仙桌之上,“迎天”之後念經一小時;

第五道:“午供”,上午10點半至中午12點,分為香、花、丁、果、龍泉水、茶、麵食蟠桃、符使馬(紙制,馬上騎符使)、珠、錦緞布匹10供。供不過午,中午12點全部結束;

第六道:“念經”,下午2點半至4點,念《北斗真經》、《玉皇經》、《祝燈寶懺》、《媽祖經》等;

第七道:“送下桌”,指送有家可歸亡魂;

第八道:“祭孤”,祭祀無家可歸孤魂;

第九道:“踏八卦求延生”,腳踏八卦,在八仙桌上用米畫出“一”與“--”。八卦代表天、地、水、火、雷、山、風、澤,作法達到驅邪魔,求延年益壽;

第十道:“進貢送神”,進茶酒,化貢銀、疏文、龍袍、燕寶表里,全部化去,以示進貢。

文化傳承

媽祖道場神聖莊嚴,每逢重要媽祖紀念活動,港、澳、台以及海外各地媽祖宮廟也常舉行媽祖道場。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媽祖信俗有機組成部分,媽祖道場以其特有方式,代代傳承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